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葬都有什么讲究(农村丧葬新规定)

网友提问:

农村新的丧葬规矩有哪些呢?

优质回答:

生活在农村,对于婚丧嫁娶来说,虽说是平常之事,却也体现了传统的民俗在其中!对于婚姻来说,古代又称为“小登科”是预示着一个人转变的关键节点,因此,婚礼的习俗也有很多的考究!而对于“白事”来说,在人们“死者为大”的思想牵引下,在人生最后一次仪式上,为了缅怀逝者,为了孝悌的传承,也是人们很在意的!俗话说“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这也蕴含了,丧葬习俗的一些程序和礼仪!

在古代,人们遵从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多以土葬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也为了倡导文明丧葬,因此,近年来,“火葬”逐渐取代了“土葬”,扎根在人们心间,不过,仍有一些偏僻的确的农村,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土葬也是有存在的!不过,对于“火葬、土葬”之间的争论,还是要根据当地风俗文化来定!而近年来,为了不断推进移风易俗,不断的摒弃在丧葬习俗中的落后思想,农村丧葬习俗又有了2大新变化,对此,乡亲们是如何看待的呢?

变化一:推进移风易俗,摒弃丧葬陋习

在农村操办“白事”,无非是为了送别逝者,也是为了孝悌的传承,因此,在丧葬仪式中,往往村里的人会自发的前来帮忙,这也凸显了邻里之间的互助!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攀比现象愈演愈烈,“生前不孝,死后乱叫”,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现象层出,有些个别偏僻的地区,丧事成了活人们“盛宴”,花大价钱请来的歌舞表演,也让悲伤的气氛成了人们欢快的娱乐,这显然不符合“厚养薄葬”,孝悌思想的存续,因此,为了狠狠的刹住丧葬仪式中的陋习,在农村设立了“红白理事会”对村庄内的婚丧嫁娶进行制约!

变化二、倡导绿色集约化的安装模式,在农村倡导统一公墓安葬

生活在农村,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都有固定的墓地,老人过世后,会陆续安葬在指定的位置。由于时间的流逝,一代代的人员更迭,墓地也在不断的扩大,有些甚至占用了良田,这不仅不利于农业种植的开展,也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移风易俗的不断推进下,倡导绿色安装,集约化安葬的模式,由村里规划出,用于安葬的公墓区,进行统一的安葬,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在一些农村老人看来,公墓区相互并列,分不清辈分的不同,“五服”的区别,因此,很多老人左右徘徊,不知如何选择!

综上所述,在笔者看来,“火葬与土葬”的纷争,应该以人为本的对待,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也要符合其文化的差异,因此,还需要各地根据各自的风俗习惯,差异进行!而对于丧葬习俗中,推进移风易俗,摒弃丧葬陋习这是人心所向,也是让丧葬习俗更加的与时俱进!而对于,推进倡导绿色安葬,其实也是为了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也是可取的,不过,在划定公墓进行管理时,更需要细致更需要符合村民的所思所想!

更多三农信息,农村趣事,不妨点击上方的关注订阅呀,对于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农村“土葬、火葬”争论不断,丧葬又现2种新变化,农民怎么看?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其他网友回答

真巧啊,昨天才看完赵本山的电影“落叶归根”。

在农村,红白喜事非常常见,各地都有各地的规矩,也是经过许多年流传下来的,但是现在农村丧葬出台了一些新规矩,比如,要求红喜事酒席不得超过5桌,白喜事最多不超过十桌,老人死了以后不再允许土葬,只允许火葬,但是许多农村的老人始终认为落叶归根,火葬不好,所以许多人表示不同意。

农村新的丧葬规矩有哪些呢?

1. 要求墓地集中,不得乱埋乱葬

以前因为没有过多的规划,家里老人百年之后,许多人随便找了一块山,或者找一块闲置的土地,就下葬了,导致现在各种地方都出现了坟冢,于是当经济发展,需要修路或者城镇化发展需要使用土地时,想要征收非常麻烦,所以国家新出台的丧葬规定每个地区,都有固定的丧葬地,不许再乱埋乱葬。

2.提倡酒席从简,拒绝浪费铺张

农村里面有句古话叫做,人死饭团开,意思就是村里一旦有人去世了,大家就都窝在一起吃饭,所以一般有的人家里,有老人过世,都会摆上几十桌酒席,现在国家提倡勤俭节约,所以对于农村办丧喜事这块,提倡酒席从简,像湖南这边的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实行了,一般丧事最多只能办3天,酒席不得超过十桌。

3.禁止土葬提倡火葬

入土为安的思想其实早就已经深入我们农村人的心里,这是千百年来的习俗,也被认为是子女孝顺的一种,所以当国家提倡土葬时,许多农民朋友就不乐意了,认为这是违背常理的一个事情,尤其是村里的老人,但其实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这是非常有益的一个事情,健康老死的人还好,如果患有疾病的人,就算掩埋,也还是有可能污染环境和传染疾病的,何况现在癌症等爆发增多呢。

农村丧葬改革,也代表着科技等进步,以及反腐思想的渗透,所以大家应该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

规矩最起码是村规民约、或上级政府部门的规定和要求;风俗,是各地的约定俗成,而长期流传下来的习俗。对于丧葬,风俗的说道,要远远多于规矩。国家民政部门因地制宜的对各地殡葬管理有规定也有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但政府对殡葬管理要求相差无几,比方说提倡火化,树葬,河葬等,提倡移风易俗,提倡新的丧葬行模式,这就叫规矩。

但在各地丧葬风俗还大行其道。河北和河南就迥然不同。人死后,通知亲朋好友,发丧,吊唁行礼,入敛,出殡,都有大操,按照约定俗成的程序一一的进行,各有各的说道。是风俗也是传统。还没有什么其他新的规矩,只是人死后葬礼的成本提高。

其他网友回答

民间丧葬习俗,要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而言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有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本地的了,别说全国这么大,有的地方两个村挨着,可丧葬习俗却不一样。

我是河北省秦皇岛农村的,我们这里有人去世了,一般吊孝的都是上午,下午是不能吊孝的。还有就是买花圈,我们这里打幡的不用买花圈的。

还有就是,我们这里吊孝的所拿的东西有两种,一是点心,二是烧纸,如果去世的这人是夫妻之中的一个人,那么,吊孝时就买一斤点心了,烧纸没有量。如果去世的这家夫妻都亡故了,那么,你吊孝时就要买二斤点心了,这个意思我不说大家都明白了吧。

如果死去的人是夫妻中的一人,那么,盘子碗的就是单数了,反之,则是双数了。再有,就是如果死去的人超过八十岁了,或九十或一百岁,那么,吃饭的碗会被大家拿走的,说人活八十不易,九十一百更少见了,因此被说成喜丧,拿这样的碗是有福气的。

我们这里,如果亡人下葬,女人不能进坟场的,离坟头挺远呢就回来了。还有就是,插灵幡的时候,要边插边往上拔,拔三下,据说是拔状元,这个是老一辈留下来的规矩,到底什么原由谁也不知道。

我们这还有搀孝的习俗,那就是,打幡的人,要有人搀扶,左右各一人,搀孝的人务必是姑爷,不管是老姑爷也好,还是少姑爷,只要是姑爷就行,两个姑爷搀扶着打幡的人,不过,姑爷是不进坟场的,所以,大老远就往回走了。

凡是从坟场回来的人,到丧家门口了,要抓口米饭吃,在门口的一边放着一碗米饭,不知道这是啥讲究。

丧葬习俗还有很多,就说到这里了,你们那都有啥新鲜丧葬习俗呢,欢迎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人去世后最好不要用棺材了,农民家里都有不要的旧冰箱,因旧冰箱卖不了几个钱,用它来做棺材最合适。这样做能降低好费用,只用四个人就可以抬走。挖个坑也容易,也不要太多的人。关键要地方领导带头这样做,民众也会跟着这样。所以说,农村人要想富,关键干部带头走对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