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不是大一统王朝(宋朝根本不算大一统)

网友提问:

连汉地十八省都凑不齐的宋朝为什么算正统和大一统王朝?

优质回答:

在分裂时期,判断一个政权能否代表中国封建正统朝代,在“汉地十八省”不为任何一个政权所完全拥有的背景下,拥有中原和关中就成为重要且必要条件了。而拥有中原和关中的政权必然会实行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制度,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即便它是少数民族政权也会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被同化。

从以上这两个标准来考察辽宋金时期,结果必然是这样的:

辽与北宋对峙时期,北宋不仅占有今河北桑干河以南“汉地”的绝大部分,而且占有关中地区甚至河西走廊一部分,政治和文化完全以唐代为宗,自然代表中国封建正统。

辽被金灭亡后两年北宋也被其灭亡了,南宋与金开始对峙,这一历史时期金占有中原地区,南境甚至抵达淮河以南,同时金也占有关中地区及河西走廊东部,在政治和文化上金基本上是宗法唐特别是北宋的,可见,拿金和南宋相比,金更具有中国封建正统皇朝的代表性。而反观南宋其实就是北宋(当时称宋)灭亡后南逃的尾巴尾巴政权而已,如同后来元灭亡后的北元、明灭亡后的南明,只不过南宋的体量较大,影响力也较大而已。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说金是与南宋相比较而言才代表了中国封建正统。

其他网友回答

宋朝当然不算什么大一统王朝。

这点可不是我自己在胡说八道杜撰,事实上就连宋朝人自己也不觉得自己有这种强大的地位。

北宋到底算不算大一统王朝,应该问宋太祖赵匡胤本人。

如果连赵匡胤都不觉得是这样,那么谁说宋朝是大一统都没有用。

开宝七年(974年),北宋开始歼灭南唐的战争。在南唐灭亡后,北宋的大臣请求赵匡胤加尊号。根据记载:

群臣再奉表请加尊号曰“一统太平”。帝曰:“燕、晋未复,可谓一统太平乎?” 不许。群臣请易以立极居尊,许之。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中所言的燕是指幽云十六州;晋地指的是北汉。北汉是在太平兴国四年(979)被宋太宗赵光义所灭。

在赵匡胤看来,只有燕、晋收复后,他才配得上“一统太平”的称号。“一统太平”,就寓意着大一统。

换言之,如果北宋不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并解决北汉问题,就算不得什么大一统王朝。

然而,宋朝一直没有能解决这个问题。

甚至于在宋真宗时期,他们还和契丹人签订了澶渊之盟,约定彼此是兄弟之国,地位平等。因此,这怎么能算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王朝呢?

最后,这里提到的十八省,是清朝时期的概念,不要用在这个时候。

其他网友回答

“强汉盛唐,富宋刚明!”这是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语,也是对中国历史上主要封建王朝本身特征的精简概括,也是公认的正统王朝。

很多人对此提出争议,认为“富宋”不应该和汉唐并列,毕竟不是一个大一统的汉人王朝,相对而言,秦、隋两朝更为合适。

实事求是的说,宋朝是不是大一统的正统王朝目前还有所争议。先来看看宋朝疆域,全盛时期的宋朝领土面积为280万,而同时期的辽朝、金朝分别为489万和361万。

就当时而言,两宋王朝连汉唐核心区域“汉地十八省”都没能完全掌握,像燕云十三州等固有的中原领土沦入他人之手,南有大理、北有辽金、西有西夏,实在称不上是大一统王朝,只能是割据王朝。

再谈谈正统方面,一个王朝是否是正统,主要取决于其政治形态、经济规模和文化思想等多个方面。两宋王朝是传统的农耕经济和皇权政治,而且在文化思想方面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期。

从方方面面来看,两宋确确实实是中国历史上一脉传承的正统王朝,只不过受军事力量和对外战争的影响,导致领土面积相对薄弱,在整个亚洲世界没有相对话语权。所以两宋是一个没有大一统的正统王朝,仅此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唐末军阀混战,出现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局面,宋朝继承五代,依次消灭了十国军阀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的大分裂,大致拼起了唐朝碎裂的版图,完全占据了汉族核心地区,光这一点宋朝就承担得起正统和大一统王朝。

秦朝也正是统一六国结束大分裂,隋朝也是结束南北朝的大分裂局面。

如果把题主的汉地十八省作为大一统的标准,那“秦朝,隋朝,唐朝”都不是大一统王朝。“秦朝”西南夷并没有归顺降服,没有云南,贵州,河西走廊也是汉武帝时期凿通,秦朝也没有甘肃。“隋朝,唐朝”西南地区也一直没有收入国土,尤其是唐朝云南地区的南诏国把唐朝折腾的够呛。

所以汉地十八省并不是大一统王朝的判定标准,另外说宋朝版图面积是最小的,肯定对历史是一知半解的人。实际上单论实际控制面积,宋朝的版图远远大于秦汉。秦汉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大部分都是呈点状,也就是在一个地方建一座城,设一个郡,中央政府能控制的就只有这个城,这个郡的百姓也只有城里驻扎的士兵,城外都是些不服统治的蛮夷和无人区,根本无法控制,开发程度极其低下。

直到汉末三国时期,南方地区大部分地方都充斥着山越,吴国君主孙权花了数十年的时间才初步消灭山越,初步进行了南方地区的开发。福建省直到东晋才有“八姓入闽”,初步有了汉族人集居。

到了宋朝,历经东晋“衣冠南渡”和“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大规模的北方人南下,对南方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宋朝对南方的统治也不是秦汉时期的点状,而是面状,经过这么多年的开发,南方也不再是蛮荒之地,由点连成了面。

再说正统的事。正统,出自儒教圣经《春秋》一书,又称法统、道统、礼仪之统,意思是以宗周为正,尊先王法五帝,为天下一统。《汉书》曰:“《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其中包括血统上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及文化上的华夷之辨。

“嫡长子继承制”汉族政权基本都是,这一点不用讨论。我们要讨论的“华夷之辩”。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有三个标准:血缘衡量标准,地缘衡量标准,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

一、拿血统来说,宋朝是纯正汉人(不讨论野史),西夏是党项人,辽国是契丹人,大理是白族人。

二、拿地理位置来说,宋朝占据中原,江南,巴蜀这些汉族核心地区,而其他各国都是些边边角角,并没有占据汉人核心地区。

三、拿衣饰,礼仪等文化来说,宋朝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顶峰,文化异常繁荣,宋词与唐诗并称,成为语文必考科目。而在书,画,手工艺方面,宋朝更是繁荣,不但在前人基础上发扬光大,更是开创了不少新的流派。

1、西夏元昊主动胡化,强迫百姓剃发易服,第一个排除。

2、大理国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南诏传统,头戴一种高耸的“头囊”。“(南诏)衣服略与汉同,唯头囊特异耳……其制度取一幅物, 近边撮缝为角, 刻木如樗蒲头”。虽然具体制度尽失,但从保存下来的绘画、雕刻上看,南诏、大理的头囊有很多材质,国王头囊在大礼仪和礼佛盛装可能采用极其复杂的全金银花饰、黑底金花,平常可能戴仅饰以金边或黑色的“皂绫绢头囊”。并非汉制。

3、辽国实行“南北两院制”,契丹人和汉族人各自穿各自的服饰,各自用各自的制度,契丹人并没有深度的汉化,他们保留了大部分自己文化特色,虽然受了汉文明的影响,但并不是主流。

总的来说,宋朝正统性和大一统当之无愧,辽金夏在正统性方面始终不如宋朝,算是矮子里面拔将军。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他是汉人建立的,汉人建立的国家,地盘再小也是正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