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法缺点 黄庭坚书法史上的几个问题

网友提问:

对黄庭坚的书法个性,为什么评价差别很大?

优质回答:

能进入中国书法史的书法家都是有鲜明个性的,黄庭坚不例外。那么,为什么对黄庭坚的书法作品评价争议之大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书法艺术自东汉觉醒以后,经魏晋南北朝发展至唐,基本确立了中和之美的审美范式。并与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一脉承。无论是钟繇、张芝、王羲之和王献之,都是中和之美的代表人物。唐太宗李世民极力推崇王羲之不急不厉风规自远,峻拔秀逸的书法风格,中国书法逐渐发展成以“二王”帖学为正宗的书法审美传统。直到清中期,邓石如、阮元、包世臣等大力提倡碑学,与之抗争,才有今天碑帖融合的书法新局面。

黄庭坚的书法是宋代四大家之一。苏、米、蔡三家各具风格特点,但总体上并未走出二王笔法、字法的大框界。他们的书法风格都是在二王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个人性情特质而形成。而黄就不一样。黄别辟溪径,笔法、字法上都有个人独特的风格特点。所以看贯二王一胍书法的人对黄庭坚书法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这并不影响黄庭坚书法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

其他网友回答

对黄庭坚的书法个性,为什么评价差别很大?也就是说,黄庭坚的书法是非常独具他特有的个性的。因此他那种与众不同的自成一家的书法特征引起了褒贬不一的争论,或说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那么,黄庭坚的书法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独特特质呢?

首先以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为例,其给世人呈现的最大特点就是:长枪大戟,具有独步风神,已改行书的娟秀柔和之常式,一撇一横阳刚之气十足。然深入细看黄之书作人有如人入“笔阵”中,宛似严阵行军,步步为营,万弩张弦,相机齐发。步步为营言其点画之周到圆满,无一笔涉于轻佻。在作战中保证无失;张弦待发,言其取势之险,奇兵出袭,百战百利,以大自然界现象来比,其在静的方面,如岗峦起伏,奇峰争险。动的方面,如云岫环山,变化无际。黄庭坚在书法艺术创作上的构思,取得了动静两方面矛盾的统一。

然而,凡历史书法大家,世人都有因自身喜好,各自欣赏的眼界的不同而有厚此薄彼的态度。就像黄庭坚与苏东坡两人之间相互调侃的那祥:黄说苏字如”石压蛤蟆”,而苏笑黄字似”懒蛇挂树”。彼此都带调侃贬低取笑的意思。

同样,不喜欢黄庭坚的人,尤其走平实路线一路的,看他的字就是满纸突兀的张牙舞爪。喜欢的人会说遒劲有力,笔画开张洒脱,动感十足…

总之,形成这种评价差别很大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各人对各大书家风格的喜好,自身的书法修养,各人的审美观的不同而定的。

其实,黄庭坚的书法能历经千年流传到现在,自有他的魅力和道理。庭坚在草书上取的成就是宋代最高的。但是其行书的风格明显且面貌多样,尤其是大字行书作品在宋代也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宋代“尚意”书风盛行,尚意支配下的个人抒情为主产生下的个性,人品对书法作品影响很大,对书法创作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曾言:“随人作计终后入,自成一家始逼真。”这是他在诗学,书学上的典型创作精神。他强调创意,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

因此我们应该庆幸,正是有历代如此之多书法大家和他们的宝墨存世,才使得中国书法艺术如此博大精深,百花齐放。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中的颜鲁公、黄山谷都属创新集大成者!颜公不用多说,黄山谷是真正将诗书溶于书法的,具有创意高经的起历史推敲的大书家。人魄书魄完美一体。我们现代人理解他们,从尊崇、仰慕经典作品开始。你跟山谷老人距离大,无法喜欢他的作品,这不怪你们,但是不能说不好,如果有一天你悟出了好,那你真是大进步了。

其他网友回答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