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复兴国学的过程中,儒家文化有哪些糟粕需要注意?
优质回答:
随着国家的复兴,文化的复兴已成为必然,而国学又是我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涵盖的范围很广,儒家思想无疑是国学的核心和主流,将会随着国家的复兴得以发扬光大。但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其历史背景和适用条件,也就是其思想历史时空的局限性,儒家思想也不例外。所以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复兴儒家思想时,要辨明精华和糟粕,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才是明智之举。
至于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肯定是众说纷纭,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思想的理解深浅不同,判断精华和糟粕的结果就会不同。所以,关于是否是糟粕要有一定的标准,这就需要澄清一些问题,达成标准共识。
1.需要正本清源。孔子的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历2500多年,经过一代代儒学传人的传承、解读流传到今天,有些思想确实是孔子的本意,有些是后代的大儒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附加的,也有个别是曲解的,所以,对其正本清源很重要。譬如亚圣孟子的儒学,含有法家胚胎的荀子的儒学,汉代董仲舒的谶纬经学,宋代的程朱理学,明代的阳明心学等等,既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但也有很多不同于传统儒家思想的部分。对这些进行梳理十分必要,也就是正本清源的工作。
董仲舒的“谶纬”之学,与孔子的儒家思想相去甚远,也是附庸之学。宋代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也是对孔老夫子“克己复礼”的过度延伸。而阳明心学如果按现在的哲学分类又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沼。但中国的传统和西方哲学是不同的体系,不能按现代哲学的窠臼硬套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自有其体系,也用不着削足以适履。
2.儒家思想的产生和运用都有其历史背景,有些在当时社会十分合理有效的思想可能放在当今的社会中已不合时宜,这部分思想只能是历史局限性所致而不能简单认为是糟粕。譬如牛顿的力学定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适用条件不同,不能因为爱因斯坦的发现就否定了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而认为牛顿理论是糟粕。
譬如“忠君思想”,古代的社会是世袭宗法制的封建社会,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以上的,君王的家天下是根本的国家治理结构,孔子的忠君思想就是以此为基础,对君的忠就是对国家的忠,与现在的爱国并无多少区别。《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天命。”这就是所谓“君权神授”最早的记载。孟子有“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民意为大,天意即民意。所以唐代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如果儒家思想脱离其社会的根本形态提出一套其他理论,那儒家就不是儒家,可能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譬如,关于家庭伦理及夫妻纲常,很多人认为是糟粕,但在古代相对还较混乱的社会,发韧于中原的中华文化无疑领先于落后的蛮夷之地,尤其是家庭伦理观念,就是若干世纪后个别少数地区的族裔仍有不分辈份和血缘的乱伦之事,这是现代生物学已经证明了的人口劣化的原因之一,孔子沿袭的周礼无疑为避免此类事情制订了规则,在当时为人口的优化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现在的人口繁衍之盛也许就有孔子和周礼的功劳。
3.按照上面的原则进行辨别后一些貌似“糟粕”的思想也要辩证分析,要像学者陈寅恪的“同情之了解”对待,要对古人有敬重、敬畏之心,以君子之心量度先人,不要用小人的恶意去理解古人。
譬如,论语中有““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往往被认为是孔子歧视妇女的证据。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这里“养”是调理、管理、治理之意,也就是“相处”的意思,不是养育的意思。因为小孩子认知不成熟,还缺乏理性的思维判断,对付起来比较麻烦,有时毫无缘由的哭闹是不是很难对付?而女性由于性别的差异,做事往往感性大于理性,我想有家庭和谈恋爱的青年都有体会,现在常说的“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不也是说女性的任性和不按理出牌吗?孔子虽为圣人,但不可能所有方面都超常人,这点也许就是孔子的局限性在处理与女性关系的无奈。
总之,无论如何,一个思想和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脱离其适用边界讨论精华或糟粕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也是没有意义的。对待传统国学的核心儒家思想也要采取务实和科学的态度。
其他网友回答
这题实际很大,去其儒家文化的糟粕,并没有那么容易。
很多去除儒家文化中的糟粕的工作还得自己领悟,而非别人灌输。因为儒家文化,历经2000多年,其中容纳了太多东西,良莠不齐。而这种文化已经成为民族传统文化这种潜意识层面的东西。你身边的人对你的文化影响,如何区分其中的良莠?并不简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爸因为你犯错误,打了你一嘴巴子。这要是西方文化,儿子可能会告老子。而按中国传统文化,这很复杂。如果你爸对了,你需挺着!也就意味着用行动承认了错误;而如果你爸爸的判断是错误的呢?他是按照君臣之礼,父子之道的儒家思想,才敢动手打你的。你很冤枉,但是这个理对否?父亲有权利打你吗?你跟他因为此事讲法吗?即便你错了,是否该打你?你被误解的错了,是否该打你。你跟你父亲讲这个道理,有意义吗?这就是文化的潜意识影响。当然,多年以后,你也可能这样教育儿子。你说这个儒家的纲常道理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糟粕还是道理呢?
如果你简单的用类似西方的二分法的思维来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本身就有问题。谁敢定义这个纲常之道是糟粕还是真理呢?
你在单位不讲纲常,冒犯领导,你会有麻烦;你在家里不讲纲常,子不孝,父不慈,这是人间悲剧;可是纲常道理都对吗?不一定。男女平等的《妇女儿童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就是把纲常中不合理的部分去除掉。但是法律去除掉的部分,并不是全面的。还有没去除掉的你所说的糟粕的部分,这就需要个人的智慧了。
如果你真有这种复兴国学的斗志,不妨看看易中天先生的课程,更有利于你分清什么是儒家文化中的糟粕。个人并不赞成曾仕强先生如同“复周礼”一样的推销《周易》,尽管周易他很通。当然,更高一层次,自己好好学学《道德经》《周易》,明白什么是善可能是恶,恶可能是善的这种阴阳传统文化的道理,你也就不纠结于“糟粕”了。
易中天先生面对传统文化提出的思路是继往开来,但是,这个既往并不是普通人容易做到,能够简单理解的。他还提出人性论的观点是共同的价值观或价值取向,这一点可以充分借鉴。儒家的真善美、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中的糟粕还是少一些的,不迂腐就可以了。
去除糟粕,靠想,靠喊口号用处不大,重点还是需要靠学习,靠悟。
愿你成为一代儒学大师,提防不要入了儒教!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好坏都是老师,一个教您这样做,一个教您不那样做。儒家文化读懂了,而且付诸行动,就是精华。读懂了,而不行或不懂,我见我慢,抵诿诽谤,谓之糟粕。
其他网友回答
如今谈论儒家,主要问题不是糟粕问题,因为如今也不是儒家经典治国科考的时代,现今有现今的理论和治世之学。复兴国学主要问题是从国学中找出五千年来的灵魂之核心思想和文脉。这里可以说儒学不完全代表国学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华文化哲学能流传至今一定有一种超越的文脉存在,否则失去现代性的过去式的东西,你复兴也复兴不起来;显然儒家的经典都摆在那,如果说那里有中华文脉一点也不为过,而且在封建皇权时代也起了主要的治国作用,但用在现代社会就缺少现代性;原因就是儒家在中华文化之中就是一个适应某些时代需要的阶段性的应用文化;无法将其上升到顶级作用的形而上的高度,其尊崇的最高带有哲学意味的经典就是“易经”;孔子自己说是五十而学易。但在中华文化哲学中“易经”不是经典中最高的哲学著作,而“道德经”才是,易经是大象,道德经是大象无形;大道大德才是超越人类社会与天地宇宙同体的至高存在,它是一种超越任何社会存在的具有现代性的中华文化哲学的根脉;如今解释不了道德经,都会茫茫然,国学在儒学上打圈圈,抓不住主脉,只能是徒劳无功。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文化两干年来受历代大儒们尊捧,能够保留下来的文明可以说没有糟粕。只是生活在快节奏的大众们无暇顾及身体立行。古经云,人不得道偏正不知,以心用事误己误人。能够冠之以经的著述,皆是指导人返朴真的,经者路也。其它书籍皆以著作称之,不可以经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