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真相(介子推是真实存在的吗)

网友提问:

历史上真实的介子推下场如何?

优质回答:

他的忠诚淡泊成就了寒食清明但他低情商的狷介也害了自己

——分享有趣、分享观点

今天是清明节。

清明节和春节、端午、中秋是中国传统四个重要节日。

清明节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源于介子推。

介子推值得尊重,故题目用“下场如何”来表述是不妥当的。但他的性格、行为也是有缺陷的——起码说,他的眼界/心胸和情商是不高的。

一、晋文公为啥不封赏介子推?

晋公子重耳(即后来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在外流亡一十九年,历尽艰难困苦。有天逃到卫国一个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饿的前胸贴后背,正惶惶无计间,随从介子推端来一碗肉汤,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而这碗汤可是推哥悄悄去割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做成的啊,这种舍己事上的忠诚行为确实让人惊心动魄。

我常在想,那么英明又礼贤下士的晋文公,当初出亡随从也就几十人,再经十九年颠沛流离,一路死的死逃的逃,归国时怕顶多就剩一二十人了吧,封赏时咋会忘了介子推?十九年彼此在眼前晃来晃去,何况推哥曾在关键时刻割了自己腿腿上一坨那么大的肉嘎嘎煮汤给他喝,这些,咋会那么轻松的从记忆中抹去?

细细想来,原因有两个:

1、得在推哥身上找。

临归国时随从五贤之一的狐偃和重耳在黄河边有段对话,大意是狐偃说流亡中难免有做得不当处,怕你即位后追究,咱俩就此拜拜算了。重耳赶紧指到黄河发誓,说二天若不有福同享,我情愿学几千年后隔壁越南的那个H大爷志明——死于河内!

狐偃不枉了姓狐,他其实在用这种方式委婉提醒这位准国王“二天要记得对这些生死相随的大家伙感恩和行赏哟”。不料给正在一旁的推哥看穿:m哟,主公从做丐帮到这次回去当国王,都是天意,你以为就是你几爷子的功劳嗦?于是就觉得“不屑与之为伍”——狐偃是文公立国/安邦/称霸的重臣,推哥与狐偃的分歧点并非正邪忠奸或是非黑白,只不过狐偃尽忠之外,也求富贵罢了,而推哥这种一味唯忠、唯君为上而忽略团队奉献和人性正常追求的思维,在封建社会肯定是没说的,但在现代人看来,却是那种眼界心胸褊狭的“超我奉献”意识。再说白一点儿,他的割股舍/忍行为,纯属对主子的忠/爱,对天下黎庶、对社会进步(思想方面),未见得是推动。

之后文公封赏,推哥不去表功/讨赏,文公也没有主动赏他。于是就有后来他避世山上,文公听人主意、用放火烧山方式(迫)他出来,他不出来、就和他妈一道被烧死在一株柳树下的悲剧。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寒食/清明节。

2、作为政治人物的晋文公的赏罚理念

当初随文公浪迹天涯的最出名有五贤:他舅舅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犫,其余就是不知名随从了。到文公归晋做了国王,也对一些人封官赏爵。介子推是“不知名”随从中自己“不言禄”——不表功、不讨赏。有个小随从叫壶叔的也未得赏,这哥儿到爽直,直接跑去质问“您封赏了三次,三次都没得我!当初随您流亡、莫得功劳吗也有苦劳嘛——难道我有啥做错的吗?”

文公告诉他自己的赏罚标准:那些用智慧仁义修正我言行的,受上赏;用行动助我成功的,受次赏、冲锋陷阵的也受次赏;那些跑前忙后出力但对团队建设、事业发展作用不大的,受三赏——三赏之后,才轮到你呢,至于原因嘛……你自己去想,呵呵。

——平心而论,文公这个赏罚理念是非常有道理的,完全符合后世大政治家/企业家标准。所以他没有封赏壶叔、介子推等的原因就解释的很清楚了。他不愧是一位眼界及心胸都开阔的政治家。他首先奖励的是对国家有大贡献的,而非仅是对自己有一己之忠的。

如此看来,推哥是太心细较真、太耿介却也显得眼界/气度不太宽高的那类人——是好人/好员工,但情商却是差了点。自己看不惯的偏偏还要表现出来,肯定历来得罪不少人。狐偃这类优秀经理人才、鬼精们会看不出来?于是大家在文公面前时不时说点坏话也是有可能的……文公还会喜欢?所以,才又会在关键时刻把推哥“搞忘”咯。

所以啊,团队/职场之中,有时候想法对,言行不对,也可能办坏事哟。

文公呢,在推哥封赏的事件上既遭受到舆论压力(据说推哥的随从就写了一首诗讽刺文公“忘恩负义”并到处贴传单),也有些愧疚反省,于是就来表彰推哥,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寒食节、清明节。

后来的统治者们,当然非常看中推哥那种“舍己事上”的忠诚;文人们呢,则比较片面的推崇了推哥的“淡漠名利”;老百姓呢,更多看到推哥“割股”的惨烈尽忠行为,看到他“没有得到该得到的奖赏”而产生出叹惋和悲悯——于是共同一致的推崇,各有所由、当然也各取所需。

而今天的我们呢,在总结推哥的同时,也要感恩推哥——因为有了纪念他的这个节,也才有现在延伸出的这个小长假……

推哥确实是有性格/情商方面的缺陷,过于较真难免着眼于小。就拿他对母的孝来说,抛家出走十九年,让母亲倚门悬望了十九年,却以一己之见最终不能让母亲享受一点清福、反被带累着一起殉难,这个孝是不是尽得也不够呢?

但他又确实是个好人——尽管平凡平庸,仍然值得尊重。

本号作品,篇篇原创;

远离抄袭,洗稿必究。

其他网友回答

清明节,是一个扫墓祭袓的节日,我们中国人极为重视,中国人的祖先也很喜欢。那你知道清明节是如何诞生的吗? 原来,这个节日的始作俑者叫“介子推” 。

介子推又是谁呢?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的一个随臣。 公子重耳的老爹是晋献公,晋献公年老昏聩,当他那个心肠歹毒的爱妾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上位,拼命迫害晋献公的其他儿子时,晋献公不仅没有阻止,反而听之信之。 公子哥重耳也算机警,赶紧闻风而动,逃出了晋国,逃出了骊姬的枪口。尽管以前是诸侯家的贵胄子弟,但现在重耳不过一个亡命之徒,跟一般的流浪汉也没什么两样。 有一天,重耳又累又饿,马上就要饿死了。 在这时候,身边一个并不起眼的随臣介子推,在自己的大腿割下一块肉,煮成肉汤,喂给重耳喝。那位被人肉汤救活的重耳更是感动得痛哭流涕。 可当时的重耳也无力报答,还得继续逃命,来日方长。在他东窜西逃流亡十九年后,终于重回了晋国当上了国君,成了历史上响当当的春秋五霸之首霸晋文公。

进入人生颠峰期的晋文公立即赏赐群臣,哇呀呀,介子推一定得到了厚赏吧? 没有,不知道怎么回事,晋文公赏来赏去,独忘了那个曾经割肉救命的介子推。而介子推呢,也并不想争赏,于是背个包袱带着自己的老妈隐居绵山去了。 晋文公羞愧莫及,赶紧去追。 可介子推故意躲着他,又怎么可能找得到呢? 这时候,有一个脑袋里长包的随官献了一个其馊无比的“妙计”——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 晋文公听了一拍大腿,言之有理啊!赶紧下令放火烧山。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绵山从上到下烧得一片焦黑—— 不出所料,终于看到介子推了!不过,他和老母亲在一棵柳树下已被烧成了黑炭。晋文公恸哭不已。装殓时大家发现,老柳树树洞里竟然还有一片烧残的衣襟,上面写道: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君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活着献肉,死了献诗。晋文公更加感动了,介子推,你真是大好人一个啊!如果当时有“感动晋国”的奖,晋文公一定会把此奖颁给这个不要命的介子推。 为了发扬介子推“为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晋文公号召全体晋国人民向介子推同意学习,并下令将介子推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那棵烧焦的老柳树死而复活,又长出了新叶,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于是今这就有了,我们可以放假三天的快活日子(*^ω^*)

其他网友回答

说起介子推,还要从春秋时期说起。介子推是晋文公重耳的随行臣子,当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那是又累又饿,随行臣子介子推看了不忍主公挨饿,又找不到吃的,无奈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喝,重耳得知后非常感动。后来晋文公即位,封赏群臣时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却不声不响的隐居到了深山之中,重耳得知后非常后悔,于是进山寻之。再说介子推呢,故意躲着重耳不见。重耳于是下令烧山,想着大火来了介子推肯定就出来了。直到整座山都烧完了也没见到介子推,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颗老枯树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谢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