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西夏国是怎么被发现的?历史中不是没有记载吗?
优质回答:
历史上对西夏的历史脉络记录其实是完整的,最大的遗憾在于二十四史中没有单独的西夏史。但在同时期的宋、辽、金史中都有提及到西夏,分别用“纪”和“传”的形式表述。
西夏历经十帝,享国189年。实际上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政权,除了主体民族是党项人外,还有汉族、吐蕃、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族,可以说当时的主要民族西夏境内都有。
西夏受北宋和吐蕃影响最大,国内的建筑、制度设计大都是仿造北宋的;而佛教传承后期受吐蕃影响较大;国内经济也是蕃人的畜牧业和汉人的农业并重;西夏官员通行的是蕃汉同朝为官,无分主次;蕃汉文化也是并存通行的,只是各个历史时期侧重不同,但是到了王朝的后期,西夏和辽、金一样都被汉化了。西夏唯一的蕃汉禁忌在于,他的禁卫军必须出自纯血统党项本族。
更关键的是,正是因为西夏的崛起,彻底遏制了宋朝的全面崛起,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天下,并且此后陷入两线作战未能最终成为大一统王朝。两边媾和,最终岁币制度促使了两宋开启了重商主义,成为了那个时代全球最富裕的国家。
西夏对宋朝的军事影响甚至大于辽朝,北宋百余年正是因为和西夏之间的摩擦不断,导致了宋朝西境的军队拥有着强悍的战斗力,世家名将迭出。而北境因为百年和平,基本上在后来金朝崛起之际,根本不设防,也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国。
所以根据以上的情况罗列,西夏理应进二十四史,成为和宋辽并存的王朝。
但是由于1227年西夏被蒙古成吉思汗的子孙灭国,导致了这个国家的很多史料只剩下被埋在黑水城的,西夏文成了彻底的死文字。
后来脱脱在修宋辽金史的时候,因为考虑到西夏在历史上很长时期,为了在辽宋金的夹缝中求生存,多次自降规格,对各国都俯首称蕃。所以并没有单独修西夏史。
然而就在所有人逐步遗忘了那复杂西夏文和这个神秘的王朝后,到了清朝嘉庆9年,武威籍的官员张澍回家乡养病,在一个清真寺里发现了《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发现了已经“死亡”了的西夏文。从那个时候,人们才开始对西夏“重新发现”。
但是到了近代,在1909年到1926年之间,俄罗斯探险家科兹洛夫三访黑水城,盗掘了超过28000余件关于西夏的用西夏文字记录的史料,以及各类绘画、佛经、器皿、金币、妇女用品等文物。最关键的是那里有西夏文字和汉字互译的《番汉合时掌中珠》。
以至于现在我们要想研究关于西夏的风俗习惯和人情风貌,很多一手史料,必须要去俄罗斯的“东方文献研究所”和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其他网友回答
元朝脱脱修史时编纂了《宋史》《辽史》《金史》,却独独没有编纂于宋、辽、金同时代的“西夏史”,想必提问者便是据此认定史籍中没有对西夏的记载。实际上,提问者大错特错了!脱脱修史时仅仅是没有将西夏单独列为一朝,并不是没有修“西夏史”。因为西夏一直在宋辽、宋金的夹缝中求生存,只要里子、不要面子,经常对宋、辽、金称臣、接受册封。同时,西夏抵抗蒙古人最为激烈,成吉思汗铁木真便是死于对西夏作战时期。因此,蒙古人对西夏的敌意要远甚于宋、辽、金。脱脱在修史时秉承了蒙古人的这一传统思维,直接否决了西夏的正统王朝资格,把“西夏史”列入了《宋史》之中,著有《宋史·夏国传》,等于是把西夏置于了宋王朝附庸的位置。
换言之,西夏并不是没有史籍记载,而是被元朝人出于政治需要刻意“降格”了。不仅《宋史·夏国传》对西夏有详细的记载,元朝的蒙文史料也有关于“唐古特”的详细记载,而这个所谓“唐古特”就是西夏!因此,西夏自太祖李继迁开始,所有皇帝都有详细的世系,历史事件的记载也是非常完备的,并没有提问者所谓“西夏被发现”之说。西夏一直真实存在,自其存在之日起、直到现在,西夏从来没有被历史淹没。
提问者想必是把清朝张澍发现西夏文字和西夏史混淆了。实际上,张澍发现西夏文字也并不是首先发现,只不过他作了专门研究、发表了“论文”而已。在张澍之前,西夏文的书籍、石刻等等一直存在,只是因为西夏的灭亡和年代的久远,西夏文成为了“死文字”,无人能够释读。久而久之,西夏文字便被人们淡忘了。而张澍的发现重新启发了人们对于西夏文字的兴趣,开始了新一轮对西夏文字的研究而已。
但是,研究并不顺利,与汉字完全不同的西夏文字很难被全部解读,直到俄国人的一次“盗墓式考古”发生才改变了这一切。晚清时,俄国人科兹洛夫在沙漠中发现了西夏黑水城遗址,并发现了大量西夏文文献。之后,科兹洛夫将这些东西全部运回了俄国。在这批被盗文物之中,有一本《番汉合时掌中珠》,是西夏时期汉文、西夏文的对照字典。有了这把钥匙之后,人们对西夏文字的释读也走上了快车道,大量西夏“死文字”被“复活”。许多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西夏历史也得以重见天日。
提问者显然是一知半解,把西夏历史和西夏文字给搞混淆了。西夏并没有消失,元灭夏之后,党项人也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融入到了各民族之中。关于西夏的文字记载更加是一直存在、而且相当完备。即便是西夏文字,也没有消失,仅仅是因为年代久远而成为了“死文字”,被人们逐渐淡忘了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西夏的存在一直都没有疑问啊,西夏不是没有记载,只是没有列入正统王朝,所以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史》。
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参与平定黄巢之乱,此后被唐朝授予夏州节度使,封夏国公,赐姓李,这便是西夏王国的起源。
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至1227年被蒙古人所灭,西夏实质上存在了346年。
元朝修史,以辽宋金均为正统,所以有《辽史》《宋史》《金史》,但西夏的历史则分布在这三部史书之中。
《辽史》中有《西夏外纪》
《金史》中有《西夏传》
《宋史》中有《夏国传》
至清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西夏专史,比如张鉴的《西夏纪事本末》三十六卷,吴广成的《西夏书事》,周春的《西夏书》十五卷,戴锡章的《西夏纪》二十八卷等,这些都是今人了解西夏历史的原始史料。
此外,今日的学者已经能够识别死去数百年的西夏文字,并掌握了其造字规律,这无疑对我们了解西夏的历史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其他网友回答
《蒙古秘史》中称西夏为“唐古特”,但只是简单的一笔。元朝时期,马可波罗在日记中也多次提到了唐古特,那个时候“唐古特”还在,而在他之后,与他几乎同一时期的有一位叫郭守敬的也提到了唐古特,但他笔下的唐古特已经是一片荒芜的景象了。
西夏是被蒙古灭了的,因为成吉思汗死在征服西夏的途中,西夏国的结局蛮惨的。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元朝时没有修《西夏史》。西夏渐渐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被人遗忘了。
西夏国的重新发现和一个俄国叫克兹洛夫的有关。因为是他最早发现了西夏的王陵遗址,并带走了大批的珍贵文物。
但更早时,即1804年,一位清代官员张澍首先发现了“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
碑文,西夏文字,现藏于甘肃西夏博物馆
碑上把西夏称为“大白高国”。此碑的第一行就写着:“大白高国境凉州感通塔之碑铭……”
年款:天祐民安五年岁次甲戌正月甲戌朔十五日戊子建”。
“天祐民安”是西夏崇宗乾顺年号,张澍以此断定碑前所刻文字为西夏文字。他把这一重要发现记在《书西夏天祐民安碑后》一文中,于1837年在《养素堂文集》卷十九中刊出。张澍因此成为近代中国学界中明确识别出西夏文字的第一人。
俄国探险家克兹洛夫的重大发现
再说克兹洛夫的发现,虽然清朝时继张澍之后,陆续还有一些关于西夏的发现,但并未引起极大的重视。直到克兹洛夫的发掘之后。
第一次发现:
1908年3月,俄国的克兹洛夫带着一小支队伍踏上了寻找“黑(水)城(俄罗斯旅行家传记中的提到的宝藏地,也就是西夏王陵遗址)”之旅。经过了艰难的跋涉,克兹洛夫最终到达了黑城,并发现了10多箱包括绢质佛画、钱币、妇女用品等文物。并把他们寄回了俄国皇家地理学会。但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传说中的黑城,于是他继续寻找。结果,随后不久接到了俄国国家地理学会的电报,要他再次、尽快返回黑(水)城。
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内的西夏文物
第二次发现:
克兹洛夫用了近十天的时间返回了黑(水)城。并进行了第二次的挖掘,这次挖掘的对象主要是一些佛塔。这次他挖掘出了各类文书40驮24000多册,佛画500多幅。这些文物开始了一次漫长的旅行,直至1909年秋,才运抵俄国圣彼得堡地理学会所在地,共编了8000多个编号。也正是这次挖掘,黑城周围70%~80%的塔被彻底毁了。
绝世孤品,西夏黑水城“双头佛”
佛像的说明
第三次发现:
第三次挖掘是在1929年。克兹洛夫在一座藏式佛塔里发现了刻本、抄本书籍2000种以上,并发现300张佛画和大量木制的、青铜镀金的小佛像。另外,他还在一座公主墓中发现了画在丝绸、麻布和纸上的佛教绘画25幅。
这些发现都被运回了俄国,随即俄国学者对这些发现进行研究。俄国著名汉学家伊凤阁教授发现了那本西夏文、汉文双解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至此,这些文物的神秘面纱终于被解开了。
所以,中国的西夏国可以说是被俄国发现的。当初由克兹洛夫发现的这批文物就静静的躺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1227年被蒙古人满载仇恨的西夏王朝终被灭国,从此消失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波斯人在史集中记载,西夏国王和居民全部遭到屠杀。蒙古秘史也记载了西夏王朝的惨烈灭亡:不留子遗,故有此记。中国自古有记载历史的传统,下个王朝无论如何都会为上个王朝记传,但是唯独西夏王朝神秘的消失了,泱泱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的任何史册。
1804年,一个叫张澍(shu)的年轻人第一次扣响了隐秘的历史之门。张澍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在凉州的清应寺他发现了一个怪异的凉亭,凉亭被砖四面砌封。因为没有任何口传和记载,寺院里的僧人也不知道缘由,只知道亭子已经被封存了好几百年。这激发了张澍的好奇心,虽然遭到阻拦,但是张澍依旧坚持打开砖封,一探究竟。打开凉亭后一块巨大的石碑暴露在了张澍的眼前,石碑的一面是汉字,另一面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方正字,很像汉字,却没有任何人认识。这种神秘的文字,让他感觉到他在接近一个未知的世界。
张澍在汉字的末尾看到这样一个纪年:天祐民安五年。在张澍的记忆里,正史中所有皇帝的年号,从来没有出现过天祐民安这四个字。难道这是一个没有载入正史的国家么?张澍在《宋史》中找到了这样一段记载:天祐民安元年六月,夏与宋约定绥州附近国界。夏与宋处在同一个时代,两国曾长期征战,夏位于中国西北,宋人称其为西夏。天祐民安正是西夏第四位皇帝的年号,石碑上神秘的文字正是西夏文。《宋史》中的《西夏传》记载,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国家,党项是一支来自于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而之后的史学家翻译出了西夏文字,西夏也便从历史的长河里发掘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