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农村俗语:“春打六九头,穿吃不用愁”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优质回答:
在农村,有很多农谚俗语流传甚广,有的俗语是说气候的变化,这些俗语都是我们农民前辈们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有很多也是农民从生活中摸索出来的人生哲理。
这句“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正是千百年来农民在农耕经验中总结出来农谚俗语。
农村人对九九节气歌都很是熟悉,其中六九则是立春的节气,数“九”是从冬至这天开始,每九天为一个周期,从冬至到立春,我们必须经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大寒,和立春三个节气,而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时候。每个节气十五天,在经过了大寒节气,立春就是在第四十六天,从数九那天开始,正好是六九的第一天,所以被人们称作春打六九头。
立春,意味着天气变暖,气温上升,万物复苏,一切农作物开始复苏生长,农民就不怕没有吃的了。
以前的农村,家里的孩子多,每个家庭中都有近六七个或更多的孩子,那时候因为生活的窘迫,到了冬天无力给孩子们身上添衣。只能是将哥哥姐姐们穿过的旧衣服,翻翻补补的借就着给弟弟妹妹们穿,寒冷的冬天根本没有什么厚的可以保暖的衣服,只能日复一日的忍受刺骨的寒冬。
因此,在过去的农村,春打六九头,意味着寒冬即将结束,万物复苏的季节没有必要再为吃和穿担忧了。
其他网友回答
农村俗语"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谢谢。意思很明显,就是说农历的的"立春"节气,如果正好是六九的第一天,就会预示着这一年会风调雨顺,农民就不用愁吃和穿了。要问有没有道理?道理是有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凡是能流传为俗语的,那一定是有它的道理,不然的话,决不会流传下来。
但是,人们发现,如今的很多农村俗语,好像不那么灵了,也就是不那么准了,相对的自然灾害较以前多了起来,如旱灾、水灾,虫灾等,于是,人们就怀疑所谓的这些农村俗语,是不是真的有.道理?如果有道理的话,那又为什么不准确?
要追究这个原因,就不得不想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大家知道,在我们崛起的背后,我们的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自然的气候变化,所以才出现了农村俗语不十分准确的现象,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能够成为俗语的,那一定有它的道理,我们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最好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中国农历历法中,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算起,进入了数九寒天。在立春节气到来之前,要经过小寒大寒节气,其中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个节气。
过了大寒以后就是立春,如果正好六九的时候,第一天是和立春相交的话,那么预示着这一年将是一个好的年景,会有好的收成。所以这一年也将会吃穿不愁。
这是古人经过长时间观察社会自然现象得出来的一种常识性的经验和知识,在帮助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以后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农民也开始结束冬天的闲暇时光,进入到春播春种的忙碌时间。
如果此时能够有好的天气,没有太大的倒春寒的话,对于当年的农作物生长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当年农作物产量的增产增收。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个年头就会过得更加富足一些。
所以说,春打六九头,穿吃不用愁,正是千百年来农村农民得出来的智慧结晶,是非常有道理的。
其他网友回答
回答:从小时候就常听父母和长辈说这么两句话:“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春打五九尾,穷人伸着腿。”
意思就是:春打六九头是指立春这天正好是六九头一天,预示这一年光景好,会丰收,农民的日子就好过了,当然吃穿不愁了。那春打五九尾哪就是立春这天赶在五九的最后一天,那年景收成不会好,穷人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这些农村俗语传了多少代了特别准,每一年也都在验证着,很有道理的。这可能就是自然法则,是先辈们的经历总结出来的经验留给了后人。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河北石家庄晋州农村的容姐。说到这个春打六九头,首先让荣姐想到的是评剧《花为媒》,赵丽蓉老师扮演媒婆里的几句唱词“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后来这段改成了小品,是赵丽蓉老师和巩汉林演出的《打工奇遇》。的确,在很多年的的时候都是会春打六九头,不过也会有春打五九尾的时候,那为什么春打六九头就吃穿不用愁呢?
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
我们这里说的春是立春,而六九则是冬至数九开始,九天为一九。一般来说,如果冬至是在12月22号,那么立春就会在六九的第一天,也就是春打六九头。如果冬至是在12月21号,立春就会在五九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春打五九尾了,今年冬至是在12月21号,是春打五九尾了。那立春在六九头或五九尾有什么区别呢?
一般来说,虽然立春相差一天,可是来年的天气就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古代人们利用立春节气来测量来年的天气,得出来的结论。就好比说是立冬阴一冬温,不过没有现在的天气预报那么准确,都是古代人们的经验之谈。
我们的祖先认为,如果春打六九头,那么来年就会是风调雨顺,这样庄家就会长的好,那么自然人们就会吃穿不用愁了。可是如果春打五九尾,那么来年的天气就会是雨水过于稀少,造成干旱。或者太多,造成洪涝灾害。这样庄家不能光给人们吃饱穿暖,所以人们就需要到处挣钱,养家糊口,所以也就有“春打五九尾,吃穿跑断腿”的说法。
有道理吗?
这些老话只是以前古代的人们,利用冬至立春来测量天气得出来的,不过在很多的时候也并非是很准确的,就好比“冬至晴烂大年”的说法一样,其实在很多的地方,冬至晴的时候,春节也并不一定会有雨雪出现。还有在容姐所在的河北石家庄晋州这里的“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有的时候,也并不太准确。
这些得出来的俗语老话,只能说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出来的,不过那时没有气象卫星,因此即便是得出来的这些俗语老话,也并不是说太过准确。再有即便是遇到干旱的情况下,在古代没有机井浇水,而现在即便是不经常下雨,只是凭浇地,庄稼也会大丰收的。
综上所述,农村俗语“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后面还会有一句俗语叫叫“春打五九尾,吃穿跑断腿”。不管现在是春打六九头,或者是春打五九尾,只要是不遇到冰雹,特大灾害,人们都不会出现吃穿跑断腿的。再有这些农村俗语是以前我们祖先的经验之谈,和现在的气象卫星相比起来,并没有那么的准确。你们说是吗?你们那里有这种说法吗?〔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