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与商鞅 商鞅与张仪差多少年

网友提问:

为何商鞅遭车裂,而张仪得善终?

优质回答:

看了很多人回答问题,发现居然没人说到点子上,那么我们来梳理一下。

首先商鞅去秦国之前其实就在魏国,而且是魏国相国公叔痤的幕僚。也就是说商鞅曾经在魏国领过饭票,而且跟魏国的王公贵族是认识的,关系貌似还不错,比如公子卬。

但是为什么他去秦国呢?因为公叔痤去世了,商鞅失去了靠山。据说公叔痤曾经推荐过商鞅,并且要求魏王如果不用商鞅,就把他杀掉。

结果商鞅在魏国呆不下去了,就投奔了秦国,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商鞅变法”。此举也让商鞅扬名立万,成了秦国大良造。

江湖传言,秦孝公曾经想把王位传给商鞅,虽然可信度不大,但是也说明商鞅在秦国的地位。

你想,他连后来的秦惠王赢驷都敢得罪,更何况其他人呢?

做人不择手段,做事不计后果是商鞅的一个原则,这也是法家的一个特征。

那么这个他与魏国有何关系呢?原来商鞅变法后的一年,秦国和魏国开战,商鞅是秦国的主帅,而魏国的主帅正巧是老熟人公子卬。

两军交战,本来应该是兵戈相见,但是因为是熟人,反而唠起了家常。

商鞅耍了个心眼,他建议都别打了,都是熟人。自己回去跟秦王说说退兵,让公子卬也回去跟魏王说说退兵。

顺带着还想晚上设宴请公子卬吃饭,一起叙叙旧。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商鞅很宽厚,很会做人?公子卬也是这么想的,居然只带了几个护卫就去了秦军的营账,结果屁股还没坐热,商鞅就翻脸了,捉住了公子卬。

你没看错,鸿门宴。

为什么商鞅要这么做呢?因为他抓住了公子卬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果然魏国退兵,并且割让土地给秦国,赎回了公子卬,吃了大亏。

的确,商鞅的做法胜之不武,并且彻底得罪了魏国。以至于商鞅在秦国失势后,的确去投奔过魏国,但是魏国拒收,理由是:

你商鞅当年那么卑鄙的对付魏国,现在终于要遭报应了吧。

于是商鞅没办法只好又回到秦国。有时候做人的确不能太绝,断了别人的后路,同时也断了自己的后路。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商鞅最终被车裂,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悲剧人物。

我们再说张仪,作为鬼谷子的徒弟,这哥们是个刀切豆腐两面光的主。亏本买卖是肯定不做的。如果是商鞅是为秦国打工,那么同为秦国相国的张仪看起来是为秦国打工,到其实是为自己打工,你要知道他不是法家,而是纵横家。

而纵横家最擅长的就是搞关系,所以张仪虽然后来在秦国也失势了,但是他跟魏国从未撕破脸,关系一直不错,再加上张仪自己就是魏国人,所以魏国是举国欢迎,

甚至张仪还做了魏国国相,在魏国养老,一直到死。

这其实就是做事和做人的智慧,有些人只会做事,但是不懂做人。而有些人既会做事,也会做人。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太弱智了。张仪能和商鞅比么?其一商鞅走的是变法改革的道路,损害了当时秦国世族和除国君以外的赢式宗族的利益。而张仪只是替秦国走了外交路线,没有损害秦国国人和世族利益。其二商鞅军事上也有一定权利,能聚集商地军队攻打郑国,而张仪到出道开始一直都是出谋划策。其三商鞅损害了嬴驷的利益,除去商鞅有利于嬴驷统治秦国,而张仪并没有损害赢荡的利益,没有必要杀他。不用他就可以了。

其他网友回答

商鞅当时掌控全国军政大权,再加上秦国旧贵族的反弹,还有秦王为了安抚贵族,同时夺取商鞅的权力,只好杀人。张仪从头至尾都是棋子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商鞅为什么会被车裂

商鞅在秦国变法二十年

执掌开府丞相二十年,亲手训练秦国第一批新军

若说他在秦国毫无自己的势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再加上变法大成,百姓拥戴。

若是商鞅要反,无人可以阻挡。但为什么最后会被车裂呢?就只有一个原因了

商鞅自请囹圄

秦孝盛年病逝,对商鞅是重重一击,他第一次感到了失意与沮丧。

除了那天下难觅的君臣情谊和同心同德的默契,最让他痛心的是他们携手相扶的大业半途而废。

自古以来,明君强臣可遇而不可求,坚实厚重的秦孝公从来不怕商鞅得光芒淹没自己,从来都是义无反顾苦心周旋,为他扫清所有障碍。

新君嬴驷对他有敬有狠,秦国再无他驰骋的天地了。

然则嬴驷于朝野没有丝毫的势力拥簇,绝对不是秦国老世族的对手,一旦就此撒手离开,秦国霸业终将反覆于小人之手。

嬴驷初登基,老世族就联合六国联盟上书请杀商鞅并罗列了商鞅十大罪状,若不杀商鞅,六国将联盟攻秦。

其一,谋逆作乱 其二,蛊惑民心

其三,玷污王道 其四,暴政虐民

其五,刑及王公贵族动摇国脉根基

其六,无视先君,欺凌国公

其七,任用私人,结党乱政

其八,军前私刑,蔑视国法

其九,私掉大军,威胁咸阳

其十,重婚公主,玷污王室

嬴驷和商鞅都感到一场危及秦国的浩劫正在孕育当中。

商鞅不甘心自己一生的功业就此夭折。

为成就秦国霸业

商鞅为自己为秦国做了长远的谋划

第一步,命大军镇守秦国老世族的根基之地义渠,切断内乱之源

第二步,以六国及世族之罪状处商鞅极刑,以彰显六国及世族之恶

第三步,以巍巍秦人护鞅爱鞅之心,铲除老世族及变法阻力

第四部,以六国合谋,逼杀商鞅为由,对东方出师有名,大出天下

秦国没有了功高盖主的商鞅,对老世族的灭杀也消除了秦人对车裂商鞅的不满。

盖在秦惠文公头上的所有阴影都一扫而光

而对秦君嬴驷,商鞅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坚守秦法

史上对商鞅的评价“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可以说是精准表现出了商鞅此人的秉性。

为了功业可以放弃一切,也可以说是兵家的无情甚至延伸到自己的身上。

张仪与商鞅有何不同

张仪为秦国丞相几十年,但他做的是外事

就是外交官的工作,甚至秦国朝堂都有人不认识他。

所谓灯下黑,他对秦国朝野的了解解甚至远远不及对六国朝野的了解深。

与苏秦二人以合纵连横为战场,以天下诸国为棋子

虽然功成名就,却没有自己的势力,这就可以理解他为什么最后会归隐了。

第一、秦国并无秦孝公死后的亡国之危,苏秦一死,六国也再无张仪的对手,擅长外交的张仪可以说是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商鞅之死维护了自己的功业,为秦国的强国之路铺下一条阳光大道

而张仪却并无此困扰,无论自己归隐与否,秦国都不会有倾覆之危。

最后,我们可以来回答你的问题了

商鞅是秦国强大的开创者,被车裂说明商鞅在秦国的重要性

张仪只是秦国强大之路的一块石子,挡别人路了,自己识相让开,理所当然。

其他网友回答

商鞅变法得罪了万千贵族及疲民,不死不能安定秦国。他的死可以消除贵族的复仇心理,从而稳定秦国,凝聚更多国力。商鞅是整合秦国内部,内部敌对势力太多,他不死不行。

张仪是外相,主要与六国周旋,对秦国既得利益者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他可以功成身退。

两人所处的时势不同,注定了二者的结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