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看完电影《驴得水》什么感受?
优质回答:
《驴得水》是由任素汐、大力等人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影片虽然标榜的是喜剧片,可是在看完以后让人不禁落泪。整个影片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讲述着一些严肃的事情,引人深思的问题,是一场关于教育的讨论,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教师,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学校。
学校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因为学校有一位“驴得水老师”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一个神奇天才的出现拯救了大家,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电影一开始真的是一部喜剧,但随着情节的推动,整个剧中的人物都发生了变化。
剧中的每个人都在一步步妥协,有的是为了金钱,有的是为了爱情,当然也有是为了生命的,裴魁山向张一曼表白之时,劝她不要再放荡了,但是张一曼说出:“我就是放荡,我就是喜欢这样”的时候,裴魁山愣住了,张一曼就是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她不想结婚。后来裴魁山看到了张一曼和铜匠上床之后,心在滴血,在特派员的撺掇下,对着张一曼骂出了“你就是个臭婊子”。裴魁山变了,从一开始的大方变得自私自利。
张一曼也是一个很惨的人物,开始过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在她拒绝了裴魁山之后就开始变了,她和铜匠上了床,其实张一曼是一种开放女性的代表,她就想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也没有什么不对,但在当时,裴魁山看不下去,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一幕,导致张一曼头发被剪,整个人也疯了。在电影的最后给了一个她书桌的长镜头,镜头中扫过了一幅女同性恋的画像,这表明了她开放的性观念,还有一把梳子,她完全用不上了。在当时女性真的都是利益的牺牲者。
周铁男从名字看出这应该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但是在枪的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变得非常懦弱。
而在剧中最正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是孙佳,这个小姑娘正对应的当时的热血青年。在优酷上看的时候,开始有人说佳佳是个猪队友,只会坑,但到后来,只有她才是最理智的,三观最正的;
第二个是那个铜匠的媳妇,可能他刚出场的时候,因为黝黑的面容会引人发笑而且十分泼辣,但是她敢爱敢恨,为了自己的丈夫,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最后在被枪指着的时候,毫不惧怕,一把夺过枪来,只为追回自己的丈夫;
第三个是那个特派员的秘书,在看到张一曼头发被剪秃时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在张一曼被军长强奸,周铁男害怕的躲在角落时,他出手救下了一曼,他是个正直人,他没有沦为走狗,但又十分无奈。
这部电影充满了细思极恐的细节,值得大家好好反思。
其他网友回答
一部用喜剧诠释悲剧,用道德诠释丑陋的电影,看完让人无限反思。如果走错了路,行至何处才会悬崖勒马,不过勇气而已。贪欲和自私终究换不来圆满结局。且行且反思!
其他网友回答
《驴得水》这部片子是朋友介绍的,当时我一听这个名字感觉很奇怪,也误以为它是中国式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片子。然而,这个朋友有很好的鉴赏审美能力,我也就有想看这部片子的冲动,看过后,思绪很乱,感觉片子表达的东西很多,人性,爱情,官场,教育等等,每一个角度都有可观可赏的地方!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孙校长为应对教学经济条件拮据情况,想出了“吃空饷”的主意,以一头驴为名申报了教师教学资格,并为其命名“吕得水”,但时间长了就引起教育部门的怀疑,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及考核,他们“一错再错”地假事真做,终于有一次瞒不过了,就找了个铜匠当做“吕得水”老师,从此他们不得不用谎言掩盖谎言,剧情一发不可收拾。
刚开始电影画风是温馨可羡的,几个老师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聚在一起,虽然生活很贫苦无奈,但老师间那种和谐、幽默、风趣的闲聊唠嗑足以弥补这种现实的不足,尤其那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感觉令人向往。然而,教育部的视察打破了这种和谐,铜匠“吕得水”上场了。在最后紧要关头,为了能够照相,圆谎成功,张一曼“睡服”了铜匠,看到此时,感觉张一曼这种女人真的有点轻浮、放荡,也许在之前的剧情中她轻佻、不羁的画面正为此埋下伏笔,让人不觉得有“睡服”情节的违和感。然而,这就是整个故事的导火索。因为,裴魁山喜欢她,嫉妒会使爱生恨,当他得知张一曼和铜匠发生关系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被骗了!他不知道张一曼所想所思,她就是想玩一玩,不受管束,不受压迫,想要自由自在、随性而为的生活,裴魁山憋了一肚子委屈,无处发泄!
当张一曼和铜匠发生关系后,铜匠也喜欢上了她!他没想到自己能够被一个小资女人“喜欢”,而她让他尝到了从没有感受过的“女人味”,难以忘怀!以至于在清晨走的时候,他还恋恋不舍,唱了一首民族式的情歌送给她。然而,一个月后,铜匠的媳妇发现他不对劲时,故事开始转折了,画风突变!
铜匠媳妇来说事的那天,正赶上教育部门第二次视察,并带来了资助方的美国人,为了“顾全大局”,张一曼不得不在铜匠媳妇面前承认与他发生过关系,然而,当铜匠“前无古例”地与媳妇争吵时,也许是张一曼为了维护铜匠夫妇之间的感情,决绝与铜匠的关系,骗他这是在逢场作戏,并骂他“只是一头没见过世面的牲口”。铜匠心凉了,感觉自己被欺骗了,张一曼在玩弄他感情,她无情无义,残忍至极!他却傻子一样的不领会张一曼的良好心意!于是,由爱生恨,爱之欲深,恨之俞切!
从张一曼穿着打扮、房屋装饰曼妙舞姿、浪漫情怀来看,她是一个小资女人,一个懂得生活、有审美有品位的女人,她招男人喜欢,这也是最终不幸遭遇原因,至少在那个时代环境中是这样。于是,当复仇的时机来临,裴魁山、铜匠这些被她骗过的男人,纷纷向她举起了屠刀,尤其是铜匠!《围城》里钱钟书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老实人的报复,就像是白米饭里的砂石,不经意间,会感受到那种绞心的痛楚!铜匠就是那种老实人,他自认为被骗,他开始报复了,就像那粒砂石!想象一下,在广目之下,让人骂她,侮辱她!多么可怕的老实人!最后,在装死的那瞬间,竟然滑稽可笑的为了自身利益活了过来,要求出国留学,娶美貌佳佳!张一曼最终没有没有逃离命运的安排,她开枪自尽了。
佳佳作为一个和铁男一般性格的女孩,为了自己父亲,委嫁给铜匠,还好,铜匠最后自取其辱,教育部官员被惩,这也许是佳佳揭发的,因为在和铁男辩论是非时,她为了正义据理力争,是那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只有她敢与生活作斗争!这种结局,相比那种大圆满的剧情,更真实,真切,这也是打动我的地方吧!
其他网友回答
《驴得水》这影片讲述了四个怀揣教育梦想的老师在偏远山村创建了一所小学校,孙校长带领着张一曼,裴魁山,周铁男和女儿孙佳,由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于是他们虚构了一名叫“吕得水”的老师向教育局多领了一份薪水,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和老师们的生活,而“吕得水”的真实身份是一头驴,寓意为“驴得水”。结果突然有一天,教育局的特派员来学校视察,大家这时都忙慌了,用各种谎言去圆谎“驴得水”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其中发生了许多分歧和矛盾,吕得水老师得到了认可却失去了其中鲜活的一条生命。
这部电影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也很鲜明,张一曼是一个直爽善良的女性,她在影片中也是演绎着一个开放的女性。在这部影片中,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台词是“睡服”,这也是她最火的一句台词。 对于张一曼这个人物,其中有人讨厌有人喜欢。但对于我来说,我是喜欢的。我喜欢处事的直爽,喜欢她临危不乱机智的反应。到最后被铜匠减去头发让她不再美丽精神崩溃的时候还在细心缝制校服。看到这里心里有一丝酸楚。
给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位主人公便是铜匠。这部影片中塑造铜匠的人物性格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文化,一口地道的方言的地道农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三民小学的几位老师编造成了一名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英语老师“吕得水”。在这期间他从拒绝到接受,再从接受到报复。他不仅从一个假冒的“吕得水”老师变成了一个教育部特派员认定的真正的吕得水老师,其中也占了张一曼的便宜,最后娶了校长的女儿。铜匠又因为张一曼在激发了他爱的欲望之后又当着他老婆的面说他就是一个畜生,从中他感觉到了他的尊严受到了侮辱和践踏,觉得自己被愚弄被欺骗。于是记恨在心最后又导致张一曼剪成短发,让她不再美丽,最终伤害了张一曼让她一枪毙命。
如果说一部影片的成功那一定不能少了音乐,这部影片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定是张一曼在剧中所唱的《我要你》这首歌吧!这首歌说发行已经发行有五年的时间了,但在《驴得水》这部影片中仿佛又让这首歌不自觉地火了一把。这首歌曲也是在2012年《驴得水》这部话剧写成之后樊冲写下了这首歌。樊冲也曾表示:“如果没有《驴得水》戏剧和电影的衬托,《我要你》的威力会大打折扣。”从中也体现了这首歌在影片中和电影是相辅相成的作用。所以一首音乐的创作也是要和影片的核心和人物性格相符合。
其他网友回答
《驴得水》这部电影能过审,让我大感意外。
这部片子就是一个深刻的政治寓言啊,讲的是为民智启蒙的故事。
孙校长是精英阶层里的良心知识分子,想改变国家,一点一滴通过教育开启民智,但是做事其实没有底线,他的底线其实就是“只要结果最后是好的,我们就顾全大局”,结果拿了钱,魁山给自己买大衣,他用钱盖学校。漂亮的学校是盖起来了,但这个学校还是他想要的学校吗?一群带着理想出发的人,心都变了。
教师裴魁山其实就是体制培养出来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一点点知识分子的情怀,但最大的理想其实也不过是在兵荒马乱的现实我们过好自己的生活,所以他用助教的工作和婚姻,来向一曼求婚。一旦有了现实利益,他反而是斤斤计较的市侩面目,有了钱其实就是暴发户做派的小市民,其实只管自己,哪管别人家的洪水滔天?
教师周铁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很年轻,象征着热血青年,愤世嫉俗,打抱不平,敢于说真话,但他缺乏斗争的技巧,也缺乏对现实艰难的准备,一颗擦着耳朵过去的子弹,马上让他态度产生180°大转弯,对权力唯唯是从,却自我欺骗我这是卧薪尝胆——等我掌握了权力,我就会改变他们。
一曼代表着自由,学校代表着科技,也就是五四提倡的赛先生和德先生,校长希望科技救国,一曼喜欢学校,是因为在科技救国的圈子里面,还能相安无事过着自己自由任性的生活,只要没有权力干涉(特派员来检查),一曼眼里的生活简直是完美——一曼对魁山说,昆明能下雪吗?然后扬起一片大蒜皮儿,至少在形式上看,我们和能下雪的地方一样啦。
铜匠象征着底层民众,愚昧保守顽固不化。但是愚昧并不等于愚蠢,铜匠的学习能力很强,一下子就能学会几句简单的英语,这其实是告诉大家,至少在形式上,民众是很容易接受新的观念。不过民众要真正说出复杂的英文,需要时间。当特派员要求铜匠说几句复杂的英文时,铜匠用的是方言,而特派员夸奖铜匠英文好,其实是暗示国外的好形式到了中国就做了符合国情的改造,早就面目全非。
自由是个好东西,一旦接触过就再也退不回去了,所以一曼强行睡服了铜匠后,铜匠回到家,和老婆做爱的姿势也变了,这引起了他老婆的警惕,要到学校来闹事,而铜匠的老婆,象征着更广大的底层民众,和自由的概念格格不入,在他们眼里,自由就是一个破鞋,除了破坏现存秩序,没有任何价值。
也许改变底层民众的方式是教育,但万万没有想到经过一个暑假学习的铜匠,被一曼说出“在我眼里,你就是一个牲口”后,变得暴戾无情,对一曼进行了巨大的侮辱报复。这象征着理想主义者佳佳和铁男的工作失败,我们以为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面貌,但是这个人发现,经过教育你可以学会和城里人一样的做爱方式(暗示文明的生活),但是他们并不会真正接纳你,阶层已经固化了。
付出努力却换来失望和侮辱的铜匠,对学校,对一曼进行了疯狂的报复,这其实暗示如果阶层不能彼此接纳,那么换来的就是赤裸裸的仇恨,而这赤裸裸的仇恨又被特派员利用,利用精英和民众之间的矛盾,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一曼无忧无虑,但是发现自己躲着开心的一方天地,一遇到权力和底层民众情绪的结合,却再也不能保护她。能接纳她的铁男无力自保,有情怀的校长亲手剪掉她头发,被爱过她的魁山用最难听的话羞辱,被自己努力睡服过的铜匠狠狠的报复,所以她只有疯了。
特派员象征着权力,这权力来自于背后的枪杆子的力量,所以所有的人都怕他,除了国外友人。国际友人代表先进的价值观,也代表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所以即便是权势熏天的特派员,也不得不表面上对他们非常尊重,人家要求什么就承诺什么,但实际上所有的承诺都是欺瞒骗,像我们加入某些国际组织后某朝受到的指责?
但是特派员的权力基础并不稳固,所以在佳佳和铜匠的婚礼上,一个泼妇,也就是铜匠老婆跑出来作乱,居然一个人就抢过来枪,搅黄了整个婚礼,一屋子人想的不是像哭喊的一曼,婚礼还没有完成,而是不管不顾只管自家落荒而逃,这其实是在寓言什么,你们都懂。
特派员的秘书就是公务员阶层,对权力卑躬屈膝换口饭吃,但是对权力的无法无天又看不下去,所以在一曼头发被剪时秘书有一个不忍心看下去的镜头,而特派员的表情,却是相当欣赏自己导演的群众斗群众这一幕。
有了枪,特派员带来的刘警长无法无天,想强暴一曼就公然当着铁男的面强暴,而铁男已经完全放弃了对强权反抗的斗志,这象征着理想青年对现实的妥协迅速到了同流合污的地步,在这个时候特派员的秘书赶过来制止了刘警长,象征着体制内的有良知的公务员发挥了一点点制衡的作用。
校长的女儿佳佳,代表了良知。良知在现实的牢笼里处处碰壁,她喜欢的驴被杀了吃了,她坚持的底线被自己的亲人绑架了,她喜欢的人也背叛了最初的理想,反对她的理想,甚至在最后,连最有理想情怀的父亲,也支持她逃离这个学校,去美国。
最后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孙校长折腾出这么大事情,甚至被特派员绑在柱子上(给不听话的精英一点教训),但最后时刻,只要孙校长低头,体制还是让他做校长。这象征着一些经过抗争的精英分子,只要肯回来,体制还是给他们一碗饭吃,而铁匠这样的人,磕头求饶助纣为虐,特派员一句话就点了题:“你就是一个铜匠!”,一个阶层对另外一个阶层的接纳,是如此不易。
自由是个破鞋,其实一曼一开始差点睡服了所有的人,包括校长,人人都喜欢自由啊,但没有规则保护下的自由,最后的结局是一地鸡毛。
怎么破?也许答案只有那只领着空饷,一言不语的驴得水老师才知道。
这个片子啊,谈艺术不如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