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红楼梦原著,薛宝钗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品质,有哪些广被诟病的行止?
优质回答:
谢上弦月A师邀答!
《红楼梦》原著,薛宝钗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品质,有哪些广被诟病的行止?
薛宝钗在《红楼梦》原著中除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外,也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薛宝钗的品质可以说具有大家闺秀的所有优点,曹雪芹在原著中通过书中借不同人物之口,给薛宝钗已作出了肯定赞许的评价。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曹雪芹先生对薛宝钗的品质做的刻画描写为“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的肌骨莹润,举止闲雅。”“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安慰母心,他便不以书字为念,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代劳。”通过这段刻画描写便把宝钗性格的大致轮廓勾勒出来了。
但这还不算丰满的有血有肉,接着再往下看。《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澡”中,元妃省亲,命宝玉等一众人题咏园匾,薛宝钗题咏《凝晖钟瑞》(匾额)诗: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宦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瞻仰处,自惭何敢再为辞?如此吟咏连元妃都“称赞不已”。
在处理宝玉因作诗用典忌讳问题上,宝钗知元妃“因贵人不喜红香绿玉”而宝玉却不识趣偏又用“绿玉”二字,便悄悄告诉宝玉把“绿”字改成“蜡”字的典故,并说出典故出处,可见宝钗办事圆滑老练,善解人意的保住宝玉面子,不令宝玉在众人面前难堪。
及至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链”一节,袭人因宝玉爱吃女孩胭脂的老毛病又犯。袭人娇嗔,袭人只一句话宝钗就“心中明白”,待袭人说出“姐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儿,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的话,宝钗心中对袭人就肃然起敬。心内暗忖道“到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心查看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可见宝钗何等冰雪聪明,心机老道。心思缜密,才华出众,才商,情商,知礼,识机,谦逊的性格。而贾母正也是喜欢宝钗这种“稳重和平”。
接下来在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章节里宝钗迎春探春等一众姐妹在大观园游玩,独缺黛玉,当宝钗到潇湘馆寻黛玉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了,心里有了一片想法“宝玉和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况且黛玉素多猜疑,好弄小性,此刻自己也跟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倒是回来的妙。”可见宝钗稳重。及至听到小红和坠儿在滴翠亭里私语不堪的话,怕二人发现被人撞破短处面子臊的过不去“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与自己没趣,便装着没看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掩饰过去,这样既避免了双方尴尬,又保全了有短处的小红和坠儿的面子,办事圆滑稳重,宽容大度的性格,临机处理风险游刃有余。
到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龄画蔷痴及局外”一节宝玉打趣宝钗“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富胎些。”的话,宝钗下不来面子,回讥宝玉“我倒像杨妃,只是每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的杨国忠的。”,及至小丫头靓儿不知眉眼高低又打趣说宝钗藏了扇子时,宝钗登时脸急,语带机锋“你要仔细!你见我和谁玩过!有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一片话既敲打了靓儿不知深浅有含沙射影敲打了宝玉。真个是处事稳重,自尊自爱,不怒自威。
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密事凤姐训家童”一节,尤三姐自刎殉情,柳湘莲心冷出家后,薛蟠一时手忙脚乱,处理人事焦头烂额,倒是宝钗清醒,对母亲道“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计们辛辛苦苦回来几个月了,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及至薛蟠从江南带回的礼物分发处理上,宝钗“一分一分配合妥当。。。使莺儿同着一个老婆子,跟着送往各处。”贾府里那班姐妹兄弟都收到一份。连庶出的贾环都有份。不怪连事多的赵姨娘也欢喜的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从中可以看出,宝钗办事多么干练精明。左右逢源,人缘是好到什么人也不得罪。
曹雪芹先生通过笔下一张一节,对宝钗在不同场合与不同人物的对话和对不同事物处理的方法,让宝钗这个核心人物由此变得丰满传神,栩栩如生,让这个文学人物变得鲜活生动。
正是如此,贾府上至贾母下至丫头婆子对宝钗无不交口称赞,宝钗办事真个是八面玲珑。按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个知书识礼,温柔贤惠,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强人。
唯一让人诟病的行止就是比较有心机,圆滑世故,与己无关的事则漠不关心,在元妃省亲那节充满恭维心理和对尤三姐殉情自杀,柳湘莲出家那节不同处理的态度上充满漠不关心的心理上给人一种里不舒服的感觉。
其他网友回答
薛宝钗在红楼梦一书里,和林黛玉并列为女一号主角的位置, 如何评价薛宝钗的品质,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薛宝钗必然有善的一面,也自然会有恶的一面,下面来详细解答这个问题。评价红楼梦里的人物,不能离开红楼梦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不能用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道德标准去绑架红楼梦故事里的人物,更不能因为各人的喜好而故意夸大和曲解书中人物的特征和书中内容,评价红楼梦里的人物,最关键的一点还要从人性自私的角度去分析评价。
在封建等级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从治家齐国平天下这句话就可以领悟出,古人的思想观点,是要把自己的私人小日子先过好了,最后才能考虑和有能力去治理天下,如果自己家的日子都过得一塌糊涂,如何谈得上去管理天下事?因此古人说成家立业,顾名思义只有先成家而后才能立业,这也体现了人性自私的特点,万事都是从自身我开始,我首先要活的好,而后才会考虑父母妻儿兄弟姐妹这些六亲生活的好坏,而后是六亲外的亲朋好友,就这样一点点向外扩展,最后出仕去治国平天下,如果自身我都不存在了,一切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知道了封建等级社会人性自私的这个特点,对红楼梦里薛宝钗这个人物评价就容易多了。
薛宝钗的人生奋斗目标是成为贾府的宝少奶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必须要对林黛玉横刀夺爱。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主要矛盾就是对贾宝玉配偶权的争夺,这是一场没有刀关剑影的争斗,如何把深爱着林黛玉的贾宝玉夺过来,成为了薛宝钗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一是为了自己,二是为了家族,所以薛宝钗为了自身利益,就必须要对林黛玉使手段,明面上和林黛玉姐妹相称,暗地里处处逼迫和排挤林黛玉,林黛玉和贾宝玉偷看西厢记,只有薛宝钗知道二人这件隐秘的事情,薛宝钗没有用此事要挟林黛玉,反而坦诚相告林黛玉说,我薛宝钗当年也看过西厢记,因此让林黛玉放下了一颗担惊受怕的心,林黛玉把薛宝钗认作自己的知己,好姐姐,薛宝钗如此做,就是麻痹林黛玉:“我薛宝钗来贾府,只是来走亲戚,是为了和你林黛玉交朋友的,绝不是为了挖你墙角和你争夺宝玉的,你和贾宝玉一起偷看小黄书这么严重的事情,我都替你保密,你说我们是不是好闺蜜。”
只要林黛玉不防范薛宝钗,薛宝钗一点点的把林黛玉身边的所有人全部收买,最后孤立林黛玉,然后在损害林黛玉的名誉,等到林黛玉知道了薛宝钗真正的企图时,薛宝钗已经不介意和林黛玉翻脸了。
看下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翻脸后的原文:
听闻两个人吃了米汤,省了人事,林黛玉不由得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就在这个时候,薛宝钗嗤的一声笑了。贾惜春问:“宝姐姐,好好的笑什么?”薛宝钗说:“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得可笑不可笑。”
黛玉不觉红了脸,啐了一口道:“你们这起人不是好人,不知怎么死!再不跟着好人学,只跟着那些贫嘴烂舌的学。”一面说,一面摔帘子出去了。
如果站在林黛玉的立场上,薛宝钗的所作所为就是被人诟病的,如果站在薛宝钗的立场上,就应该值得赞扬,因为大多数人都会损人利己,绝不会损己利人,例如滴翠亭事件,宝钗因赏春扑蝶走到滴翠亭边,无意中听到小红、坠儿的谈话,宝钗害怕小红坠儿记恨自己,于是宝钗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就这样薛宝钗金蝉脱壳,还把林黛玉设计了进去,这些事情足以说明,薛宝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设计林黛玉,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这世上一切事情本就无所谓善恶,只是所站立场不同,喜欢林黛玉的读者,自然会认为薛宝钗是恶的,喜欢薛宝钗的读者,薛宝钗的一切行为,都是值得称赞的,红楼梦这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对书中所有人物都不持有褒贬的立场,而是让读者自己去站队,而高鄂的续书后四十回就带有鲜明的喜恶的立场。
薛宝钗的容貌才华是比不上林黛玉,因此薛宝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林黛玉则是堪怜咏絮才,可是从为人处世心机城府上看,林黛玉十个绑一块也顶不上薛宝钗一个,这非常符合现实生活,有的人读书学习非常好,可是为人处世能力就不行,参加工作后往往是怀才不遇,而有的人念书学习一塌糊涂,参加工作最善于为人处世,因而平步青云,所以在封建等级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情况下,薛宝钗才是家族需要的人才,因此王夫人元春才会认可薛宝钗做贾宝玉的妻子,而薛宝钗的一切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堪称道德典范,林黛玉就是一个叛逆,不会被当时社会所认可接纳。总之薛宝钗的一切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从来不做无用功,绝不会像林黛玉一样去做毫无意义的葬花这种事情,喜欢薛宝钗的读者,站在薛宝钗的立场上,薛宝钗一切品质都是值得称道学习的,反之不喜欢薛宝钗,薛宝钗的一切行止都是被人诟病的。
其他网友回答
宝钗温柔敦厚,却是优点缺点相当明显的--当然,这话只能跟冷静的读者说。有些人看宝钗是完美的,简直可以称为偶像,也有些人用腹黑论去套宝钗,每一个举动都别有用心、老谋深算、阴损恶毒。对于这两类人,我只需要准备好盾牌,迎接板砖就可以了。
不粉不黑,冷静地说,宝钗善解人意,助人为乐。她曾资助岫烟生活用品,资助湘云鲁莽承诺的宴会东道,资助黛玉补身的燕窝,还曾帮袭人做针线活,给王夫人提供妆裹金钏儿尸首的衣服。
无可否认,这些东西,都是受助人急需的。包括金钏儿的妆裹衣服。贾家当然不缺这两套衣服。问题是金钏儿实质上王夫人逼死的,而以贾家家风的宽厚,逼死人命是“暴殄轻重的祸患”,是“祖宗颜面何在”的罪恶。王夫人当然是急于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叫裁缝赶做,兴师动众,哪里像悄悄拿两套来方便?
宝钗不仅乐于助人,并且细心周到。但她所有的帮助,都有一个底线,就是不能损害她自己的利益。
出钱、送东西就是损害自己利益,这是穷人的思维。事实上薛家“现今大富”,出几两银子、几件衣物、几两燕窝,根本是九牛一毛。不管是宝钗,还是薛姨妈,都不会把这点花费放在心上,更不用说挥霍惯了的薛蟠了。
薛蟠是练废了的号,养残了的孩子。薛家的希望,寄托在宝钗身上。宝钗要“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唯一的途径是嫁一个好丈夫。量女配夫,家世、相貌、才华、学问、能力都摆在面上,唯一可能影响的,就是名声声誉。宝钗多花点钱没关系,小事上让步没关系,多替别人干点活更没关系,唯独名誉,是绝对不能有丝毫损害的。
这就是抄检大观园后,宝钗急于搬走的原因:她有退路,却经不起名誉上的一点损失,而大观园已成藏污纳垢之地,不适于清白女儿居住。别人为什么不想走?不是不想,而是无处可走。黛玉是被收养的孤儿,迎春探春是自己的家,惜春的宁国府比这里更荒淫无忌,李纨则负有照顾众姐妹的责任。总不能让宝玉为爱护名誉而搬走吧?
这也就可以理解宝钗在滴翠亭的“金蝉脱壳”了,听闻丑闻就是听闻者的丑闻,宝钗担不起这样的丑闻!所以她急于摆脱。急于摆脱,就难免要陷别人于不义--这个,她可管不了了。
为什么是黛玉而不是别人?一来,宝钗此行,本来就是去找黛玉的,黛玉的名字离她嘴边最近;二来,黛玉一向就是大观园里的“背锅侠”:鸳鸯拒婚王熙凤要开脱平儿,谎称平儿是被黛玉请去了;藕官烧纸宝玉解围,托辞是“林姑娘叫了去了”;赵姨娘向雪雁借月白绫衣,雪雁可没有推别人,而是“我的衣裳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身世漂泊如柳絮的林姑娘,承担着多少人的托辞责任!
不管黛玉能不能承担,不管小红地位低下有没有能力与胆量伤害黛玉,宝钗的“金蝉脱壳”仍然是嫁祸于人,替黛玉招怨。这就是她的致命缺点了: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尽可以出力帮助别人;一旦涉及自己的利益,就不惜伤害别人来自保。
与宝钗日常相处,是一件愉快的事:不会叫你下不了台,还能时时得到体贴与帮助。但是别有大事发生。如果有了大事,你与她有利益矛盾,她绝对会选择“死道友不死贫道”。你呢,多半是被她卖了还帮她数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