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左宗棠、曾国藩为何是死对头,两人谁的贡献更大?
优质回答:
左宗棠和曾国藩,不仅不是死对头,曾经还是很重要的战友。但是因为处事风格的差异,使得两人逐渐分道扬镳。
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军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使得左宗棠越来越看不上他。尤其是他在功成身退以后的表现,更让左宗棠觉得曾国藩是个上不了台面的人。
个个都在夸曾国藩有多牛,可是平定太平军的时候,曾国藩可是多次要跳河自杀。而且除了这件事,我们实在是找不出,曾国藩还做过什么类似的大事儿。为什么?因为曾国藩强烈懂得什么叫做明哲保身。
哪怕自己有能力,哪怕自己看到了大清朝的危机。但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安危和利益,我就是不出山,我把兵权都交出去,我看谁还来找我麻烦,这就是曾国藩后期的想法。
左宗棠跟曾国藩恰好相反。他也明白明哲保身的重要性。但是那个时候是明哲保身的时候吗?如果天下太平,没人欺负咱们,那的确该功成身退。可是那个时候,到处都是列强在欺负我们,你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光顾着你们家族的荣耀,就不愿意站出来了?因此左宗棠十分看不上曾国藩。
曾国藩明哲保身,左宗棠挺身而出。
在平定太平天国以后,曾国藩功成身退。他担心自己的权力过大,会引起慈禧太后等统治集团们的猜忌,所以自行解散了湘军,自己也成了手无兵权之人。
后来不管是出任什么总督,哪里有他带领湘军的时候权力大呢?当年他可是取代了太平军,成为了南方乃至天下最强大的军阀。
所以说慈禧太后放松了对曾国藩的警惕,也没有追究很多事情。比如说他弟弟曾国荃,在打下安庆后滥杀无辜,在打下南京以后,居然说洪秀全的国库是空的。
背地里曾国荃却让大量湘军,从前线将财宝源源不断地运回湖南老家。要换成其他人,慈禧太后早就收拾他们了,可那是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亲弟弟。
人家都把足以推翻你王朝的军队给解散了,都把这么大的权力交还给你们了,你还不能让他们杀几个人?还不能让他们贪点财?这就是曾国藩保住家族命运的一种办法。
可是失去兵权的曾国藩和曾国荃,其实在清朝官场上的作用就相当小了。此后他们虽然到处做总督,却没有干出多大的事情来,可以说是屈才了,毕竟有那么多列强要对付,而他们又是带兵多年的统帅。
反观左宗棠就不一样了,人们俗称他所带领的军队叫做楚军。其实也就是湘军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左宗棠的嫡系人马。
在平定太平天国以后,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没有放弃手里的兵权。但是两个人的目的是完全相反的,李鸿章手握淮军兵权,那是为了在政治上不断往上爬。可左宗棠手握楚军兵权,是真的担忧国家民族的未来。
左宗棠南征北战,后半生从未休息过。
左宗棠挺身而出以后,先担任了福州船政大臣,在这里督办南洋事务,也就是造轮船。可事情刚开了个头,慈禧那边就急忙将他调往了陕甘地区。
为什么?因为这地方陆续出现的少数民族起义和捻军起义,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了。当时的清王朝,可谓是内忧外患,而且还偏偏没几个能打仗的人。
十一月,宗棠进驻平凉。九年,松山阵殁,以其兄子锦棠代之,战屡捷,而中路、南路军亦所向有功,陕回受抚者数千人。及夺秦坝关,化隆益窘,诣军门乞降,诛之,夷其城堡。迁甘回固原、平凉,陕回化平,而编管钤束之,宁、灵悉定。—《清史稿》
此后左宗棠和李鸿章都在战场上,与捻军作战。捻军一分为二,一部分在西北,是左宗棠对付的对象。在西北除了捻军,还有陕甘少数民族起义。
这地方的人,当年可都是十分彪悍的。西凉马超、秦帝国等等全都是从这儿发源出来的,所以说这些战争很不好打。
如果左宗棠也学习曾国藩,为了自己家族的未来,捞点钱就退休的话,那这些捻军和少数民族起义谁来镇压?没人搞得定。就算李鸿章搞得定,他双拳难敌四手,分身乏术啊!
左宗棠平定了这些起义以后,发现我们的新疆地区,已经被外来力量阿古柏集团给占了,他还在这里建立了所谓的洪福汗国。
于是年近古稀的左宗棠,再次出兵新疆,顺带着就把阿古柏集团给平定了。收复新疆以后,左宗棠又匆忙南下,指挥在越南的中法战争。
战争的确取得了胜利,可就在胜利传来的同时,李鸿章却手一抖,跟法国人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气得左宗棠一口鲜血吐了出来,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他做梦也没想到,卖国能卖出这种新花样。
个人认为,左宗棠对民族的贡献,是曾国藩比不上的。
曾国藩最大的贡献,那就是平定太平天国。可是说到底这是内部战争,不管是清朝得天下,还是太平军得天下,都是咱们的家务事。
可是新疆的阿古柏就不同了,当时的新疆同时被英国人和俄国人给盯上了。阿古柏正是得到了英国人的支持,才敢在这里横行霸道。
宗棠奏曰:“自俄踞伊犁,蚕食不已,新疆乃有日蹙百里之势。俄视伊犁为外府,及我索地,则索偿卢布五百万元。是俄还伊犁,於俄无损,我得伊犁,仅一荒郊。今崇厚又议畀俄陬尔果斯河及帖克斯河,是划伊犁西南之地归俄也。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清史稿》
清廷当时心乱如麻,李鸿章表示新疆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应该放弃。国家经费就应该都交给他来造轮船。
结果遭到了左宗棠的强烈反对,左宗棠高瞻远瞩,又曾经得到过林则徐的指点,他对新疆,那是念念不忘的。
为此左宗棠坚决表示要收复新疆,年近70岁的左宗棠抬棺入新疆,期间老婆儿子相继去世,他都没工夫回去看一眼。最终击败了阿古柏,收复了新疆。同时逼走了赖在伊犁不走的俄国人,可惜谈判桌上,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依旧没能挽回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地盘。
这件事可就太伟大了,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被我们传颂了几百年。新疆是多少个台湾的面积呢?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几乎是永垂不朽的。
总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左公柳至今依旧在新疆那片土地上屹立不倒地生长着,那就是左宗棠建立如此赫赫战功最有利的证据。
收复新疆,对挽救清王朝,似乎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可是对咱们中华民族领土的完整,却有着无法磨灭的贡献。这一点,是曾国藩能够相比的吗?
左宗棠知道曾国藩的才华,可惜了曾国藩的才华。他非常希望曾国藩能够站出来继续壮大自己的民族,可惜他却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放弃了这个机会。我们不能说曾国藩做错了,这是正常人的选择,但是可以看得出,两人不是一路人。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其他网友回答
小事争,大义统,后心和。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迷案”: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反目事件。有人说,两位名将互相瞧不起;也有人说,两位名将心有灵犀、大智若愚,在伴君如伴虎的复杂环境中,两位汉人大臣得以相安无事,颐养天年,值得所有人学习借鉴。
其实,后者的判断更加准确,不信,请看左氏对曾氏的真实评价——那幅传至今日的挽联:
左宗棠送给曾国藩的挽联的落款,显得非常谦卑。他没有落款左宗棠,而是落款:“晚生左宗棠”。一直心高气傲的左宗棠在曾国藩死后自称为“晚生”,可见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深厚情谊。曾国藩去世之后,左宗棠对他的家人也是非常的照顾,丝毫不见曾经的针锋相对,由此可见左宗棠的胸襟之宽大,为人之坦荡。
从这些历史记载中可以判断,俩人实际上在“演戏”给皇帝看。所以说,“官”场如战场,必须有姿态!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俩人之间的历史恩怨:
曾国藩和左宗棠,均为晚清重臣,位列“中兴四大名臣”。两人性格,相同之处是:刚强固执。但是,区别之处是:“一硬一软”。左宗棠是“硬”:狂傲狂放、光明磊落,生活中没有朋友,人们对他是“服而不近”;曾国藩是“软”:小心谨慎、城府甚深,人们对他是“敬而不亲”。俩人相处,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
其实,曾国藩是左宗棠的领导,左宗棠是曾国藩的下属。曾国藩对左宗棠是有知遇、提携、举荐之恩的。在左宗棠成就霸业的道路上,曾国藩是有功的。如果按照国人的心态,俩人应该是“铁瓷”、一对“好友”。但是,历史上却没有按照民间世俗的规矩上演,反而是上演了一出“冤家路窄”的好戏:左宗棠和曾国藩齐名之后,经常隔空吵架。左宗棠就像“白眼狼”一样,屡屡公开表示对曾国藩不敬,生怕全世界不知道他俩闹翻了一样。
真正的大智慧在于:左宗棠和曾国藩互相“对立”十八年,却都得以善终,给世人留下诸多做人做事的瑰宝。历史学家终于揭开这个“谜底”:
晚清,汉人毕竟是“外人”,很难得到皇帝的信任,心存防备的。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手握重权的大臣,分别掌管粮食、财政、兵马。如果俩人关系好,请问皇帝能睡得着觉吗?他们都是聪明人,公开决裂,这是一种保命手段。对咸丰慈禧来说,俩人联手,那才是心腹大患。被皇帝如此防范,你认为他们能得到善终吗?
两位“旷世奇才”的人生大智慧,也是职场“大哲学”。这个经典故事,即使到今天,对现代的职场“江湖”,也是有三点启示的:
【一】同事之间不要表现出亲近。
作为领导,既不希望中层之间有矛盾,更不希望中层之间太亲密。在职场上,都有岗位职责和业务职权的划分,常见的手段就是互相牵制,专业词汇是“互不兼容”。如果中层之间、下属之间互相抱团,互相串通,那么,对领导来说就是一种危险,领导有理由顾虑自己被下属架空,甚至怀疑下属联手谋取私利。所以,重要岗位上的下属之间,不能交情太深,领导心存防范,对发展不利。
【二】同事之间绝不因私废公。
在职场上,很多岗位之间本身就是对立矛盾的,比如,业务与风控,工作与监督,等等。该唱黑脸就要唱黑脸,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这是领导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同事之间不敢互相监督,不能矛盾对立,领导是不放心的,一团和气,就会造成隐患,可能带来风险。
【三】同事之间要靠人品赢尊重。
行走职场,正人先正己,求同存异。正人君子,未必是一对好朋友,反而互相之间的私交并不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职场的本质就是博弈和竞争关系,你瞧不上我的技术,我看不起你的业务,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只要做人做事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就应该互相赢得尊重。我不认同你的做法,但我敬重你的为人。工作意见,可以争锋相对;日常交往,可以不相往来;只要彼此若行得正、走得直,对方也会从内心深处互相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