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秦朝对中国的历史贡献有多大?
优质回答:
NO1、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大统一”是单纯的地域统一,而“大一统”不仅是指地域统一,更多的是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高度集中、政治制度整齐划一的庞大的中央集权帝国。秦国统一六国,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废除分封制及建立郡县制,使秦国成为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NO2、统一文字
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其中就包括“书同文”。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书写方式各不相同,极大的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影响中央法令政策的通行。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便令李斯对文字进行整理,从而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从而实现了文字的统一,从而加强了各地交流,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在思想和文化上维护了中国的统一。
NO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货币和度量衡都不统一,对各个地区经济交流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同时也不利于中央政府征赋税。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同时以秦币为基础加以改进,使秦半两(方孔钱)成为全国统一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货币初步成熟,并影响了周围国家,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实现了车同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时代货币和度量衡的基础,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消除地方割据。
NO4、北击匈奴、征服百越,极大的开拓了疆域
匈奴人广泛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期以来逐步强盛并经常南侵。为解除匈奴威胁,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率军三十万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收复了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并在这个地区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并迁移人口进行开发。同时,为抵御匈奴的进攻,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对抵御匈奴进攻,保障中原生产和安定,起了重要作用。
越人广泛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部族众多,史称“百越”。秦灭楚后(前223年),王翦率秦军继续南进,征服了今浙江一带的越人,设置会稽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派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分为五军,进攻百越,征服闽越,以其地置闽中郡(今福建福州)。征服南越和西瓯,设立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为了解决秦军粮饷运输问题,在湘水、漓水间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交通,同时征发五十万人戍边,极大的促进了珠江流域的开发,加速了民族融合。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前3世纪,秦人的成就突出体现了华夏民族推进历史文明的时代精神。秦文化对中国历史进程形成了长久的影响,在某种层面和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形成了永久的影响。有学者曾对秦人“不断进取的”“文化特质”,秦人“无止境的功利意识”,秦人“不讲‘中庸’、不知行事有节的价值观念”,作文化透视与历史评判。相关观念史、意识史迹象所透露的秦文化的这种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接近于今天中华民族心理和社会情绪中已经明显缺失的英雄主义。
秦用客卿治国,甚至重用来自敌国的有才之士,表现出宏大的胸怀。人们常常说到由余、商鞅、范雎、李斯、尉缭等名臣来自外国而受到秦国重用,得到了实现理想、施展才智的平台。其实,另一个外国人对秦历史进程的推动,乃至对整个中国历史的推动也有重要作用,那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以个人财富影响政治进程的第一人。“客卿”的任用和对域外优秀文化成就的吸收,促成了秦文化的发展。
秦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也是毫不拘忌的。秦人善于从其他文化因素中汲取有积极意义的营养。如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郡县制,有可能就是从关东六国学习的制度。即使对秦政发表批评意见的学者和政论家,于秦的开放和包容亦多持赞许态度。
秦文化有重视实用之学的特点。秦始皇焚书,但医书、农书、数术之学的著作却不在禁毁之列。重视实用之学,对理论性强的学说相对来说自然不免有所鄙薄。但另一面,秦文化高度务实的倾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得以凸显。秦人在水利经营、交通建设、机械发明和动力革命方面体现的技术追求,实现了国家综合实力的上升,成为在军事竞争中势不可当的重要因素。
按照《战国策》中的说法,所谓“牛田,水通粮”,是秦国形成“不可与战”之优越国力的重要因素。徐中舒曾经指出: “牛耕的普遍推行是战国时代秦国的事。”“如果没有牛耕,秦国也就不能抽出更多的壮丁和积聚更多的粮食来作长期的战争。如果没有水通粮(即后来的漕运) ,也就不能把它所积聚的粮食,输送到远方去征服其他的国家。
秦文化推进的历史创造,最显著的成就是大一统高度集权的秦帝国的缔造。秦政虽然短暂,却为中国社会历史文明进程确定了一个强固的政治体制范式。皇帝制度、官僚制度、郡县制度等,此后两千多年长期延续下来。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感谢小懒猪iiiii的邀请。
要说秦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相信大家从课本上、书籍上、网络上都已经知道了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大一统、行郡县、完善封建制度、统一文字度量衡等等。这些可谓人尽皆知,此处也不赘述。
在此,只强调一点。那就是个人认为秦朝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对中国文明的大一统。
秦一统天下之前,正处于大争之世,诸侯并立,强弱并处,纷争不断,战争不绝。各诸侯国及少数民族势力,都可视为中华文明的多个支流。而秦统一天下、统一文明,正可认为是建立了大一统国家的同时也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铁器文明,使不同习俗的民族分支、文明支流在同一文明载体下凝聚起来。这也是中华民族、中国文明传承数千年而没有中断的重要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有个奇怪的现象,越是短命的朝代,对中国的发展贡献越大,因为大刀阔斧的改革。越是改变的剧烈,越是对原有的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越会激起强烈的反抗,所以短命,但是影响却是积极而久远的。
其他网友回答
“百代行秦制”,这是秦辐射两千年直至今日的写照。
秦国就不多评说,作为耕战系统,秦国其实在华夏诸国里就没被瞧得起过。
诸子不入秦,一直到了荀子实在憋不住进去了,被嘲讽了多久。再来商鞅,商鞅已经算是最务实的了,入秦也是逼不得已。
秦国整个变法图强,其实就是加剧战国时代兼并过程,加剧贵族时代的消亡进程,开启地主自耕农新时代时代。
秦朝,开头说了,秦朝的朝廷权力制度和地方中央制度,一直被用了几千年,换汤不换药。
统一度量衡,迫使诸夏文明合并,从而产生一个华夏文明。
是夏商周后的大一统朝代,开启新阶层新模式新社会的朝代纪元。
中国五千年历史,秦为界,分化先王后王之治。
秦始皇,祖龙之名,名副其实,作为华夏承前启后五千年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始皇帝文治武功没得说。
内统诸夏,大一统基因时隔近千年重新回归诸夏血脉,从此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真王不偏安,必一统。
外征诸夷,化夷为夏,百越之战,功盖南仲。
当然,秦法严苛,徭役沉重,一统后没有充分与民修养,始皇帝步伐不停,这就让当时的民众负荷不住,且于继承人培养上,始皇帝有些疏忽了,不过他估计也没想到自己死那么快那么突然。
关于秦始皇,现在很多矫枉过正之说,像抖音上还有个姓周的,天天始皇暴政是污蔑,始皇下令南北军队不得回归平叛,还天下大雨,始皇帝知道只有他懂他,令人作呕。
始皇帝暴政被说了两千年,我们现在确实应该认识他的丰功伟业,但不是顺带把他所有坏的抹去,打造伟光正。
我们因为角色不同,作为后来人可以轻描淡写评论。如果是秦朝治下,被押解去修长城,半路下大雨赶不到,会被弄死(砍不砍头没啥两样,最少也是打个半死不活。),做回陈隐王有何不可。
百姓农民管不了你始皇帝伟业,受不了你,别说祖龙,就是桀自命太阳王,百姓都喊着:“时日曷丧,吾及汝偕亡”,要和太阳一起同归于尽。
所以综上,始皇帝之丰功伟业,千古一人毋庸置疑,但秦政虐民,不可长久也是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