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河资源差怎样钓好鱼(现在野河里为什么钓不到鱼)

网友提问:

资源不好的野河怎么才能钓到鱼?

优质回答:

钓鱼,必须要有鱼,这是重中之重,所谓的资源好,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的原因,有鱼是前提,有鱼也要没有人每天者在钓。

这就像当地的湿地公园,算得上资源好了,新开挖的水域,水下基本上没有杂草,窝料肯定能沉入水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去年春节前,每个水域都是一汽车鲫鱼放进去,三四两居多,只是杂鱼也多,政府为了保证不给钓空,同样放了草虾,爬地虎等杂鱼,目的是让你不好钓。前些时间听说,还有人用网捕过,像这种经常有网捕,杂鱼多,每天都有人钓的水域虽然是鱼多,干扰也多。这就不叫好的资源。

钓鱼钓鱼,第一要有鲫鱼,第二要肯上钩。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你不打窝也一定会钓到鲫鱼。也有的人会说,能不能够钓到鲫鱼,也要看鲫鱼是不是肯配合,事实就是意味着,有鲫鱼也要肯上,不肯上,什么高手也没有用。

你说的资源不好的野河,肯定是有鲫鱼的,只不过平时钓鱼的人多,本身鲫鱼就不是特别的多,每天都有人在钓,窝子一打星直冒,但不吃钩也不行,真正的滑口鲫鱼,不要谈吃窝料了,连窝子都不进,等钓鱼人都走了,天黑了才进窝,你怎么钓呢?

所以,所谓有钓鱼高手,还要看资源是不是特别的好,好的资源才会有好的收获。没有好的资源,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是徒劳的。

其他网友回答

只要不是化学污染,长期电鱼等毁灭性的自然野河,都不算资源不好吧。

钓鱼人讲究的因水施钓,因鱼施钓,因地施钓。在小野河里强求钓青鱼,鰱鱅等大型鱼类是不对的。

如果去的是小河沟。小河沟里有鲫鱼就钓鲫鱼,有白条就钓白条,有虾就钓虾。这些都没有,黄鳝,泥鳅,昂刺总会有的。

如果去了大水库,里面鰱鱅,大青,大草,翘嘴等很多,如果还去钓小鱼,钓白条,虽说没有什么错,但是白瞎了资源,没有把钓点的优点玩出来,不是一个好钓手。

如果去的是海边,不钓捡捡螃蟹,贝壳也是大乐趣。

要是在同一小河沟,别人能钓到,自己钓不到,那就要多学习了。学学钓得到的,人家用的方法,线组,鱼钩,钓法,饵料,钓得水深,选的钓位等等。只要愿意学习,总会将鱼钓好的。我经常到河边转转,看到人家钓得好的,都要去好好”寒暄“一番。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管钓龄多少,不管钓法不同,多聊聊就会发现别人的闪光之处。虚心请教,在资源不好的河里照样能钓到合适的鱼,玩得愉快。

有啥钓啥,图个鱼乐。要向钓得多那不如去黑坑。野钓随鱼而安,随鱼而钓的才是真大师。

其他网友回答

现在的野河资源和过去差得太多了,一把米,几条蚯蚓就能连杆的河流,除了养殖塘已经很难找到了。于是,各种饵料层出不穷,各种口味,各种颜色,让人眼花缭乱,但效果,却真的一般。没鱼的照样没鱼。

现在是处于冬季,冬季钓鱼有一个特点,鱼不喜欢动,这就要自己辨别什么地方容易出鱼,什么地方不易出鱼。选择不对,就会空军。如果本地资源极差,那么冬天就更容易空军了。

但除非彻底没鱼,只要有鱼,就会寻食,寻食那么就会上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人为万物之灵,尚且会上当受骗,那么鱼就更不用说了。找对方法,肯定能够钓到。

一、水温

在冬天,水温是鱼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看来,已经上升到最重要了。在冬天,水中的溶氧很高,所以鱼基本不会发生缺氧的状况。除非有人下药,在我们这边,因为盛行养殖大闸蟹,所以,每到冬季清塘,河流之中就会出现大量死亡。而且,过后半个月,鱼都不会开口。

当然这种情况很少见,鱼在冬天是不担心溶氧的。水温才是最密切的关联,冬天阳光不好的天气,鱼一般在河中央的深水,而阳光很好的天气,水边浅滩就可能出现大鲫鱼。所以,我们打窝,最好多打几个,有深有浅。

第一、冬天的鱼不喜欢动,所以多打窝点,就像押注一样,多压几门,中鱼的几率会大一点。当然,冬天不需要太多的窝料,只需要很少的一点,我一般20G左右,有鱼自然就会聚集,而且,冬天的鱼行动缓慢,吃食也慢,足以留鱼了。

第二、冬天的鱼也是随着温度改变泳层的,如果浅水温度很高,那么深水中的鱼也会到浅水觅食,尤其是背风向阳的浅水,因为那里的温度相对高一点,所以水生植物也比其他地方更加繁茂一点。因为天气的原因,阴天和夜里,鱼会进入深水,但阳光明媚的白天还是会去那里觅食的。

第三、有障碍物的下风口温度会稍高于风口,草洞也是很容易藏鱼的地方,桥洞以南的一段距离,这些地方都是冬天容易藏鱼的地方,可以重点尝试。冬季打窝,要打得多一些,多播种多收获,这道理是一样的。

二、隔夜窝

冬天的鱼行动缓慢,所以留鱼才是王道。能留住鱼,就会钓到鱼。留不住鱼就是白忙活。其他季节打窝一两个小时,该来的鱼就会来,但冬天不行,冬天的鱼比较懒,喜欢待一个地方不动。我估计冬天食物短缺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因为没有食物补充,那么减少运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据说饥荒时,许多人家揭不开锅就呆在床上睡觉,以此来对抗粮食的短缺。也许和这个是一样的道理。

而且冬天鱼的反应速度也很迟缓,在鱼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的冬天,将每一条过路鱼留下来,那么就很容易钓到,甚至爆护。

隔夜窝打好了,第二天,我们就要尝试着先钓一钓,如果窝中有鱼了,就不必要打窝了,如果没鱼,可以适当补充一点,注意,量必须小。量大一则容易惊鱼,二则对鱼而言窝料更安全,也更容易获取,许多鱼就会选择吃窝料而不吃钓饵了。

三、饵料

冬季选用钓饵问题,许多钓友都讨论过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无需讨论,实践出真知,经过若干网友的尝试,红虫是最为有效的,其次蚯蚓,至于商品饵,虽然很清洁卫生,但真的不好用。想钓鱼,尤其是资源不好的河流,我认为红虫是最好的选择。

四、钓点

钓点选择参照第一条,冬天钓鱼,首选草洞,其次,选择水草边缘。水草是水中生态的基础,必须尊重这一个客观事实。打个比方,就相当于人类的财富,一个城市富裕了,就会聚集更多谋生的人,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如果钓深水,虽然看不见水中有水草,但倘若水面冒出一两根,就可以在那里打窝,我试过,钓获比没有水草冒出的水域要高得多。钓友们可以多多尝试,多多积累经验,可以更好地享受钓鱼之乐。

最后提前祝愿大家新年愉快,大鲫大鲤。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这个倒不用说的这么绝对。

在任何情况下的所谓垂钓大师,如果不打算卖点儿渔具赚钱,都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费劲的经营个人形象吧。

至于垂钓资源,真正的野钓环境自然资源一般都不太好,特别是人多水少的地方就更是明显。

不管鱼获多少,只要能充分享受垂钓的乐趣,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走就挺好。

像北京这种大城市里能开放垂钓的环境大多数是防洪排污河道,虽然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之后据说达到三级地表水的标准,谁知道雨水都把地面上的什么东西带到了河道里呢?毕竟河道在城区里蜿蜒流动了那么长的距离,没人能确定有什么污染物通过雨水道流到了河里,所以既然没胆吃鱼,自然只能是娱乐性的垂钓,钓了丢回去是一般的常规操作。

如果排除各种人为因素,或者基本功不扎实之类的问题。要在野外水大鱼少的环境钓鱼一定要打窝子,至于打的鱼窝子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情况来灵活调整。

一般鱼窝的形成过程都是先有小鱼、小虾被吸引,然后小鱼、小虾来此争夺食物发出的声响再吸引中型以及大型鱼逐渐聚拢过来,所以发窝是有一个缓慢的过程的。

同时窝料的选择要有策略性,既要有可口的香味儿,又不能太实在了让鱼吃饱了。

像城市内河一般很少有特别大型的鱼,所以你大量打窝料除了增加水环境的污染,本身并不会真的对于鱼获物有任何帮助。

在野外环境下,食物稀少,鱼的行动模式是在河河道里巡游来寻找食物,那在他巡游的过程里,遇到鱼儿了可能嘬一口,但是接下来很可能要继续寻求到其他地方了,可能又要十几二十分钟以后才会有下一口。

如果打好了窝子,让鱼觉得这里是一个不错的就餐地点,这样他就会在这一个小区域里游来游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这样吞钩中鱼的机会会提高很多。

所以这一条资源不是很好的河流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垂钓成绩,它的基础就是对于河流水情和鱼情的理解,以及对于窝料运用的分寸把握。

当然鱼饵和窝料的搭配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窝料优秀能聚到鱼,但是如果鱼饵被窝料比下去了,那中鱼的概率就降低了,那真的是为他人做嫁衣了。

另外,打鱼窝的时候,找到鱼才打窝,发窝快效果好。如果是不找鱼就愣打窝死等,也有可能会发窝,只不过可能发窝的速度慢、聚的鱼少。

另外一个就是要提防那些强调,调漂儿,强调鱼竿儿、渔具档次的人,那些人是被高级渔具销售代表(钓鱼大师)们洗脑了的迷信的群众。钓鱼不是时装走秀,鱼要吃好吃的食物,而不是冲着你的渔具品牌贵贱才决定上不上来。

最后祝愿广大钓友,垂钓的时候都能真正的得到娱乐效果。

其他网友回答

带上红虫、蚯蚓、饵料、鸡肠、鸭肠、猪肝,再没口,就挂红百块钞票,如果还不行,就只能拿把小刀自宫,看卵子吃不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