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看原文还是看有翻译的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知乎

网友提问:

有人说翻译《道德经》太繁琐,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优质回答:

翻译用词不当,翻泽成外文吗?读懂老子尹喜了吗?读不懂老子,就读不懂道德经。别想所谓的翻译那回事。所谓的翻译不过是名利之徒,图名利就根本没读懂道德经。读懂无字所有五千废话都开悟了,读不懂无字,都是∵上了有字的当。我看就是遗留下来的奴隶上当受骗基因。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中蕴藏深厚的道理,简单的文字里藏着许多的道理。正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仅仅四个字就可以代表一个故事。若是强行去读,强行去解释,往往不得其意。

若得真意,便是自得其乐。又何来繁琐一说。读一页书有一页书的快乐,何必苦求通读全文,融会贯通。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而已矣”

其他网友回答

并不繁琐,几十年前我用康熙字典解我发觉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就是一个学问者对学问崇拜上的创造学问如今天的学校一样。今天我用中华词典解仍旧是一样,我又在用康熙字典定性。其实就是哲学体系的建构理论和老子自身对学问的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当代学界认为是公元前571年出生的老子所作。

作为2600年前春秋初期的人物,老子眼界伸展至当时有记录的最早时期,夏商周之前的部落氏族社会。作为当时东周的图书管理员,老子在整个春秋初期文化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追问。达到了人类轴心时代的思想的最高高度。

老子思想由于观察到了人类在种内竞争压力不是很大组织结构还不严密的时期人类关系比较和谐由此推断“人性本善”。这样的思绪是要在当今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竞争剧烈,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现代社会去解读无疑是困难和繁琐的。

人类终究不可能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但是作为延续几千年的古代思绪结晶,他提醒我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地球是有限的,人的欲望确是无限的。只有在这个有限与无限中找到平衡,人类才有可能善终。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不繁琐,即便是这样我想知道能有多少人能完全理解。其实是道德经太抽象,解释清楚很难的。不说别的究竟什么是道有多少人能说得上来?实际上里面很多东西是靠意会,用什么语言解释都会显得苍白而无味,还有曲解的可能。因为其所包含的信息量太大,又太抽象,说清楚真的很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