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主要思想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网友提问:

战国时百家争鸣,有哪些思想流派?

优质回答:

我如果仅仅是回答“有哪些思想流派”,那就太过于肤浅了。这样简单的“名词解释”,大家完全可以从搜索引擎上面去得到答案。

所以,本人准备将“有哪些思想流派”作为次要位置,而将“为什么会产生诸子百家,以及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作为重点。

“诸子百家”的来历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但是,有许多学术流派,由于并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的观点和为统治者提供工具的理论依据,而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其中,流传甚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也就不过几十家而已。

后世为了区别诸子百家,有许多就将“百家”按照“百家姓”的“姓”,以“子”为尊称,称呼那些各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墨子”、“韩非子”、“庄子”、“老子”……

起初,各学术派别,并没有给自家思想定性,诸如“本派是法家,我派叫道家……”等说法,关于对诸子百家的划分,传统上认为是最早源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司马迁世代为史官,其父司马谈也是“太史令”。他推崇黄老思想,而对其他的学说都持批评的态度。因担心学人不通晓先秦诸子百家的意旨而师法邪说,曾著《论六家要旨》。

在书中,他首次将“百家”划分为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后来,王莽时期的目录学家、刘向之子刘歆,又在其所著的《七略》中,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加了“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到了汉明帝时期,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沿袭了刘歆的说法,只是并不认同“小说家”。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后来,人们略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从此变成了“九流”。这种观点延续了近两千年。

直到近代,我国历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又增添了“兵家”、“医家”。他认为:

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今天,我们都是依循吕老前辈的归类说法。

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及代表人物

①法家——相传“法家”的创始者为辅佐舜帝的伯夷。他制作礼乐,立法设刑,主张“礼法并用”。到了战国时期,管仲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以法治国”的政治家,把法律、刑罚视为“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主张以法治为核心,否定世袭特权的等级制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代表人物——管子、韩非子、李斯、商鞅等。作表作有《韩非子》。

儒家——儒家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后经孟子、荀子发扬光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其中,“仁”是核心中的核心,主张“博爱”。

但是,孔子向诸侯国推荐以儒术治国时,并没有得到各诸侯国君的采纳。到了秦始皇时,更把儒术视为毒瘤,“焚书坑儒”是我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所遭受的一场浩劫。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加塞了“天人感应”的说法,迅速被汉武帝采纳,并诏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西汉的董仲舒,唐朝的韩愈、宋代的朱喜等人也对儒家思想的充实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

墨家——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子最初在儒家门下学习儒术。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准南子·要略》

可见,墨家是从儒家分离出来的。因其对儒家观点有许多不满,逐对儒术进行了批判和改造,从而自树一面旗帜。

墨家纪律严明,“伤人者刑,杀人者死”。若被派往各诸侯国做官,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若行不通,宁可辞职。做官的墨者,必须向团体捐献俸禄。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要求人们平等互爱,相互援助。

墨家“尚同尚贤”。要求百姓与天子上下同心,实行义政。选举的天子国君和官吏,都必须是贤能之人。墨子反对不义的攻战,而支持诛讨的防守战。

代表人物——墨子、田俅子、孟胜等。代表作有《墨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翟)

道家——道家思想起源于黄帝的“天人合一”,老子正式创立学派,所以,后世又将道家的鼻祖并称为“黄老”。

道家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而治,远离政治、逍遥自在。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有阴阳、刚柔、强弱、兴废等对立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刚甚易折”,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道家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的哲学观点。千百年来,它影响着中国的哲学、伦理道德、政治、文化甚至是中国人的思维。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等。代表作《道德经》、《庄子》、《列子》等。

名家——名家所从事的学术活动,是论辩“名”(名称、概念)与“实”(事实、实在)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他们所论辩的内容,大多与政治务实无关,因此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加上后来的弟子们又没有超出前人的创新主张,便逐渐没落了。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等,代表作有《公孙龙子》。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

阴阳家——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所谓“阴阳”——就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谓“五行”——指的是世间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五行之间“相生相克”,此观点可用来说明宇宙万物的变化和起源。

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特;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都是“五行转移”的结果。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由于其观点与儒家和道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交叉和重叠,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后,阴阳家部分内容融入儒家体系,部分内容被道家所吸收。此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复存在了。

代表人物——邹衍。代表作:《邹子》、《邹子终始》,现已佚失。

纵横家——战国时,一大批巧言善辩之士,纵横捭阖于各诸侯国之间,游说诸侯,从事着政治、外交的活动。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纵横家最著名的莫过于苏秦和张仪,二人出于同一师门——鬼谷子。

学成后,苏秦力主六国合纵抗秦,而张仪则力破合纵、连衡六国,分别事秦,阴阳家的活动,对于战国时的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蔺相如、范睢等。主要言论见于《战国策》,代表作品有《苏子》等。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由于篇幅所限,以下几家简略。

杂家——代表人物有吕不韦,作品有《吕氏春秋》。

兵家——代表人物有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白起等人。今存兵家著作有《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等。

医家——代表人物有扁鹊等人。著有《难经》。

各家学派思想的要点和弊端

任何理论、学说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同样,诸子百家也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遗憾。

儒家——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它对我们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养成等都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它已融入了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液之中。

旧时官场有句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什么意思?就是你只要通晓了《论语》的其中一半,你就具备了治理天下的才德。可见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一个字:繁。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作为法则,六艺的“经”和“传”的字数动辄以千万计,即使是几代人,也不能完全通晓。一个人终其一生也不能尽数知晓其礼仪。

所以说,儒家是重视广博而缺乏扼要,辛劳多而功效少。

道家——《道德经》的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道家思想起源于黄帝的“天人合一”,是我国起源最早的思想流派。它以“虚无”为本体,以顺乎自然为功用。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

它的“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对立面”、“物极必反”等辩证思维,具有深刻的理论厚度。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他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源泉。

但是,道家的“万物不争”观念,主张人们只能顺应时事,不如儒家的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法家——法家认为:是非曲直的准则都要依法律来判断,而不考虑血缘关系的亲疏和社会地位的差别。当然,法家思想强调了法律的威严,对打击犯罪、惩凶除恶具有非常大的震慑作用。

但是,法家思想只可作为一时的措施,而不可长期使用。中国历来治法治政,都讲究“乱世用重典,盛世施仁政”。如果在盛世年代,也因为些微的混乱,而强力打击,而将安抚的措施弃之不用,则会造成本来安平的环境动荡不安。

所以,法家思想过于严厉而缺乏恩德,被认为是薄情寡义的思想流派。

阴阳家——明阳家认为:一年的四季、八方位、十二星次、二十四节气都是各有月令的,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阴阳家虽然道出了四季变换的规律不可丢弃不顾,时令节气对于人类活动的安排非常重要。但是,什么时辰安床、今年吉星何方、哪一年适宜嫁娶、何日“诸事不宜”等等论调,使人们束手束脚,几乎无法根据自己的实情安排生活和工作。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

名家——名家是一种“逻辑学”,论证了“名”与“实”的内在联系。让人们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有帮助。

但是,名家过于注重琐碎的细节,使人不能返回事物固有的真理,而专以名称来判断。所以,名家让人拘于名数而容易失掉真实。

墨家——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被并称为“显学”。墨家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用”为支点,其“兼爱”、“非攻”、“尚贤”、“非命”、“天志”、“节用”等观点,至今为人们所认同。

但是,墨家却不切实际,脱离社会现实。墨家认为:世上不应有尊卑贵贱的差别,天下所有人——包括国君和平民,一律平等。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没有阶级、没有身份贵贱是不可能的。这只能是空谈,太理想化了。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所以,墨家空抱理想,却难以在现实中遵行。

谈完了诸子百家,就不得不聊到“百家争鸣”。也许,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始于“儒墨之争”

墨子师从于儒家门下,但与孔子并非同一时代的人。孔子去世三年后,墨子才出生。

墨子在学习儒术的过程中,逐渐对儒家思想的许多观点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于是自收门徒,独树一帜。

墨子批判儒术主要在几下几点:

儒术不信天,不信鬼神,主张以“道义”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墨子批判儒术会导致社会上的恶人毫无宗教敬畏感,民众也失去了批判社会的武器。

儒术以死者为大,主张“厚葬久丧”。墨子批判这会既耽误生产,又靡财耗时,加剧生活贫困。墨子主张“薄葬”。

儒术的《礼》,鼓励弦歌鼓舞,享受美好生活。墨子批判这会助长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墨子主张“节用”。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儒术宣扬“命定论”,主张人们安分守己,贵族和平民应“各安其命”。而墨子提出“非命论”,人们通过努力奋斗,是可以改变社会地位的。墨子批判儒术会使人们丧失积极向上的斗志。

儒家承认阶级差别和身份的尊卑贵贱。而墨子认为:不应有尊卑差别,国君也要与平民处于同等地位。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首先是“血缘之爱”,以“孝”为中心,然后才在家庭、宗族、邻里、乡党等之中次第展开。而墨子认为:“仁”不应该有私心,要以对待亲人的同样方式去对待他人。

所以,儒、墨两家争论的焦点是“博爱”与“兼爱”。

“儒墨之争”持续了一百多年。双方各执一词。后来,墨家夷子却厚葬其亲,违背了自家的说法——薄葬。

孟子对墨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指出:““厚葬”并不是指所费财产的多寡,而是源于子女发自内心对父母的真爱情感,是指“情感的厚重”。至于耗费,尽量厚葬,但须建立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

孟子认为:墨家的“兼爱”思想,是把特定情感庸俗化了。如果“将他父视为己父”,则消弭了父母的特定内涵,这与“禽兽”何异?

最终,在这场持续一百多年的“儒墨之争”中,儒家胜出。墨家逐渐没落下去了。

此后,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于是,盛况空前的“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就此形成了。

(医家代表人物:扁鹊)

“百家争鸣”形成的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和文化群星璀璨、辉煌灿烂的时代,这也是我国思想和文化园地的一笔宝贵财富。但是,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原因很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政治因素——当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纷争加剧。各诸侯国君都在寻找理论支撑,作为指导本国的治政良策,便竞相招贤纳士。于是,各家学派纷纷“推荐”自家学说,以便使自家理论处于正统和领导地位。这便给“百家争鸣”提供了土壤和学术氛围。

经济因素——当时经济也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一部分人,不再为“温饱”发愁。这其中又有一部分人,他们有文化底蕴和学术研究的梦想。此时,正好可以实现他们的“文学梦”,从而从事学术研究的活动。

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光学、数学、力学、声学、医学等,在当时均达到了较高水平。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又有了更高境界的精神世界。

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此处“四夷”并不是指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而是指各诸侯国)。什么意思?就是周天子已失去了他的官学馆,各诸侯国纷纷私办学堂。这就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从此,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开始向社会下层扩散。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由于不是官学的观点统一,各诸侯国都坚持本国的思想体系。这是“百家争鸣”的先决条件。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

学术自由因素——各个学术团体,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政,阐述哲理,自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与“政治、权势”是相对独立的。所以,他们并不是政治附庸,没有依附于某个政治或权势集团。这样,他们的学术研究,就可以自由发挥。同时,各个学派之间,以及同一学派的不同派别之间,既互相批驳和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他们没有功利性,完全是为了自家学说的完善和发展。

有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百家争鸣”才成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进入战国之际的“儒墨之争”,繁盛于战国时期。它是我国教育、思想、文学史上,空前繁荣和极为活跃的一次盛会。是我国思想界和学术界的瑰宝。

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为“百家争鸣”而骄傲!

其他网友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度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思想流派向各个诸侯王推荐自己学说以统一天下,加之东周(春秋和战国)以来周天子大权旁落,各诸侯国之间连年不断的战争也是的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和思想流派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环境。下面再下就粗略介绍一下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他们主张“仁”,“仁者爱人”,“仁义礼智信”。由于孔子生活的年代礼崩乐坏,孔子一直希望通过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来巩固周天子的权威,维护奴隶制。

孟子提出“人性本善”论,强调人之初,性本善,加之后天的教育可以成为圣人。还有“民为贵,江山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对日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荀子提出“人性本恶”,主张人生来就是恶地,可以通过后天教育矫正人性的恶。人性善恶是和他生活的环境有莫大的关系,而不是单纯本善或是本恶;整个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儒家教育方式对现在都有很很大借鉴意义,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对现在中美竞争中人才这个核心要素的培养具有指导作用!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据说孔子是老子的弟子。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

墨家,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比起其他的思想流派墨家学派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组织,而其他学派不具有严密的的组织性;后世的中国文化中“侠客”的思想渊源就是来自墨家学派。

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和商鞅等人。法家学派主张“依法治国“,用严苛刑罚来维护国家稳定巩固皇权。“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是指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这些主要是为了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皇权的地位。

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和孙武!《孙子兵法》是兵家极大成者的代表作,集中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孙子兵法》也是如此。掌握《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是利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原理,通过在博弈时间和空间中的顺势设局,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小化成本最大化收益的战略目的,并独立思考,用现代价值观继承和重构《孙子兵法》中的精华,循着巨人的脚印继往开来,这才是孙子所著几千言兵法的千年后的目的和意义。由此,我们才能掌握谋略之道。

其他相对较少学派给大家简单罗列,希望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阴阳家、纵横家、农家等!

其他网友回答

除了儒、墨、道、法之外,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还有阴阳家、名家、农家、纵横家、兵家等,正是这些思想的相互碰撞,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阴阳家

代表人物:

邹衍

创立五行相胜说,

用五行相胜说来解释朝代的变更。

图片来自北京大学

阎步克老师《中国古代史》课件

阴阳五行是西周时期产生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它用阴阳的对立和相互作用来说明自然现象变化的原因;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来说明各个事物的构成。

阴阳

五行相生说:《礼记·月令》

A.用五行相生说解释四季变化——朴素唯物主义因素

B.神学:进而把一切人事和阴阳五行附和,吉或象征

五行相胜说:邹衍

名家

代表人物

公孙龙

“白马非马”

惠施

“大同异”

“小同异”

“合同异”

由于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旧有的称谓不能适应新的内容,新起的称谓又没有得到一定的公认,因而在意识形态上反映出澄清名师不符的要求,产生了“名家”。“名家”主张辩别名实关系,主张名须符实,追逐概念游戏,往往趋于诡辩。但在中国古代逻辑发展史上,名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片来自北京大学

阎步克老师

《中国古代史》课件

兵家

代表人物:

春秋末:孙武

战国:孙膑、吴起

其他:

《吴起兵法》

《商鞅变法》

《庞煖兵法》

《信陵君兵法》

《尉缭子》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不断暴发战争,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这一类学者,古称之为兵家。凡论述军事的兵家著作,称为兵书。《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录汉以前兵家著作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

图片来自北京大学

阎步克老师

《中国古代史》课件

农家

代表人物

许行

许行提倡“神农之教”,主张每个人都该以自己的劳动果实维持生活,国君也如是,不能不劳而获,反对社会分工,等级差别,反映理想社会(无剥削、人人劳动)

图片来自北京大学

阎步克老师

《中国古代史》课件

杂家

代表人物

吕不韦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战国《尸子》、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战国时期商鞅门客尸佼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

秦相吕不韦当政,召集部分门客给他写文章,编成《吕氏春秋》

糅合各家,班固列为“杂家”,吕企图用来作为作为实现统一的指导

收辑一些珍贵史料,对研究古代天文、农业生产有重要价值

纵横家

代表人物

苏秦

张仪

苏秦和张仪进行合纵、连横活动的游说词,为当时游说之士所传习,所以合成纵横家。其祖乃鬼谷子,又名王禅,一说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人;一说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地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

纵横

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他们注重揣摩游说对象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或拉拢或分化,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一切从现实的政治要求出发。纵横家在战国时期的社会舞台上非常活跃,其思想和活动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