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水稻苗期0度有伤害吗?
优质回答:
提出水稻苗0度问题,应该指的是水稻育秧期间的“秧苗”,而不是插秧后的大田禾苗生长期。在南方水稻种植区,无论秧田“苗期”还是插秧后的大田“苗期”,气温低到“0”度时,不仅不能生长,如没有保温措施保障,若发生连续两个24小时以上,秧田幼苗就会有被冻死的危险。那些处在秧谷丕脬供应养分期间好一些,如处在由丕脬养分自供转向土壤供应养分时,秧苗根系就会受冻腐烂变黑,至秧苗被冻死成灾。因此,水稻育秧期间的关键技术措施,就是要防冻保苗,确保秧苗不受低温寒潮的侵袭。正因为这个问题重大,一定要注重育秧季节的把握。比如种植双季稻高产品种,一般在三月下旬浸种,实行“低拱地膜育秧”,旱地开厢,簿膜复盖,出太阳时,揭膜见阳光;待生长到一点五个厘米左右时,于4月15日至20日前后,载土移插到大田。季节把握,要在月均温度稳定在15左右。从秧谷出芽至早稻成熟收割时,整个生长期135天左右。即7月20日前后收割早稻,25日左右、即大暑后三、五天插完晚稻,如做到大暑节前后三天插完,其他技术措施正常跟上去,就会获得双季杂交稻高产,亩产1500斤以上(即粮食双跨纲要)。所以说,水稻生产最艰辛最劳累的就是“收早插晚”这个半个月期间,抢住季节、把好温度,科学育秧保苗,加强田间管理,才能实现粮食高产丰收!
其他网友回答
水稻苗期遇到0度,伤害是避免不了的,但是还得看低温是几天或是一天、半天,出现的时间越长,伤害越大,甚至死亡。
但是,不结冰就不会冻死,秧田要放有水,水深是苗高的三分之二,如果有水护苗,低于10度停止生长了,超过13度水稻可以生长。
水稻苗期温度与培育壮秧:
育秧过程需要经过浸种催芽、出苗扎根、三叶离乳和秧田生长等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要求具备适当的外界环境条件,才能育成壮秧。然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出苗扎根和三叶离乳时期。虽然育秧成败与秧苗素质是温度、水分和氧气等因素综合影响。但是,在露地育秧的条件下,一般温度是主要的因素。
出苗时间与温度的关系是随着溫度的升高,发芽速度加快。 10—12℃是水稻出苗的最低温度。12—18℃范围内出苗速度与温度上升几乎为线性关系;20℃以上出苗健壮;38℃以上对出苗不利。
三叶期因胚乳中养分已耗尽,秧苗开始自营独立生活,是育秧中一个转折点。此时秧苗自身抗逆性低,易受低温危害。如遇持续几天5℃低温,秧苗即冻死。
因此,只要水肥条件适宜,平均气温在19℃以上,30天内即可育出壮秧。
稻苗黄叶、干叶、死苗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基本上均为近几天的降温霜冻天气造成的冷害及及冻害现象等。
一、发生的原因:
主要原因就是温度与光照因素造成的。
水稻生长的温度界限是13度,低于13度稻苗会停止生长,低于8度就会产生延迟性冷害,低于0度就会发生冻害,甚至有可能会被冻死。
由于低温多雨天气光照就不足,大家都知道植物只有通过光合作用才会促进作物生长,如果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就会停止,没有了养分的供应作物就会生长迟缓甚至死亡。不同质量的秧苗遭受的冷害冻害程度也是不同的,苗的素质好影响就轻,苗弱受到的影响就大。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棚内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夜间气温偏低,应采取大棚内开电灯或点烧稻壳等措施增温。
一、温度管理
出苗前要做好保温工作,但并非温度越高越好。未出苗前,若上午床内温度达到36℃以上,也应通风降温或遮光降温,以防止高温灼芽哑种。出苗、齐苗前后,温度应控制在30℃~32℃。
二、解决方法:
1、秧苗在受到冷害或冻害发生时,应采取“浅水勤灌”的方法。
2、冷害发生不严重时,气温回升会有利于缓解秧苗生长。
水稻苗期栽培技术
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棚内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夜间气温偏低,应采取大棚内开电灯或点烧稻壳等措施增温。
一、温度管理
出苗前要做好保温工作,但并非温度越高越好。未出苗前,若上午床内温度达到36℃以上,也应通风降温或遮光降温,以防止高温灼芽哑种。出苗、齐苗前后,温度应控制在30℃~32℃。1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5℃~30℃。当床外温度达到15℃以上时就应通风炼苗。夜间苗床要盖好盖严,以防寒潮和霜冻造成危害。遇有霜冻,有条件时可往步道沟灌水保苗,晴天后将水排出。2叶1心期床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根据苗情和天气、风力和风向调整通风口大小、多少、位置和方向,决定通风炼苗时间,以控制床内温度。揭膜前3~5天要大通风,阴雨天夜间可不关闭通风口,逐步实施昼揭夜盖,直到夜间也不覆盖农膜。
二、水分管理
1、在浇透底水的情况下,原则上在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要做到三看:一看早晚叶尖有无露珠;二看中午高温时新展开的叶片是否卷曲;三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如果早、晚叶片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应把一上午晒温的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更不要冷水灌床,会导致冷水僵苗,影响稻苗生长发育。
2、尽量做到旱育壮苗,水长苗,旱长根,要想秧苗盘根好,必须控制苗床水分。秧苗只有在旱育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天,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如果秧苗在插前盘根不好,可在插秧前1-2天冲施根多生,可使水稻秧苗发根多、白根多、根系长,盘根好。
三、控制秧苗徒长,矮化促蘖
培育壮苗关健是控制徒长,多效唑具有抑制秧苗伸长,促进分蘖的作用,能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增强酶的活性,利于代谢,增强抗旱、抗寒能力。实践证明,在出苗后15天喷施,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0.2-0.3克混合就苗海藻酸碘矮化促蘖效果好。壮苗标准:秧龄30-35天,叶龄3-3.5叶,苗高12-14厘米,单苗根数9-11条,茎粗2.5-3毫米,百株干重3-3.5克,带蘖率30%以上。
四、预防水稻苗期立枯病、青枯病
根据4月下旬忽冷忽热的天气状况,容易发生苗期病害。
1、水稻立枯病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2、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因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3种类型。青枯病是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三叶期以后,叶片发青,叶尖无水珠,打卷,心叶卷筒状,严重时稻苗整株死亡。
3、防治办法
(1)立枯病防治。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的抗病力。立枯病在秧苗发病时,应用立枯克星混合就苗海藻酸碘喷施,可有效防治立枯病。
(2)青枯病的防治。降低播种量,提倡应用隔离层育苗,可提高地温;通风炼苗时应注意大棚开口下方用编织物等挡住,避免风大直接导致青枯。发病比较重时,灌水上床,待叶片展开后,立即把水排出;严重发病时用瑞苗青水剂,每平方米喷施1毫升,即可治愈。
五、插秧前做到“三带”,实行健身栽培
在插秧前,应做好秧苗“三带”工作,一带土,能保证插秧质量,有利于秧苗快速返青成活;二带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50克,然后浇水洗苗,能促进根系发育;三带药,每100平方米苗床用4克艾美乐兑水喷苗床预防潜叶蝇,同时喷施75%三环唑或天丰素1500倍液健身栽培。提倡早整地、早插秧,早插秧1天,可抢得活动积温20℃以上,有利于水稻在霜前成熟。
其他网友回答
有,低于8度就出现冷害,建议使用生物菌,氨基酸肥加葡萄糖叶喷。在可以使用加温块。
其他网友回答
水稻是喜温作物,其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较大,温度升高至32℃时稻根呼吸作用迅速加快,然后缓慢增加,至38℃时达最大值,接着减慢,而稻叶呼吸在20~44℃之间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强。水稻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是有一定规律的,其生长发育若处于其生物学最适温度则生育状况正常。当温度上升到各生育期的生物学最高温度以上时,对它的生育便起到阻碍或停止作用甚至产生“热害”。当温度下降到各生育期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以下时,亦会发生阻碍其正常发育的“冷害”现象。合理安排播栽期。使水稻对高温(低温)敏感期避过本地区易发生高温(低温)的时期;不安排水稻减数分裂后的小孢子初期至抽穗扬花期在这其间就可以避免或减轻高温的危害。水稻生长的温度界限是13度,低于13度稻苗会停止生长,低于8度就会产生延迟性冷害,低于0度就会发生冻害,甚至有可能会被冻死。不同质量的秧苗遭受的冷害冻害程度也是不同的,苗的素质好影响就轻,苗弱受到的影响就大。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水稻苗期0度有伤害吗?
答案肯定是有伤害的!
为什么有伤害呢?因为我们首先要了解水稻苗期的适宜温度是多少?那么我简单介绍下,水稻苗期的适宜温度是28-32度,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5度,如果温度低于15度,秧苗长势太慢,也可能会导致稻苗腐烂。那么我们如何控制苗期的温度就尤为重要了,接下来阐述下如何预防降温的措施:
1、首先密切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在降温之前的头一天给秧田浇一次透水,利用水热容量高的特性,给秧田储存更多的热量。
2、在降温前一天,当外界气温降到15度以下时,给秧田覆盖无纺布或地膜,做好保温措施。
3、在降温当晚的24点至1点之间,在苗棚内进行熏烟作业,熏烟的量以烟气底层底部高于苗床50公分以上为准,不可烟气过多,不然会影响稻苗呼吸从而造成伤害,同时注意防止作业人员一氧化碳中毒。
4、如果发生轻微的冻害,不要轻易毁种,只要生长点未受到损伤,就可以恢复,建议低温过后,要喷施生根剂和叶面肥,促进秧苗生长。
5、由于受低温影响,水稻秧苗生长受到阻碍,秧苗素质下降,建议在低温后,可以喷施恶霉灵1200-1500倍液,不仅防止立枯病,还能给土壤消毒,促进植物生长。
以上就是我的经验之谈,希望对你有帮助,顺带附上我们自己种的水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