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圣人(曾国藩有什么资格被称为半个圣人)

网友提问:

曾国藩是怎样的?可以称为“圣人”吗?

优质回答:

曾国藩被成为半个“圣人”。在我国历史上一共有三个半圣人,三个圣人指的是:孔子、诸葛亮、王阳明,而半个圣人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是清朝四大名臣之一。他之所以如此有名,跟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有关。

据说,一次小偷为了偷他家的东西,伺机提前趴在了他家的屋梁上,好等半夜人都睡了再下来行窃。

结果,曾国藩学习到了深夜,一直在背一篇文章,小偷都会背了他还没有背会。

可见他虽然脑瓜笨,但是他勤奋好学。

曾国藩的成就表现在他严谨的家风上。他对孩子的教育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他教育子孙要勤俭节约,要读书,要早起等等都是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

其他网友回答

1838年,曾国藩28岁,交上了好运。在连续2次科举落榜之后,他获得殿试三甲第42名,按照常规他就可以在翰林院做个庶吉士,什么是庶吉士呢,就是现在的实习生。2年后再考一次,成绩好的话就可以留在翰林院,光宗耀祖。曾国藩考试那年,主考官叫穆彰阿。他竭力培养自己的门生,壮大自己实力。穆彰阿他就看上曾国藩了,曾国藩的原名叫做曾涤生,现在听起来挺洋气的,但是当时穆彰阿就说了,你这名字太土,给你改,改成曾国藩了。很多人说穆彰阿,就是陷害林则徐的大奸臣,林则徐何许人呀,他可是禁烟英雄呀,陷害他的没跑,民族罪人。

皇上有一次召见穆彰阿来推荐中层干部,曾国藩就被推荐了。他被太监带到偏殿去等待,这屋子里很暗,墙上还挂着些字,可是太暗,曾国藩看不清。后来曾国藩在这等了半晌,太监也没传旨,曾国藩就灰溜溜的回去了。回去就问穆彰阿咋回事,穆彰阿说,今天就给你上场官场如何行走的课吧。随后吩咐衙役给宫里太监送过去400两银子,过了一段时间,又召见曾国藩入宫。还是那个偏殿,可是这次不同,太监拿来了2台蜡烛,曾国藩抬眼一看,什么呀,先皇圣训。曾国藩是读书的,不一会这些就熟练于心了

过来一会,皇帝召见。皇帝一问,全是墙上的内容,曾国藩回答的全是标准答案呀。皇上大喜,心想,了不起,题都答对了。太监他要是不拿钱呀,违法他们做人的原则。他们也要给曾国藩机会,因为是给推荐人穆彰阿的面子。穆彰阿明察秋毫,给曾国藩上了一课,当然曾国藩也要有心的人,不然换个傻子也不行呀。

有了大前途的曾国藩,成了中国近代史最显赫、最具争议的人物!夸他的人呀,把他说成是圣人,骂他的人说他是元凶。曾国藩好像也知道后世对他的评价,他留下了一句名言,就是不为圣贤,必为禽兽。

1811年,11月26号,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怀他的时候,他母亲巨蟒入怀,这个传说传遍大江南北。他经历了清朝动荡最大的时期,他平定了太平天国展开了洋务运动。摊上的都是大事。

蒋介石这个人,《曾文正公全集》这本书是不离手的,他的带兵修生基本上都是承袭了曾国藩。毛泽东早在16岁的时候就读了《曾文正公全集》,这本书至今还保留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内。1917年读书笔记中,毛泽东写的就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就是说呀,我只佩服曾国藩这个人。但是到了1969年,毛泽东又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中国最后一尊政治偶像。这下子就开启了曾国藩反面人物的树立。

在对曾国藩众多的评价当中,章太炎先生没有像毛泽东那样对曾国藩大太平天国耿耿于怀,他说,曾国藩打太平天国没什么错误,错误在他判定太平天国后明明有实力在南京建都称帝,北伐推翻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是曾国藩没有这样做,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无情物尽的后患,这才是曾国藩的罪恶所在。

当时,湘军大将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荃、都曾劝曾国藩称帝自立,但是曾国藩则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委婉拒绝。曾国荃曾请曾国藩在南京看戏,湘军、淮军各将领都入座,戏名叫《定中原》,曾国藩看了一会儿才发现内容是讲魏晋之际司马氏代曹,匆忙离去。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兵阀的鼻祖,湘军的缔造者。李鸿章的淮军从湘军中出来的,袁世凯的北洋军从淮军出来的。所以说,直到孙中山先生武昌起义结束清朝的统治,曾国藩的选择让清朝苟延残喘数十年。你中兴名臣又如何呀,你洋务成绩斐然又如何呀,曾国藩他保下来的这半个世纪的清王朝继续腐朽,英法联军进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甲午战争。这遭罪的还不是天下黎明百姓、中华民族。

1870年,当时天津传言说西方传教士用中国小孩心脏晒干了磨成粉做西药。这民众一听了不得了,围困教堂。当时清朝政府不作为,来了个法国领事特别莽撞,开枪。结果民众闯进教堂,杀死神父,强奸杀死了数十名修女,还烧了更多的教堂,以至于最后杀外国的旅游者,这就是有名的天津教案。

曾国藩当时是直隶总督,他出面处理了这个事情。他清楚,如果战端一开,清朝必败,他后来通过赔款啦,审判肇事者呀平叛了这个事件。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诟詈之声大作,卖国贼之徽号竟加于国藩。京师湖南同乡尤引为乡人之大耻”,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

一年后的1872年3月12日,本来有实力和能力给中国新生命的曾国藩,在卖国贼的骂名当中愤然去世。

其他网友回答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中兴名臣,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被合称为“晚晴四大名臣”,绝对是有功于大清朝的功勋重臣。曾国藩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同治年间,他还获封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而在曾国藩去世之后,又得到了历史上少有的文臣顶级谥号“文正”。

曾国藩的人生,简直就是成功学的典范。所以,到了近现代,他被众多人所追捧,其声望也达到了极盛期。

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功,跟他的为人处世原则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曾国藩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曾国藩自幼愚笨,但是他坚信勤能补拙。而且,曾国藩非常有毅力和恒心,他不断积累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将自己认定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在多数情况下,曾国藩也都取得了成功。这一点,可以说是曾国藩能够取得成功的最大源泉,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按照曾国藩自己的回忆,有一次有一个贼去他家中偷盗。这名窃贼爬上了房顶,发现曾国藩在背书。贼就想,等曾国藩背完书睡觉了,再去行窃。结果,曾国藩反复背诵一篇文章,都快天亮了,还没背会。

那名贼等了一夜,实在受不了了,跳下房顶,对着曾国藩将文章大声背诵了一遍。然后,贼对曾国藩说,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这么简单的文章都记不住。然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望着这名盗贼远去的背影,目瞪口呆之后,是一片凌乱。不过,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是更加刻苦的攻读。最后,总算功夫不负有人心,他在第三次参加会试时,终于考了一个三甲第四十二名,得了赐同进士出身的功名。

曾国藩愚笨,读书一般,打仗同样有点一般。

曾国藩训练湘军,准备与太平军决一死战。结果,岳州之战失败;靖港水战,又被太平军给揍了。羞愤之下的曾国藩,怒而投水自尽,幸好被部下所救。之后,曾国藩重整旗鼓,克湘潭,取武昌、汉阳,围九江,总算挣回来点面子。

结果,曾国藩还没刚高兴一会,在与石达开的湖口大战中,被太平军烧毁战船100余艘。曾国藩被迫跳船逃生,所乘船只,以及来往文书,均为石达开所得。曾国藩气的又要自杀,再次被部下拦住。

因为曾国藩总是跳船,后来,就有人就送了曾国藩“跳水冠军”的称号。

曾国藩战事上屡屡受挫,作为一代“影帝”的曾国藩,不免要表演一下。但是,表演过后,他并没有放弃。我们所熟知的“结硬寨,打呆仗”,就是曾国藩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直到现在,还影响着很多人。

在生活上,曾国藩为了纠正自己的很多坏习惯,也是坚持不懈。效果如何不知道,但是,至少曾国藩做到了每日自省其身。比如,曾国藩为了戒色,就天天写日记骂自己,一定要戒掉,不可以再犯了。唯一差强人意的地方就是,曾国藩似乎到临死前,才勉强实现了这一宏伟目标。

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曾表达对读书的见解:“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而在做事上,曾国藩认为:“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正是靠他所坚信的有志、有识和有恒,加上勤奋进取,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由此,他也被一些人称为古往今来“两个半圣人”中的那半个圣人,还被人称为“古今一完人”。

那曾国藩称得上“圣人”么?

我们先看一下曾国藩成为“圣人”的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自然是德行。

曾国藩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只要你不花那么多钱,那么你就不算贪。所以,曾国藩很清廉。不错么,古代官吏的基本道德准则,曾国藩做到了。然而,太平天国的宝藏,在曾国荃攻陷天京之后,却消失的无影无踪。之后,慈禧派去探查此事的两江总督马新贻也被刺身亡,引发了有名的“刺马案”。再最后,曾国藩出马亲查此案,不了了之。

难道还非要我们去证明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亲弟弟么?当然没必要。曾国藩具体干过什么,我们也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了。

再说立功,自然是对国家,或者百姓所做的贡献了。

这一点曾国藩做的非常好。他率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叛乱,力挽狂澜,挽救了末世大清,绝对是有功于清朝的功勋重臣。要不然,他也得不到中兴名臣的称号。

如果说曾国藩“舔满抑汉”是因为拿了清廷的俸禄,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还有情可原。但是,他在处理天津教案之时,却一味指责天津民众,阿谀奉承法国,就不免让人鄙视了。他被骂为“曾国贼”,也并不为过。

再加上,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之时,曾经大肆杀戮。而被杀之人中,除了降兵俘虏,还有很多无辜的平民百姓。曾氏兄弟从此有了“曾剃头”、“曾屠户”、“曾老饕”的绰号。这不免让曾国藩的“立功”之中,充满了瑕疵。

天津教案和屠杀无辜百姓两件事,不但让曾国藩功劳有失,同时,还让曾氏的德行受损。

而立言,就是要写书、写信、写日记,留下自己的言论,以便教化世人。

这一点,从形式上而言,曾国藩确实做到了。他所写的家书、家训,被汇集成书,流传了上百年。特别是在清朝灭亡之后,曾国藩的遗著,被众多人所追捧,甚至很多伟人都赞不绝口。

可是,如果真的去详细了解曾国藩,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很复杂的矛盾体。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曾国藩如果毫无城府,是到不了封疆大吏的地位的。

曾国藩的真实想法,我们可能永远都猜不到。但是,他的行为我们却不妨学习一下。如果可以挤出一点时间,那么我们不妨用这些时间,写一些教人向善的内容,家书呀,日记呀,或者直接写本书,都可以。顺便,还可以把自己所犯过的错误,深刻反省一下,再加上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自己开脱一下。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会成为后世人的楷模。

世人误解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原意。

立德、立功、立言,并不是古人评断是否是圣人的标准。

这个标准出自《左传》,叔孙豹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原意是,树立高尚的德行榜样,或者建立丰功伟绩,亦或是著书立说,只要在其中一点上有所建树,那么这个人就虽逝犹生,实现万古不朽,永远被世人所铭记的志向。

不要说曾国藩并没有达到“三立”的标准,即使达到了,他与孔子、王阳明相比,还是欠缺太多了。相对而言,孔子、王阳明被称为“圣人”,还可以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而曾国藩的成就,不是他成了圣人,而是他的确做到了“不朽”三标准中的一部分,并且凭借他做到的这部分,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

其他网友回答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和王阳明同为儒家,孔子之后有孟子,有荀子,都是儒家优秀的传承者。王阳明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超越孟子,和荀子呢?就因为他开辟了新的思想,心的力量。但是曾国潘在思想方面还是和阳明先生有一定的差距,和儒家思想没有太大的创新和升华,所以只能屈居半圣。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但其一生经历外人评价褒贬不一,因此并非圣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