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在各种回答三农领域问题时,您觉得实践重要,还是理论重要?
优质回答:
这是什么概念的问题啊?第一句话就决定了题义,回答三农问题时,意思是回答问题,不是在现场作业呢!当然都是理论知识了。
理论和实践哪个重要,当然都重要,这是互相融为一体的事,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实质应该是一致的,单纯的说哪个重要,我说实践重要。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系列的理论。为什么学者都倾向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通过实践,总结归纳为理论。
理论和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同等重要。比如农民,新年伊始就得考虑,今年计划种植什么、肥料、种子、农药、水电、什么时候种植、怎样管理、收获、储藏、售卖等等,这就可谓理论及思想。总不能啥也不考虑瞎蒙吧。
打仗也是同等道理,不打无准备之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个方向即为理论,具体战斗中的复杂场面即为实践。要理论结合实践,而在实践中又要灵活机动地应付各种超越理论的特殊情况。
一句话,理论和实践都重要,而实践更偏重些,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实践中出现的意外突发情况往往超越理论!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实践最重要,理论再好也得经过实践检验。有事为证:前些年,一新品种宣传的天花乱坠。但种下后产量极低。因为实验田和大田条件不一样,因此,再研究,再理论升华,结果才是硬道理。所以,我以为,在三农领域,必须实践第一,空话一万句不如多打一斤粮食。何况一料庄稼对农民是何等重要。千万不要把未经实践检验好的品种,好的方法推荐给农民兄弟!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实践最重要。
理论往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体系。理论必须放之四海而皆准,否则就不叫理论了。
而三农的主体是农民。与其他主体不同的是,这些农民分散在不同的地域、地形、海拔、气候、土壤、环境以及不同的经济、交通运输等背景当中。他们有着千差万别的、适合当地条件的种植养殖特点。要抓好三农工作,就必须实事求是,一地一策、一地多策地实施实践指导,实践帮扶,方可获得实效。有实效,实效好,农民才会认可你。
三农理论是指导三农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盛极一时的毁林开荒,就是一个极其惨痛的历史教训。由于有了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教训,上升到理论,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农村实行退耕还林。习总书记进一步高度提炼其精华,用农民、农村干部喜闻乐见的语言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高度的理论概括,使三农工作进一步走上正轨。
理论指导实践的成绩,在农村全面脱贫的攻坚战中,取得了骄人的展示。从宜耕宜种,到饲养繁殖,从打通物流,到异地搬迁,从眼前脱贫,到稳定致富,从帮扶脱贫,到教育脱贫,培训脱贫。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形成了一个古今中外最为庞大的系统工程,因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伟大历史性效果。我在国家级一个特困县工作过两年,对此感慨万千。
对农民,你不能讲别的。你只能讲,此地种什么最肯长,并且最好卖,怎么种,上哪儿卖,产多少,卖多少,总收入多少,成本多少,用于第二年复种成本留出多少,剩下的才大体是你赚了多少……。农民自己算下来划算,他才接受你的建议和帮扶,否则没戏!
实际上,理论与实践闯等重要。二者的关系,就是毛主席在《实践论》里反复强调的相捕相成的关系。
或许应该这么说:高层领导,需要运用正确的理论引领基层三农工作,而基层干部则必须根据一地一策、一地多策的实际需要,借鉴大量相关知识与实践经验与农民一道具体实践。即各有侧重。
然而,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民只认实践。所以,我说实践最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
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鼓励政府决策者,在出台三农政策时,多深入农村与农民做兄弟,才能出好策!
其他网友回答
理论结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