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郭德纲的德云社牌匾下为什么书写着“曼倩遗风”四个字?
优质回答:
曼倩这个词,看起来十分婉约,很柔美。不过,他却是一个老爷们的字。这个人就是2000多年前,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的东方朔。他复姓东方,名朔,字曼倩。
因为,他是相声界的祖师爷,所以很多相声园子都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万象归春,下联就是曼倩遗风。当然,也有单独使用曼倩遗风四个字的。
那么相声界为什么立东方朔为祖师爷呢?那是因为在中国历朝历代著名人物中,只有东方朔脑子反应快,语言幽默。更重要的是,他在朝廷做过官,而且还得了善终。
大家都知道,汉武帝晚年疑心甚重,感觉谁都有造反的可能。最后,汉武帝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没放过。但东方朔却能全身而退,安度晚年,不能不说,这是他智慧的体现。
曾经有一次,汉武帝外出,看到一棵树,却不知道是什么树。就问东方朔,这是什么树。东方朔也不知道是什么树,就随口说了个“善哉”。这树有叫善哉的吗?但汉武帝认真了,把这件事记了下来。
几年后,汉武帝又外出经过这棵树,就又问东方朔,这是什么树。东方朔早就把几年前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又随口说道“瞿所”。汉武帝不干了,你几年前不是说这棵树叫善哉吗,过了几年就改名了?
东方朔一看不好,自知语失。但他此时没有被恐惧冲昏头脑,急切中来了一个“现挂”:马小的时候,叫驹,牛小的时候,叫犊。这树小的时候,叫善哉。您看这树几年不见,不已经长得又高又壮的吗?所以,现在称他为瞿所,最为合适。
汉武帝很高兴,他明知这东方朔是胡说八道,但他说的有道理,有趣,并不让人反感。汉武帝不傻,这种光明正大说瞎话的人,心底无私,并不可怕。那些当面说好话,背地里瞎捣乱的人,才最可恨。所以,东方朔能得善终,和他为人机智,善于把握汉武帝的情绪,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声演员诞生在清朝的中后期,正是政治腐败,内忧外患的时期。作为艺人,张口吃饭,伸手要钱,十分不易。因此,不但相声作品中,要有幽默的体现,为人处事,也尽量学习东方朔的机智,这才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所以,在相声界,供奉东方朔为祖师爷,是十分正确的。德云社牌匾下面,写着“曼倩遗风”,也是为了提醒演员们,说相声要有包袱,要幽默,要搞笑。
主流相声界,把相声当成教育人的工具,甚至连包袱都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相声在他们手里最后成为了需要抢救的遗产。这才是最可怕的。
万象归春中,春字是说话,语言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是说,什么事都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出来。说相声的选题,可以包罗万象。而曼倩遗风,要求相声要有情节,有包袱,要表现出演员的机智。这八个字很简单,但却是相声表演的最高境界。大家说,是这样吧?
其他网友回答
稍微了解相声历史的人都知道,“曼倩遗风”四字是在向相声业祖师爷东方朔致敬。
可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
如果相声真的遵从祖师爷的“遗志”,那么它所承担的“教化”、“讽刺”、“针砭时弊”功能非但不多余,还就是它的分内之事。
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的宠臣。
一般提起“宠臣”二字往往带有贬义,可东方朔不是这样的人物,他是以滑稽、诙谐、搞笑、讨人欢心的方式建言献策,他的这种巧妙方法,连忠臣、名臣也望尘莫及。
他的事迹众多而散漫,既见于正史也见于神话故事,是百分百的传奇人物。
根据《史记·滑稽列传》、《汉书·东方朔列传》,东方朔本来也想做个“好人”,也就是宰相翰林那种一言可以兴邦的人物。他曾经给皇帝写了一篇谋略建议,足有三千多卷竹简,由两人抬进皇宫,汉武帝用了两个月才看完。可是看完了也就没下文了。
东方朔的身高相当于今天的两米一零以上,双眼似明珠,牙齿像洁白的贝壳,绝对偶像级别男模。
他不仅有好看的皮囊,还有美妙的灵魂。他文则博学百家,道德高尚,武则擅长击剑,更懂得孙吴兵法。或许就是因为他是这样一个“大全乎人”,反而没有博得皇帝器重,就像我们总习惯认为“博则不专”一样。
于是,东方朔慢慢滑向了另一种“人生”——扮演插科打诨的小丑,其特色跟宫中豢养的那些优伶、侏儒不分上下,才艺水平又远远超过这帮人。
汉武帝宫中养着一群三尺来高的小侏儒,这是他平时娱乐开心的玩偶。有一天,东方朔忽然对小侏儒们说:”你们这群人呀,耕田吧没力气,当官吧管不好百姓,打仗吧又不懂军事,所以皇上决定把你们这群废物都杀了。”
侏儒们一听吓坏了,痛哭流涕求东方朔救命。东方朔说:“这样吧,等皇上来了,你们趴在道边请罪就行。”不久,汉武帝銮驾到来,侏儒们全趴在车边请求恕罪。汉武帝问是怎么回事,侏儒们说是东方朔让他们来请求免死的。汉武帝知道东方朔又要捣鬼,问他为什么吓唬小侏儒。
东方朔从容说道:“臣死也好活也好,今天一定要找圣上评评理。侏儒们身高三尺,我身高九尺三,他们的俸禄是一口袋粮食,二百四十钱。我的俸禄也是一口袋粮食,二百四十钱。侏儒都快撑死了,而我都快饿死了。我很感激圣上的知遇之恩,可是如果您觉得我在您身边呆着也没什么用,还是让我走吧。这样,也省的听我抱怨说俸禄不够了。”汉武帝听了大笑,哦,原来是嫌“工资”少啊,那就涨钱吧。
仔细想来,东方朔哪里是在要求涨工资这么简单呢?
一个两米多高的巨人和一群七十公分小矮人对话,如同巨人国和小人国对话。这更像是一个贤者在训诫一群庸人。他这么一折腾,是给汉武帝进了一言:让他亲贤臣、远小人,别在无用的人和事上浪费精力,同时更要警惕一大批尸位素餐、拿着干薪不干事的小人。
从此以后,东方朔受到了重视,因经常陪驾,伙食也改善了。由此,还留下了一个成语叫“曼倩饥”。
他常常语出不逊,大话轻狂,超越常规的礼仪。可 最绝的是,他很会拿捏分寸,总能让皇帝又气又笑,拿他没辙。
究其原因,是东方朔机智,擅长“神转折”。汉武帝当时虽然难堪,过后一想,又觉得他的话还真在理。所以,每次“抽出四十米大刀又硬生生收回去了”。
还有一次暑伏之日,汉武帝赐给百官一大块味道鲜美的肉。
东方朔和众官已到,但汉武帝迟迟未到。东方朔说道:“今天是暑伏之日应该早点下班。”说罢,用剑割下一块肉,揣起来颠儿了。
第二天汉武帝问他,为何如此无视朝廷礼仪。东方朔当即摘下冠帽谢罪,武帝说:“你站起来检讨吧。”
东方朔又向武帝拜了一拜,说道:“东方朔啊东方朔,接受圣上御赐却不等圣驾,太无礼了!拔起宝剑就割肉,太粗犷雄壮吧!割肉只取一小块,也太廉洁了吧!肉拿回去自己不吃给老婆吃,也太仁义了吧!”
汉武帝大笑道:“自责倒变自夸了!”说完,又赐给他酒一石,肉百斤,让他回去给老婆。
同理,表面看东方朔这是靠口舌之能,无理搅三分,实际上他是以此种方式劝诫皇帝和朝中大臣:
与其假模假式执行各种礼仪、规矩,不如具体做事时勇武豪迈,清廉自守,随时随地地施行仁惠。
所以说,汉武帝也算明事理,他对东方朔之所以总是法外开恩,是因为听懂了东方朔的弦外之音。
其实,东方朔这种“神转折”的技巧,不就是今天相声的“抖包袱”吗!
正因东方朔能言善辩,擅长夸张诙谐搞笑,《史记》称赞他是“滑稽之雄”。在民间,以滑稽搞笑为职业的相声业也自然拜东方朔为祖师爷了!
而在东方朔逗笑行为之后,他每每都包含着机智巧妙的劝诫、讽刺之术。
《史记》说: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傲弄,无所为屈。
东方朔擅长控制听众的情绪,把控听众的心理,王侯公卿他都敢嘲弄讽刺,他的诙谐嬉笑实际上是对直言进谏的另一种包装。
所以从祖师爷那里论起,相声就不是一门单纯耍宝、逗笑的职业,不可等同于无聊恶搞,迎合低级趣味。
“曼倩遗风”不是某一家的招牌,而是相声业共同的招牌。说实话,追求祖师爷的境界可真是一件难度超高的技术活。就像马戏团的小丑,往往是功夫最高的一个,只有他才能以最轻松、最漫不经心的表演,做出最高难的动作是一个道理。
其他网友回答
相声界祖师爷是东方朔,字曼倩,德云社把东方朔当做祖师爷,曼倩遗风表示自己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