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上文笔最好的十位作家是谁(中国近现代十大作家)

网友提问:

中国近现代史上文笔最好的十位作家是谁?

优质回答:

答:个人认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文笔最好的十位作家分别是:

  1.鲁迅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2.萧红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代表作品有《生死场》、《孤独的生活》、《砂粒》、《马伯乐》、《呼兰河传》等。

  3、李敖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字敖之,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思想家,自由主义大师,国学大师,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台湾作家,历史学家,诗人。李敖有《北京法源寺》、《阳痿美国》、《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

  4.布赫

  布赫,又名云曙光(1926年3月—2017年5月5日),男,蒙古族,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今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一个革命家庭,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参加工作,延安大学民族学院毕业,乌兰夫之长子。布赫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民族工作领导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5.俞灏东

  俞灏东原名俞萍,1924年生,笔名俞殷莱、俞琴(与妻子杨秀琴合称),宁夏灵武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俞灏东曾历任杂志编辑、教研室主任、教授、宁夏作协第三届理事、翻译组长。曾荣获中国资深翻译家称号、《东方文学简史》获国家教委教材二等奖、《东方文学名著讲话》获五个自治区图书一等奖等。

  6.赵树理

  赵树理(1906年—1970年),原名赵树礼,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7.林语堂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现福建漳州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8.唐涤生

  唐涤生(1917年6月18日-1959年9月15日),唐家人(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出身于海员家庭,生于黑龙江省。抗战胜利后,唐涤生在香港粤剧界已享有声誉,其创作的《钓鱼郎》一曲,经梁醒波演唱而红极一时。50年代,唐涤生与任剑辉、白雪仙、梁醒波等组成“仙凤鸣”剧团。他撰写的剧本《落霞孤鹜》《紫钗记》《帝女花》《蝶影红梨记》《再世红梅记》等以其曲折动人的内容与优美的词曲,经任剑辉、白雪仙、梁醒波等精湛的演出后,誉满香江。

  9.赵一荻

  赵一荻,1912.5.28—2000.6.22,又名绮霞,乳名香笙,出生在香港,为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而被称赵四小姐。其父赵庆华,字燧山,浙江兰溪人,在北洋政府时代,官至交通部次长。赵一荻幼年随父移居北京,就读于京城教会学校。其父被免职后,避居于天津租界。赵一荻陪伴张学良7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颇具神秘色彩的一位女性。在台湾幽居时期,出版有《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毅荻见证集》等著作。

  10.梁实秋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沉郁里透出抑制不住的激情,别人都刻意追求文采飞扬,鲁迅则是文风简,精,准,透入骨髓的深刻思想,满满的学识渊博功底,有意藏着掖着都按不下去,读后令人醍醐灌顶,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历练,再读鲁迅,就会越发服气鲁迅先生的,无论文笔和学识,思想。堪称伟大。

沈从文,他是把小说当诗写,作自然优美风情画描写。

他是用故事写诗,用笔又诗经般优美,所以读来如诗如画,让人不由自主融进作家编织的自然和谐的语境。

孙犁,有学养,人也恬淡与世无争,所以笔下都是境界优美的,被誉为”荷花淀派”,影响了一大批著名作家,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贾平凹等等人。

茅盾 文笔大气磅礴 有激情,大段的景物描写,人物心理描写,铺垫,排比,波澜壮阔,难以想象出生于江南灵秀水乡,培养出这么昂扬雄浑大手笔,还记得他写得《白杨礼赞》吗?据说茅盾童子功很强,到老年还能将名著《红楼梦》倒背如流。

老舍,地道老北京风情话,文学语言有特色,读老舍的小说,就会明白许多人生的不易,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大都是为生存奔忙,普通的如我们每个人,他们的命运令人嘘嘘。真正的”中国语言大师”

林语堂,文章小说有才子大家气象,这个大家不是平常意义的文学大师的意思,而是出生于有教养家庭,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生活过得波澜不惊所涵养出的从容温雅,

我们可以看一下他的文学简历——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金庸,大才子。编故事能力特强,古龙,梁羽生”三剑客”等一起,给当代读者营造出一个世外武林大世界。了不起。堪称大师,所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

张爱玲,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 张爱玲文笔很好,精确,甚至犀利刁钻,文笔清杨,高傲,有一股贵族气,贵族气又和林语堂的不同,她是那种前朝没落贵族气质,加上生活有过经历,体味过人生的冷暖情爱,所以更能认清人性的本质。

下面摘录她几句经典语句

__钱太多了,就用不着考虑;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

——装扮得很像样的人,在像样的地方出现,看见同类,也被看见,这就是社交。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了,而主题永远悲观。

——人生的所谓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

贾平凹,本来出生于陕西,应该有陈忠实或者路遥的豪迈,他却另辟蹊径,文笔隽永,耐读,有嚼头,如果用酒比喻,他不是西北浓烈劲大的《凤香型西凤酒》,反而像湖南的《酒鬼酒》。

他的话朴实里透出真髓,比如”人没有羞耻,所以活得心安理得,好人规矩多,思虑过多就成了疾”。别的作家人特意用华丽词藻。他相反,故意把顺畅语句写得古涩,奇崛。别具匠心的风格。

其他网友回答

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的文学(公元1840——1919年)

中国文学史发展到清代中叶,除小说外,一般趋势是衰落的。近代开始发生新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地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同时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八十年的近代史,从革命潮流看,文学相应地发生变化。在这八十年的背景中,在文学史上也出现了许多代表人物:

一,龚自珍

龚自珍生活在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沒落,崩溃,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阶段。他接受了乾隆时代经史小学考据和今文经学的积极影响,把经史百家之学和“当世之务”联系起来,利用《春秋》公羊学派的变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批判,并确信末来时代的巨大变化,寄以极大的希望和热情。

龚自珍的诗一部分是对腐朽的政治、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如《咏史》等,具有強烈的战斗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更多的是童年或母亲的回忆,先辈或理想人物的歌颂,湖山胜景的向往,未来曙光的強烈希望,如《能令公少年行》、《已亥杂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少年尊隐有高文”等,反映了诗人追求理想、追求个性解放,与腐朽庸俗的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显然,这里也有些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

龚自珍诗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庄骚两灵鬼”和伟大诗人李白对他有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前者。

他的诗最大的特点是政治思想和艺术概括的统一。形式多样,不受格律的束缚。特别是绝句诗成为他最方便的抒情、议论的工具,如《己亥杂诗》。丰富奇异的想象,构成了生动有力的形象。语言瑰丽而清奇。

龚自珍的散文在当时更有名,他的部分政论文和“杂文”,密切联系现实社会内容,语含“酸辣”,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动的形象性。文辞曲折瑰丽,但也有不少晦涩难懂的地方。

龚自珍的词直抒怀抱,爽朗自然,有它的特点。但他把词看成消愁遣闷的东西,内容比较单薄。

二,李伯元

李伯元是晚清著名的谴责小说家。他因科举不得志,对现实的黑暗有切身的感受,并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倾向。《官场现形记》是李伯元的代表作。它由许多相对独立的短篇蝉联而成。内容主要抨击封建社会末期极端腐朽和黑暗的官僚制度。作品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官僚形象,尽管他们地位有高低,权势有大小,手段有不同,但都是些“见钱眼开,视钱如命”之徒。作者对农民革命是诋毁的,对封建制度及帝国主义的“文明”存有幻想,这些表现了他思想中的落后成分,也是改良主义小说家的通病。他的《文明小史》从“维新”、“立宪”的角度,发展了《官场现形记》的主题,主要揭露了假维新派的投机把戏,但批判不如《官场现形记》深刻。其他如《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雪鸿记”等成就更差。

三,吳趼人

吳趼人是晚清另一位著名的遣责小说家。他的思想发展以1907年为界,明显地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在改良主义基础上产生了反帝反封建的倾向。后期由反对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进而维护封建统治。吳趼人是个多产作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他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九死一生”在二十年中耳闻目见的无数怪现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行将崩溃的清帝国的社会图卷。它反映的社会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写到官场人物与洋场才子;而且还写到医卜星相、三教九流。但揭露还不够深刻。吳趼人的其他小说有《九命奇寃》、《恨海》、《痛史》等。其中以《痛史》内容较好。

四,刘鹗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是个具有改良主义思想的封建官吏,他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对当时封建统治的腐朽感到不满与悲哀;但又极力反对日益发展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想通过改良主义的办法来挽救地主阶级的垂死命运。《老残游记》是写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見闻和活动。全书以王贤、刚弼两个酷吏的暴政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一些晚清黑暗的现实,这是作品有意义部分。但由于作者牢固地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给作品带来了政治上的反动倾向。艺术上《老残游记》有一定成就,写景細致、逼真,两个反面人物还写得比较成功;但情节不够紧凑,结构松散。

五,黄遵宪

为“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黄遵宪。他是外交家,也是改良派的活动家;是努为向西方寻求真理、企图改革腐朽内政、挽救民族危机的先进人物之一;同时是龚自珍以后的杰出诗人。

黄遵宪早年即反对拟古主义,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主张。他要求“诗之外有事,诗之外有人”。他赞美“风雅不亡由善变,光丰之后益矜奇”。他主张利用古人优良的创作方法,以及可以用的古今历史语言资料,结合“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来创造“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为我之诗”。

黄遵宪自觉地创作“新派诗”。他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有“诗史”之称。他用诗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如《冯将军歌》、《度辽将军歌》、《哀旅顺》、《台湾行》等。他用诗歌为改良运动服务,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观点和理想。在风格上,他努力使旧形式与新内容、使严整的韵律与散文化的笔法、使“流俗语”、新名词与旧格调谐和,扩大了诗的领域,创造了诗的新面貌。但他摆脱传统束缚不够彻底,表现着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

六,曾朴

曾朴的生平及思想的发展。在创作《孽海花》时,他对当时社会的迅速变化,持有较正确的态度(《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晚年思想反动,使《孽海花》的最后修改本在艺术上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削弱了原本的思想内容。

《孽海花》是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小说。全书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线索,描写了清未政治、外交等各种社会现象,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意义。它比晚清其他谴责小说进步的地方是在于批判现实黑暗时,能把矛头一直指向最高封建统治者;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和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在一定程度上联系起来;特别是作品能直接反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如对“虚无党”革命活动的赞扬(这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认识上的缺陷),对孙中山、陈千云等“革命男儿”的歌颂。但《孽海花》也较多地反映了作者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所标榜的自由、民主的口号缺乏认识,书中一些低级庸俗的描写也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

《孽海花》“结构工巧,文采斐然”,在结构上显然受到《儒林外史》的影响。

1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