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入侵苏联是希特勒的决策失误吗?
优质回答:
在战略上两线作战永远都是愚蠢之极,希特勒信奉的是国家社会主义,他讨厌资本主义,但也排斥其他的社会主义,跟苏联的世界无产者社会主义相对比,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又显得狭隘,所以希特勒才成为两个对立集团的共同敌人,希特勒排斥犹太人,已经很说明一些很本质的东西了。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是希特勒的决策失误了,在没有彻底解决掉英国之前,冒然对苏联开战,使德国再次面临两线作战的风险,无论如何这一决策是极其不理智的。
不可否认德国和苏联的和平是暂时的,双方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以及扩张的外交手段都使得这两个国家不可能达成长久的和平。可是就国际形势而言依旧对德国极为不利:英国坚定的抵抗到底的决心,让德国企图用和平手段谋求西线的安全的想法破灭,不得不选择长期的围困英国本土来使其屈服,英国本土的存在使得始终存在在西线开辟战场的威胁,英国也在积极的谋求同苏联的联合一起对付德国;强大的美国虽然保持着中立的立场,可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一旦参战一定会加入英国而不是德国,美国要开始了对英国的各种援助,而德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东方的苏联也开始西面扩张以扩大其势力范围和战略纵深为将来和德国的战争争取更有利的局势;
对当时的德国来说,和平是难以企及的,介于德国资源的匮乏和人力的劣势,长久来看德国的军事优势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减弱,而一旦三国联手德国将面临失败,毫无胜利可言。所以德国的战争机器并不能停止,可是该选哪个对手呢?
最弱的无疑是英国了,由于德国海军的弱小和空军的错误使用使得德国短期无法登陆英国本土以彻底解决西线的威胁,而德军精锐的陆军又无所作为,无用武之地,普遍认为德国最好的出路就是对,苏联继续以忍耐,全力对付英国,尤其是地中海地区,必须将英国逐出地中海,切断这一至关重要的补给通道。无论如何在英国屈服前不要主动进攻苏联,尽量降低两线作战的可能。
当然即使是如此也不能保证德国一定取得胜利,仍旧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会让德国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至少事实证明希特勒向短时间内打败苏联的企图是不切实际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尽管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造成了沉重的人类灾难,但就战略战术而言,不能说希特勒的决策是失误的。
其实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也是德国最高决策层一致的计划。希特勒当时就是想统治整个世界的。那么对苏联来说,就必有一战。
一开始他的想法是,暂时与苏联和好,等打败法国,然后占领英国,解决了西线,然后再调转枪头东线对苏联作战。
但是它当时进攻英国的时候,有两大失误。第一、没有乘胜追击,消灭敦刻尔克的盟军,结果导致40万英法联军撤回英国。第二、在实施海狮计划的时候,过分听信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的话,认为仅仅依靠空中力量,就能打败英国。
前些年有一部影片叫伦敦上空的鹰,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这两个失误让他拖进了西线无法抽身的泥潭。
希特勒进攻苏联,是想采用闪电战的办法,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对苏联的战争。对苏联的战争,可以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当时的形势促使他必须要对苏联全面战争,这个就没法展开说了。
当时对苏联战争的突然袭击,让苏联猝不及防,前期很顺利。但后来斯大林重用朱可夫元帅以后,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最后苏联很艰难地打胜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还有列宁格勒也没有被德国人占领。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本来保卢斯带领的军队是有可能撤出来的。这个时候希特勒是有战略判断失误的。他命令保卢斯一直坚守。其实当时的形势坚守肯定是不行的,最后保卢斯投降了。
他一开始想入闪电战的办法,击败苏联,而且在此之前采用了一系列的外交骗剧,来麻痹苏联,都非常地成功。从这一点来看,希特勒和他的智囊团其实都是天才的军事家。
希特勒还有一点没有预料到的是,日本同样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野心家。尽管和德国是盟国,为了自身利益,还是铤而走险,发动了对美国的太平洋战争。结果把美国拖入了战争。
美国的加入,改变了整个战争的格局。他成了同盟国的兵工厂。给英国,苏联等国家以强有力的支援。骤然增加了德国在西线的压力。这是希特勒不想看到,也有点儿出乎预料的。希特勒甚至出口大骂日本,表达自己的愤怒。
还有就是希特勒,有一个猪一样的队友。那就是在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意大利。什么仗都打不赢,得德国人去帮忙。
再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希特勒,墨索里尼以及日本对占领国家的奴役统治,激起了所有国家的愤怒和反抗。最终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越来越强。希特勒的失败是必然的。
所以我认为,尽管希特勒最终失败了,但发动对苏联战争就他的整个大局观来说,也是必然的。这个并不存在战略失误。他一系列迷惑苏联的手段和闪击战,还是给世界战争史留下了很多经典案例。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转发,评论,交流。当然我也期待大家的点赞与关注。此致敬礼!在此祝各位花开富贵,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