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级之前需要幼小衔接(一年级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网友提问:

孩子上一年级前,家长要怎么做好幼小衔接?

优质回答: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要给孩子一定的知识积累。

学习习惯包括:对学习目的的明确和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能够专注于听讲,喜欢阅读和表达等。而知识的积累主要是拼音,字词和数学常识,也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些孩子的说话写话和国学经典。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项、训练专注力。

我个人觉得,幼小衔接工作中,专注力训练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幼儿园教育不以传授知识为主,孩子不会听课、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跟着老师走。这也是很多聪明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时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老师的讲授就像一个水源,专注力则是接收这个水源的入口。专注力差,老师讲得再好,孩子没往心上去,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专注力训练,要练三个方面:聚焦性、持久性、可移动性。

聚焦性,指的是孩子能把注意力控制在一点上,不受外界干扰。

持久性,指孩子能持续关注一件事。

可移动性,指在必要的情况下,孩子能“控制”专注力迅速转移。

训练专注力,主要有三种方法:纸笔训练、游戏训练、正念训练。这些方法,在我的文章多有介绍,有兴趣你可以关注一下。这里,重点介绍我结合这三种方法,自创的一种方法:寂听法。我家小孩用过,效果不错。

第一步:临睡前,先让孩子安静下来,舒服地坐在沙发上,自然呼吸,同时,眼睛微闭,数自己的呼吸,一吸一呼算一次,共数30至100次(根据孩子情况,由少到多)——相当于古人的“静坐之法”。第二步:待孩子数完呼吸,保护原样不动。家长讲故事或者是有趣的科学知识。让孩子的思维跟着故事走。内容、长短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接收程度适当调整。第三步:读完一篇后,让孩子睁开眼睛,由家长提问故事内容。最好是选择、判断、简答题都有。然后,让孩子根据故事提问,家长回答。可以带点小游戏,比如,争夺“提高之王”、“答题高手”之类的。

这个方法,适合3至10岁孩子。从“静心”、“听故事”到“提问”,专注力的“聚焦性”、“持久性”、“转移性”都得到训练,既培养了阅读习惯,还模拟了上课形式,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项、培养习惯。

生活习惯。孩子上一年级,每天早上起床、吃早餐让很多家长头疼。家长要有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能在生活里找乐趣,从自己起床、自己洗脸、刷牙、穿衣服、系鞋带,自己背书包等等细节出发,给孩子树立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父母不要包办一切。

书写习惯。执笔方法、坐姿、书写规范,这些都要起早动手。

阅读习惯。这个习惯越早培养越早受益,时间久了,对孩子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都有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每天晚读。

第三项、培养学习兴趣。

1、借助趣味阅读。前两天,我有事出外,恰逢儿子生日,电话上,我给他说:“我要送你两本书做为生日礼物。”儿子听了很开心。其中一本是《马小跳玩数学》,二年级版。拿回家玩了几道题,儿子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每天回家,都逼着我和他一起玩,非常开心,还要我给他买全套。

2、在生活中引导。孩子通过观察生活、看动画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产生兴趣,这时,家长要适机引导。我家小孩上幼儿园时,有一天,他找来一根针、一张纸,还让我给他弄来一碗水,他要按照动画片上的教程,做一个指南针。做了很久,没有成功,他气馁了,不愿做了。我鼓励他:“你没有成功,肯定是有原因的,你再想想,看是不是缺了什么环节?科学家要取得一项成果,可能会经历成百上千次的失败,你这不算什么。”他听了继续去做。过了一会,他惊奇地大叫:“爸爸,快来看快来看,我把纸压到水底,针漂在水面上了!”我过去一看,果然。他被自己发现惊呆了,兴奋不已。我就引导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他就不断探索,终于明白,水是有表面张力的。当时,他做指南针失败的原因,我也没告诉他,鼓励他自己去探究。过了很久,他通过看动画片,明白了指南针没有做成功,是因为针没有磁化。

3、及时回应孩子的发问,并加以引导。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期,会有一个特别爱问“为什么”的阶段。这其实是孩子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探究欲开始苏醒的表现。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最佳时机,可惜被很多家长忽视了。

孩子经常问为什么,次数多了,家长就烦了。往往以“不知道”、“去看书”、“去问你妈妈”、“我忙完告诉你”这些话敷衍孩子。一次两次不要紧,时间长了,孩子从家长身上得不到回应,没有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探究欲就弱化了,对身边很多事就熟视无睹了,没有兴趣了。

所以,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的回应很重要,哪些问题适合直接告诉答案,哪些问题适合带着孩子去探究,哪些问题适合鼓励孩子独立探索,要分而待之。

4、必要的工具辅助。

比如,孩子开开心心看《超级飞侠》时,会问:“爸爸,香港在哪儿?巴黎在哪儿?”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地球仪来帮他认识世界,同时激发他的兴趣。

再比如,当孩子开始背诗时,不明白“唐代”、“宋代”是什么区别,就需要一个“中国历史朝代表”来帮他。

当孩子问“树叶是什么组成的?”、“树叶的里面是什么?”时,需要我们给他一个显微镜。

当孩子问“月球上有什么”,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孩子一个天文望远镜。

其实,这些小工具铺成的路上,很有可能会走出一个大科学家。

第四项、必要的知识储备。

可以教孩子识字、写字、认拼音。不过,这个不是重点,只要前面三个方面做好了,上了一年级,这些知识,孩子完全可以自己搞定。

希望可以帮到你,有什么问题还可以私信我。

其他网友回答

我家宝宝今年上大班儿了,我也特别苦恼,上幼小衔接教多了吧,怕她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认为我已经学过了,就不认真学的心理了,不交吧,就怕他遇到难题,认为我学不会我学不会我就不学了。我想给他报幼小衔接拼音辅导课英语课。然后再借一下小学一年级的课程给他稍微了解一下。目前是这样想的,就怕交多了,或者是教的不标准。

其他网友回答

给孩子准备一些幼小衔接的习题册。陪伴孩子一起以兴趣为主。慢慢学习幼小衔接知识。把一些知识点变为有趣的小任务。这样孩子才会更好的慢慢过渡

其他网友回答

亲子阅读,阅读,阅读再阅读。重要的事说三遍。

这样可以无形中解决:

1.生字问题。解决了生字,语文这块还担心什么呢?而且以后做题做试卷能自己读题,不用依赖家长,家长也能轻松些。

2.专注力问题。阅读,是将看到的内容在脑中转化为自己想象的图画,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孩子都会经历一个让你重复讲同一故事的过程,阅读时间也会越来越长,专注力自然越来越好。

3.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这个显然不管面对哪一科都是有利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其实就是学习力的提高。

4.丰富作文题材。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得多了,看图说话小作文什么的,起个开头就能刷刷刷往下写了,节省了多少作业时间啊。

暂时只能想到这些。总之,我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前一直坚持的就是这件事,什么幼小衔接,拼音班都没上,一年级时已能自己看书,学习基本不用操心。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