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孙悟空从五行山下出来后,为何老实助唐僧取经,未去找佛祖复仇?
优质回答:
问:孙从五行山下出来后,为何老实助唐僧取经,未去找佛祖复仇?
答:
一:先前得观音大师指点迷津已经遁入佛门
早在唐僧解救之前就已经和佛教的人有了接触,这个人就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当时的观音大师奉如来佛祖的法旨去四大洲五大部落寻找取经人,在路过五行山的时候瞧了孙一眼。就是这个时候向观音大师求情,求她老人家指点迷津助他脱离苦海。
原著中这样说道:
师徒们正说话处,早惊动了那大圣。大圣在山根下高叫道:“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
菩萨闻言,径下山来寻看,只见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监押大圣的天将,都来拜接了菩萨,引至那大圣面前。看时,他原来压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动。
菩萨道:“姓孙的,你认得我么?”
大圣睁开火眼金睛,点着头儿高叫道:“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你从那里来也?
”菩萨道:“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
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
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
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这才是: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菩萨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
大圣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孙。”
菩萨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这等也不消叮嘱,我去也。”
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菩萨留情在意访神僧。
根据原著中介绍我们不妨看出为了逃出五指山的困境心甘情愿皈依佛门,既然皈依佛门那就何来报仇一说?毕竟佛门管事的就是如来佛祖,你皈依佛门就是归顺如来佛祖。所以出山之后也就不可能再去报仇了。
二:敌我实力悬殊太大,即使出山也报不了仇
孙的实力无非就是筋斗云加上天罡七十二变,即使吃了蟠桃、盗了仙丹也不过就是太乙金仙。
而如来佛祖的实力那就高了去了,虽说不是创世级别,但是也是和创世级别差不了几个等级的。别的不说什么光是他能够把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就足以证明他的实力要比强,并且还不是强的一点两点,那是强了几个等级。要不然也不会以莫大法力让老老实实在山下待五百年。
其实现在西游学者认为的出现就是如来佛祖安排好的,是如来和玉皇大帝设的局,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佛教,扩大自己的势力。所以的命运在就被牢牢的掐在如来手里,他的结局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好了,任他怎么反抗都无济于事。
其他网友回答
孙从五行山下出来后,为何老实助唐僧取经,未去找佛祖复仇?
一,孙在观音菩萨的指点下皈依佛门,不会找佛祖报仇
孙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猴子,没有一刻消停。后来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不能动弹。
对孙来说被压在山下一动不动,比死还难受。为了脱离苦海,孙求观音菩萨指点迷津。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
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
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
孙既然同意皈依佛门,就是心甘情愿地服从如来佛,他逃出五指山,就是佛门中人,如来佛祖的忠实信徒,当然不会去报仇了。如果孙不是真心皈依佛门,如来佛也不会放了他。与其说是唐僧救了孙,不如说是如来佛放了孙。
孙是聪明人,自然明白其中的关窍,自然不会找佛祖报仇。
二,唐僧救了孙,他知恩图报,不会陷唐僧不仁不义
孙拜唐僧为师,唐僧救孙脱离五指山。
如果孙脱离五指山,就去找如来佛报仇,就会陷唐僧于不仁不义。
没有孙的保护,唐僧无法取得真经。孙也无法获得正果。
孙被压五指山五百年,世事变迁,早已不是旧时模样。如今脱困,他也不愿意回花果山当猴王。天大地大,没有孙的容身之所。
孙五百年前,该玩的玩了,该闹的闹了。把别的神仙几辈子都过完了。如今脱困,如果没有一个好结果,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投到如来佛门下也算是一个好结果。因此孙老老实实地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孙曾经造反,跑了,不喜理睬唐僧这个老顽固。可是转念一想,如果半途而废,自己还是没有编制的仙,虽然天不拘兮,地不羁,可是没有编制,总归不是正途。
再者,孙后来被骗,戴上了金箍圈,如果他不听话,唐僧就念紧箍咒。孙不得不循规蹈矩,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
三,孙要修得正果,岂敢得罪佛祖
孙既然决定皈依佛门,就会主动接受种种考验。孙不会傻到去得罪神通广大的佛祖。
孙欣赏有能力的人
孙欣赏有能力的人,如来佛的神通神秘莫测,孙敬佩如来佛,希望学到一些本事。他当然不会找如来佛报仇。
结语
孙是睚眦必报的人,可是五百年的折磨,孙早已不是当年的熊孩子,他变得世事洞明。对于如来佛,他没有报仇的想法。而是老老实实接受佛祖的安排,一心一意地保护唐僧去取经。
@润杨阆苑
其他网友回答
《西游记》四大名著之一,记得上学的时候每当暑假的时候就电视《西游记》,那真是陪伴我的整个童年。
关于孙五行山下出来保着唐僧去西天取经,老老实实的归一佛祖,我也看过一些写的奇思妙想的原因,通过看了这些说法我也想说说我的想法,大闹天宫的猴子和后来取经的猴子,看表现和能力简直就不是一个猴子,前一个是无所畏惧敢把皇帝拉下马,虽说功力不是最好的,但是也可以在天宫大闹一场的,而后一个是猴子,就是从五行山下出来的猴子,唯唯诺诺甚至连小妖都斗不过,还要请诛仙来收了妖怪,虽说故事精彩纷呈,但是两个猴子的一前一后的表现很是奇怪。
所以我大胆的想法就是,压在五行山下前的猴子不是那个大闹天宫的猴子,而是另一只猴子,这是如来佛祖派来帮唐僧取经的猴子,而真正的猴子也许就是那个后来出现的六耳猕猴 ,之所以这样让一个无法无天的猴子去保唐僧取经风险系数太大,佛祖不会的,但是需要一个反面人物诡异佛祖的典型, 所以使用了这个障眼法。
这只是我的想法,今天正好有这个问题就说出来了,本人才疏学浅让大家见笑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你的问题。
我们从几点分析,一、孙是怎么出来的?
表面是被唐僧救出来的,而如果如来不放,唐僧能救的出来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实力的问题。
既然已经出来,再找如来闹事,难道还想被押在山底下五百年?孙要是这样一个傻猴子,也不用演什么西游记了。
三、这个仇是什么仇?
如来是玉帝请来的,归根结底是和玉帝的仇。但孙猴子也明白自己的斤两,说到底还是他自己的问题。
玉帝派他看守桃园,他却监守自盗,并且偷御酒,盗仙丹,每一条罪,都可以定他个形神俱灭。
这是仇吗?仔细想想都不是仇,是孙猴子胡闹惹出来的事端。
四、为什么要和大多数神仙为敌?为什么要挑战最大的势力?
这不是有病自找挨打嘛?最好的办法就是融入其中,这样才有最大的好处。
五、吃一堑,长一智,所以要多学,取长补短,这叫取经。
孙自己也明白,以前自己太冲动了,放着大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折腾,结果把自己折腾到山底下去了。五百年买个教训,对神仙来说太便宜了。
仙丹、御酒、蟠桃,都是可以长生不老的仙品,用区区五百年来换,已经是得了大便宜,这是如来给了一个大好处,还不知足谢恩,太傻了。
报什么仇啊?仔细算算,如来对他有大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