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养生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方法)

网友提问:

中医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你怎么理解?

优质回答: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中医认为春夏阳气上升,即从立春至夏至,夏至一阴生。立秋至冬至阴气上升,至冬至一阴生。人体是一小生命体,应顺应天时。与冬吃萝卜夏吃姜一个道理。

其他网友回答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作为养生的原则,是综合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得出的结论。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春夏属阳,故养生养长:秋冬属阴,故养收养藏。

对于“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后世医家多有发挥, 主要观点有四。

一、马莳、高世栻等认为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

二、王冰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亢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

三、张介宾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

四、张志聪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阻;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

上述各说,均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原文精神,扩大了养生防病的应用范围。近人据此进一步提出许多新观点,如春夏温补阳气、秋冬滋养阴液说;春夏调理心肝、秋冬调理肺肾说;以及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说等。后世所论均为养阳养阴的具体方法,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养生的原则,其内涵甚广,当从衣、食、住、行、精神情志等方面,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可拘泥一法。

其他网友回答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一定道理在里面,但是我认为太过笼统。应该细分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其他网友回答

人类的健康与四季的变化相关,春天和夏天是自然界的温度逐渐升高,人的身体要顾护阳气。而秋天和冬天温度逐渐下降,人的身体要顾护阴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