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哪些皇帝的庙号,一看就很有故事?
优质回答:
中国历史上庙号为神国君的有四位,知名度高的是北宋神宗赵顼和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宋神宗有此庙号,以相仁三女的个人认知,是褒大于贬,终神宗一世,德厚言宽,知人善任,奉行节俭,勤于政事,当的起好皇帝的名号。后世名之曰神,大抵出于三层考虑:其一是神宗皇帝任期内实行的改革,毁誉参半,朝堂的反对声和民间百姓的抱怨声始终没有停息;其二,大行皇帝的老娘亲对已然山陵崩的皇帝的莫可名状的质疑;其三是臣下议谥之时面对难以调和的实际而做的折中。对赵官家政声而言,命之曰神字,有点憋屈,勉为其难了。
明神宗庙号上一神字,确实与万历的统治活动匹配。万历为君后期,终日神龙见首不见尾,怠惰荒疏,不上朝不见臣,实在让臣子无法评价,无能名也,初期的励精图治夙兴夜寐早已随风直到夜郎西,飘然而逝,半途而废,功业未成。庙号为神,是臣子的宽仁,也是无名可施的妥协。臣议君苛刻,是招祸之源。
其他网友回答
明成祖朱棣的庙号“成祖”,这里头就很有故事……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跟大家简单聊下何为庙号。
“庙号”是古代王朝的皇家太庙中,对供奉的历代先皇所称呼的名号,比如太祖、世祖、太宗、高宗、中宗、世宗等,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祖宗”、“祖宗江山”……
通常“祖”都是对王朝开国皇帝及其祖先所上的庙号,典型的如汉朝,由于汉朝分成了西汉、东汉和蜀汉(季汉)三个断代,因此西汉开国皇帝汉太祖刘邦(Ps:刘邦庙号并非我们常说的“汉高祖”,而是“汉太祖”,即所谓的“太祖高皇帝”)、东汉开国皇帝汉世祖刘秀、蜀汉开国皇帝汉烈祖刘备,这三位皇帝的庙号都上了“祖”。
当然,汉朝的“祖”还有刘邦他爹刘太公刘煓,他被追尊为“始祖”。“父为昭,子为穆”,如果死去的皇帝,出了三昭三穆的关系,就得被“祧”。
其实,除了汉朝以外,其他朝代都只有开国皇帝能上“祖”的庙号,比如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等,而后世的皇帝即便功绩再大,也只能上“宗”的庙号。这其中,“太宗”、“高宗”就已经是相当具有分量的庙号了。所以,李世民就是唐太宗、赵光义就是宋太宗、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就是宋高宗……
但明朝却是个例外,明朝是有两位皇帝上了“祖”的庙号,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另一个则是明成祖朱棣。而明朝之所以会出现两个“祖”,原因还得从嘉靖皇帝说起。
事实上,明成祖朱棣一开始的庙号是“太宗”,后来才升格改为“成祖”。这是因为,蕃王出身的嘉靖皇帝,他当上皇帝后,也想给自己的老爸兴献王朱祐杬上个皇帝的庙号,搬进太庙里供奉,所以就想出来给朱棣升“祖”这么一个主意。
因为,按照《礼记·王制》的规定:“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简单来说,就是皇家太庙的正殿里头,只能供奉七个皇帝。除了开国皇帝以外,后世皇帝的牌位都需要遵循“亲尽则祧”的原则。
“亲尽”,指的是超出了与现任皇帝的亲缘关系。正所谓“父为昭,子为穆”,如果先代的皇帝与当代的皇帝超出了“三昭三穆”的关系,就得被“祧”。而“祧”,指的是把牌位从正殿中挪出来,放到太庙后面的偏殿单独供奉。这套宗法礼制发展到明朝,稍微有了些变化,就是太庙正殿中能供奉的皇帝增加到九个。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之外,还能放后世的八位皇帝进太庙正殿供奉,之后多出来的才开始“祧”。
可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想把自己那位没当过皇帝的蕃王父亲也按个庙号放进太庙正殿供奉。他这种有违祖制的行为,自然是遭到明朝大臣的一致反对,于是围绕兴献王的庙号,大明君臣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大礼议之争”。
由于当时明朝太庙正殿中的九个名额已经满了,因此要想把嘉靖他爹也搬进去,那就得从那里头祧一个出来。而若论亲缘关系,太祖朱元璋以下就数太宗朱棣与嘉靖最远。因此,嘉靖索性把朱棣从太庙正殿里头“祧”了出来。可问题又来了,朱棣开创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那是何等的伟大,要是就这么“祧”出来放到偏殿,是说不过去的。于是,嘉靖干脆直接将朱棣的庙号从“太宗”升格为“成祖”。
如此一来,朱棣就能与朱元璋并称为“祖”,同为“万世不祧”之君,继续太庙正殿中供奉,然后依礼把剩下离自己亲缘关系最远的明仁宗给“祧”出来,放进了后殿供奉。哎,可怜明仁宗做了一辈子老好人、好皇帝,结果就这么被嘉靖这个不肖子孙给“祧”了。这波操作下来,嘉靖就能给自己老爹在太庙正殿中腾出个位置,给他上了“睿宗”的庙号放进去。
所以,现金我们都称朱棣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其他网友回答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今天我想说说西汉有庙号的皇帝,因为我觉得他们配得上“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这个标准。我们都知道西汉十一帝中,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
高祖:刘邦
如果说秦朝不过是历史的昙花一现,那么绵延400多年的汉朝,则不啻为汉文化的真正奠基者。汉代奠定了今日中国政治版图的基础;汉代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底蕴;汉代中国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力量,还是在汉代汉民族的概念开始成形,从此中华民族开始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开疆拓土、纵横寰宇,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民族史诗。而这个伟大的王朝正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平民出身的皇帝刘邦所开创的,他不仅开创了一个伟大的王朝,也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刘邦都是一位世界级伟人,是他和子孙们共同的努力,铸就了中国汉文化的宏基伟业。
太宗:汉文帝刘恒
如果说刘邦有功,那么刘恒无疑史有德代表。
刘恒在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除了推行轻徭薄赋的执政理念,并且一生以孝治国、克勤克俭,这才开创了辉煌的文景之治。
公元前157年,刘恒驾崩,谥号孝文,随后葬入霸陵。刘恒的皇帝生涯,无疑是空前成功的。作为一名人子,他对母亲的孝心令人动容。这位经历过人生离合的大汉天子,从遥远的代地走来,在历史的舞台上书写了辉煌耀目的篇章,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明了人生的无常与悲欢,这令他的心灵几乎无限贴近他的万千子民,和他所热爱的大汉江山。
世宗: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一位旷古罕见的帝王,他所建立的赫赫战功,远播四海;他所创立的朝伟业,鼎立千秋;他北拒匈奴、南逐百越、西越葱岭,一举奠定了中华版图的基础;他内兴礼乐、外开边境,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与荣耀;他总揽英雄、驾驭豪杰,奠定了一个民族鼎立千秋的自信与豪情;他是大汉王朝的天之骄子,代天巡狩,抚育万民。在他的率领下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世界级王朝。
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刘询襁褓入狱,幼游民间,少时继位,毕生图治,开创宣帝中兴。
他与民休息,文治超越汉文帝;他降服匈奴,武功直逼汉武帝。帝国的命脉,在他手中得以延续;帝国的声誉,在他治下重现辉煌。
他的文韬武略不输于任何西汉贤君,他的重情重义令天下为之动容,他从民间走来,引领国家走入全新的时代,那是一个四方宾服、海内大定的时代;那是一个政治清明、国富民安的时代;那是一个百姓富足、文化昌明的时代;那是属于刘询的时代,也是西汉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