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先民是古代的什么族(汉族是中国的原住民吗?)

网友提问:

汉族是不是中华原始民族?古中国的原始民族到底是谁?

优质回答:

原始民族应该是炎帝部落,汉族是明代开始的民族共同体。包括了历代融合的各个少数民族。所以中国一直是文化传承,不是血统,论血统中国早就像欧洲一样四分五裂了。

其他网友回答

秦并六国时中国为战国。各国人都不叫汉族。只有国各为国人。如秦人为秦,楚人为楚国人。到秦天刘汉起。才有汉人。后演变成汉族。汉人和汉族是在汉朝才有,汉统一天下后。各国人都称为汉人。也叫汉族。这就是汉人汉族的起源。

其他网友回答

(中华民族同根)

对这个问题,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点——

第一,“汉族”,是近现代的民族学概念。

第二,“汉族”之前身是“汉人”,再往前是“华夏族”。

第三,“汉族”有一个融合扩展的过程。

第四,最重要的是,“汉族”及其前身,是中华大地上的“原始民族”毫无疑义。

(摩尔根)

“民族学”,诞生的时间并不很长。

19世纪中后期,受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影响,逐渐出现了美国的摩尔根、英国的泰勒和麦克伦南,以及瑞士的巴霍芬等专业民族学者,标志着“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和建立。

但是至今,关于“民族”的定义始终难以统一。

不过,各种靠谱的民族理论中,都包含如下基本要素——即“语言、聚居地域、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心理状态的同一性”。不靠谱的,如纳粹的“雅利安人”理论除外。

中文的“民族”,包含“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中华民族”,是“广义”层面的民族概念;“汉族”,则是“狭义”层面的民族概念。

中国最早使用“民族”这一词汇,目前能查到的古籍,是南朝宋齐时期道士顾欢的《夷夏论》,以此区分“族别”。

实际上,早在殷商时期,从甲骨卜辞看,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明确的“族”之概念,如对“羌”等记载描述。

“汉族”这一称谓,目前所知,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期。

1864年11月,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在漳州致书美、英、法三国驻厦门领事,使用了“汉族”一词。学者称,这是文献可见较早的“汉族”用例。

1903年,清末诗人黄遵宪在《驳革命书》中说:“倡类族者,不愿汉族、鲜卑族、蒙古族之杂居共治,转不免受治于条顿民族、斯拉夫民族、拉丁民族之下也。”这是黄遵宪批评 “排满革命”之弊——认为强调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将会落入西洋民族的统治之下。

学者们认为,辛亥革命前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使“民族”概念关注度陡然提升,亦使“汉族”概念趋于明确。至辛亥革命后,“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概念亦被提出,成为更为重要的“广义”民族概念。此时,“汉族”一词,则逐渐更精确地成为民族学概念,且被广泛使用。

(汉藏语系演化大致时间)

“汉族”之前身概念是“汉人”。

清代,有“满蒙官员”和“汉官”之分;亦有“满蒙旗兵”与“汉军”之别。

明代不必多说。1367年,朱元璋于应天府即今南京,发布北伐檄文《谕中原檄》,斥责蒙元“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口号,确立“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目标,并明确“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之原则。

元代疆域广阔,称域内民众为“国人”,独称“中国”域内为“汉人”,从官制、刑律上均歧视“汉人”。不过,其所称“汉人”,如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氏族.汉人八种”所云,将“契丹”“高丽”“女真”等,皆列入“汉人”之列。

(汉将陈汤)

“汉人”之称,始于两汉,原因在于“汉”之强大。

刘邦起事,被项羽封为“汉王”,称帝后遂以“汉”为国号。

西汉名将陈汤上书云:“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他也确实领兵在西域打出了“国威”。

其时,周边国家,即称汉朝使者为“汉使”,汉军为“汉兵”,民众为“汉人”。

《汉书》载:“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

《后汉书》云:“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

魏晋南北朝以降,大量“胡人”入华,且出现多个胡人政权。但汉胡杂居,“汉人”与“胡人”并称,出现了一个胡汉融合的绵延过程。

《北史》、新旧《唐书》、《辽史》等诸多正史中,多有“汉人”称谓出现,并还以“汉子”代称“汉人”。

前面说到,明太祖朱元璋的檄文中,说到了“中国之人”“恢复中华”“华夏之族”等等。

“汉人”之前身,即“华夏族”。

有人说,记载周武王武功的《尚书.武成》,说到“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是最早使用“华夏”一词。不过,《武成》篇,从目前来看,尚属东晋梅赜所献“伪孔传《古文尚书》”中作伪之一。

但在西周,已出现华族、夏族之称是肯定的。

《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可知,“华”“夏”本为“对文”,皆为族称,又指其所居之地。《六经疏义》云:“华夏谓中国也。”

刘起釪先生说,“夏”之族称,是起于渭水流域和甘陇一带姬水和姜水的炎黄族之族名。

扬雄《方言》曰:“夏,大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而爱伟之,谓之夏。”

“夏”与“西”密切相关。《左传.宣公十一年》载陈公子少西,字夏;而《襄公二十六年》载郑公孙夏,字西,等等。

(陶寺遗址)

“夏族”后来东进,居于山西南部汾、浍之间一带,以陶寺为中心。这里有一条出自华谷的“华水”,因此“夏族”又名“华族”。

此族壮大之后,特别是以黄帝大禹为祖先的周兴起后,称为“中央之国”,居于“华夏”四周的则被称为“蛮”“夷”“戎”“狄”等等。

这是以地域划分的称谓。

春秋战国,开始了领地大整合,由此带来了族群大融合。至战国此时,秦、楚、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

再至秦,疆域进一步扩大,不仅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皆纳入版图,还又再向外拓展不少。

这又一次形成族群大融合。尽管秦时有“秦人”称谓,无奈时日太短,至汉代,则真正实现了“华夏族”的基本稳定,形成了后称“汉人”的同一民族。

(高庙文化图案与苗族刺绣图案对照)

遗传学,为上面一说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对中国现代人的古DNA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近几年,世界古DNA研究的领军人物大卫.赖克,与中国学者王传超合作开展了中国现代人古DNA研究。

王传超自己的团队,随后亦持续进行了相关研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付巧妹研究员的团队,同时开展了独立研究。

上述三条研究路线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约从一万年前后开始,到现在的现代中国人,遗传基因是连续的、基本稳定的。就是说,现代“汉族”的祖先,在一万年前后,就已经居住于现在这片土地上了;而且,许多现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遗传基因并没有明显区别。

还要说的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辉教授,一直着力于中国现代人群的遗传学研究。

他认为,中华民族的所有族群,大约都是4万年前从云南进入中国的;3万年前分散成苗傜、侗泰的祖先人群;侗泰又分出南岛人群;万年前苗傜祖先分出汉藏祖先人群;汉藏后来又分成汉和藏缅两部分。

根据研究结果,他得出结论,“民族”不是分化形成的,而是聚合而成;分化,只是早期狩猎采集人群迁徙扩散的过程,那个时候还称不上民族。

他认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至少起源于6800年前。第一个扩张点,是湖广高庙文化;第二个扩张点,是中原仰韶文化;第三个扩张点,是红山文化。

他还从古DNA染色体的“融合”,考证了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再到齐家文化的遗传学线索,由此讨论“三皇五帝”的不同阶段。

李辉教授以“进化树”模型,讲述了中国族群演化之路。

这其中,包括了“汉族”的演化之路。

其他网友回答

汉族不是中华原始民族,中华的原始民族主要有3支,带有O3基因的华夏族、带有O2基因的东夷苗族和带有O1基因的沿海百越族,这些原始民族在中国大地上经过上万年的相互融合,至我国汉代时,形成了主体民族“汉族”,汉族基因以O3为主,O2、O1为辅,同时也含有少量C基因和D基因,甚至还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其他网友回答

曾经读到一些文章,通过DNA检测,好象人类起源于非洲,无论是白种人,黄种人,还是黑人最先的出发地都来自于非洲,经过上万年的演变才形成现在的白种人,黄种人及黑人,如果此推论正确,汉族只不过是最先到达中国的民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