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指的是

网友提问:

杜甫有一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怎样释解?

优质回答:

这话的意思是说.在世上真挚的朋友很难得相见.就像参星和商星一样.(参星和商星是两个星座.参星在西边.商星在东边.当一个上升的时候.另一个就下沉.所以用来形容两个真挚的朋友很难相见.)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首杜甫的最感人最特别的诗。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我年轻时候,不喜欢读杜甫的诗,我认为他写的太悲苦,而我觉得人生才刚刚开始,如初日高林,如春雪初融,一切都是美好的开始。而杜甫,除了偶尔有几首开心的诗之外,大都在慨叹人生的悲凉,在控诉兵荒马乱的生活。

当我已经不再年轻,我发现,读杜甫的诗,别有一番滋味。杜甫的诗,深刻地审视了人生,审视了历史,审视了人生中的恶与内心的善。杜甫是那冷漠的世界中的一丝亮色。

曾经,我在一个雨夜,读了杜甫的这首诗,当时,窗外细雨绵绵,天色阴暗。我读了他的第一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时候,不禁流泪。这在以前,杜甫绝无可能这么打动我。参,是天上的星宿,他总是于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候,从东方升起,到晚上五点到七点的时候落下。

而这个时候,商星从西方升起,往东方运行。他们两个的生活,永远是平行线,永远没有相见的一刻。我们说,牛郎织女为天河所隔,但尚能于七夕相见,而参与商,却永远没有这一天。

杜甫在诗的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个人生的悲剧性问题。有些人别了就不再相见,有些事过了就不被提起。这对于在乱世之中相知的朋友来说,真的是个悲伤的事情。

但接下来,杜甫满怀幸福地讲了一个温暖的故事。他竟然在多年的离乱之中,遇到了自己老友,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人生竟然如此巧妙,如此残酷。所以他感叹,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啊。

当年他们相见的时候,还是未婚的年轻人,但是现在早已经两鬓苍苍儿女成行了。他的儿女彬彬有礼,在一场夜雨和夜酒中,他们互诉衷肠。

这是在离乱的世界中,一点小小的温暖。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朴素的农家朴素的情感,让他们暂时忘记了多年来承受的磨难。

但杜甫还是悲伤的:他不敢想象,分别总是要到来,而一旦分开,又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从一开始的悲凉,到中间的欢畅,而到了最后又走向悲凉。感情一波三折,这正是这首诗动人之处。而这首诗与杜甫的其他诗歌也不一样,这首诗清心朴素,情感真挚,娓娓道来,类似于陶渊明的风格。

其他网友回答

就是说见不了面啊。

参、商是星名。参星居西方,商星居东方,二者各据一方,一星升起,一星落下,永不能相见。

相关的成语有“动如参商”“兄弟参商”等。杜甫这句诗,是化用了成语。

中国古代天文学也很发达,但是偏重于记录,而很少探寻规矩。最有名的,就是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春秋》公元前613年。但是这颗彗星的命名,却是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原因何在?中国只有记录,而英国人却发现了它的运行周期。甚至,中国也是比对英国人发现的彗星运行周期,才确定《春秋》中记载的,就是哈雷彗星。

同样的道理,中国天文知识,甚至一些星的命名,逐渐被西方所取代。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说起十二星座头头是道,但是有几个能说清二十八星宿的?更不用说什么“参星”“商星”了。

于是“动如参商”这成语也没人能懂,于是杜甫的诗句也得靠注释才能理解了。

其他网友回答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出自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彼时诗人被贬华州,饱尝了战争流离之苦和宦海沉浮之悲。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与少时的知己卫八久别重逢,百感交集,喜忧参半之中写下了这首古代版的“好久不见”。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作为这首诗的首句,一语道破了人生聚散无定的生命悲剧性。你我在这人世间,就像这天上的参星与商星,此出彼没,此没彼出,永远无法相逢。诗人运用天空之中永远无法相逢的两颗星宿作比喻,极言与友人相聚之艰难。

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商星于上午五点到七点出没,参星于下午五点到七点出没,两星完全不在同一时间点上,永远无法交会,也无法相逢。诗人抓住这一特性,运用在人生的聚散无常上,形象而生动。

诗人发出“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感慨,是为了引出下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这一与故友重逢的人间乐事。纵使你我相逢,难如参星与商星,但在如此良夜,我们能秉烛夜谈,真是人间喜事,值得庆贺。“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诗人先从人生相聚之难说起,此为人间之悲;“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又从久别重逢之喜说起,此为人间之喜。一悲一喜之间,传达出诗人与故友因为战争流离而饱受的漂泊离散之苦,和久别重逢的内心欢喜。

对于诗人来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是历史的局限,是硝烟滚滚的安史之乱造就的颠沛流离与食不果腹。很多时候,与故友的分离,生离即意味着死别,一转身就意味着天涯永隔。能在这种时刻重逢,诗人心里自然是百感交集,亦悲亦喜。而在我们当下社会,“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种聚散无定,很少是因为战争流离与交通不便而造成,更多是人们生活的日益忙碌与心灵的愈加喧嚣所造成。衣衫短,人情薄,有些重逢会恍如隔世,正如浮生若梦。

不管因为何种原因聚散无定,那些“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辗转难眠,同样不会缺少。杜甫感慨的是战乱年代下故友重逢之艰难,但却在字里行间传达出世事变迁、聚散无定的生命无常之感。它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亲情与爱情。

尤其“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一句,总有一种旧爱重逢的既视感。拜伦说过,“假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以眼泪,以沉默。”当泪水与沉默都不能表达心绪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如歌词里写得那样,说一句“好久不见“。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与友人重逢话旧、把酒言欢之后,仍不忘有聚就有散。“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固然令人欣喜,“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才是人生的常态。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久别重逢是小欢喜,人世无常才是大悲剧。

其他网友回答

参与商,传说是远古时代两种凶猛的动物,参为雄性,商为雌性,而这两种动物,一生中只有一次见面的机会,只是为了交媾,交媾任务完成后,参即当场毙命,商则寻一安静处,生下两胎,一为参,一为商。如此循环往复,代代相承。后来在一次剧烈的天体活动中,参与商这个物种被彻底灭绝,从此成了悠悠传说。

杜诗所云,无非是想表达相思之苦、相忆之情,而参与商这个比喻,显然是非常贴切而形象生动的,在我们短暂的生命里,也许要经历很多次这样的生离死别,但比起参与商的命运,简直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回答完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