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元朝那么强大为何灭宋朝那么费劲?
优质回答:
蒙元劳师远征,多向攻击,兵力分散,加之内部权力争端延缓攻宋进程;宋朝占据地利之势,宋末又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抗元将领,得从苟延残喘近四十年。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煮酒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可说是一个令后人百感交集的王朝,它在经济上的造诣在历代首屈一指,但它在军事上的“业绩”着实让人难以恭维,从靖康之耻,到崖山海战,再到蒙古铁骑蹂躏中原,我们在翻阅这些史料的时候,难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在面对游牧民族的侵略时都显得左支右绌,最后更是丧失了大好江山,难免给后人留下“弱宋”的观感。
那么,宋代的军事力量真的很弱吗?
其实,宋朝不仅在经济上达到各朝难以企及的高度,其军事亦发展到一个高峰。
单说清朝在面对英军的冲击时,宋代发明的神臂弓相对英军的枪炮仍有优势,可见宋军装备之优良。宋朝时,中原已经从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之流进入到了募兵制时代,即“禁军月奉五百以上,皆日习武技;三百以下,或给役,或习技。其后别募厢兵,亦阅习武技,号教阅厢军……自宋初以来,中外诸军皆用之”。
宋代军士作战时所使用的已经不仅仅是冷兵器,这是真正的军事转折的时代。尽管当时的宋朝没有进行火药革命,但热兵器已经在相当范围内装备了起来。宋代施行募兵制,则兵士可专心进行训练,而不必顾及田间劳作,据相关史料记载,宋代兵士寻常时负重达三十公斤左右,战时甚至更重。这甚至要高于现代特种兵,再加之庞大的数量,就实力而言,宋军绝对不弱。
火药最初作为术士炼丹之用,到发展成为军备品,实在是满足战争所需,但这种技术发展非常缓慢,自中唐就已经投入使用,到近代,才逐渐发展成为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之一。宋军虽有较少数民族更为先进的火药技术,其实更大的作用在于慑敌军心。
在与辽的征战过程中,北宋因以步兵为主,很难应对大队骑兵的冲击,于是发明了弓弩,结合火药等对骑兵进行针对性打击——尽管此时并未将火药集中起来造成大规模的杀伤,但对敌的威慑应是能够起到一些作用的。
少数民族军队虽倚仗骑兵,冲劲奇大,但多数仍是游牧,少谈纪律,战时少备后勤,擅长以战养战。
蒙古铁骑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便踏遍中亚、西亚和东欧,灭国四十余,征服了700多个民族,统治的人口达6亿人。蒙古帝国灭掉一个国家,通常只需要数月,甚至数天的时间。而从他们1240年开始攻南宋,到1276年破临安,再到1279年灭掉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经历近40年。能抵抗蒙古铁骑40多年的,也只有南宋一国了。如此看来,南宋并不弱,只是蒙古帝国太6了。。。
其他网友回答
说明一个问题,宋朝并不是现在大家普遍认为的太弱很弱。
其他网友回答
元朝攻打南宋三个阶段,加起来二十二年,为什么三个阶段因为内部矛盾等原因不得不退回,再说蒙古帝国可是同时打几场战争哦!就像现在解放军说的同时打赢几场战争一样。最后一次攻打南宋用了两年,南宋皇帝交出传国玉玺投降,至于跳海自尽的流亡政权也就用了三年,前后就五年吗。应该比什么呢?比为什么几千万上亿人口的南宋被百来万蒙古人打败,这是重点!
其他网友回答
我的歷史只停留在初中程度,卻記得當年蒙古打遍歐亞無敵手,與他們決戰最久的是宋朝,其他國家全是閃敗。
宋朝立國前,燕雲十六州連同長城也被割讓了。沒了長城就不能擋住大鼓騎兵奔襲,有了長城只有小鼓騎兵能偷偷進來搶劫,根本不成氣候。宋朝是唯一不依靠長城也能抵當外敵的漢人王朝,國祚是319年,實際統領中國時間也有二百多年,比晉隋唐元明清還要長。
天生沒長城,又失去產馬區,立國前的漢人王朝已處於弱勢,讓三方外敵也壯大起來。還有開國皇帝的上位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只能向前朝舊勢力綏協,保留了他們絕大部特權和利益,皇權被無限削弱,最後成了與士大夫平起平坐,刑不上士大夫。
背景講完,宋朝即開國就是缺坦克(戰馬),沒碉堡(長城),外族卻是全民駕著坦克和宋國步兵作戰。而首都外圍一馬平川(利坦克,克步兵),過了長城就能直衝而來,士大夫卻禁止皇帝遷都(想想士大夫全都在首都有大量物業,遷都就不值錢了)。
結果,只要出色的軍隊就被調入首都當禁軍,新兵到邊關守國。很多人說禁軍就是這樣被養廢了,只懂呆在和平之地。
轉個角度想,其實宋朝一直用實戰練兵,在邊關源源不絕地練著新兵,變了老兵就回來首都騰位置給新兵上。
若不是這樣,在開國處於嚴重弱勢的宋朝步兵怎能守著國土? 與金國拼消耗,拼命長?
所以,人們說宋軍戰力低下,那是和同時代外敵騎兵比,但如果拿歐洲騎兵和當時的外敵比,結果是歐洲被快速攻陷,偏偏宋朝就是用兵步守國,還有守得成為漢朝後國祚最長的國家! 沒長城,缺騎兵,最弱的皇權,最長久的繁華生活!
與金國打了百年,宋朝早就建立了恆之有效的步兵戰術,加上繁華和豐富的物質生活,龐大的GDP規模維持著當年算是先進的後勤。
外敵近乎全民皆兵,面臨歷史上外敵最強大的時期,宋朝卻是歷史上物質最豐富的封建皇朝,就算後來的明朝也比不了它的一半…科技、商業、生產力也在這個朝代大爆炸,最早的外賣盒也在這時代流行了,店小二也用得上草紙抹屁股。
可以說,當時的宋朝比各朝代富得不止一點點,而是整個社會也很充裕。史書說什麼國庫開支很大,只是稅收低而不是社會不富,主要是藏富於民(和士大夫手中)。
當這個社會經歷過北朝被滅,逃到南方回復經濟後當然是依靠地利死守。蒙古不熟南方氣候和河道,這地利不適合騎兵,對步兵有利。
最重要一點是,宋朝只是缺馬和士大夫階層不想打仗,下不了缺心打一場滅國的生死之戰,而不是沒有力量和財富去打。直到蒙古南下,南宋知道退無可退。可是沒了一半的國土和人口,南宋拼盡國家所有潛力也只能抵擋五十年。
總結: 我看來,歷史嚴重污蔑了宋朝,它在三面環敵挺了那麼多年,軍力其實一點也不弱,只是步兵不適合遠征,守國有餘、進攻不足,結果長守必敗之下也守成自漢代後最長的朝代。若果趙匡胤不是兵變上位需要安撫士大夫的利益,宋朝也會成為下一個漢唐: 立國前外敵已壯大,立國初因內亂後需恢復國力,先向外敵稱臣聯姻,再傾國之力向外敵發出致命追擊。可是,在士大夫共治下,只能和平發展國力,再有志氣的皇帝也只能貓在國內拼經濟。結果成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同時把外敵養成史上最強大的勢力。士大夫就像今天的富豪,試問哪個富豪想打仗? 和富豪共治天下的宋朝皇帝,注定只能守土,再久守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