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背后经历了怎样的辛酸?
优质回答:
我是海浮人,我来回答。
靖康之乱,变革的不仅是北宋皇室。它更代表了一种国破家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心魂。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李清照,便是这样一个时代的殉葬者。她见证了这样一个破灭与新生的格局,从逃离北地,到偏居南国,后半生竟是这样的颠沛流离。
她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为婉约派词人杰出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一生颇受时局影响,词作风格呈两极变化。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多是离愁别绪,风格清丽明快。 后期经历国破家亡,诗词变得凄凉悲痛,既抒发怀乡悼亡之情,也寄托沉痛亡国之思。
用她的词来形容,北宋之前她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南渡之后,她是“ 人比黄花瘦。”
是啊!人比黄花瘦,怎曾想,后期遇到的尽是卷帘西风。这首《醉花阴》写于她南渡之前,当时她还有幸福美满的家庭。谁想到,这却成了她后半生的写照。
她嫁与赵明诚,两人是情投意合,新婚之后更是如胶似漆。甚至因为志趣相投,她又能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自己钟爱的文学艺术和金石文字上。两人砥砺前行,技法也日益成熟起来。特别是后来赵明诚外出为官久矣,又到一年重阳节,她不禁思念起远在地方的丈夫,终于是写下了这篇名垂千古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可好景不长,前半辈子的顺风顺水,似乎用掉了这位词人一生的运气。
公元1127年,发生靖康之变,李清照夫妇流落江南。漂泊异地,饱经战乱,多年珍藏的金石书画皆遗失殆尽,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打击。特别是不久之后,赵明诚病死于南京,更是给她带来了难以承受的悲痛。
可叹上天再没有眷顾于她,到了晚年竟所托非人,被张汝舟欺骗了感情。封建礼教的束缚使她即使知道了对方的虚情假意也要依旧保持沉默,可换来的还是是拳打脚踢。等到她终于与丈夫离婚之后,她又因为告发丈夫要经受牢狱之苦。人生已是如此艰难,可命运还是要把她撞得支离破碎。
综上,国破家亡,多年的寡居生活以及背井离乡,让她的那颗心早已破碎不堪。晚年又遇人不淑,再次给她的人生带来巨大打击。一个女子,生逢乱世,漂泊无依,穷困孤苦,终于还是在公元1155年,死在了江南。我是海浮人,你也在漂浮?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是政治婚姻,虽然两人婚后一度很恩爱,但这都不能改变赵明诚父亲的投机行为。赵明诚家为新党,李家是元佑党人,此时新党日渐式微,赵明诚联姻李家向元佑党人示好。
没两年,朝廷局势发生变化,元佑党人被划为”奸党“,皇上下旨,将元祐党人”逐出京城,永不续用“。而建议皇上这么做的,就是赵明诚的父亲、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
由于李清照入门两年都没生孩子,赵挺之就想让赵明诚纳妾,又见这赵、李两人很恩爱,怕两人不答应,就出此阴谋,借机将李清照逐出赵家。
李清照回娘家后,赵明诚也在父亲庇佑下做了官,没多久,赵明诚就纳了妾,这让一心认为两人是真爱的李清照,心里很是痛苦。
又过了两年,天下大赦,李清照回到赵家。这时李清照发现,赵明诚有了妾室,收了丫鬟,还经常出入烟花柳巷,对李清照也没有之前的恩爱了。整天见不到人,一回来就是后半夜,还有一身的胭脂花酒的味道,李清照满是心酸。这才有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其他网友回答
李清照被称为三瘦诗人。在1127年金军南下,爆发了靖难之役。她和丈夫也去南方逃难。不料两年后,丈夫赵明诚病故,将她一人留在这风雨飘摇的世上。她日夜思念,身体也每况愈下,后来在逃难中遇到了市井小人张汝州,他骗婚想夺取李清照钟爱一生手中的金石画。她宁愿坐牢也要解脱这段肮脏的婚姻。所以,李清照诗中在晚年多以酒消愁,人也消瘦。
其他网友回答
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始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重立赏收赎。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
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
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至于这首诗是写于公元1104年,李清照21岁。6月,李清照父亲被合定在了“元祐党籍”名单中,后被流放广西象郡,李清照也受党争株连,往返乡京两地。与丈夫分开的不舍以及自己所受的处境。正是这一年的重阳节,李清照写下了这首词:
《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图片来源:网站
资料参考文献) ?晚安?
其他网友回答
《知史以明鉴·查故以至今》
你心中的李清照是怎样的呢?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悲伤情怀,还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兴致欢快,不管是怎样的,她给人的感觉就是表达的内容差别很大,确实她是不幸的。
早年间出生书香门第,耳濡目染,家学熏陶,生活富裕,加之父亲气的影响,自己也学会了一些诗书礼仪,加之自身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在18岁的时候和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婚后还是有了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婚后和丈夫一起收集整理藏书,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表达的是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可惜后来,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一家被指定为元祐奸党,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就这样,一对恩爱夫妻被拆散了,因为当时的各种制度都没现在这么好,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防抗在一起是会遭到惩罚的,严重则灭门,在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无奈之下,,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还好,崇宁四年(1105年)暮春,赵挺之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因)与(蔡)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罢右仆射(《宋史·赵挺之传》)。仅仅过了半年多,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罢相,赵挺之复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此同时,朝廷毁《元祐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续资治通鉴拾补》卷二十六),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但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无情的政治灾难又降到了赵氏一家头上。三月,赵挺之被罢右仆射后五日病卒。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诬陷。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狱具,不久即获释。但赵挺之赠官却被追夺,其子的荫封之官亦因而丢失,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
就这样夫妻二人的生活还是持续到了1129年八月,丈夫因感染不幸辞去,赵明诚卒后,李清照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绍 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49岁)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自己也因为告丈夫被关押了9个月。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她的前半生虽然家境上有转变,但是和兴趣相投的丈夫一起生活还是挺幸福的,后半生更多的是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对国家兴亡的关心,“婉约”一次对李清照的评价似乎不是很贴切,后人只了解她多愁善感,却不懂她的身世处境。
知晓更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欢迎关注道人,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历史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