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项羽为什么自刎乌江,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项羽是否真的在乌江自刎,这一问题在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史记》中是存有自相矛盾的记载的,一说项羽是在乌江自刎,一说项羽是被刘邦的骑兵部队所杀。既然题主这么问,那么姑且认为项羽确实是在乌江边自刎的,进而分析一下项羽自刎的原因。项羽是个自视极高的人,在他的概念里,在战场上没有人能够战胜自己,自己是那个时期战场上真正的王者。任何人遇到自己只有逃跑的份,没有反抗的余地。确实项羽的战绩实在太过辉煌,在巨鹿之战中名将王离被项羽一举击溃并活捉,章邯则选择不战而降。刘邦曾经聚集的几十万大军,在彭城之战中也被自己所率领的三万骑兵精锐所击溃。因此,项羽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被自己看不起的韩信能够率领诸侯联军将自己击败。项羽于作为楚国贵族,是有着自己的操守和坚持的。对于他来讲,被刘邦所擒或者被刘邦所杀,都不是自己所能接受的。刘邦这个宵小之徒的出身,怎么能和自己这个楚国世代将军家庭出身的人相提并论呢?如果败在他手里简直是对自己莫大的耻辱,与其被其侮辱不如自行了断。穷途末路的项羽已经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败,因为战败已经是必然的结局,他唯一能够决定的就是自己的生死。面对生死的抉择,他选择了放弃生的可能,这不是一种坚持,而是一种放弃。项羽放弃的不仅是个人的生,也将楚国最后的希望无情的抹杀。以前在我心目之中,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而且巍然而不可侵犯。提到刘邦我总认为刘邦阴险狡诈、无所不用其极,将项羽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迫害到了走投无路拔剑自刎的境地。但现在在我心中,对于英雄有了新的定义,所谓英雄者,终结乱世予万民福祉,舍弃个人之荣辱而顾天下之望。显然终结秦末乱世者是刘邦,项羽尽管首举灭秦之义旗,但却没能够善始善终,灭暴秦而兴强楚,废秦政而施暴政,有毁天灭地之能,而无治世救民之愿。这样的人物虽经世代文人墨客所歌颂和讴歌,但不足为取。和刘邦屡败屡战、虽百折而不挠相比,项羽的自刎显得过于任性而缺少担当,辜负了江东父老之所望。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项羽到最后实际上他是一直是心存生的观念的,在被围该下,他帅军突围只带出骑兵一百多人,到阴陵迷路被老农故意指错路,陷入沼泽耽误时间与汉军激战后,又到达东城一座山,只剩28骑,而追击的却有上千人。最后在乌江边自杀。
影视剧中的项羽
为什么说项羽一直抱有生的希望,就在于他一直在突围,如果不抱生的希望,完全可以在该下与汉军决一死战,但他没有,但随着他层层突围,以及跟随的士兵越来越少,直至仅剩二十几位,他逐渐改变了求生的意志,虽然有乌江亭长为其准备船只可以让其过江,但他最终拒绝。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项羽是有一个思想变化的,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短暂的反思:
影视剧中的韩信
【一】反思自己的不善用人。自己虽然身经百战,可以说在历次大战中战无不胜,人人都怕,但是孤掌难鸣,仅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许多刘邦阵营里的大将和主力都是从他这里离开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韩信,他也是该下之战围追自己的主力,曾几何时自己帐下的人,只因自己不能用人,导致投奔自己的对立面,成为绞杀自己的主力。
【二】反思自己的刚愎自用。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总是自以为是是项羽性格的一大弊病,本来就不能知人善用,而唯一跟随他的老参谋范增为其设下的鸿门宴,借机杀掉刘邦 ,就是因为他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措施大好实时机,让刘邦得以逃脱。就如范增所有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影视剧中的白起
【三】反思自己行事过于狠毒。项羽作战风格和秦国的白起有些类似,喜欢坑杀投降的军士,而且喜欢屠城,任士兵们在城中烧杀掠夺,不知道收买人心,只知道任性而为。为何最后老农故意指错路,可见百姓对其的态度。坑杀军士、烧杀掠夺,这种不得人心之举怎么可能得到人们的拥护,而不得人心者必然不能得天下。即便过了江东,江东父老知道他如此行为,还有多少人会支持他重新来过呢?
霸王别姬
【四】项羽十分好面子。自从起兵以来,身经百战,可谓是风光无限,而今一败涂地,曾经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如今只剩区区28骑,何等的惨烈。在《史记.项羽本纪传》中,项羽说过: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如今孤家寡人,还有自己的乌骓马,如过江得以求生,江东父老如何看待自己,曾经的霸王现在变成光杆司令,曾经的不可一世,到现在成为丧家之犬。况且自己带出的三千江东子弟全军覆没,一个不剩,苟活对于好面子的项羽来说这比杀他还让人难受。况且连自己最爱的人都保护不了,还算什么男儿大丈夫。
所以,在本来求生的过程中,项羽慢慢认清了自己,意识到即便过了江东,自己注定也是一个失败者,他怎可忍受如此大辱,遂于乌江边自刎而死。
其他网友回答
垓下之战的时候,刘邦、韩信等,集中汉朝几乎所有军力与项羽进行了决战。结果项羽大败,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连夜出逃,没想到汉军紧追不舍,最后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汉军乘胜追击,将原来西楚的国土兼并,最终统一了天下!
在我看来,项羽的乌江自刎做的很好。。不仅对于他自己来说很好,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也很好。
项羽避免了受辱
在乌江边,项羽所面对的敌人是刘邦派出的数千汉军。虽然在多次战斗中,项羽杀掉了为数不少的汉军士兵,有说法是多达上千人。可是,对于项羽来讲,汉军士兵仍然紧紧围住不放,而项羽已经受伤十几处,即便是汉军不上前攻击,项羽也会血流过多失去战斗力。
刘邦这个人在楚汉之争中面对项羽几乎每战必败,那么当项羽以俘虏的身份站在刘邦面前的时候,对项羽这样一位自视甚高的人来讲,无疑是生不如死的。所以,他以自杀避免了敌人对自己的侮辱。
项羽让中华民族提前结束了内战,少损失了千百万人!
秦朝时期中国有两三千万人口,但是当汉朝建立的时候中国人口已经减少了一半,整个国家也破败不堪。如果项羽听从乌江亭长的建议,逃往江东地区继续抵抗,战争还会继续。因为当时除了江东地区之外,还有大片土地比如说鲁地,对项羽忠心耿耿。
可是,和刘邦相比,项羽的实力不足以翻盘,也就是说项羽此后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苟延残喘,消耗中华民族的元气而已。所以,项羽在乌江边自杀,结束了内战,让汉朝能够提前几年休养生息,对中华民族来讲无疑是很好的!
假如那时候有诺贝尔和平奖,仅凭乌江自刎这件事,他就有获得提名的资格!
其他网友回答
英雄末路,怨天不与时;壮士穷途,恨无力回天;子弟皆死,愧对江东父老。
于是,楚霸王生当人杰、死亦鬼雄,乌江自刎而不受人以怜、更不受人以辱。
1.从不服输的项羽,只恨太不与时
项羽自谓:起兵八年、历战七十,未尝败绩。
所以,困于垓下、迫于乌江,是天将亡之,而非“战之罪”。
尽管身边仅有二十八骑,楚霸王仍然以溃围、斩将、刈旗的英雄豪迈,为自己的一生画上句号。
果如项羽所言吗?
以项羽为坐标中心,确实如此。
无论是单兵格斗还是大军杀伐,楚霸王总是那个开了挂的秦末第一战神,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不说持剑血洗会稽郡守府、也不说仗剑宋义中军大营,更不论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单说楚汉成皋之战,打了将近3年的时间,楚霸王一直是追着刘邦打,始终处于战略主动。
潍水之战后,项羽仅是一纸停战要约,刘邦就赶紧答应平分中原天下。
所以,项羽足可封为战神。
以结果为坐标中心论之,也是如此,从来都是项羽胜、从来都是天下英雄败,项羽未尝败绩。
2.未尝败绩的项羽,天亦与时
那么,换个坐标视角呢?
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项羽一直胜,也可以说是因为项羽的运气一直好,是天亦与时。
兵锋正盛的章邯大军,项羽没赶上,项梁替楚国集团挨了一刀,被章邯大军打得极其惨。
王离的长城军团从公元前208年闰九月一直与天下精兵赵国军团鏖战至前208年12月。
内有赵国精兵据坚城、外有诸侯大军壁上观,长城军已经被熬软了。
此时,项羽的楚国精锐渡过黄河,才能九战九捷。
如果没有宋义留军46日不发,项羽于前208年10月遭遇秦帝国的长城军团。
项羽楚军5万,长城军团20万,诸侯军未尽至,再有章邯的20万秦军主力,到底谁能胜谁能败?
鹿死谁手,当真也就难于逆见了。
彭城之战,项羽3万精锐、千里奔袭,溃破刘邦的56万诸侯联军,的确是以少胜多。
但是,站在刘邦的角度是什么形势呢?
封王就巴蜀的刘邦,好不容易打到关中,然后兵出函谷。
当此之时,汉弱而楚强,连刘邦一直崇拜的名士张耳,都打算投项羽而弃刘邦,因为刘邦弱啊!
所以,从大势的角度来说,刘邦才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抓住机会、偷袭了西楚国都彭城。
项羽彭城之战,只是在挽回本就强势的局面而已。
诸多之战,项羽的运气又占了多大的比例?
很多很多,项羽是开了挂的英雄,想打谁就打谁、打谁谁死,这也是老天相助了。
3.自我中心论的项羽,经不起一次失败
刘邦起兵以来,一直在跟失败打交道。
沛丰刚起兵,就遭遇雍齿背叛,而且是领着刘邦的家乡丰县父老打刘邦。
再之后,章邯入楚、项梁兵败,刘邦只能龟缩着不敢露头,此时的项羽也一样。
这种形势之下,刘邦跟项羽捆在一起,也打不过章邯的关中秦兵。
一路扣关向西,刘邦并不是一路坦途,他不是打过去的,而是各种捭阖耍诈才折腾到关中。
刘邦着实不容易。
原因就是刘邦起兵的底子太差,基本上就是沛丰地区的一群农民,比陈胜吴广还差。
更主要的是:卖草鞋的刘备还能打着大汉皇叔的头衔,而刘邦有啥?
所谓宽大长者,说白了就是在一众起义豪杰中,刘邦岁数最大,一个中年油腻大叔、花白着头发混在一众年轻造反小将中间。
之后,刘邦一直奉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作战风格,扛到了最后。
比之刘邦,项羽起兵当真是太顺了。
其自言率江东八千子弟过江,再加上楚地作战,再加上名将之后,再加上其叔父项梁的各种庇护,项羽这个贵族二代成就了足以彪炳史册武功。
这不是运气、这不是天命吗?
但是,项羽错吧这种运气、这种天命当成理所当然的。
而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理所当然之事啊?
总会遭遇失败,人生太顺、做事太顺,往往经不起一次失败,也关注不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更无法探求人心的复杂。
所以,垓下之战的形势就是天下已叛楚,项羽已是穷途末路、无力回天。
项羽的心性扛不住失败的挫折,形势之激烈也不会给楚霸王最后的机会。
所以,乌江自刎或是项羽最好的选择。
其他网友回答
就是一种逃避吧,从巨大的成功堕入彻底的失败,完全失去了信心和重头再来的勇气,其实是人之常情,很多人都会在看似无法逾越的困难面前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