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王安石变法为国家好,司马光、苏轼和他又没恩怨,为何坚决反对?
优质回答:
反对青苗法,反对贪腐,反对乱摊派。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王安石并不是宋朝第一位改革家。宋朝积弊已久,三冗现象从宋初就存在,所以认为宋朝应该改革的人可以说一直络绎不绝,而第一个为此付诸行动的人就是范文正公范仲淹!
司马光可以说是范公改革的坚定支持者,但最终范公改革在一片反对声中不了了之,甚至让宋朝积弊更甚,司马光从此对于改革不抱希望,只寄托于未来能有挽狂澜于既倒的神人出现,而王安石显然达不到他心目中的要求。
其次,王安石变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可能造成的恶劣后果也是可以预料到的。比如开设官方银行,给农民放贷这一举措,可以说朝中只要稍稍了解一点基层干部的人品的人,都能想到村官县令会强制让农民借款,或者擅自提高利息,司马光和苏轼自然也可以想到,所以他们坚决反对。
最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也是可以预料到的。王安石在朝中的根基地位不如范仲淹,得到的上面的支持力度也没有范仲淹大,改革措施比范仲淹激烈,反对人群也比范仲淹强大。而范仲淹都失败了,他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综上所述,司马光和苏轼反对变法,也就可以理解了吧!
其他网友回答
为“国家”好不等于为民众好!
其他网友回答
商鞅变法因为有秦孝公的坚决支持,才得以实行下去,而王安石最后成为宋神宗和老地主阶级妥协的弃子,可见改革的难度。那么当初宋神宗为什么会支持王安石实行新法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王安石变法和政策:
1方田法,所有土地一律按检定等级纳税,取消大地主土地免税特权,平均地税负担。
2募役法 原来服力役的民户,一律改纳“免役钱”免劳役;原来的免役户要缴纳“助役钱”,原来无力役的民户缴纳“免役钱”由政府雇用无业人员服力役。取消一切免役特权,平均力役负担。
3青苗法 政府放贷,愿则取之,不愿不强。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非为利,旨在解除农村倍称之息的高利贷压迫,抑制土地兼并。
对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同样给代,旨在解除高利贷对商工的压迫。
4农田水利 招收农业水利的技术人员,随功利大小酬赏。
5均输法 官府在各处设买卖场,物品滞销或当地大量出产的东西出钱买进,物品缺少或当地缺乏的东西则以较低价格卖出,凡国库所需及上供之物,也均有买卖场直接购办输送。抵制地主贵族的垄断、操纵。
6市易法 置常平市易司,凡物品滞销,增价收购,愿易官物者易以官物,愿以物品卖与官者,可先估价贷钱,限期偿还,年利二分。市场物价贵则减价出卖,以调节市场需要,扶助中间阶层,抵制垄断。
7免行钱 原先官府所需之物,均责令各行会供应。根据诸行利入厚薄纳免行钱后,各行会不再供应,宫中所需由官府自行凭价购买。
8制定陕西盐钞法 官盐任人贩卖。原先商人交钱换取“交引”限期到场取盐,每十分别纳一分叫做贴纳,地主贵族均能及期,而小商或不即知或无贴纳,只好贱售给地主贵族。此法就是为了抵制此弊。
9创制置三司条例司,统一全国财政税收 立三司会计司,掌管财政年度的预算、决算和国富统计。统计国内户口人数、税赋等等各路钱谷出入之数,每年比较增、亏、废、置。
王安石变法主要是缓和农民和地主的阶级矛盾,适应中间阶层的要求,特别符合中小地主的经济利益。然而新政却妨害了大地主集团的利益,因此司马光、苏轼等人都拼命反对,所以在神宗死后新政基本被推翻,大地主特权全部恢复。
其他网友回答
为国家好这个旗号固然很伟大,但首先要搞清楚两点:1.国家之中有很多不同的利益主体,某一项政策或行动并不一定对每一个主体都有益,甚至可以说,对一些人有利的政策,对另外一些人几乎必然有害;2.王安石的诸如“青苗法”的一些政策可以说是用计划经济来取代市场经济,对相当的人有损害,造成国富民穷几乎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