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没被朱元璋杀 刘伯温为什么算不了朱元璋要杀害他

网友提问:

刘伯温为何没有逃出朱元璋的杀手?

优质回答:

刘伯温是被胡惟庸陷害致死的,刘伯温病重的时候,胡惟庸派名医给他医治,他吃下药不久之后就死了。下面简单的介绍一刘伯温的简历和死亡的原因:

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人,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博览群书,特别是天文。朱元璋起兵后,刘伯温成为他的重要谋士。他为朱元璋出了不少好的点子和策划成功很多战例。民间老百姓们都传说他能呼风唤雨、神机妙算。把他传说得神乎其神,他不可能像传说中那样能掐会算,只是他肯动脑善于分析问题,很多事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过他刘伯温确实精通明阳五行之道,在鄱阳湖大战的时候,他就能算定金木相克的那天发动进攻会胜利,最后终于打败了朱元璋最大的敌人陈友谅。其实刘伯温这样做是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军队的士气,用古代人们信奉迷信来激励士兵们勇往直前的战斗,是一种心理战术。

朱元璋成就霸业后,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但是朱标是和心肠比较软的人,他对儒家思想很感兴趣。靠武力杀戮夺得天下的朱元璋,担心朱标日后控制不了那些开国攻臣。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朱元璋不得不拿功高震主的功臣们开刀,为儿子清除障碍。

朱元璋先后杀了同宗同室的朱亮祖和他的两个儿子(在广东做官时横行霸道);开国功臣徐达是朱元璋童年的伙伴,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一次徐达背上生毒疮,医生告戒不能吃鹅肉。朱元璋派人假惺惺带着礼物去看望,徐达打开礼物盒一看时只蒸鹅,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是流着眼泪吃下了,不久就发病身亡;还有李善长、傅友德、廖永忠、蓝玉等等,很多都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都被杀了。

刘伯温看到朱元璋大杀功臣,于是就辞官不作,抱病告老还乡了。刘伯温处处小心谨慎,还是被胡惟庸抓住把柄。胡惟庸上奏朝庭说刘伯温私自选定有帝王之气的墓地,心怀不轨。结果是朱元璋把刘伯温的俸禄给剥夺了。刘伯温生重病时,丞相胡惟庸派医生给送药,刘伯温吃后感觉肚子里有鸡蛋大小的石头,不久就死了。

刘伯温的死与朱元璋有没有关系,也成了千古之迷。

其他网友回答

刘伯温到底是不是朱元璋害死这事情值得商榷。根据史料,刘伯温好像是被胡惟庸害死的,因为胡惟庸犯案后,朱元璋曾说过胡惟庸害死了刘伯温。刘伯温65岁去世,死前曾服用过胡惟庸带御医所开的药,御医后来招供说是胡惟庸让害死刘伯温的。当时中丞涂节上奏说胡惟庸毒死刘伯温,朱元璋问汪广洋知不知道此事,汪广洋说不知此事,朱元璋大怒,由此贬谪又赐死汪广洋。由此可见,刘伯温之死可能与朱元璋没关系,那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对功臣大开杀戒。

但是刘伯温之死也有可能是朱元璋默许的,因为刘伯温也渗和了朋党之争,是浙东派首领。明初朝庭中淮西派和浙东派斗争很厉害,开始淮西派占上风,害死刘伯温有可能,朱元璋派胡惟庸探望病中刘伯温,胡慵庸如果擅自作主害死刘伯温是没有好结果,像46岁李文忠去世,朱元璋把给李文忠治病的御医杀掉了,认为卸医谋害了李文忠。马皇后生病都不敢找御医看病,担心看不好。朱元璋对御医下黑手。因此,胡慵庸不一定敢擅自谋害刘伯温,只是胡惟庸犯谋反罪被杀后,朱元璋把责任推到胡惟庸身上。

刘伯温生病,朱元璋派和刘伯温关系不好的胡慵庸去看他,这里面极有可能有文章,刘伯温临死前也说胡惟庸一些问题,历史有时是胜利者书写的,假如朱元璋有问题也不会写的,刘伯温也是只敢恨奸臣,不敢恨皇帝。

刘伯温是被神化的人物,明初大封功臣,刘伯温被封“诚意伯”,位居三十六位。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是被后世神化程度非常严重的历史人物。

朱元璋能力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但是他在位时大杀功臣现象是罕见的,这时常引起后人的非议。像逼死功勋卓著将领傳友德,为应星变杀死七十多岁文臣李善长,如果没有马皇后制止,文人宋濂都会没有好结果。人们常说朱元璋和刘邦杀功臣,看看杀害功臣情况,朱元璋比刘邦是有过之无不极。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都善待功臣,不像朱元璋下手那么狠。

朱元璋杀功臣宿将似乎有变态的现象。开国元勋基本是在死人堆里爬出来,是真刀真枪干岀来的,能力肯定是强,是一批精英人物。朱元璋杀这些人还是不自信,担心这些人威胁朱家江山社稷,是有些人犯法该杀,但是不至于牵涉那么广,后来,有人上书认为李善长杀错了,朱元璋也有些意识到了。朱元璋儿子朱标仁义,不主张过度杀戮。朱元璋让朱标捡带刺的棒子,朱标没法捡,朱元璋命人把刺削掉,把棒子给朱标。意思是这帮功臣像带刺的棒子,你管不好管不住他们,我把他们收拾了,你才能顺利接管江山社稷。

刘伯温50岁投奔朱元璋集团,以谋士参谋身份跟随朱元璋,朱元璋称赞他为:吾之子房也。明初朝廷分派本属于正常,朝廷无派千奇百怪,像西汉丰沛集团,唐朝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只是派系斗争激烈影响国家正常机器运转就不好了,有负作用了。明初刘伯温是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无意中成了浙东派代表人物,浙东派儒生文臣为主,淮西派功臣猛将为主,打江山过程中淮西派贡献大,朱元璋本身是淮西派首领,只是他当皇帝后,淮西派首领为李善长,后为胡惟庸。朱元璋希望两派互相牵制、平衡。只是刘伯温秉公执法,杀了淮西派李彬,李彬和李善长关系密切,从此,淮西派攻击刘伯温,再加上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得罪一些人也诬告刘伯温,朱元璋也就对刘伯温有些看法,1370年赐刘伯温还归家乡浙江青田,1375年刘伯温感染风寒,朱元璋派胡慵庸带御医去看望,结果刘伯温病越来越重去逝了。

刘伯温死后,1379年胡惟庸谋逆事发,胡惟庸、涂节等一批人被处死。刘伯温成为赞扬歌颂对象,而胡惟庸、李善长等许多淮西功臣和大量被牵连的人被处死。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都知道一点,朱元璋废除了流传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丞相制度,这相当于和传统制度为敌,向历史开战,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他必须为天下人和自己找一个充足的理由和借口来达到这一目的,而刘伯温就是因为这个充足的理由和借口而不得善终,所以,刘伯温无论如何也逃不出朱元璋的杀手的。

刘伯温不只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很高,刘伯温与当时的文坛大家宋濂一样出名,他们和高启被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朱元璋建国后,封刘伯温为诚意伯,在朝中任御史中丞,这是个管御史的官,而当御史的一般都是文官,也就是言官,而刘伯温就是文官的领袖。这些言官的主要工作是监察百官,连皇上也一样监察,这些人的能量极大。有一次,朱元璋派人找了几个女乐缓解缓解工作压力,被一个御史抓了现行,于是君之大义,不忠不孝的这一顿整,朱元璋也没心情了,不娱乐了还不行,还给这御史道了歉。骂了皇帝,皇帝还得给你道歉,这是多大的荣誉啊。

后来,人们都知道了这件事,都为此人的英勇行为大为钦佩,尽相效仿,都为以直言为荣,不管你是谁,哪怕是因此获罪任然一股脑的往前冲,不为别的,就为了留名。一说谁谁谁,勇敢的弹劾了多大的官,那是多大的荣耀啊。朱元璋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人。

如果,朱元璋哪天上朝的时候给大家说,我明天就把丞相撤了,以后就没有这个职位了。那下面这些人还不得和打了鸡血似的,争先恐后的往前冲啊,只是口水都能把朱元璋给淹死了。朱元璋能从一个要饭的和尚当上皇帝,他不会做这种傻事,这只会得不偿失,朱元璋是不会把心里的话说出来的。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要想废除宰相一职,朱元璋只能“曲线救国”

胡惟庸是李善长扶持起来的,李善长和刘伯温不和,人尽皆知,胡惟庸自然是不会和刘伯温坐一条船的。只是因为刘伯温的威望太高了,他们整不倒刘伯温。当胡惟庸当上丞相后,朱元璋给了胡惟庸这个机会,刘伯温被辞退了,回家养老去了。为什么朱元璋这么做呢,就是想借胡惟庸之手杀了刘伯温,胡惟庸杀了这个天下文人的领袖,这样就有了这个充足的理由和借口,杀掉胡惟庸,顺带把宰相这个职位也“杀掉”。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做呢,无非是为了权力的绝对掌控,还有一点就是,他想让后代也能像他一样,对权利有绝对的掌控权。世世代代,江山流传下去,当然得是江山在他老朱家的手里。

其他网友回答

刘伯温能逃脱朱元璋的魔掌吗?为什么有此答案呢。首先是因为这个问题不在于以刘伯温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应该以朱元璋的意志为转移。说白了,谁握有主动权,谁就更能够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谁更有主动权呢?肯定是朱元璋呗,他身为一国之君,他想杀谁就可以杀谁,而且他作为一个暴君,那他几乎就是屠刀所向,无一幸免。况且他杀人也还是有目的呢,就是为了确保明朝江山永固永远姓朱,永不改色改性。

其次就是刘伯温就算真有能耐,表现的再好,装逼的水平再一流,可是他仍然是被动的,他的生死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为只要朱元璋认为他有可能威胁朱氏江山,那他的生命就不属于他自己所能把控。所以说,刘伯温,他可以是北京历史上最伟大优秀的智者,比如说与诸葛亮,姜子牙张良等等比肩,那他也无法逃脱被被杀的命运。

这就是封建制度吃人所揭示的每一个人的宿命。从很多正史和野史来看刘伯温的死是朱元璋授意胡惟庸干的,在胡惟庸案作为定罪的铁证,胡惟庸也没有反驳,但是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已经病入膏肓的刘伯温。

按照史书上讲的当时刘伯温为了保全性命向朱元璋申请了退休,朱元璋也批准了,但是三天两头的跑到青田给刘伯温送东西问长问短,作为聪明的刘伯温当然知道朱元璋对自己不放心,没过多久刘伯温生病了,朱元璋就派太医给刘伯温看病,刘伯温没办法就向朱元璋打报告说要搬到京城住,想着在朱元璋身边他可能就会放心,对自己没有那么多的监视,他也知道李善长和胡惟庸为首的淮西集团也不可能正大光明的致自己于死地,但是他想错了,胡惟庸会对自己动手,就向我前边说的在胡惟庸案裁定的时候毒杀刘伯温也成了定罪的铁证,但是胡惟庸是朱元璋派去给刘伯温看病的,朱元璋有没有授意正史胡惟庸没有说过,但是从整件事来看朱元璋逃脱不了干系。

其他网友回答

刘伯温为何没有逃出朱元璋的杀手?

(本人行文风格比较轻松,勿见怪)

其实,刘伯温为什么没有逃出朱元璋杀手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务必了解一下刘伯温的。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帮我们回答以下问题。

No.1 刘伯温是谁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人称刘青田(常规套路,不要误解)。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功臣。

他有什么实际功绩呢?

他曾奏请皇帝(朱元璋)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谏止皇帝建都凤阳,被封为诚意伯,岁禄(年薪)240石(好像是开国功臣中相当低的)……

好,套路到此为止,我们开始分析。

No.2 刘伯温为什么会死

刘伯温功劳很大,按说应该是一手拿钱,一手拿权,结果,俸禄低不说,第二年就被罢官了(不过,在朱元璋手下开国功臣也没几个好下场的……)

至于为什么会被罢官,这里有一个故事—

朱元璋曾对刘伯温开了一个“访谈节目”,问朝中谁有能力当丞相,来考验一下刘伯温是否有异心。刘伯温知道这是个陷阱,所以回答十分谨慎而客观,反正说每个人都没有当丞相的才能,自己这边的人还会黑的更惨一些,连朱元璋手里的人都黑了。

朱元璋知道这不能当理由撵走刘伯温,所以忍住怒气问他,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不行,只有先生(刘伯温)可以了?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刘伯温不知是不是脑抽筋了,竟说:我虽有当丞相的能力,可以却嫉恶如仇。

什么?嫉恶如仇?你小子说谁呢?

这就是朱元璋的“对号入座”观念。

于是刘基就被……

此时的刘基并没有死,隐归于人世,饮酒弈棋,不亦乐乎。他从不言自己的功绩,结果被左丞相胡惟庸抢去了俸禄。你给国家作了如此大的贡献,国家却不给你发养老金,还是被“奸臣”所害,你生气不?

当然!

不过刘伯温还是进京请谢罪,却还留在京城不敢回去,只是用自己的幽愤写作。

胡惟庸又派遣了医生探视,洪武八年,又派人把他“遣送”回去(也就是撵回去)。

结果一个月后,病死了。

所以,更准确地说,可能只怕是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把刘伯温“咔嚓”了。

……

No.3 能力原因

其实朱元璋早就想杀刘伯温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想象一下,朱元璋是谁?皇帝啊。皇帝是不是一定要在万人之上呢,至少朱元璋这样认为。刘伯温比他强,他朱元璋能想到的,刘伯温照样能;他朱元璋想不到的,刘伯温还能……

换你是领导,你能容忍吗?不能。万一人家把你“拱”下来呢,你皇帝还能坐稳吗?

朱元璋看来,不能,所以就把刘伯温设计除了。

No.4 人性问题

说到底,还是朱元璋有问题,不知以前当和尚乞丐当多了,还是和郭子兴学坏了(郭子兴小心眼),作为布衣皇帝,朱元璋疑心太重。不只是刘伯温,除了汤和在他死前三年自然病终(提前交出自己权力),耿炳文还活着(防守型武将),对他构不成威胁,其他开国功臣(除了建国前就死掉的,比如常遇春),那个不死在监狱里,或是被他“咔擦”掉。

说到底,朱元璋也有人性问题—疑心太重。

No.5 政治问题

朱元璋是一个布衣皇帝(都不想打这几个字了),当皇帝后有君权专制的欲望,想利用胡惟庸等等不好之处(比如杀掉刘伯温的理由,主要是贪污),废掉丞相,强化君权。

他做到了,只是太累,不过他坚持下来了,但他后代不可以,所以到朱棣就有了内阁……

综合上述原因,朱元璋不杀刘伯温才怪呢!

好了,我的回答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支持!

(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就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