网友提问:
孩子的哪些坏习惯是你最不能容忍的?
优质回答:
有人说:“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幼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间,这个时期如果孩子能养成好习惯,于他而言,绝对是一件受益终生的事情。相反,一个坏习惯,也能对孩子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一、无视规则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父母给足了孩子爱,却唯独落下规则教育这一课。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以孩子的年龄作为借口,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包庇宠溺,比如出去就餐时,不按要求排队;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乱扔垃圾等。这种无视规则的习惯一旦养成,再想要纠正过来,难上加难。为人父母,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的同时,也一定要给孩子定好规矩,具体地去设置一些行为的边界。虽然有时候,守规则看起来吃亏,违反规则的似乎效果更好,但事实上,限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却是一种自我保护。新闻里,那个为等丈夫拦高铁车门的女人;那个车站翻越轨道却失去生命的男人;不顾阻挠,东北虎园私自下车的一家人……他们都为不守规则付出了惨痛代价。让孩子对规则有敬畏之心,是父母的责任。二、爱耍脾气总是能听到有家长抱怨:”孩子年龄不大,但脾气见长,动不动就生气,有的时候还动手打人。”发脾气是儿童早期最常见一种情绪反应,他们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前,只能通过发脾气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怕就怕孩子习惯性将发脾气当成“要挟”父母的工具。比如很多孩子晚上看电视不睡觉,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听,发脾气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最后家长不得不屈从。结果孩子得寸进尺,脾气也越来越大。这样的孩子,凡事都要占上风,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体谅别人,总是通过情绪化,让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满足自己。反正发脾气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何乐而不为?三、沉迷手机曾经ipad在全球大卖时,有记者问乔布斯:“您的孩子肯定很喜欢 iPad 吧?”乔布斯却意外地回答道:“他们还没用过 iPad 呢。我们限制孩子在家里使用电子产品。”我身边有很多父母,为了图个清静,把手机当成哄孩子的工具,去亲戚家做客,总能看见一群小孩子聚在一起玩手机。生活中有太多家庭,不懂得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也不懂得过滤可怕、暴力的网络信息。因为手机,有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成绩下滑、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一些孩子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少孩子,愿意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去玩手机,却不愿意静下来看五分钟的书、去操场上跑一圈。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篇文章,标题叫做《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虽然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但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孩子,电子产品确实会让孩子们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别让你的孩子,在最美的年纪,只会玩手机。四、太过依赖后台有妈妈留言说,孩子独立性很差,特别依赖父母,现在读高中了,还不能自理,袜子脏衣服都是堆起来,周末带回家洗。仔细一问才知道,这位妈妈平时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就盼着孩子成绩好,结果孩子什么事都不会做。无论子女多大,父母总是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结果这种勤劳,反而养成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性。很多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养成一个依附父母的“啃老族”。孩子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衣食住行被照顾得井井有条,孩子也习惯了有困难找父母,等到那一天离开父母,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所以很多孩子成年后,一方面很依赖父母,一方面又怨恨父母没有培养出他的独立性。每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了独立自主意识,父母不妨“懒”一点,学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五、生活不规律规律地生活,是做好一切的最基本要求。曾经有调查显示:小学里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他的聪明、智商高,而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很有规律,下课后先去洗手间,再去饮水,上课听讲也认真,作业写得也整洁。从小给孩子定好有规律的生活,比如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阅读,几点睡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坚持下来大有裨益。不仅对孩子的身体成长有好处,对孩子长大以后做事,也会更有规划性和统筹性。相反,如果孩子每天晚睡、不吃早餐、生活没有规律,对孩子的身体、精神都是一种消耗。
其他网友回答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宋振辉:
孩子的坏习惯通常是指那些换了多种教育方法,仍改不掉的习惯。我们必须先了解坏习惯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心理学研究,习惯是一种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行为方式。
习惯的生理基础是在人的大脑皮层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固定化(称为动刑)。
一般说坏习惯有三个关键特点:一是它已经巩固下来,变成内心需要的一种不良行为方式,二是它形成的神经联系已由暂时的发展为巩固化了,三是它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过重复或练习形成的,并不是天生的。
孩子的哪些坏习惯是你最不能容忍的?下面举例:
品行问题:
& 说谎骗人。
& 不遵守学校纪律、逃学。
& 离家出走。
& 盗窃。
& 打架斗殴。
& 性攻击及其他行为。
& 爱发脾气,使小性子。
& 爱打断别人说话,假装听不见别人的说话。
& 喜欢依赖别人,不爱劳动。
& 做事磨磨蹭蹭,没有时间观念。
& 对人不礼貌,歧视老师。
& 不讲卫生。抽烟、醺酒。
行为问题:
& 吸吮手指或咬衣服。
& 反复咬指甲。
& 拔毛癖。
& 手淫。
& 夹腿综合症。
& 摒弃发作。
& 退缩行为。
儿童行为、品行障碍不单是医学问题,也是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的事情。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其独特性、还有个体间的差异。幼儿和少年时期,往往思想单纯,辨别是非能力尚不完善,加上模仿性强,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缺乏抵抗力。
现代家庭的育儿理念,重智力、重营养,缺乏非智力因素的引导,而忽视德育和人格的培养。很容易在孩子内心造成紧张、焦虑、趋向退缩、攻击性的反抗行为如说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甚至犯罪等。
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和老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气质特征,给予及时干预和矫正。另外,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建立行为准则,奖惩分明,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提高上进心,让我们祖国的花朵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他网友回答
宝宝贪吃,带她出去玩的时候总是会管别人要吃的。一看到别的孩子吃什么,她就会过去管孩子的家人要吃的。每次我都会告诫她,想吃什么就管妈妈要,妈妈给你买。可是每次看到别的孩子吃东西,宝宝还是会过去管人要,甚至直接从人家手里拿或者伸手从包里拿,有一次一个宝妈直接凶她,实在是让我觉得尴尬。
其他网友回答
有些孩子真的养成了很多坏习惯,但最不能能让人容忍的有以下几点:(1)谎话连天的孩子,有的孩子说谎话就像真的一样,脸不变色心不跳,这样的孩子最讨厌(2)手脚不干净的孩子,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别人的东西,在没人注意的时候就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真的很讨厌。(3)不懂孝顺父母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特别自私,父母付出多少也不懂得感恩,这样的孩子更悲催。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