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最佩服历史上哪位名相?为什么?
优质回答:
最佩服武将之家走出的千古一相姚崇,姚崇,名元崇,字元之,因避讳唐玄宗的,开元,年号,所以改名为姚崇。他是显赫的吴兴姚氏的第二十一世孙。
姚崇曾担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数时宰相,之称,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宰相。
姚崇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为开创,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元初年,唐玄宗任命姚崇为相,他向玄宗提出了十项中肯的建议。一,废除严刑峻法,二,不要穷兵黩武,三,执法要公平,四,宦官不得干预朝政,五,废除苛捐杂税,六,皇亲国戚不得担任高官显职,七,皇上对臣下要以一礼相待,八,皇上要虚心求谏,九,严禁滥建佛寺道观,十鉴戎过去国戚干政之教训。玄宗看后,大赞十项建议,姚崇更将十项建议贯彻在施政实践中。
其实历史上令我佩服的宰相还一真不少,张九龄、管仲、张居正,还有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等,他们都是有名的宰相!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问答。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在中国五千年璀璨历史中,历朝历代都涌现出无数的优秀管理人员,他们为建立民富国强的社会而鞠躬尽瘁,这些官职之中,宰相的官职尤为重要,因为宰相上复皇命,下察百官,责任重大。
宰相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泛指),历史上宰相的具体官职名称多达几十种,比较多是如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宰相不同于丞相。
在历朝历代的名臣将相中,小哥认为最为著名的,当属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
万历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在他的带领下,步履蹒跚犹如黄昏残阳的大明王朝焕发了第二春,从上而下、由外而内都有了全新的发展。张居正从政治、商业、文化、军事、赋税、田地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扭转了大明王朝的下降之势,被称为大明“中兴之臣”。
下面,小哥就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万历首辅张居正的事迹。
张居正之政治改革
张居正的政治生涯有多么凶险呢?他凌驾于皇帝明神宗之上,同时满朝文武百官在他的高压下,一个个都尽心尽力为朝廷服务。
张居正的政治能力有多强呢?大明王朝历史250多年,期间有99位首辅,张居正一个人在首辅的位置上就稳稳的坐了10年之久,在他前面的有严嵩、徐阶、高拱、夏言、李春芳等等。这些人都认为张居正是一个公平正直的老实人,但是在徐阶和严嵩的交锋中,张居正是幕后真正的大佬,而张居正联合大内太监冯保击败高拱独拦内阁。
1572年,张居正从省议论、振纪纲、重沼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
1573年,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对于要办的事,从内阁到六科,从六科都到衙门,层层考试,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拖拉现象。考成法的实行,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张居正的政治改革让慵懒松散的明王朝各部门重新紧密团结,共同驱动了大明王朝欣欣向荣的历史车轮。
张居正之经济改革
加强官员考核,落实征税制度
在张居正大力改革之前,明王朝一直是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在张居正推出“考成法”官员体系后,于1576年规定,地方官员征赋税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并且惩罚颇重,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
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据万历五年户部统计全国的钱粮数目,岁入达435万余两,比隆庆时每岁所入(含折色、钱粮及盐课、赃赎事例等项银两在内)250余万两之数,增长了74%(《明通鉴》卷六七)。财政收支相抵,尚结余85万余两,扭转了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
清丈田地
在封建社会,生产力以农业为主,田地则成为各阶级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明王朝长久的腐败管理下,大户占据了大量土地,他们通过一些手段钻制度的空隙,致使吞没的一部分土地不再账面,而张居正曾经在早年游历期间,对这种情况非常震惊,因为大户豪强如此作为直接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所以在他入住内阁后,在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上疏并获准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全国大部分地区根据户部颁布的《清丈条例》对田地进行了认真的清丈,经清丈后,全国田地共为为7,013,976顷,比隆庆五年(1571年)增加了2,336,026顷。随着额田的增加,加之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明朝田赋收入大为增加。
赋税改革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后来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就是一条鞭法的运用和发展。
一条鞭法。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则徭役公平,而无不均。从此役无偏累,人始知有种田之利,而城中富室始肯买田,乡间贫民始不肯轻弃其田矣”,做到了“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
一条鞭法的施行,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它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赋役负担,限制了胥吏的舞弊,特别是取消了苛重的力差,使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一条鞭法所实行的赋役没有征收总额的规定,给胥吏横征暴敛留下了可乘之机,这是它的主要不足。
万历十年(1582年),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这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
张居正在经济改革方面,一方面力求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一方面也在努力的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他通过多种渠道设法减轻人民的赋役负担,甚至直接提出减免人民的税负。
万历七年(1579年),明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居正上疏据理力争,言明户部收支已经入不敷用,“目前支持已觉费力,脱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他要求神宗朱翊钧节省“一切无益之费”。结果,不仅免除了这十万两银子的开支,连宫中的上元节灯火、花灯费也免除了。在张居正的力争下,还停止重修慈庆、慈宁二宫及武英殿,停输钱内库供赏,节省服御费用,减苏松应天织造等,使封建统治者的奢侈消费现象有所收敛。甚至因为害怕浪费灯烛,将万历安排在晚上的课程改到了白天。纂修先皇实录,例得赐宴一次。张居正参加篆修穆宗实录,提出辞免赐宴。他说:“一宴之资,动之数百金,省此一事,亦未必非节财之道”他还请求将为明神宗日讲的时间放在早上,可以免晚上的灯火费用。
张居正还反对传统的“重农轻商”观念,认为应该农商并重,并提出“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因此他也反对随意增加商税,侵犯商人利益。这些做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缓和了一触即发的阶级矛盾,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明代,我国就已经有资本 主义萌芽了。
张居正之军事成就
隆庆四年(1570年),鞑靼首领俺答汗进攻大同,计划称帝。张居正接到报告,弄清投奔大明的汗那吉和俺答汗的特殊关系后,再次写信给王崇古,要其妥善安排把汉那吉,并派人通报俺答:“中国之法,得虏酋若子孙首者,赏万金,爵通侯。吾非不能断汝孙之首以请赏,但彼慕义而来,又汝亲孙也,不忍杀之。”
然后,张居正指授方略,要祟古、逢时奏疏皇上纳降。朝中很多人极力反对,认为敌情叵测。
俺答的骑兵如黑云压城至北方边境。祟古早在居正授意之下作好战事准备并以其孙要挟,俺答终于被迫妥协。居正顺水推舟应俺答之求,礼送把汉那吉回乡,俺答则把赵全等叛臣绑送明室。把汉那吉穿着皇上官赐的大红丝袍回鞑靼帐幕。俺答见到非常感动,表示以后不再侵犯大同,并决定请求封贡、互市,和明友好相处。
隆庆五年(1571年),明穆宗在张居正等人的力劝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在沿边三镇开设马市,与鞑靼进行贸易。
张居正作为一名文官,通过简短的几份书信将一场战争消散于无形,同时还为两国开通了边境互市,建立起了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真正做到了武将作战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份“军功”放眼漫长的历史,也不过数人而已。
后记
张居正入仕的时期正是大明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张居正辛勤工作多年,历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
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
万历十年(1582年)7月9日(六月二十日)张居正卒,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
张居正因大力改革得罪了很多朝中大臣和权贵势力,去世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恢复名誉。
谢谢大家。
欢迎朋友们多多点赞支持小哥创作。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相从夏商周时代的伊尹周公到中世纪的诸葛亮再到明清时期的张居正张廷玉可谓是数不胜数。
然而,在这众多标兵史册的名相里我最佩服的有三个!
商鞅:极心无二虑,尽公不废私!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我把他当做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任丞相。他在秦国进行变法正式确立了1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也就是封建政治制度。为中国封建社会做好了政治上的模板,奠定了政治上的基石!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崛起,最终统一六国,将整个封建政治制度推而广之!
商鞅为整个封建制度的确立,尤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确立,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自从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开始,封建制度经过了长达1000余年的发展,到了北宋中期的时候,整个封建制度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再加上北宋周边存在着许多少数民族政权,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为了挽救北宋挽救整正在衰落的封建统治制度。王安石先是上了《万言书》,最后在送神中的支持下开始变法,这次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涉及整个社会的彻底变法!他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直接目的,实质上则是整个封建地主阶级在封建制度面临深重社会危机之时发动的自救运动。
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北宋的封建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
张居正:大明第一内阁首辅
公元15 16世纪中国正处于明朝中后期,此时的明朝已经日渐衰落,而放眼整个世界,这会发现整个世界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国封建社会自然而然的也已经进入了衰落期!
为了挽救明朝的衰亡,张居正在万历初年进行了大规模政治改革,使得明朝国力一度强盛。张居正改革,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明王朝的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弹压了封建统治机制日益突出的缺陷,使得封建型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最终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回光返照!
我之所以喜欢他们三位,就是因为他们是封建社会的奠基者,中兴者,挽救者!虽然封建社会以及封建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在现今看来是落后的但是在他们那个时代,这是正当的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正常体制!
朱东润先生有一段评价张居正的话,我想用在商鞅和王安石身上也是可以的:
“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其他网友回答
吕端,大事不糊涂,平时朝堂对吕端的印象是个糊涂老头,很多小事吕端处理的并不是很好。
吕端在大事上从不含糊,举个例子,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国家皇权交替之际,太监串通原皇后密谋将皇帝小儿子扶上皇位,方式是抢先于太子进宫之前,在文武百官面前称帝,造成既成事实。
太监一方面通知太子不要进宫,一方面通知百官尽快进宫恭贺天子即位。吕端感觉到形势不对,赶紧跑到太子府,拉着太子赶紧进宫,突然出现在百官朝贺现场,顺利即位,保证皇权顺利交替没出内乱。其中一个细节很有意思,也充分体现出吕端很关注细节,大事决不含糊,当新帝更衣后坐在帘子后等待百官山呼万岁时,吕端直接跳上台去,直接喊停,掀起帘子确认坐着的是太子后,方才组织百官山呼万岁,确认皇帝即位,心思缜密啊!
吕端堪称一代名相,毛主席有点评“吕端大事不糊涂”,给予很高的历史评价。
其他网友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