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火车轨道宽为啥不设置成2米?轨道2米宽火车行驶更平稳吗?
优质回答:
轨距亦即轨道距离,是铁路轨道两条钢轨之间的距离(以钢轨的内距为准)。国际铁路联盟在1937年制定1435毫米为标准轨距(4英尺8.5英寸),又称国际轨距。通常,比标准轨宽的轨距称为宽轨,比标准轨窄的称为窄轨。一般窄轨铁路适用于山路,而宽轨铁路则有更好的高速稳定性。
双轨距铁路或多轨距铁路铺有三或四条钢轨,让使用不同轨距的列车都可行驶。
各种轨距比例
标准轨由最先使用铁路的英国提出。设计及建造史托顿-达灵顿铁路的英国工程师乔治·史提芬逊提出4英尺8.5英寸的轨距,并成功说服火车制造商生产4英尺8.5英寸(即1435毫米)轨距的机车及车辆。由于史提芬逊成功设计的铁路是众人模仿的对像,亦使这轨距变得流行。1845年英国皇家专员建议用4英尺8.5英寸作为标准轨距。1846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将来所有的铁路都使用标准轨。除了英国的大西部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宽轨之外,英国的主要铁路都是标准轨。大西部铁路亦于1892年改成标准轨。
有关4英尺8.5英寸的轨距的来源,有人认为是古罗马的战车轮距。但知名谣言破解网站snopes则认为战车轮距之说为假。
英国机械工程师与发明家:乔治·史蒂芬生(1781.6.9-1848.8.12)
中国早期的铁路由英国及比利时工程师承建,因此中国境内大部分铁路之轨距沿用英国标准,为标准轨。但在民国时期由于未能推行统一标准,出现了各种轨距的铁路。
中东铁路曾经使用过1520毫米的宽轨。(中东铁路指沙俄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海参崴的铁路中在中国境内的一段铁路系统总称,简称“东清路”。民国时期称中国东省铁路、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中东路。伪满洲国和苏联共同运营时期北段改称北满铁路,南段改称南满铁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控制该铁路,称为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铁路。此铁路系以哈尔滨为中心,往西延伸至满洲里,往东延伸至绥芬河,往南延伸至大连/旅顺,路线呈丁字型,全长约2400公里。今天,原有中长铁路分为三条铁路线,分属于哈尔滨铁路局和沈阳铁路局管理,分别是:滨洲线:哈尔滨至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至绥芬河、京哈线和沈大线:即原哈大铁路,哈尔滨至大连<哈尔滨铁路局和沈阳铁路局分别管理南北段>以兰棱站为界,现时经过整条东清铁路的列车只有北京—莫斯科的K19/20次列车,由北京至莫斯科需时143小时,相反方向需时146小时。)
山西的同蒲铁路(大同—太原—运城市蒲州镇)和正太铁路(河北石家庄市桥东区正定城—山西太原)曾用过1000毫米(已经改造至标准轨),云南的昆河铁路(中国云南昆明—越南河口市)仍为米轨(1000毫米,合1米,故称)。
昆河铁路五家寨铁路桥(俗称“人字桥”)2012.09.05
南京六合区冶山铁路,河南许昌-周口郸城许郸铁路,四川犍为嘉阳矿区铁路为762毫米。在伪满洲国时期,东北地区由倭国建设了不少使用窄轨的铁路。
中国大陆现在使用的是轨距为1435毫米标准轨,并逐渐将其他轨距的铁路转换为标准轨。
火车在中蒙边境更换转向架
港铁系统中,在合并前属于九广铁路的东铁线、西铁线、轻铁及马鞍山线均使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而在合并前属于香港地铁的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机场快线及将军澳线则用稍窄的1432毫米(假窄轨),合并后新建的南港岛线则使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
台湾在清治时期修筑“台湾铁路”时,由英籍工程师建议下选用1067毫米,正巧与倭国轨距相同。1895年乙未战争时,日军侵占台湾,同时将火车头运抵,随即作为军事用途行驶。倭国治台后轨距亦未变动,并陆续完成西部铁路网。
另一方面,由于地形及运量的因素,但同样花东线,与产业铁道(糖业铁路及阿里山森林铁路等)采用762毫米规格轻便铁道。
1958年,中国台湾于“铁路法”内规定以标准轨1435毫米为标准。但台湾早期的铁路网因继承日治时期规划,绝大部分都是1067毫米或762毫米轨距,故亦加注“有特别情事,经交通部核准者,不在此限”。1970年代台东线配合北回线兴建,拓宽成与西部相同的1067毫米。也未采1435毫米的轨距;一直到台北捷运(城市轨道交通在台湾的称呼,下同)、台湾高速铁路、高雄捷运、台中捷运及桃园捷运,台湾才陆续出现标准轨距铁道。
几种不同的轨距,以右侧为准,左侧铁轨自左向右依次为标准轨、米轨和云南鸡街一条旧铁路的600毫米窄轨。
几种不同的轨距,以右侧为准,左侧铁轨自左向右依次为标准轨、米轨和云南鸡街一条旧铁路的600毫米窄轨。拍摄于中国铁道博物馆
几乎所有的高速铁路,包括在使用窄轨的倭国、台湾,以及使用宽轨的西班牙等地,都是采用标准轨兴建的(唯一的例外是俄罗斯和芬兰采用的5英尺阔轨高速铁路)。这种标准使一些国家开始为当地原有的非标准轨铁路进行轨距转换,使列车能在高速铁路网络与现行铁路网络之间行走。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火车轨道不设置成2米宽,而是现在的1.435米,还得从马车时代说起。
马车时代,权贵人家出门可是几匹马拉一架马车。倒如用4匹马拉,那么最自然是前后2匹马,那么,车辕内的宽度最适合两匹马并行而不会碰撞摩擦,马身最宽处是马屁股,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加上两匹马之间的合理间隙,再,加上两匹马与车辕之间的问隙,车辕的宽度也基本确定了,那么,两车轮到身辕也要有合理的问隙,这样两轮距也就大约就是1435mm。因此马车轮距是由两匹马的屁股决定的
到了1814年,乔治.史蒂芬森发明第一列火车,也参考了马车的轮距,采用了1435mm的轨距,并且后来标准化了,这就是标准轨距的来历。
就是这糟老头第一个采用的,谁让它发明了第一列火车呢?
说实在的,对于现代列车宽度3米宽度来说,这样的轨距确实太窄了!但这已经是既定的标准,全球大部分都在采用,如果改宽的话代价太大了。而且这个宽度的轨距也不影响安全和舒适性,就这样吧!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意思。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铁路有一个标准轨距,也就是我国目前沿用的1435mm,也是全球采用最多的国家。也有一部分国家属于宽轨,目前尚在运营状态的最大轨距国家有印度、阿根廷和智利等国家,采用的为1676mm轨距。
①轨距变宽,可以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列车行驶的稳定性增强的同时,还可以使旅客列车车厢内部变得宽敞舒适。
②但随着轨距变宽,占地面积会大幅增加,按我国2018年底铁路营业里程13.1万km计算,仅区间正线占地面积,全国就要多出近210平方公里,再加上枢纽地区的编组站、区段站及入口稠密区的大型客运站,占地面积会多出超过300平方公里,特别在城市周边,土地寸土寸金的今天,显然不可取。
③铁路桥梁、隧道、机车、车辆等设备设施造价将会大幅上升,尤其是隧道。转弯半径也要增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设备在铁路的应用不断增加,轨距的宽窄已经不是限制运能、舒适性的瓶颈,这也是许多欧洲国家铁路正在由宽轨距改造为标准轨距的主要因素。
其他网友回答
设计轨道宽2米,肯定增加运力和投资,效益肯定比现在高,如果不考虑通用性理论上应当可以的。
其他网友回答
说实话,铁轨轨距按现在的运输量,以所谓标准轨距建设的铁路完全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轨距太窄了,如果能做到2.2米,运输量起码可以提高几倍以上,但是这种庞大的基础建设一旦作出以什么标准建设,建成以后要改动的话付出的代价太大。铁路建设涉及庞大的路线,车站,桥梁,隧道的建设,其中还要涉及大量的征地拆迁等,如果要改造成宽轨,这些东西都要改变,这个巨大的代价即使是以整个国家出面协调,也是很难承受得起,更何况现在铁路改革后已经变成集团公司,更加承受不起改造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