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网友提问: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优质回答: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

  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对它心驰神往,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就会激发他学习的愿望,而一旦丧失了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精心安排教学程序;其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引导学生独辟蹊径,跳出正常思维,以获得全新的创造。

  例如,我在上一年级美术《撕纸-动物头像》这一课时,我开门见山问学生:“谁会做手影动物?可以上来表演一下。”好奇心驱使学生鼓起勇气上来试一试。几位学生上来一试,逼真的手影动物头像立刻引起其他学生极大的兴趣,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自试一试,我以七人为小组,分四批让学生们上来,用他们稚嫩的双手尽情表演,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我根据学生表演的手影动物,边撕、边讲撕纸画的要领和方法,学生很快掌握,小朋友们为自己获得新知识而高兴,进而诱发了他们的表现欲。

  二、诱发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

  例如,在“想象中的机器人”一课中,我先让学生想象一下机器人都有什么作用?给学生留下“疑问”,学生围绕这个“疑问”,讨论得热火朝天:机器人能上天,能下海,机器人能演奏美妙动听的音乐、能做环保工作,能干家务活、能当警察、能招待客人……这时,我展示了几个外形不同的机器人玩具,演示其从事的工作,并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当一回科学家、美术设计师,画出自己心中精明能干的机器人,然后学生们,什么宇宙机器人、理发,餐厅机器人、环保机 器人、潜水员机器人、消防,警察机器人、家务,庄园管理机器人……一连串的大胆构思,给画面增添了不少新奇。经过两个课时的创作,几十张各不相同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眼前。

  三、鼓励求异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的教学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束缚,用首创的思维去探索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每一次美术创造活动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

  如低年级学生画《我心中的太阳》。我先自编故事,把太阳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述,学生个个听得很投入。这时,我发动学生自己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童趣,不知不觉中学生产生了无限。

其他网友回答

现代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美术课程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美术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前教育的主流思想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也是当前时代对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应该采取灌输方式,而应该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进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

2.通过鼓励学生联想和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联想与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联想与创造能力,建立创新思维的勇气与信心,并通过不断的联想训练获得出色的个性化构思。

3.通过给予学生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不断给予学生创新的动力,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使其保持长久的创新兴趣。给予学生创新动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积极地评价,尽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而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不足。

创新思维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个人的能力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其他网友回答

《教育与创造》中提出:“只有创新才能使世界更美好,只有创新,才能为人类增加新知识,为世界带来新的幸福。创新成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的世纪”,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创造力就是国力”的观点,而艺术教育对培养包括科技人才在内的任何优秀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创造性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这些备受推崇的人类智慧要素具有重要作用,而通过美术教育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基本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美术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选择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能够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和突出学科特点、易被学生接受、行之有效、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新。如果说创新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那么兴趣就是创新得以实现的永恒动力。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当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主动地参与和实践,那么其中就会随之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创新能力。

老师欣赏或肯定学生作品的某些方面,学生就会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才能吸收美术知识和培养美术技能。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思想活跃,信心十足,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热情。

二、树立自信,增强勇气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初中生虽年纪小,但他们都希望受到尊重,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营造民主平等的气氛后学生敢于表现了,但他们表现时有时会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增强学生创新勇气和自信,教学中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创造,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将其引入创造性教学轨道。

对于艺术创作,学生总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即认为这些艺术作品不是一般人所为,我们是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殊不知这种认识阻碍了我们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创新的激情与动力。而创新,首先应该养成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要让学生务必形成“创造力人皆有之”的概念,形成创新活动并非局限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少数人身上,创新活动应成为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的一种活动,要让每个学生明白,发明创造并非局限于发明创造新产品、新理论、新定理,发明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处。生活中的每一处景物、每一件事物都可能成为艺术表现的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动脑、敢于创新,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艺术家。只有使学生能够大胆、自信、有个性地表达,想象力和思维创造能力才能得到丰富的发展。

三、创设情境,引导欣赏

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其在头脑中形成画境表象,从而产生创作激情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再就是欣赏范画,课本中出现的范画一般为较优秀的作业,或较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学生往往会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打开创作思路,有利于发散创造性思维。再加上教师在课外多找一些具有创意的范画,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创新。学生吸收画中好的地方,融入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感觉、他们的见解,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应适当引导,这样学生就能自己发现优点,培养他们审美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四、多种感官参与,鼓励讨论

美术课具有开发右脑的功能,它以其形象的可视性、动作的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造型表达的情感性,对人的右脑的智力开展具有独特功能,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利用其他器官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在讨论中促进创造性思维扩展,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使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而且通过讨论,各种意见争锋,可以帮助学生改变那种已形成的思维习惯,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最有发言权的,这样创造性思维才能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美术课的学习应是一个喜欢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方法是很多的。当然,要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努力、不断摸索。美术教师只有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积极探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