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岳飞被奸人陷害致死,曾经名声大噪的岳家军为何无动于衷不去讨伐?
优质回答:
岳飞被害之际,岳家军为什么不为主帅出头?咱不来虚的,就看事实!岳家军那些大将谋士是怎么做的?
首先,陷害岳飞的人,就包括岳飞的部将,鄂州前军副都统制王俊,是他到都统制王贵这里告状,声称副都统张宪谋据襄阳准备造反。缘由是朝廷命令诸将相继到朝廷上朝,张宪恐惧被扣押,于是编造谎言说金兵侵犯上流,希望朝廷归还岳飞复重掌兵权,而由自已担任岳飞的副职。于是王俊向王贵告发,王贵又报告给枢密使张俊,张俊听到之后,就抓了张宪。王俊后来因为举报有功,升正任观察使。
张宪被抓后,被指谋反,而后牵连到岳飞。十月,岳飞便被抓到大理寺。
另一种说法,则是王贵参见枢密使张俊之后,遭到胁迫,而后被迫接受王俊的诬告状,递发镇江枢密行府。宋廷遂据以设置冤狱,杀害岳飞等人。然在此冤案中,王贵本人仍受牵连,说他与张宪共同接收岳飞策动谋反的书信,当即焚烧。所以在岳飞遇害后,王贵自知处境危困,遂引咎辞职。
所以在岳飞军中,王俊这样的属于告发派,王贵这样的属于被动派,而张宪这样的就和岳飞一样被害了。
知名度比较高的牛皋,演义中说他在岳飞死后辅佐岳雷征金,最后骑在金兀术背上,将金兀术气死,自己也大笑而亡。但历史上真实的牛皋,不是笑死,而是忍气吞声,但秦桧依旧没有放过他,在岳飞死后五年,秦桧密令都统制田师中,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将牛皋害死。
这是岳家军的武将,而文官呢?
头一个是岳家军干办公事孙革,被诬为岳飞书写咨目通书张宪谋反,除名勒停,送寻州编管。
次一个是曾提出北伐计划,联络河北、平定中原的北宋末年进士黄纵,岳飞被害后,受到牵连归田里。
第三个是岳家军干办公事于鹏,被王俊诬告替岳飞通书张宪军中谋反,除名送万安军编管。
第四个是北宋的太学生胡闳休,被岳飞辟为主管机宜文字,岳飞被诬,他杜门装病活了十年。
第五个是岳家军北伐,高宗派赴岳飞军前议事的李若虚,也就是甘愿独当矫诏之罪,支持岳飞北伐的那个人。岳飞死后受到牵连,勒停官职,最后也被害死。
第六个是岳飞讨杨幺时建议造木筏断其水路的薛弼,此人于绍兴八年出任户部侍郎,他一离开岳家军,岳飞就出事了。为什么?因为他与秦桧有交情,显然秦桧故意这样做,以免他受株连。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事实是明白无疑的,在把岳飞打入大牢的同时,南宋朝廷拉拢了一部分人,同时把一大批支持岳飞的人罢职流放。
所以最终岳飞遇害,岳家军连个声响都没有,因为能发声的人,要么一同遇害,要么被流放贬官。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问答官方邀请!最近除了工作比较多以外,大多时间都花在了看书上,所以回答不够及时,深表歉意!回归正题,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答。在封建社会,由于一方将领被朝廷拘捕或冤杀之后,经常会出现其麾下将士哗变的事件,甚至有的竟然竖起“清君侧”的旗号公然进攻朝廷。但岳家军为什么没有出现上述的情况呢,个人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岳飞一直教导部下“精忠报国”“事君如一”,因此,岳飞的部队是断然不会做出反抗朝廷的事情来;第二,岳飞麾下将士深知岳飞治军为人,断然不会相信岳飞“谋反”的罪名能坐实;第三,宋高宗和秦桧在事先经过了有预谋和有步骤的布置,从制度上杜绝了岳家军起兵的可能。我认为第三个原因比较重要,据史料记载,在岳案之前,宋高宗和秦桧已经把岳飞调离了岳家军,解除其枢密副使的职务,保留少保的官阶,授予其武胜,定国军两镇节度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使岳飞彻底脱离了军队。接着将岳云也调离部队,保留其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的遥郡官阶,授予提举醴泉观的虚职,与岳飞一同退闲。宋高宗为了麻痹岳飞,向其作了“保功臣之终”的誓言,使其放松警惕。在岳飞和岳云罢官之前,宋高宗和秦桧还将誓死追随其的于鹏、党尚友、孔戊、孙革、张节夫等十一人调离岳家军,分授到地方为官,有的如高颖被以“无能”为名削官罢职,以防止他们为岳飞出谋划策。自此,岳飞一无兵,二无权,对皇权已毫无威胁,对宋高宗和秦桧的降金乞和也无力干预。但是在金兀术“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的大前提之下,宋高宗和岳飞为了尽快与金人达成求和愿望,开始了下一步的阴谋。大家知道,岳飞的罪名是“谋反”,而最能证明其“谋反”罪名的非麾下将领莫属,于是秦桧开始在岳飞旧部中物色合适人选。大将王贵因在颍昌大战中一度怯战,差点被岳飞处斩;此外,王贵部下曾趁民居失火之时窃取百姓芦筏,被岳飞发现后立即斩首,并责打了王贵一百军棍。秦桧以为王贵必定怨恨岳飞,于是引诱其诬告岳飞。但王贵说岳飞赏罚分明,他心悦诚服。秦桧看到王贵不上钩,以胁迫其全家性命为由逼迫王贵屈从。接着秦桧又安排心腹之人林大声到岳家军驻地鄂州继续特色诬告人选,岳飞大将张宪门下副统制王俊,因寸功未立,未获升迁,一直怀恨在心,在林大声引诱之下立即串通姚政、傅选和庞荣另外三个统制加入陷害岳飞的阵营中。上述五人虽然有心诬告岳飞,但因为级别较低,按道理来讲见到岳飞的机会都不多,更不用说成为岳飞“谋反”案中的核心人物了。于是他们把目标首先瞄上了岳飞最为信赖的大将张宪,只有先把张宪“谋反”的罪名坐实,那岳飞自然脱不了干系。于是王俊首先发难,与王贵一同诬告张宪听说岳飞罢官之后曾与其密谋统率大军前往襄阳府,而张宪之所以出兵是因为收到了岳飞”救他“的密信,以威逼朝廷将军权交还岳飞。但这份状词漏洞百出,只要稍一用心即看出端倪。在状词中王俊声称与张宪素来不和,虽“同军而处,反目如仇”,二人关系非常糟糕。既然如此,那张宪为何会把“谋反”的绝密告知他的仇人呢?这不是自取灭亡吗?因此这份状词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但秦桧已然顾不了这么多,他如获至宝,立即通知其心腹林大声出兵拿人。张宪被捕后,虽受尽严刑拷打,但拒不招认。秦桧不奈,只得将张宪和岳云押送大理寺再审,并报批宋高宗把岳飞一同召来审讯。岳飞到了临安之后,立即被投入狱中,在狱中他看到了身披重枷,遍体鳞伤的张宪和岳云。接着狱吏将事先写好的供词放在岳飞面前让其画押,并威胁岳飞凡进入大狱的根本没有生还的机会,让岳飞放弃自辩的想法一心受死。虽然岳飞跟岳云和张宪一样受尽严刑拷打,被打的体无完肤,但至死不肯招认。最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岳云和张宪也被秦桧处斩于闹市之中。岳案结束之后,宋高宗和秦桧对他们的家属和麾下将士非常不放心,担心他们为岳飞起兵报仇。于是先把岳飞和张宪的家属流放到岭南和福建,家业抄送入官。在出发前,宋高宗还特意下旨多派些人护送,防止途中有变,而且不允许岳飞和张宪的家属同时上路。处理完他们家属后,宋高宗和秦桧接着对岳家军开始下手,一同参与诬告岳飞的王贵虽然在岳案中表现积极,但因为是岳飞旧将,因此倍受秦桧猜忌,王贵只得主动请辞以虚职去官。王贵罢官之后,宋高宗和秦桧安排田师中接替王贵,田师中一面拉拢,一面打击,将很多反对者罢官调离岳家军。接着他又把岳飞生前爱将牛臯毒死,另一爱将徐庆极尽打压排斥,使其郁郁而终;勇将董先被调离岳家军,赴行在宿卫。原先岳家军约有十余万人,宋高宗和秦桧立即对他们进行了缩编,降为四、五万人。原岳家军文官武将如王处仁和蒋世雄分别被流放岭南和编管的重罚。文士智浃和僧人门一因为上书为岳飞鸣冤,分别受仗刑,智浃被流放后受虐而死,门一被“刺字”后流放三千里。幕僚朱芾、李若虚、高颖、王良存、夏珙、党尚友、张节夫等都被贬逐流放。岳飞的亲兵王敏求等也被除名,编管。宗室齐安郡王因上书为岳飞鸣冤也被宋高宗逐出临安府居住,并受到严密软禁;大臣刘允升也因为替岳飞鸣冤被投到大理寺后惨遭杀害。除了岳飞的部将幕僚外,因同情岳飞、反对议和的朝中大臣,包括宦官等都受到严厉的处罚。如官员刘洪道,因反对议和,声附岳飞,被秦桧流放到今天的广西柳州市,并终生不能返回中土。宦官黄彦节,犯颜直上,力主抗金,为岳飞声援,被宋高宗除名,带枷送到今天的广西容县编管。更可笑的是,直到岳飞死后十五年,江州知州范漴也因同情岳飞而被罢官。宋高宗和秦桧为了彻底消除岳飞在全国和军中的影响,又在“岳”字上做起了文章,将岳州改为纯州,其节镇名岳阳军改为华容军。由此可见,以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是多么憎恨岳飞的抗金大业而影响他们偏安一隅的寻欢作乐。终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果:因岳案事关南宋对金的议和成败,但宋高宗和秦桧又不愿意落个残害忠良的骂名,因此竭尽全力罗织罪名。但历史不是当代人写的,历史终究还是还了岳飞一个公道。从上面的叙述我们也可以得知这样一个答案:宋高宗和秦桧在岳案前后逐一将岳家将裁撤肢解,使其没有起兵报仇的可能,而这个办法是主要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民间传说是事实,岳飞尽忠报国,他不会反也不能反,他走的时候一再下令,没有他的命令不得出驻地。不得随意调兵他如果有反义就好留下岳云和他女婿张宪。就好像现在一样如果有人犯罪好多事实也会被删除,找不到记载,只有靠民间传颂。岳家军是民间给于的叫法。可见他在当时为老百姓所爱戴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