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什么历史人物(王阳明是什么时期的人物)

网友提问:

你所知道的王阳明,是怎样一位历史人物?

优质回答:

【鸡贼军事家王阳明】

王阳明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历史名人。

百度可以搜到,他是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

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这个可以理解,毕竟艺术是互通的。军事家是什么鬼?

难道哲学家不是那种迂腐的老夫子吗?

看官您要认为王阳明迂腐,那就大错特错啦。这个人外表憨厚老实,但机灵,聪明,有用。

他如何格物致知,娶媳妇当官的事咱今天先不提,单从他得罪刘瑾说起。

一、得罪刘瑾,王阳明小露鸡贼

此时的王阳明初入职场,还是个小官,因为看不惯刘瑾所作所为,上书救人,被打了屁股,还被贬到贵州。

鸡贼的王阳明知道刘大人肯定要追杀他,于是在河边伪装跳河自尽,还留了遗书,做的像模像样。刘大人误以为他死了,终逃过一劫。

二、江西剿匪,诡异兵法初见端倪

后来刘瑾被杀,王阳明升官后去江西剿匪时,世人才有机会见识他的“鸡贼”。

正常人打仗常用的招数是:你进我退,以多打少。王守仁却不一样:不论兵力是对方几倍,都不打硬仗;不论兵力多么的少,都敢去拼一拼。此外,他很懂心理学,常搞声东击西的套路,让敌人“心甘情愿”的往他埋伏圈里钻。

收拾土匪,王阳明只用三招:

1 连坐法

十户一组,每天巡逻,一旦发现哪组有土匪,十户人家一起完蛋,于是土匪被逼的,有家不敢回,过年山里啃草皮。

2 反间计

剿匪之初总是失败,好像土匪提前得到消息。王阳明心知不妙,有奸细。于是他先发假命令,引出奸细,然后搞反间计,将计就计,把他们发展成双面间谍。土匪的行踪尽在掌握,被打的苦不堪言。

3 查案底

土匪受不了,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打不过要不假投降吧。谁知王阳明是真的狠毒,他怎么对待这些土匪呢?查案底。

有以前招安过又反水的,通通杀掉。终于土匪们被王老师整的服服帖帖,乖巧的像小绵羊,再也不敢假投降了。

三、虚张声势,平宁王乱

宁王叛乱时,王守仁手上根本没有兵,调兵需要时间,万一这期间宁王发动攻势,咋办?

王守仁眼珠一转,用了缓兵之计。他在南昌四处贴小广告,大张旗鼓地说:朝廷十六万军队已到南昌,宁王您就别反抗啦,投降活命的干活,不投降死啦死啦地。

宁王当时害怕极了,按兵不动。等反应过来,王守仁已经集齐人马,最终平定了宁王叛乱。

其他网友回答

有人评价说“上下五千年,圣人两个半”,能立德立功立言而不朽的圣人只有孔子、王阳明,外加半个曾国藩。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别号阳明先生,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传播“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哲学思想,他的学术思想甚至传播到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郭沫若曾经说:王阳明在教育方面有他独到的主张,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

说道王阳明的成圣之路,那也是相当曲折漫长。王阳明在当时绝对算个另类,追求时尚和个性,很有自己的想法,7岁时父亲问他的理想,他就说想当圣人,换来了父亲的一顿毒打,后来又学程朱理学的格物,呆呆的坐在地上格竹子,最后把自己饿晕过去了,历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为了当圣人,他在结婚的当天晚上钻到道观里和老道士聊了一整夜,媳妇家还以为他逃婚了,为了当圣人,他一个人钻到深山老林里学道士修仙,最后觉得没用自己又下了山,为了当圣人他还去寺庙里准备当和尚,后来被大和尚遣返了。

生活的苦难并没有难倒他,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这里的环境虽然恶劣,但却十分的清静,每天没有公务缠身,他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沉到意识的深处,苦思冥想,茶饭不思,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置于死地而后生,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山洞里,不吃不喝,直到悟道为止。一天夜里,黑暗的意识海洋深处像是被一道亮光划破,他顿悟了,他知道了成圣的道路,那就是致良知。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其他网友回答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诸葛亮、王阳明和毛泽东。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

有人说: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者,只有两人:一是明朝王守仁,一是清朝曾国藩。

毫无疑问:王阳明乃一代旷世圣哲。

应该有好多人是从《明朝那些事》知道王阳明的吧,然后再去详细了解他,从而对他产生尊崇与敬畏。

众所周知王阳明在中国早已被尊为了王圣人,尤其是由他所创立的心学更是源远流长,影响和启迪着世界上的一代代人。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别号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心学创始人;王阳明从小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所谓好学并非用于考取功名利禄,虽然他从小四书五经早已烂熟于心但是却一心想着做圣人,不断探索圣贤之学,所以他的行为从来异于常人,在父亲眼中,王阳明是一个不务正业、整天胡思乱想、叛逆且不可教诲的人。

年少的王阳明在思想上的成熟早已远远超出了同辈甚至长辈,所以遭遇的冷嘲热讽以及挫折也是数不胜数,然而他从不在乎外人的看法,一心想着圣贤之学、为国家建立功绩做大事,由于现实并非他所愿,且十之八九并非遂他愿,思想上长时间的困惑使他年少便钻研佛学、道学,希望能够从中找到答案、由于天生体质不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又痴迷于道家的养生术。

可以说早期的王阳明思想尚处于混沌期,直到被贬官龙场悟道,他的心学开始发芽,并且很快在当时偏僻的死生之地贵州开始散叶成荫,由此踏上了他的辉煌征途。

当时明朝匪患四起,且藩王叛乱,王阳明临危受命,利用自己的心学打出了一次次经典的战役,并且灵活周旋于朝野奸佞之间,竭尽全力一次次救民于水火之中;在为朝廷建功立业的同时,王阳明更是不懈探索完善自己的心学并持之以恒地向世间推广着他的心学。

王阳明的功勋并不被当权者承认,但是换来的是万民对他的顶礼膜拜;一批批心学信徒不远万里只为目睹圣人一面;王阳明用他的功绩给心学做了很好的佐证。

其实关于他,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杨廷和不喜欢他,南方离不开他,王阳明并没有进入大明王朝的最高权力中心,我其实想见见,王阳明这样的圣人,如果真的身处最高权力之间,对于历史的发展,百姓的福祉,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其他网友回答

圣人王阳明文治武功,勋业卓著。于公元1528年1月9日,即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瞑目而逝,一位圣贤的思想致此而止,最后遗言:“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死后的第四十个年头,1568年,即明隆庆二年,诏赠新建候,谥文成,颁铁券。穆宗帝在券文中赞曰:“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禛说:“王文成公(即王阳明)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 、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王阳明在历史上最足珍贵处,在于学术活动上。最实出的是他所创立的,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心学”体系;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学过道,学过佛,对佛、道均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更精通于儒学。他对儒、佛、道三学都是通达无碍的。现代思想史专家梁漱溟曾赞叹王阳明说:“昔贤有悟于三家(指儒、道、佛,)学术异同,各予以适当位置者独有阳明王子耳。”

王阳明认为佛、道两家之学,都是消极避世之学,而儒家之学是积极用世的。佛家与道家,都自私其身,只能算作小道,只有把儒、佛、道皆为吾所用,才能称之谓大道。

王阳明所主张的,由“吾心”来主宰世界,使人“心”由驯顺被动的地位转向独立的,自我用功的主宰地位。让众人重新树立起自信心与人格独立意识,是人意识上的一次大觉醒。

其他网友回答

生活实践中感知人性;逆思维解析人生百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