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有什么技巧 数学考试技巧

网友提问:

玩转高中数学的秘诀是什么?

优质回答:

高三生进入备战状态,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得当,作为高三数学老师,我给学生们一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习有目标

比如按照专项复习,我的计划是三天学完高中第一道题集合。有的同学说,集合还用学吗?我觉得非常有必要。

集合学习计划:

1.总结集合基础知识:概念,表示方法,元素性质,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集合运算等等

2.题型:

3.与集合相关知识点

解方程,解不等式,函数图象,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解方程组,指数对数的运算等等

4.押题集合

在做题的过程中搜索常考的集合题型,我压了常见的8道集合习题,以后再也不做集合题了,都在掌握之中。

同学们,每一个专项都这样做一遍,然后像高铁一样提速,很快就学会很多。效率很高哦。

二.专项计划书

你可以制定周计划,月计划,一个一个实现。

比如这周我用三天学习集合,一天学习复数,一天练习框图,剩下两天完成学校任务,最后复习集合,复数,框图

下一周学习选择题向量,数列,线性规划,主要是复习相应知识点,做90道题,然后整理常见题型,归类。

三.建立错题本

遇到一题多种思路,要收集好,错题也要整理出来,多看多思多整理。

四.知识点配题

比如解三角形,其中一个点:一角及对边的应用有三种:1.求角对应顶点的轨迹及此顶点与定点距离最值问题。2.求另外两角三角函数值范围。3.求三角形周长范围。找六道题解决问题即可。

其他网友回答

错误分类

第一类———遗憾之错

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单位混用等。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

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

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我分析了近期的几张试卷后发现,这几类错误的比例是2:7:1,得出这个结论事情就好办了,因为我知道一点做不出和因粗心做错的并不是太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我对概念理解的并不深刻,这是光靠背诵、练习所无法解决的。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04

科学的学习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上课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