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上海的感受(来到上海的感受说说)

网友提问:

去过上海的朋友,说一说在上海的感受如何?

优质回答:

高考后我选择去上海读大学,和上海女友相处四年最后还是分手了,感觉外地人想娶上海姑娘比登天还难。离开上海时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会回去,可是每次出差路过那里,脑子里还是有满满的回忆。

印象里的上海

没去上海之前对那里充满渴望,上海的符号不外乎外滩的十里洋场、十六铺码头的喧嚣、以及穿着旗袍的女人。

真正身处这个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繁华世界,我觉得既真实又梦幻,我感觉自己身处其中,又游离其外,我每天都在熟悉它,但我又不得不每天都去重新认识它。上海的城市形象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被赋予着时代的烙印,也让我们这些外地人对它欲罢不能。

上海见闻

1.上海人的腔调让人着迷,这是外地人永远也学不来的。

影视剧里的上海女人永远都穿着剪裁得体的旗袍,化着精致的妆容,风华绝代,雍容华贵。现在的上海女孩虽然不穿旗袍,却透着一股精明与灵气。

上海的男人同样着装讲究,生活有品,人们把那些阅历丰富,收入不菲的上海男人称为“老克勒”,他们消费前卫、懂得休闲,又能引领潮流,这些成熟又略带雅痞的摩登“老男孩儿”,永远皮鞋铮亮,头发一丝不乱,喜欢喝着咖啡和你聊一聊人生,刻在骨子里的优雅和考究,让他们卓尔不群,这样的上海男人实在魅力十足。

2.上海男人

上海男人很有担当,我认识的上海男人都挺“爷们儿”,并不是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斤斤计较,小家子气。他们对老婆真的很好,他们可以容忍老婆的一切无理取闹,我觉得他们不是怕老婆而是真的很爱老婆,上海男人拿着公文包上了职场,全都是精英,下了班围上围裙就是家庭主夫。洗衣、修灯、通马桶,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最重要的是烧得一手好菜。

3.上海人排不排外?

许多人说上海人排外,不喜欢外地人,其实我觉得他们只是不喜欢没有素质的外地人,他们只是希望外来人遵守他们长久以来形成的地域文化,我觉得这无可厚非。

4.上海人才济济

在这里你可以真正体会什么叫“渺小如尘埃”,街上永远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月薪一万在我们老家可以牛气冲天,在上海根本不算什么。

5.低调就是有腔调

上海人说话总是斯斯文文、轻声细语,他们都挺低调,他们觉得低调才是有腔调。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上海的扫地阿姨或者开出租的爷叔,他们可能是包租婆、包租公,手里握着好几套房子,做司机或者清洁工只是副业,收租才是主业。

6.上海人做事很懂分寸,与人交往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感。

他们不会轻易麻烦别人,因为他们不喜欢欠别人人情债,他们也绝对不会轻易给别人承诺,大多数上海人很有契约精神,一旦答应的事情就会规规矩矩地做好。

工作中和上海人打交道很愉快,他们喜欢“先小人后君子”,把丑话说到头里,一切按照合同执行。

7.坐着公交看上海

在上海市区坐公交车真的很划算,两元从头坐到尾,一定时间内换乘其它公交车辆,车费还可以折半,1元搞定。

周末的时候坐上一整天的巴士在城市穿梭,可以看到淮海路的法国梧桐,外滩的万国建筑群。

8.上海人的方向

上海人一般不会用东西南北标识方向,他们更喜欢说左右,上海的道路也缺乏方向感,你和上海人问路他们往往会说:“从这里朝右走,过两条街再朝左转弯,就到了。”而且上海人把左转弯称作“大转弯”,右转弯称作“小转弯”。

9.上海的路名很奇怪

南北方向的路常以中国的省名命名,比如河南路、四川路、西藏路、福建路,东西方向的路常以中国的市名命名,比如福州路、南京路、北京路、延安路等,这很符合这座包罗万象的城市的特征,这些路名也让许多外地人有了莫名的亲切感,但是奇怪的是好像没有安徽路,不知道为什么。

10.上海的弄堂狭小逼仄,繁杂拥挤,这些九曲十八弯的弄堂是上海的名片。

即便是祖孙三代一同住在50㎡的屋里,上海人依然要住得有“格调”。小小的空间被分隔得厅是厅、阁是阁,而且一定要养上几盆花,再弄个鸟笼。弄堂里的人“夏天乘风凉,冬天孵太阳”,他们的生活很惬意。

11.寸土寸金的上海让上海人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同时也给予了他们一种优越感。

许多人觉得上海人很矛盾,因为他们既小气又爱面子,朋友来了喜欢去好一点的饭店请客,但买菜时必定会讨价还价。我倒觉得这样不错,对他人要保持体面,对自己要精打细算,这样日子才会有滋有味。我觉得霓虹灯背后的上海市井生活,是真实的,也是精细的。

12.上海人有点小资格调

他们做菜、喝茶、喝咖啡都一板一眼,很讲究,做什么事都很有仪式感,哪怕吃一个橙子,也会仔仔细细去掉筋络,放在金边描花小碟子里用细牙签来吃。他们看不惯外地人把日子过得粗糙,其实这无所谓对错,只是习惯不同而已。

13.每一个来上海的人必定要去的地方一定是外滩。

沿着南京东路感受上海的繁华,隔着黄浦江看看上海的地标建筑——东方明珠,才算是真正地来过了上海。

14.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地方的建筑可以如石库门那般厚重。

石库门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石库门里的“亭子间”“客堂间”“厢房”、“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都是老上海们的记忆。

15.去了上海惊喜地发现“百乐门”居然还在。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最有名的明星、最时髦的男男女女全都来过这个号称“远东第一乐府”的舞厅,如今它的存在让人们想起许多你侬我侬的美丽故事。

16.上海人很有人情味,不过她们却似乎不善表达。

弄堂里的老太太会不厌其烦地教育初来乍到的外地小姑娘,要踏实本分,不要被花花世界迷了眼,满是责备地口气其实包含的是满满宠溺,如果你不好好听她的训斥,她一定会不满地说“侬晓得伐!”

房东太太可能会准时登门来向你要租金、水电费,一分都不能少,可是她也会在你临出门前提醒你今天可能下雨,最好带把伞。我觉得上海人很拎的清,什么事都装在她们心里,她们看得无比通透,记得无比清晰。

17.上海的生活成本真的没有传说中那么高,省一点花每个月4000块钱还是可以活下来的。

在上海一个偏僻的弄堂里租一间房子房租每月只要1200元,而且弄堂里的小吃都很正宗,早餐十块钱完全可以搞定。百年老店里的人气小笼,老上海人最喜欢的笋汁烧麦、24年一直都卖3元12个的小馄饨,还有酥皮焗叉烧包,街边的热卖葱油饼……你可以每天吃得不重样。

出门坐公交车和地铁都很方便,还有遍地的共享单车,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花不了多少钱。当然,打车除外。

18.去了上海才知道原来沪C车牌虽然是上海牌照,却不能驶入上海市区。

19.感觉身边的许多上海人都是丁克一族。

有一次看了一个报道说上海超过70%的女性想当丁克一族,上海女孩儿都挺有个性的。

20.上海人对新事物接受很快。

上海人见什么都会非常好奇,尽管会品头论足但是还是会迅速接受,所以上海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为上海人带来不同的文化、饮食、气息,使上海人眼界开阔,引领潮流。

21.上海的相亲角真的很热闹。

去那里的基本没有年轻人,只有一些父母会来此处物色未来媳妇、女婿。那里的围栏上,树枝上都挂着大小各异的纸条,上面写着相亲者自身条件,这些父母定的标准非常高,户口、薪资都有要求。所以,想娶到上海姑娘真的有点难,起码我是没有一项达标的。

22.上海话很好听,呆上一段时间就可以听懂,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说,老上海人把消防队叫救火会,火柴上海人叫自来火或者洋火,这总让人想起过去的历史。

23.上海有一条甜爱路,仅600米长。

传说牵手走过这条小路的情侣可以获得永恒的爱情。马路两侧有“爱情墙”,刻着28首中外著名的爱情诗篇。

我们去了,可惜最后却没有和她走到最后,可能是有缘无分吧!

写在后面的话

上海是一个非常繁华的都市,在那里你可以体会你侬我侬吴语的软糯,也能见识灯红酒绿的熙熙攘攘,她不仅仅有高耸的现代化楼宇,更有一个世纪前的城市风貌,它充满着无限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往。

上海人不是不喜欢外地人,而是不喜欢没有素质的外地人。上海人个个都很有腔调,他们什么都可以欠,就是不喜欢欠人情,不要小瞧上海的扫地阿姨或者开出租的爷叔,因为他们可能是土豪。

去了上海,可以爱上了那里的弄堂、旗袍街、本帮菜、石库门、外滩,但是不要爱上那里的姑娘。

结束语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对不对,也许当初再坚持一下,就可能留在上海,不过感觉外地人想在上海扎根真的不容易。

看过的朋友,你去过上海吗?你觉得外地人能够融入上海吗?去过那里之后,你是留下了,还是离开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他网友回答

去年一月份去上海住了7天,给我的感受就是什么东西都是超级的昂贵,惊呆了我这小县城的人。

2020年的一月份,也是在年底,小学生考完了试,好友约我带孩子去上海玩几天,再一起回来过年。

我活了这么大也只听说过上海的繁华,电视上见识过上海的美景,还从没有机会去过上海,两个小学的孩子更没有去过,只知道上海有出名的迪士尼乐园,是她们向往已久的。

听说能去上海,孩子们欢呼雀跃,没等到拿通知书,娘三就踏上去上海的旅程,并第一次坐了飞机,年底飞机票比高铁倒还便宜。

到了地方,好朋友机场已经等候多时,又坐了地铁到了她所居住的淮海区。她说刚到这里孩子们都该饿了,我们先去吃点垫垫肚子。

好友就带我们去了一家日式餐馆,她说这家味道还不错,价格也不贵。我们进去找地方坐下,服务员就拿来了菜单,我看到菜单都是一份份的小套餐,有米饭加鱼片的,加鸡肉的,配套的还有一份汤,要么一份咖啡。还有其他种类具体也忘记了。一看每份套餐价格都在四十多到七八十不等。我们娘仨三份最便宜的套餐也要近两百块钱了。我就想着肯定好友要买单,花这么多钱真不忍心。我说我还不饿,小孩也吃的少,娘三就点了两份。

等饭菜端上来,一个托盘还空荡荡的,米饭那应给算不上一碗,就像平常用的小碟子吧,鱼片也是人的手掌心那么大,还有一碟的海鲜汤,我本是饭量小的人,但是对付这一套食物还是绰绰有余,关键这么点东西你要这么贵,第一次吃东西就让我大跌眼镜。

第二天,朋友先带我们去她附近的游乐场,说让小孩子们先玩玩这个。里面跟我们小县城的差不多,有滑梯,蹦床,迷宫等,上海的就是面积大一点。我们县城都是一票制,也就三五十通票。而这边每个都单独收费,每个项目都在二十以上,小孩子又没耐心只玩一个,这个几分钟就想去另一个,又是几十块钱,玩了几个我实在揪心,赶紧劝孩子离开这个疯狂撒钱的地方。

好友是在那里租的一套房子,不外出时,我就发挥我家庭主妇的特长,去给大家买菜做饭,菜场离的远也就没去过,不知道啥样。她家附近有家永辉超市,我只能去那买,一看蔬菜都是我们县城的两倍到三倍的价钱,打算买个乌鸡来炖汤,三十五一斤,我在家经常买的才是十二块钱左右一斤,转了几圈才下决心买下一只。我爱吃馒头,一看普通白馒头六块钱四个,这每个也是家里的三倍,关键它还小还不硬实,没办法不能不吃。

过两天我们就去了梦寐以求的迪士尼乐园,网上购的票,每个人四百多块钱,五个人就花了两千多块钱,因为这个提前网上已经查询过,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再说来这里也是孩子的终极目标,再贵也是要去了。

到那里除了排队让人烦躁些,每个玩的项目也确实很有意思,因为朋友去过几次了,提前做好了攻略,路线项目安排的紧实,我们一天下来玩了七八个项目。每一项目都很有意思,时间也长。

我认为最值得的是这里一票通,买了门票后每项不再单独收费。这样算来,来这里玩还成了最便宜最划算的了,就看你有没有精力玩。除了吃饭购物,里面的饭菜当然又贵的离谱,一碗排骨面一百多块,鸡汤面也九十多,为了能有精力玩耍,狠狠心也都吃了一份,里面的纪念品就没敢再买,来去时的地铁上卖的人太多了,价格只是里面的几分之一,贫穷只能允许我买仿制品。

总之在上海的这几天给我的印象就是各种消费都是贵的离谱,也只有在上海工作的精英人士,都有高收入也才能应对这么高的物价,我这偏远低收入人群去体验两天也就够了。

其他网友回答

去过上海两次。

第一次是世博会,和老公在世博园里转得昏天暗地。

第一次看了5D,排队时和两个上海阿姨聊的开心的来。

然后里面饭菜巨贵,老公领着我一家一家过,最后我跟他讲:你要是想饿死我就直说!

但是外边街上的饭菜并没有觉得很贵,和我们这里差不多觉得。

夜晚的外滩美丽又洋气,月亮好美!看游轮缓缓经过,那感觉没法形容。

高楼大厦很多很多很多,十里洋场不是白叫的。

第二次去的时候是秋天,气候温和,不像北方动不动就小北风凛冽。

但是也有一点很明显,你在上海的大街上绝对不会看到我们北方那种纯朴热情的笑脸!上海人礼貌而冷淡,带着不屑的疏离。当他们为了应和你不得不说普通话的时候,那种屈就的感觉好明显啊[捂脸]

上海是很好的城市,喜欢。

其他网友回答

上海可以留,但,不能久留。上海是个智慧的大熔炉,久住三五年,一个木纳的外乡人,一定会变成半个上海人:精明,思维前瞻开阔,凡事具有开创性,年青人几乎都是走向世界的眼光。当你带着上海的气息,回到家乡,一定是个不错的人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