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尚武的朝代(古代哪个朝代最尚武)

网友提问:

中国哪个朝代最尚武?

优质回答:

小作坊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尚武的朝代是:清朝

说到清朝,也许大家的第一印象是贫穷落后,拿着大刀长矛,遇到洋人拔腿就跑的时代。

但是,清朝其实是个崇尚武力的朝代,清军入关,夺取天下,虽然有些取巧,但也是靠着自身强大武力为基础的。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到极点,加上天灾人祸不断,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明王朝,深一脚浅一脚的越陷越深。虽然明朝已经日落西山,但余晖仍在,如关宁铁骑,如明军火器,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却还是敌不过满洲八旗的钢刀。

李自成乘乱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带着无限的悔恨煤山自缢,后来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打败了农民军,满清成了中原的主人。

清朝的尚武精神表现在:

第一,军事部署,明朝败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明朝对藩王的限制,众多藩王有名无实,没有自己强悍的军队,以至于京城被围后,大家只能干瞪眼。清朝则不然,清朝设立八旗驻防制,每个地区都有强大军队,既可以相互制约,也可以北上勤王。后期还允许组建地方军,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

第二,“大阅”和“围猎骑射”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保持传统的“国语骑射”,传承满洲贵族和八旗子弟的战斗力,采取了多种措施。最重要的就属“大阅”和“围猎骑射”了。清代大阅是皇帝亲自检阅八旗部队,审察众多兵种集合演练其成效的重要军事活动,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而围猎,则是皇帝常年举办的考核八旗官兵骑射与尚武能力的强有力的科目。这些活动的场所,广泛分布于京师及附近地区。康熙帝曾言:大清勤兵马,永不修长城。

第三,尚武的传承物证“扳指”

扳指本是频繁射箭时保护手指的工具,在清朝时期,扳指却成为一种首饰,上至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凡是满族男子都带有扳指,可见满清尚武之风盛行。

虽然晚清在近代被列强打的是满地找牙,但只是限于武器上的落后,战术上的陈旧,思想上的迂腐,政治上的黑暗。清朝的尚武精神还是存在的,以至于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洋务运动的兴起,都是清人尚武的表现。

其他网友回答

汉民族自五胡乱华开始就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权, 北方大部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统治, 从东晋开始的汉人王朝大都偏安江南一隅, 到隋文帝时期方才统一南北, 直至唐朝初年, 随着中央政府对外战争不断取得胜利, 汉人受制于人的局面才得到改变。也正是由于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 唐朝的疆域面积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唐朝能够保持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 一方面与其不断增长的政治经济实力有关, 另一方面更是与人民尚武、军队战斗力极强有着密切的关系。唐朝的辉煌灿烂也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上的, 繁荣的经济、文化在长期和平中得到了发展, 对外的征服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 在另一方面丰富了文化,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唐代的尚武精神一方面是由于中华民族的民族内核即历史渊源的影响与传承,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唐朝特殊的历史文化氛围。

从唐朝的统治阶层来看, 唐朝的建立者李渊出身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这样一个集团是西魏、北周以来以六镇鲜卑贵族为主体, 联合关陇汉族地主 (关中郡姓) , 凭借武力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统治集团。尽管从隋朝开始, 这个集团的主体就转变为汉族官僚,但是这个集团的核心特质并没有随之改变。这个集团的家族并不是很多, 但他们大多数是通过武功进入到这个集团中的, 其政治权势是依靠武力得来的, 因此其成员普遍崇尚武艺。刘芳论氏族就曾经谈到:“关中之人雄”, “伐北之人武”。太宗李世民就是凭借其在起义及建立唐朝过程中的赫赫战功来建立起自己强大的个人威望与政治集团并最终取得政权的。

从唐代前期士大夫的组成来看, 在士大夫中以宰相为最贵。而在这一时期作为文职宰相也会常常兼知兵事, 或直接是由大将而来。如贞观二年 (628) 正月辛亥 (初三) 杜如晦以兵部尚书检校侍中, 摄吏部尚书。

如果说唐朝建立初年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士人多出身于山东豪杰, 而山东豪杰“乃一胡汉杂糅, 善战斗, 务农业, 而有组织之集团”, 是在隋末动乱中兴起的农民武装集团, 人多尚武而造成的话, 那么武后时期的狄仁杰和玄宗时的李林甫为固相位避免出现边将入相这样情况而建议边将多用蕃将的这两个事例则可以说明, 在唐朝前期, 出将入相是很多士人的追求, 在这样一个现实利益的驱动下, 很多普通百姓及小土地所有者们为了博得功名也愿意出将, 已达到入相的目的。因此才会在太宗伐高丽时出现“有不予征名, 自愿以私装从军, 动以千计”的情况。这个情况既说明了在当时, 一般地主和某些农民是支持唐朝政府对外征伐的, 在另一个方面也更加印证了在整个唐朝社会中都普遍存在着崇尚武力, 以武功博富贵的社会风气。这一点在唐代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如在敦煌出土的曲子词中就有:

【浣溪沙】忽见山头水道烟, 鸳鸯换甲披金鞍。马上弯弓搭箭射, 塞门看。为报乞寒天子大, 胭脂山下战场宽。丈夫儿出来须努力, 觅取策三边。

多多点赞,功在千秋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历史上尚武精神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再到宋朝建立这段时间。整个中国的风气都是极为尚武的。从宋朝开始,尚武的风气被当权者阉割。也正是从宋朝开始,武人的地位越来越低,直到明朝时期,一个七品文职小官的地位甚至都要远胜于一个五品武职的武将。真正出现了武将地位不如狗的闹剧。

宋朝之前那些尚武的朝代中,哪个朝代更加尚武呢?这一点大家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汉朝时期,因为汉朝从汉武帝时期,才真正意识上实现了对匈奴的攻守转变的过程。也是从汉朝时期开始,中原王朝对于匈奴从一直以来的防御变为了进攻。也有人说是唐朝,毕竟唐朝应该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版图最广袤的历史时期了。唐朝万王之王的帽子也是妥妥的戴在了头上。凶悍的草原游牧民族面对大唐军队时,无不战战兢兢的。但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尚武的时代,还得是秦朝。

从秦朝的二十等军功制我们就可以对秦国的尚武精神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二十等军功爵位制说白了就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其目的就是刺激士兵的战斗欲望。二十等军功制的出现,极大的鼓舞了秦朝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为了提升秦国人的尚武精神,商鞅规定,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即便是秦国的宗室也是这样。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拥有爵位。商鞅就是想告诉士兵们,奋勇杀敌才是唯一的正路。只要你杀的敌人够多,立的功劳够大,那么即使你是平民出身,那你的地位也比没有军功的贵族高。这一点和秦末农民起义时喊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此之外,商鞅变法为了提升军队的尚武精神,他还做了很多奖励措施。比如秦国士兵只要斩获一个敌人的头颅,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在如此奖励的诱使下,秦国军队的尚武意志堪称七国之最。

不仅如此,秦国为了增强秦国士卒尚武意志,更是在每个细节方面做到了精益求精。秦国之中,一个士卒有无战功从他的饭食就可以看得出来。有军功的士卒可以吃肉,吃水果,吃咸菜。而内有军功的士卒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而且秦国的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你说在这种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秦国尚武意志又如何不是最高的呢?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