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襄阳为什么划分到湖北省?
优质回答:
简单来说是因为宋金对峙。复杂点说,南阳盆地是个有效的经济体、军事防御体系,襄阳和南阳本是一体,突然出现一条省级界线,是一种无奈。
作为一个立志于地方史的头条号,我来回答一下吧。
一:襄阳南阳同属于荆州
从汉到两晋,襄阳、南阳一带都归荆州管辖,分属南阳郡和南郡,后来又分出了义阳、顺阳、襄阳等诸多郡,但大体上来说,襄阳南阳一带都是荆州管辖,是荆州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最有战斗力的一块。刘秀起兵的主力是舂陵兵和宛县兵。
二:南雍州、山南东道、京西南路时期
永嘉之乱,大量北方人南迁,连晋朝皇帝都跑到了南方。这时候南方人口得到充实、经济发展迅速,荆州块头太大,军事实力太强,容易造反。王敦、桓温、桓玄都是造反界的代表,所以统治者要不断地分州,把州尽量分小一点。
到宋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割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五郡为雍州,治所在襄阳,一直持续了五六百年。
这五六百年,这个行政辖区的名字不断在变,但治所一直在襄阳,辖区的核心一直在南阳盆地。南雍州、山南东道、京西南路,都是他的名字。看下图
从军事防御的角度来说,襄阳是必守的核心城市,而光化、邓州、唐州就是重要的卫星城,拱卫襄阳的安全。所以查岳飞、孟珙守襄阳的历史,襄阳和名字总是伴随着光化、邓州、唐州,这些城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卡在南北之间。南方掌握了这一区域,可以安心地搞割据,北方掌握了他,就离统一天下不远了。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是唐白河经济带、盆地城市群,也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圈。
顺便提一句,隋代襄阳南阳之间的界线不太明确,谭其骧版地图认为襄阳南阳分界也在此处,但是时间较短。
四、元明清沿袭旧制,但这条省级界线不利于军事防御
元明清三代,都沿袭了这条界线,湖广省、河南省分割了南阳盆地,一块完整的盆地,被人为的行政界限分开了。
经济无省界,所以唐白河经济带在明清发展得挺好。当时西南一带的茶叶、丝绸经过汉水北上,至河南的赊店、朱仙镇运到山西,再由山西分销到蒙古草原,甚至远销俄国。唐白河正好在这条贸易线路上,沿线城镇靠此为生,挣了不少的钱。
这其中重要的中转站是樊城,在此由船运转陆运,正所谓山船北马是也。有些研究证明,有少量的货物沿唐白河一路北路,到了赊店再转陆运。不管陆运还是水运,赊店都是重要的驿站,所以经济上襄阳南阳是紧密相联的。
但是军事上就比较尴尬了。湖广巡抚和河南巡抚只管自己的辖区安全,襄南交界的平坦地带,反而是没人想管,成为一个军事大漏洞。
以明末农民军为例,打不过官军,那就逃,由陕西南部的秦岭山系向东逃,沿襄南间的省界处逃到大别山区,在大别山区,向东可以威胁凤阳,向北可以危险洛阳,哪儿都打不过,再沿省界逃回秦岭,来来往往很多次。恰好这省界附近有大大小小的商贸小镇好多个,打劫一番,来回路费都赚足了。
南阳百姓有李自成九屠南阳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真的屠了南阳城,而且是农民军来来往往了很多次,每次都要抢劫几个重要的商贸小镇以补充军资,对平民百姓来说,这都是浩劫啊。其实这事也多次发生襄阳境内,如双沟一带的就被农民军抢过。
为了解决这个头疼的问题,明朝专门设立了五省总理,总理府设在襄阳,熊文灿、杨嗣昌都曾驻节襄阳,而手下第一大将左良玉则有在南阳境内击伤张献忠的记录,也有在双沟大破农民军的记载,总之,在襄阳南阳之间追击农民军,是当时重头戏。
不仅明代,清代的王聪儿起义,也多少占了两省交界、政府管理乏力的便宜。但是明清两代似乎都没有调整湖广辖区的想法,原因可能是历史惯性吧。
五、工业文明下,这条省级界线并无太多不利影响,短时间内不会调整。
当然,前文讲的都是农业文明条件下的军事与经济。到了现在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条件下,这条省界对经济、军事的影响微乎其微,没有调整的必要,所以这条行政界线应该会延续很久很久。
其他网友回答
襄阳划分到湖北省实至名归,倒是南阳、信阳等地划入河南省不那么符合地理形势、历史传统。
南阳、信阳等地风俗、口音、饮食多接近湖北,与郑洛一线大为不同,至今民间商贸、旅行、谋生、上学等仍愿往湖北走。在河南省内,它们爹不痛娘不爱的,在历史上它们作为楚国“申息之门”,却是楚人经略中原的大本营,其辉煌盖在于彼时。当然,西晋末五胡乱华,尤其宋元清时北方游牧民族定居,且元后长期处于河南省区划内,故其地民风、口音与湖北已有不小变化。
而在湖北省内,除了江陵,真还没有哪个地方能在历史底蕴上盖过襄阳,包括现在的省会武汉。熟悉三国的知道,刘表治荆州于襄阳时,派黄祖、刘琦任江夏太守。此后荆州治在江陵、襄阳之间变来变去,襄阳还是唐、宋山南道、山南东道驻地,宋襄阳路驻地,这些地方都为其节制。今湖北辖境不及原荆州三分之一,不及山南道八分之一;而武昌作省会,也就始于元朝设湖广行省。通俗点儿说,襄阳作“省会”的时间,比武昌还要长。
襄阳隶属湖北实至名归,为什么这样说呢?辖境襄宜平原本属江汉平原,地理使然;荆山、汉水是八百年楚国的发祥之地,也是汉文化、三国文化的根脉之地,传统如此。战国初文献《尚书?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荆山、衡山之南为荆州,南国以荆为名,乃历史地理不易之论。
楚者荆也,也就襄阳鄂西山地最烂贱的植物,却是南方中国最响亮的名字。汉水之南,襄阳市南漳、保康荆山睢山之间,睢水(蛮河)东南流于今宜城入汉水,是南下楚祖季连部的生息之地。《楚居》曰“夷屯”,按反切念就是“郢”。至于《楚世家》所言之楚始封丹阳,实则太史公的讹记。与先秦文献《墨子?非攻》“昔者楚熊丽始讨(封)此睢山之间”、出土文献《楚居》等不合倒在其次,若楚立国丹阳,早期定会向南阳盆地吕、申发展,最起码文献会留下与吕、申交往的记录,怎么反而顺沮漳、汉水向东南、江上扩张,而以汉北随国为障碍呢?武王伐随而亡,其切断周王室青铜供应通道;文王伐黄而亡,北出汉江灭申、吕置邓县(治今襄阳市樊城西北邓城),北出汝水俘蔡灭息,奠定楚国基业。武王免郢、文王湫郢,都在今襄阳宜城。楚风汉韵,一部屈子《楚辞》,虽说汲取了《诗经》的养分,但其浪漫瑰丽想象,却以鄂西山地云蒸霞蔚、风云变幻的绮丽风光,巴、濮、庐、茅等古族尚巫淫祀的传统为温床。楚人善辞赋,虽粗鄙之人,如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亦颇可采。至今鄂西的丧歌,南漳的端公舞、苞茅缩酒,仍是楚文化的活化石。
湖北简称楚,兄弟湖南有意见。但称鄂,实缘于鄂州,以武昌曾属焉,鄂商都认为“鄂”实则大不吉。但湖北称“荆”,“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天下有谁不服焉?行文至此,哪位湖北老乡不想要襄阳了?湖北人祖脉在襄阳荆山啊!
说到这儿,讲个笑话:大家看过《雍正王朝》没,田文镜主河南,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结果生员罢考,跳得最高的有襄阳某举人。凌解放已逝,本不宜骂他于史属半调子,还为大辫子唱赞歌!但此人属襄阳黑无疑。襄阳抗元36年,邓州(南阳县属之,然早已降胡为金、元之申州)、唐州、郢州等六州属之。元立,几十年中襄阳路府隶河南行省,而南阳连升两级超越邓州成为南阳散府。
明洪武将湖广北大门信阳、南阳划入河南省,将湖广省府置于武昌。此乃帝王心术,分而制之。于南阳盆地,古夏道多隘口,方城实如筛子,其南为大巴山余脉和汉江,襄阳据山水形胜以制随枣走廊;既屏蔽江汉,又让豫南险地不为湖广所有,且驻藩王以镇之。
事实上,即使在元朝数十年中,襄阳府为河南行省江北路,仍与江汉大地血肉相连。彼时河南行省,大不同今之河南省。数千年中,襄阳作为拱卫江汉平原的北大门,乃“天下之腰瘠”,与金陵东西呼应,扼江、汉以瞰吴越三湘,踞雄关以望巴蜀关中郑洛,是南北政权争夺的前哨。即使政治中心东移,襄阳仍为湖北两大交通杻纽之一。
南朝时,襄阳为雍州襄阳郡,侨置雍州和河南郡,且有实土。此地虽食鱼稻,早餐面食,口音却与随州、十堰、汉中、南阳南部、信阳较近,而与天沔较远,乃故楚之音,东郭之徒讥为“河南口音”,岂不怪哉?
既为荆楚重地,必出天下俊才。刘秀再肇大汉,卧龙凤雏匡扶汉室,作为唐诗、宋书之城,“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必将再写荆楚辉煌!
其他网友回答
襄阳自古就是荆楚文化发源地之一。应该问南阳为什么划到河南才对。
其他网友回答
呵呵,出这个问题,证明了提问者的无知,从来湖北这一行政区划的形成,均源于荆襄之地,注意,是荆襄,不是武汉,武汉成为湖北的经济政治中心也就是元朝开始形成,明清发展到现在而已,而且,还有些人认为襄阳人主要吃面食,我就纳闷了,作为一个襄阳本地人,我除了早餐吃碗牛肉面,一般中餐和晚餐都是大白米饭,不知道从哪儿得出的襄阳吃面食,如果真这样算的话,在武汉,早上吃热干面,在四川,在重庆,早上吃小面,那也要认为是主要吃面食了?
不要总拿一些想当然的无知想法来误导人!!!这种问题问出来,我真不知道你是不是中国人!!!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因为襄阳的位置太过重要,为了防止割据,所以不能和南阳成为一体,必须要把襄阳分出来,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国内类似的情况也有不少,如汉中、重庆之于四川也是这种局面。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两城历史上都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1983年襄阳地区并入地级襄樊市。2010年12月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地处南阳盆地南端,通过荆襄走廊(汉江中游河谷)、随枣走廊同湖北省江汉平原、鄂东沿江平原连为一体,自古成为武汉西北方向最重要的交通要道,所以,从宏观上看,襄阳甚至南阳都和江汉平原地区是同一个地貌单元,也就是荆襄纵谷或叫大江汉平原,同处一个地形单元使得襄阳同湖北主体难以分割,就像手掌上的五个手指头。
众所周知,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但是在元朝之前,也有各自的区划方式,比如汉朝的州。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汉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其初仅仅是监察区,最后玩砸了,各州刺史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当时荆州的首府就在襄阳,在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这个地方。当时,武汉被称为夏口,是荆州的一个军事重镇。由此可见,当时,襄阳的地位非常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襄阳一直是两湖地区最大的城市。
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襄阳和南阳虽然在历史上也曾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但一般时间并不长。在更长时间里,襄阳则是同楚地或者说湖北是联系在一起的。商代时,楚人部落被挤出中原,楚人初居丹阳,后几经辗转,最后在鄂西北的荆山扎根,“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过艰苦奋斗,楚国逐步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霸主。楚都鄢郢中的鄢都就在今襄阳市下辖的宜城市,后来被秦将白起用水给淹了。战国后期,楚都迁至江陵(荆州),但是襄阳仍然是楚国军防重镇,名为“北津戊”。荆山在哪里?就是在今襄阳市南漳县以及保康县一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里可以说是楚国的龙兴之地。湖北称为荆楚大地,也源于此。
这也意味着,襄阳是湖北的核心地区之一,不单单是从地理或者行政区划上来说,更多的是基于历史文化的渊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