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和诸葛亮关系(法正为什么没有诸葛亮出名)

网友提问:

法正是谁?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优质回答:

谈起法正,很多人都会将他和蜀国第一军师诸葛亮相比。

但其实刘备身边的这两名军师,法正主谋,诸葛亮主略。

何为谋?何为略?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荀彧和郭嘉,这两对CP,便是一个主谋,一个主略。

谋,谋者,谋一城。

略,略者,略一国。

所以三国的后期,诸葛亮更多的是坐镇大后方,制定蜀国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而三国第二谋臣则负责具体的实施方案。

1、法正的家世

首先谈谈法正的爷爷法真吧!

法正的爷爷法真是一位大学士,在当时很有威望,好多人都去拜访他,而他的爷爷,对儒家文化了解至深。

所以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三国后期的法正如此聪慧,有经天纬地之才了。

而更奇怪的是法正的这位爷爷有一个别称,居然是玄德先生。

三国志中记载“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

可以看得出来法正第一次见刘备的时候还非常的不情愿,但是见过之后却相谈甚欢。

我有时候常常在想,法正见到刘备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会说如下的对话:

法正:公乃刘皇叔,玄德皇叔也?

刘备:正是在下。

法正:我爷爷乃玄德先生,幸会,幸会。

刘备:我晕!

当然历史终究是历史,以上的对话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正史是没有这段记录的。

2、法正的功绩

法正在益州时,郁郁不得志,可以说是官场非常不顺利。

也许是跟了刘备之后才渐渐声名鹊起,凌驾于众谋臣之上,在曹操攻打张鲁时,法正便和张松一起有了迎取刘备入主益州的打算。

而此时的张松和法正不仅仅绘制益州的山川和地形图,也给了很多经济上的援助,要知道刘备攻打益州,准备进入蜀川是,仅仅不到一万人马。

1、法正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安抚刘备内心的恐惧

张松和刘备通气的事情被刘璋知道后,斩杀了张松,而且刘璋身边的谋臣让其焚其粮草,焚烧野草,静以待之。

刘备听到消息后很是生气,又有点害怕刘璋真的会这样做。但此刻的法正劝说刘备,刘璋优柔寡断,断断不会这样去做,果不其然,刘璋错失了攻打刘备的最好时机。

2、法正做的第二件事:斩杀夏侯渊,夺取汉中

当时刘备将军队驻扎在定军山,而黄忠则居高守险,但此时的夏侯渊率军来抢夺,夏侯渊一半的兵马去支援张郃,一半的兵马用来攻击刘备,这个时候法正告诉刘备可以攻打兵力分散的夏侯渊,黄忠顺势攻下,斩杀了夏侯渊。

此后,刘备占据汉中,依据汉中天险,易守难攻之优势,曹操久攻不下,而不久,刘备进位汉中王,而帮助刘备夺取汉中的第一大功臣法正,被封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便生病去世了,刘备哭泣了好几天,赐给他谥号“翼侯”。

可见刘备将法正当做了自己的翅膀。

3、诸葛亮的评价

在刘备攻打东吴不利,病死白帝城。诸葛亮曾经说过:“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东不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向危也”。

可见诸葛亮对法真个人的能力也是相当的认可。

法正的优势在于谋,而非略。看到网上很多人喜欢将法正与诸葛亮相比。其实军事才能不仅仅靠的是个人实力,战场临时机变、军队协调、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多的关系。

无论哪一个君主、谋臣,或是将帅,行军打仗,其实更多需要的是智囊团,例如曹操身边的诸多谋士和将领。

诸葛、法正也一样,他们也同样需要贤明的君主、出色的将领,去执行他们的计谋,方可实现自我的价值。

还是那句话,战争的成败,不仅仅是靠一个谋臣或者一个将帅就可以成就大业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一些道德底线是法正帮助刘备破的,或者说法正给刘备找的借口。而这种做法无疑是最务实的。

法正,三国史上传奇的谋士,某种意义上讲,如果魏、蜀文人相比较,荀彧和诸葛亮擅长政治,郭嘉、荀攸、法正擅长谋略。

《三国志记载》:

“是时荀攸常为谋主。”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

法正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依附刘璋,刘璋却不会用人,这让法正非常的郁闷。法正的性格大家应该略知一二,心眼不是很大,私心却比较重。他对对他有恩者加以报答,对对他有恶者加以报复。这一点同周瑜完全不同。

法正有这样的性格,再加上他一种怀才不遇的感受,导致他很是郁闷。直到刘璋遇到外患,给法正以见刘备的机会。此时,法正才知道,自己该如何施展才华、未税施展才华。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

有了法正这样的外援转私臣,刘备的成功路显得更加的宽阔。刘璋投降,法正出力。

新到益州的刘备必然要重用法正,他不仅是功臣而是熟悉当地事宜。在拉拢本地旧将中,有人提议让刘备娶刘璋的嫂子为妻,刘璋的嫂子是益州将军吴壹的妹妹,目的很明确。刘备表示这亲属之间不能这样做,法正表示“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以此劝服刘备。至于刘备真实想法不得而知,是否借法正之口大家可以保留意见。

汉中之战中法正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找准时机,击败夏侯渊。曹操评价刘备此军事行动的成功必定是法正的功劳。

刘备在当汉中王前,曾表奏献帝,当然了这也没什么实际作用。法正在此也充当了益州的代表参与其中。事后刘备方面表示称王举动实则无奈僭越,日后平定天下愿意请罪,这个大家知道有这个事就行了。

诸葛亮虽然秉公执法,但是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刘备喜欢法正,帝国的臣子首先要忠于君主,所以对法正的不良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刘备大败于夷陵,诸葛亮感慨,要是法正在,断然不会如此悲剧。可见法正的“谋主”地位实至名归,受到刘备宠信也是千真万确。

其他网友回答

法正,是东汉末年一个落魄的贵族子弟,他的父亲做过汉朝官员,但到法正这里,已是穷困不堪,于是和好友孟达从陕西眉县逃难到了蜀中,好不容易做了新都县令。当年与他一起逃难至此的同乡人,暗地里说法正私德不好,因为这事刘璋迟迟没有重用他。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法正因为与张松关系不错,张松推荐法正出使荆州,引刘备入蜀国,共拒张鲁。从此法正如鱼得水,尽展个人才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法正这人,私德确实不怎么样,担任蜀郡太守时,颇有点小人得志的感觉,擅自处决了以前诽谤他的人,于是有人到诸葛亮那去告状,说法正作威作福,应该受到制裁。但是一向赏罚严明的诸葛亮却网开一面,不予追究。这里不得不说,诸葛亮的做法确实不妥,违背了法理公正的原则。所以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不敢惹法正,具体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法正是刘备身边的大红人

建安十三年,法正受刘璋委派,来与刘备修好,劝说刘备入蜀。刘备见到法正后,表现得额特别殷勤,穷尽讨好之能事。对于在蜀中受尽冷眼的法正来说,简直是幸福到找不到北了,于是直夸刘备有雄才大略,准备与他共谋大事。正好此时,刘备迎娶了孙权之妹孙夫人,但是这个孙夫人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喜欢舞刀弄枪,进出必有亲信卫队持刀护卫,刘备每次进出宫中,胆战心惊,生怕这个枕边人做出意料之外的举动,外有孙权和曹操虎视眈眈,刘备的日子不好过。法正鞍前马后,左右周旋,为刘备出了不少好主意,让刘备度过了一个一个的难关,因此逐渐赢得了刘备的宠信。

关羽被杀后,刘备执意要东征孙吴,蜀中文武苦劝不能阻止,后因刘备大意轻敌,兵败夷陵。事后,诸葛亮痛心疾首得说了一番话,若法孝直在,先主必不会东征,即使东征也不会兵败如此。也充分说明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到了刘备特别喜欢听法正话的地步。刘备骨子里其实有强权的一面,在一次与曹操的作战中也暴露无遗。刘备因为一时得失,大发脾气,冒着曹军的箭矢指挥作战不肯离去,众将谁劝也不听,最后是法正挡在刘备前面,刘备生怕法正被箭射中,才答应跟法正一起撤离,法正已经受宠到如此程度。

(法正在刘备迎娶孙夫人前后投靠刘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法正是刘备入蜀的直接策划者和重要实施者

法正自与刘备见面之后,可谓是惺惺相惜,当即为刘备入主益州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希望刘备乘着刘璋暗弱,兵发成都,加上内有刘璋的股肱之臣张松为内应,一举拿下益州之一肥沃之地,凭借天险成就一番霸业。刘备是欣然同意的。此后刘备留诸葛亮防守荆州,自率兵马直取成都。在这个过程中,法正识破郑度坚壁清野之计必不能被刘璋所采用,坚定了刘备的进取之心。后亲自写信劝降刘璋,虽没有说服,但已动摇刘璋抵抗之心。因此法正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战略决策作用。

刘备入蜀后,法正劝说刘备像当年燕王重要郭槐一样,去重要徒有虚名的许靖,赢得了益州士子归心。再劝说刘备迎娶了刘璋已故兄长刘瑁的妻子吴氏,与蜀中大族豪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通过一系列举措,稳固了刘备在蜀中的根基。

(法正常随军出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法正审时度势,劝说刘备进图汉中,一举奠定了三分天下

建安22年,曹操征讨张鲁后,没有进一步进取巴蜀之地,而是撤军北还了,只留下了夏侯渊和张郃留守汉中。法正审时度势,认为曹操的大本营肯定是出问题了,真的是天赐良机,于是说服刘备趁此机会一举拿下汉中这个入蜀的大门户,从此蜀汉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法正给的理由是很有战略高度的,对于攻占汉中,法正认为可以讨伐国贼,尊崇汉室,不行的话还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最不济的话也可以固守要害,与曹操进行战略相持。这几句话是很诱人的,由不得刘备不答应。

于是,刘备扔下诸葛亮经营后方,提供兵员粮草,带着法正就去了前线。汉中之战打的很漂亮,是刘备对外战争,尤其是对曹操阵营取得的唯一一次大胜。在法正的战略战术指挥下,在定居山一举斩杀了夏侯渊,彻底拿下了汉中,为蜀汉安全和后期的北伐中原奠定了基础。

(两大重量级人物:法正与诸葛亮。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结

陈寿对法正的评价是像曹魏郭嘉、程昱一样的人物,这个评价已经是很高了,其实也暗含了法正私德确实有些问题。毕竟郭嘉被普遍认为有“负俗之讥”,风评不是很好。程昱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狠人,当年曹军缺粮,程昱劫掠乡里,凑足了三天的口粮供给曹军,其中居然夹杂了“人脯”,程昱为此事多遭世人毁谤,这也正是程昱为什么没有位列三公的原因。但不管怎么说,法正一直是蜀汉集团的重要谋主,在一段时间内诸葛亮主内、法正主外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是蜀汉的重要功臣之一。终刘备一朝,仅有法正死后获得谥号,足以说明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分量。

其他网友回答

引言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孝直子初若失汉室难兴”,如此定语自是有夸张之嫌,王朝之兴衰更替绝非几个人就可以左右的。但也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一乃蜀汉人才之不足,与曹魏、东吴相比,蜀汉虽然也是割据一方,但相较之下人才储备未免有些差距。虽然卧龙凤雏,孝直子初不足以囊括蜀汉之所有“权谋”之臣,但其余之人,在人才济济的三国时代所能起到的作用未免过于渺小。

二乃此四人之作用,毫不夸张的说此四人皆乃蜀汉集团不可或缺之才干之人。诸葛亮总揽军政大权,乃战略之制定者;凤雏庞统擅长用险,若争天下自不可少;法孝直奇谋诡谲,虽是“阴诡”谋士,但对刘备却是忠心耿耿;刘巴子初是蜀汉的钱袋子,开源节流,以保后勤之充沛。

分析

法正固然是奇谋百出,也担当的起刘备的信任,但题目中所说之“诸葛亮不敢惹法正”,却也不能苟同。

二人都是刘备所倚重之谋臣,也都对刘备忠心耿耿,既非敌人何来招惹之说。

此时之蜀汉,根基尚未稳定,大家所谋者皆是国之军政大事,齐心协力,君臣一体,百官同心,才为蜀汉所必须为之之事。既如此,蜀汉又无党争,无争权夺利之事,二人相安无事就好,何用招惹?

法正法孝直虽因早年之不得志,未免胸中有所不平,但与诸葛亮无干。而且他自辅保刘备之后亦殚精竭虑,死而后已,与诸葛亮之所为所谋无差。二人又都是极为聪慧之人,当惺惺相惜,互相查漏补缺才对,又怎忍招惹?

法正其人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

早年间曾是刘璋手下之谋士,虽是名门之后,但其出生之时,家道也已败落。故此,在那个重门第甚于重才干的东汉末年,法正并没有成为自己心目中那个济世之臣。

在刘璋的手下,法正不受重视,刘璋作为君主,不重用法正。而法正,作为名门之后,自是有几分个性,也不愿意与同僚结交。故此,在益州为官的日子,让法正不免心存怨气。

恰值曹操讨伐张鲁,益州刘璋因担心张鲁被灭之后“唇亡齿寒”,自己也被曹操所吞并,故此想到了同为宗师的刘备,希望能得以援手。

而此时,刘璋手下的张松、法正都已有另投明主之思,故此推波助澜,引来了刘备。

刘备于后来果然取得益州,之后的刘备对法正也是信任有加,而法正也是“一遇风云便成龙”,在刘备的手下展现其胸中丘壑,施展了毕生的报复。

或是因为抑郁时间过久之缘故,之后的法正对曾经轻视过自己的人,未免有些睚眦必报。

但好景不长,法正因病去世。其去世之时,距离关羽败走麦城尚不足年。

但他对蜀汉集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彼时的蜀汉集团,刘备最为亲信的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诸葛亮也曾感叹过: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法正追随刘备之后,他既是谋臣也是宠臣,因法正有过被压制过的经历,他更明白“风云际会”时的辉煌,也知道君主之重要性。

所以,法正在出谋划策,治国理政之时可以殚精竭虑;而与政事之外,他又甘于做一个“宠臣”,陪同刘备嘻嘻娱乐。而这恰恰是诸葛亮做不到的。

法正之谋

法正追随刘备的时间并不算长久。从公元211年归附刘备,到公元222年因病而故,法正追随刘备的时间不过11年。而这短短的11年,法正所做的贡献则是难以估量的。

于军事法正有“献益州、斩妙才、定汉中”之大功,而于政治,法正又有“拢士族”之献策。可以说,法正是刘备集团里,除诸葛亮之外,唯一一个军政全才。

益州时法正献给刘备的第一个礼物。不过,客观而言,那时法正在益州的地位,决定不了益州的归属,所以得益州,法正并非是必须的人物。

但法正的到来给了刘备一个信号,益州之内,非法正一个人想迎接刘备:

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后来张松虽然因败露而身死,但法正的这一献策,在决心上,也促进了刘备要夺取益州。

得了益州后的刘备,自然不会停下脚步。此时,法正向刘备进言: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这番话,对刘备而言就是一颗定心丸。没有这番话,刘备或许不敢有拿下汉中的念头。

既然要打,就得考虑一下怎么打,先打谁。这一次,法正准确的把目光盯向了夏侯渊。

夏侯渊于曹操而言,既是君臣,也是兄弟。他对曹操的重要性,不亚于关羽、张飞于刘备。斩夏侯渊既在军事上有助,更重要的是能在心理上,给曹操及曹军以痛击。

所以,法正对于斩杀夏侯渊一事上,是不遗余力的:

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

果然,夏侯渊死后,曹魏集团在汉中的败局再难挽回。汉中被刘备所得。

定汉中,让蜀汉集团达到鼎盛时期。之后的刘备,再也不是那个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贩履之徒,而是真正可以和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的一方诸侯。

法正之谏言固然谋进了些,但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除了在军事上,法正给刘备集团所做之贡献还有政治。

法正虽然在益州曾郁郁不得志,也曾被同僚所打压。但他明白拉拢益州士族,是刘备必做的事情。

从个人行为上,他对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打击报复。而从政治上,他却让刘备拉拢那些他所打击报复之人。

我不知道法正此举,是否是以自己之恶,而彰显刘备之德,让刘备所作更为奏效。还是仅凭个人好恶出发。但总之,刘备后来是拉拢了士族,也站稳了脚跟。

结语

法正于蜀汉集团的军事贡献是不可替代的,而且他在政治上也有“亲士族”之策。

当然,他的贡献也不止如此,蜀汉的律法制定法正也不可或缺。但法正在律法上的策略与诸葛亮不同,法正想要“宽法”而稳住豪强,而诸葛亮则主张用严法树立威望。

至于诸葛亮与法正的关系,两个人从来没有过“惹与不惹”之说。

法正在得势之后,睚眦必报,有人希望诸葛亮进言刘备,让刘备管一管法正,此时的诸葛亮的确做出了一种看似“退缩”的做法: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从此事上看,诸葛亮的确没去招惹法正。而这只是因为此事对蜀汉之大局无影响。但真到了涉及原则的时候,诸葛亮从来不会退让。

在选择“宽法”还是“严法”的时候,诸葛亮没有听取法正之言,而是坚持用严法,还给法正写了一封《答法正书》。

由此可见,一旦触及到原则,和治国理念,诸葛亮并非不敢“惹”。而是那些琐事太小,诸葛亮认为没必要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法正本是刘璋手下一小官,跟随十几年但不被重用,跟随刘备后犹如鱼入大海,龙出生天,成为刘备帐下的第一谋士,虽然诸葛亮的地位不能撼动,但法正的作用也是无法取代的。

在军事上,法正是刘备的主心骨

(一)劝降刘璋助刘备夺取益州

法正字孝直,建安初年依附刘璋,但不被重用,每次与益州别驾张松讨论刘璋时,都叹息不得志。

曹操派钟繇征讨张鲁,刘璋接受张松的建议迎刘备入川抵御张鲁。刘备与刘璋反目后,刀兵相见,刘备先下手为强,诱杀刘璋大将杨怀、高沛,益州之战正式打响。

围雒城一年才破,庞统战死,诸葛亮率张飞、赵云等入蜀,分定诸县,与刘备共围成都。成都尚有精兵三万,粮食供应一年,法正写书给刘璋,分析形势、陈述利弊促进了刘璋投降,避免了更多的伤亡。

(二)在汉中之战中发挥关键作用

刘备在得知曹操夺取汉中后,恐益州有失,不惜放弃长沙郡、桂阳郡和江夏郡给孙权。为防止曹操进一步攻取益州,刘备发动汉中之战,如果汉中之战再失败,刘备不仅仅是丢了荆州三郡,很可能会危及益州。

法正趁曹操处理内部问题,建议刘备出兵汉中。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可以说精锐尽出,刘备在法正的指挥下,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占得先机,最终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因为有法正这个主心骨,刘备信心大增,面对曹操亲征一改以往掉头就跑的作风,硬气的说:“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中”。

虽然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曹操还是非常了解刘备有多大本事的,没有把刘备放在眼里。当刘备发动汉中之战,斩杀夏侯渊后,曹操亲征刘备,知道是法正的策略后说道:“吾固知玄德不办由此,必为人所教也”,又遗憾的说道:“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正邪!”,得到曹操的认可,法正在刘备受宠就理所当然了。

在政治上,法正是刘备的指路人

刘备刚刚取得益州,很多益州本土势力虽然表面臣服,但内心还是抗拒的,刘备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他们的态度。法正在益州的十几年间,虽然没有被刘璋重用,但对益州的形势是比较了解的,这让刘备在面对益州势力时轻松了许多。

刘璋投降后,刘备因为之前许靖开门投降而不想任用他,但法正认为许靖虽徒有虚名,刚开始创立大业,如果不能对许靖以礼相待,会让天下人认为您轻视贤才,刘备于是任命许靖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后刘备称汉中王,拜许靖为太傅。许靖虽然年过七十,但喜爱人才,指引接纳后辈,谈吐清雅,诸葛亮都时常拜访,为刘备引进了很多人才。

大家都劝刘备纳刘瑁遗孀吴氏为妻,但是刘备因为与刘瑁同宗而不同意,但是法正以“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劝说成功。吴氏作为刘瑁妻子,在益州有一定的话语权,同时吴氏也是吴懿的妹妹,吴懿早期随刘焉入蜀,可以说是益州的元老级人物,有了吴懿的支持,刘备在益州的处境顺利了许多,后来刘备称帝时,更是立吴氏为皇后,吴氏确实给了刘备很大的帮助,这都要归功于法正的指引。

结语

在汉中之战的一次战事中,刘备当时处于劣势,应该撤退,但刘备非常生气,就是不退,在箭雨中指挥战斗,大家都不敢劝说,只有法正站在刘备的身前,刘备对法正说:“孝直避箭”,法正对刘备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才撤退。

通过这几件其他人劝说不通的事,法正却能成功,足以说明刘备对法正的信任,同时从刘备的几次封官拜将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

刘备取得益州后,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诸葛亮作为荆州元老,地位不可能撼动,但法正作为刘备主要出谋划策的人,作用是诸葛亮无法取代的。

当刘备称汉中王时,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能做到三独坐之一的尚书令,而且还是首任,可见法正的作用之大,而护军将军更是掌管着国家中级以上将领的考察选拔,也就是说中级以上的将领,都在法正的考察范围内,而想要成为中级将领,必须经过法正的认可。

法正去世后,刘备伤心流泪多日,谥法正为翼候,是唯一去世后赐予谥号的人,连关羽、张飞死后刘备都没有赐予谥号。

所以当刘备不听众人劝谏,执意伐吴兵败时,诸葛亮感叹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使不东行;既复东行,必不颠危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