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读书的方法(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网友提问:

怎样掌握选书、读书、记书的技能?

优质回答:

选书、读书、记述的话,我一般是这样操作的。

我喜欢地毯式地阅读。

比如,为了准备第二季的《刘润 · 5分钟商学院》,我很关心一个话题”:失败。我回去京东上把所有和“商业失败”相关的书刷一遍,买5-10本回来看;

当然,也不可免俗地,读大家都在读的商业畅销书;

用一些听书APP,听专门的人帮我过滤出来的,一年365本书;

有时,会在某篇文章,某位朋友的推荐中,提到一本他很喜欢,我没读过的书,会如获至宝一样地买来看。

欢迎关注:刘润,每天解决一个商业问题。

你一般怎么读书呢?

其他网友回答

我来回答一下吧!

关于选书网上有很多识别好书的技巧,但是我认为读书是个严肃的事情,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需要靠系统。

这个系统就是:清单+试读。

我会看到很多人读书时毫无理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读一本书之前多数人是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往往是冲动性的购买,或者听别人说这本书好就买来读,甚至看到一本书平后就买来读。

读书就像处对象一样,别人喜欢的未必适合你,而网上书评这些更是一些非权威人士的评价甚至是一些诱导购买的软文,不足为信。

因此我们必须要系统的掌握好:清单和试读这两个关键环节。首先说说清单,清单顾名思义就是列一个备选书籍的清单。列清单很简单,关键是书籍的来源,这就需要掌握搜集好书的技巧。我一般选书有以下几个技巧:一、日常生活中积累搜集信息在平常生活中看到感兴趣的问题马上把关键词记录下来,然后去搜一下,往往能偶邂逅好书。我们常说要对生活抱有好奇心,好奇心固然重要,把好奇心收集起来更重要,这能够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读书,为我们后面主题研究做好了准备工作。二、书籍枢纽在你读到的好书之中往往会推荐一些其他的书,也会附上一些参考书籍,如果你读的这本书内容相当不错的话,那它里面推荐的相关书籍也不会太差。通过书籍去找书籍的方法,我称之为枢纽法。三、经典书籍书单

网上会有很多书单,这些书单也可以作为参考,但还需要甄别,一些长期畅销的经典书籍呢有两个数据可以证明,分别是印刷次数和销量。多次重印而且销量上百万的书籍一般质量不会太差,但也需要区分是全球销量还是中国销量,尤其一些国外的书,在国外的销量有百万册之多,但在国内其实很一般,这涉及到文化的差异,像中国的四大名著翻译到国外,读懂的人并不多。还涉及到译者的翻译水平,有的书籍是经典书籍,但在引入中国的时候,翻译者水平太差,读起来简直是虐待人。所以在选择外国书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同的译者,像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在国内有十多个译本,购买之前一定要对比选择。

四、快餐书单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解读好书类的产品日益增多,这些产品用来增长知识并提升我们的各项能力可能不太现实,但它可以作为我们迅速了解一本书的方式。因此其中的书单也可以很好的作为我们的参考。具体应该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快餐类的付费产品,我们下节课会想回介绍。

通过以上四个渠道搜集起来的书籍清单,基本上已经为我们选书做好了一个基本的信息收集工作。接下来就是选书的第二个步骤了:试读。

关于试读,也可以说是略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能称之为检视阅读。

就是迅速的阅读整本书籍,从整体上把握和评价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试读的关键不在于试读的技巧,而在于试读书籍的来源。既然是试读,那就说明还不确定要不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阅读一本书。因此买书回来试读,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浪费,这个问题在过去,只能跑到书店去试读了,可以说是劳苦伤神。

互联网时代,这一个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可以将想要试读的书在网上下载电子版的来试读,现在大部分书籍基本上在网上都能下到电子版的,可以实现零成本的试读.我一般下载到kindle阅读,因此下载电子书一般不要下载pdf的,下载mobi的格式,推送到kindle后方便阅读,也可以标注,搜索。按照上面几个方法去选书,其实电子书和纸质书没什么区别,有些书我会先下电子书读一读,觉得有必要,我再去买纸质书回来。希望能帮的上你!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工作之余阅读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了。

我爱读书,以前读书是消遣,现在读书是成长。并不是所有书籍都会让我们成长,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去选择书籍,并掌握阅读的技能,如何能够实现这一切呢?

一、选书

如果你想读书用来消遣,那任何一本你想读的书籍都可以,但如果你想要通过阅读实现提升自己的目的,你可以这样做,就是列清单!

就像我们买衣服一样并不是特意去买衣服就能买到好看的,往往是逛街,或者无意中看到某家店里的某件衣服很好看就买下来了。选书也是如此。

我们要在平时养成留心的习惯,遇到喜欢的书籍,想买的书籍就可以记在专门的本子上,或者记在手机备忘录,这样提前做好清单做有什么好处呢?

1.选的都是想读的,提高书籍的利用率。2.掌握选书的主动性,可以保证带着目的去读书。3.平时积累书籍名称,更容易发现好书,而不是在想要购书的时候盲目的选择。

换句话说,好书都是平时积累下来的,可能是公众号的推荐,也可能是你看名家的作品当中的介绍等等。平时做一个留心纪录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候让积累发挥最大的效益。

(图片来自网络)

二、读书

选择一本合适的书籍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开始阅读了,问答上有关阅读书籍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结合我的阅读经验,总结了最关键的三点:

1.读最重要的内容。

传统的读书方法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那是因为我们在学生时代读书时,教科书上的每一个内容,甚至每一个标注对我们来说都是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每个字都仔细读,甚至还要背诵。

但成年以后的书籍没有人帮我们选择,我们要通过自己去判断一本书最有价值的内容在哪里。

好书太多,将一本书的精华部分仔细读,读细致,对于不重要的内容略读甚至不读,才是最正确也最有限的读书方法。

2.实在读不下去的书可以不读。

有的人开始的时候选择了一本书,但读着读着发现自己理解不了,或者干脆“没有感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是强迫自己读下去还是选择放弃?

当然是放弃!!!

实在读不下去的书籍,如果不是必须的,比如你的教科书,或者你必须要完成的书评作业的书籍,那么你就可以选择放弃。

有的时候等你过一段时间心境变了,会重新喜欢上这本书,也有可能干脆就是读不下去。强迫自己去读自己不愿意读的书籍,最后只能让你对读书本身产生厌烦,或者是花了很多时间但什么都没有掌握。还是那句话,好书那么多,不差这一本!

3.一次只读一本书。

最后给你的一个建议是,一次只读一本书,而且是只要你开始读某一本书了,那就请你使出所有业余时间只读这一本,等完全读完了,再休息做其他事。

当你不断的在重复某一个主题的时候,大脑会接受到讯息,帮助你迅速进入状态,甚至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极大的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如果你能够掌握以上三点技能, 那读书对你而言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三、记书。

所谓的记书,就是做读书笔记。这是一定要的。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书籍,还能帮助我们整理和记忆书中精彩的部分,未来我们在查阅内容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查阅笔记,而不是书籍,极大程度的帮我们节约的了搜索的麻烦。那同样我也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了一些要点:

1.想些什么写什么。

读书笔记本身就是记录下自己读书时的所思所想,所以想写什么写什么。

2.不要顾及读书笔记是不是写的精彩。

读书笔记是自己阅读时当下的感受,或者是结合书籍内容作出的深度思考。所以任何内容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千万不要去评价自己的读书笔记,是不是精彩,是不是程度深?

因为随着你当下心境和经验的不同,你在阅读书籍的感受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你太在意好不好,才是真正有可能将当下最有价值内容删去了。

我经常回过头看自己的笔记的时候惊讶,当时觉得写得不好,但是现在看来却写得非常有深度,甚至觉得现在的我写不出当时的文字。但如果当时删掉了,可能现在就不会收获这样的惊喜了。

3.随时复习。

读书笔记是要随时拿起来复习的。

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会随着他接受信息越来越多,而忘记一些内容,只有常常的复习,才能够保证常看常新,才能真正的将学到的知识牢牢的记忆在脑海中,才能够需要他的时候,随时跳出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读书笔记说难,很难,如果你用名家写读书笔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距离确实很远,但如果只是奔着,对自己有用,那读书笔记就挺简单的,只要写就可以。

(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一下,以上三点,就是我在选书、读书、记住这三个方面给出的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建议。当然,最后我还是想补充一点,任何的学习都是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调整,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在江南的一座小城,看书、弹琴、写字,专注于分享阅读和写作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感兴趣,快来关注我吧,或者私信我,我都会仔细阅读和仔细回复哒。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其他网友回答

前一阵刚刚系统总结了一些关于读书的问题。这里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怎样选书?

第一步:有明确的领域。

你是想读历史,读心理,还是读文学小说,先让自己明确这个问题。

第二步:有明确的目的。

读这本书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要对自己选择的图书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第三步:筛选图书。

去豆瓣,知乎,当当,百度等平台去了解书的大概内容和目录,看看能不能帮助解决你的问题。

第四步:选择购买图书。

这时候如果你的时间精力和经费充足的话,可以把觉得不错的图书都购买回去,进行主题阅读。如果经费不足的话,可以请教一些你觉得能够给你帮助的人,让他给到一些建议,决定后再购买。

市面上的书数不胜数,真正需要阅读的书是需要好好筛选的。有明确的目的去解决当下的困惑,这样读书才高效,有针对性,也更有效果。

怎样做读书笔记?

第一,做摘抄?批注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作者提到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将“摘抄”比作鱼肉,将“评价”比作葱段,作为同样重要的材料进行融合的一种读书笔记法。

简单来说就是读书要有摘抄+评价。摘抄可以是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句子,观点,段落等等,摘抄之后可以使自己的印象更深刻,促进对内容的理解。评价是对摘抄部分的感悟与想法,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与书中的观点发生关联,更好地思考。

可能有同学会说我摘抄的部分很多怎么办啊?摘抄并不是说让你原封不动地誊写作者的原话,你可以找出关键词或者关键句,提取主要的部分。我的通常做法是记录新知。哪些是作者不说,我就不知道的内容重点记下来。

读一本书能够和作者感同身受固然是开心的事情,但这也说明这本书没有给你带来任何新的东西,没有颠覆你以前的认知,给到你一种撞击,拍手叫好的感觉。摘抄可以着重记录这些新的知识,隔一段时间再看,理解了上面的内容,需要摘抄的东西也会随之减少。

放置了一段时间,仍然经得起考验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东西,常读常新。

第二,做索引系统

知识积累好了也要知道怎么用,再找的时候方便。这时候索引系统就很重要啦。

我会在看书的时候,顺道把自己觉得有用的地方折上页脚,在上面记录下关键词,或者买一些索引标签,便于自己的查找。

这些小技巧让我们在找信息的时候非常方便,你首先要记住信息在哪里,后面索引就很方便。

最后一定要常翻看。

怎么记书?

现在我们看书一般是致用类图书,这些书是为了让我们学以致用,我个人看书一般会在旁边批注后,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在实践中去检验。

比如我前一阵看完《认知突围》,作者提到知恩立马报,我就实践了一下,帮助我发朋友圈宣传的朋友,我发了一句感谢的话?小红包,虽然她并没有收,但是她能够感受到我的真诚。这样的小事无形之中积累了我的好人脉。

看完也去做了,这个观点就会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读书的方法很多,大家可以大量学习?刻意练习,慢慢来,比较快。

其他网友回答

要会选书、读书、记书,其实就是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有一个TED的演讲,主题叫做《信息就是食物》,演讲者技术人员提出,信息的本质和食物非常相似。当我们摄入食物之后,会经过胃的消化、吸收和处理的过程。摄入信息之后也是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只不过不是发生在消化系统,而是在大脑。

面对食物,因为不同的需求,我们会采取不同的做法。

比如,一岁大的婴儿,他的牙齿还没张长全,消化系统还不完善,我们就会选择把米饭做得烂一点,也比较清淡,不会重盐重 油;而一个三十岁的成年人,为了吃的更香,就会选择把菜用油来烧,用大火去煎。应该说,不同的人面对食物会有不同的要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吸收到足够的营养。不然,一个三十多的成年人天天吃流食,那肯定是会影响不良的。

其实阅读也是这样,面对不同的材料,需要有不同的“做法”。比如看朱自清的《匆匆》,用读《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方法肯定是不对的,如果硬要这样来读,那可能流失其中的“很多营养”;同样的,读《麦肯锡教给我的写作武器》,又是拿出读《长恨歌》的“架势”来,最后估计会头昏脑涨。

不过,我们看着别人在那里“生搬硬扯”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轮到自己上阵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不信,你看多少人,拿到书囫囵吞枣就读完了,然后也就真的“完了”;也有的人,三更起得比鸡早,五更睡得比狗晚,感动了天感动了地,就是没有感动书,最后还是“两手空空”。

这,其实就是没有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所谓合适,分两层意思。一是,不同的材料需要不一样的合适的方法,比如虚构类书籍和非虚构类书籍所适用的方法就不一样;二是不同的人需要有不一样的阅读方法,这个方法大神用好,对小白来说却是鸡肋。那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呢?这里推荐五本阅读类的书,千款万款,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1、《实用性阅读指南》

《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很薄,只有一百六十二页,比起动辄三四百页的书来说,拿到手里分量都是轻轻的。但是这本书却从有效率地读书、边读边做笔记、牢记读到的内容、将书中内容付诸于行动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来论述如何进行实用性阅读、怎样将阅读的效率最大化。本书可分为阅读和实践两个部分,内容全面,细节可操作,这是一本让人看完就可以上手操作的书。

作者大岩俊之是个很有趣的人。三十的时候准备创业,但是也是一直“止步不前”,但是有一天他看到一句话:“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开始拼命读书,每年读书三百本。

在学习各种速度法的过程中,逐渐达到了所有速读法的极限,因此致力于开发谁都能掌握的、并且绝不会遭遇瓶颈期的读书法“缓速读书法。”

作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师,开展了很多读书的活动、讲座等,他也因此创业成功。可以说,大岩俊之就是《实用性阅读指南》的最好的实例。

之所以把这本书放在最前面,是因为他书中有一个观点我很有感触:反复阅读,留存记忆。这点在书中不显眼,但是一个真理。很多时候我们做事会想要找捷径,找方法。这个确实也是有的,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多做。就像阅读,就算学会了很多很多的方法,不去阅读那也是没有用的。

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阅读,留存记忆。

2、《高效能阅读》

《高效能阅读》通过培养阅读兴趣、掌握快速阅读技巧、消化知识、工作运用四个部分来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可以说,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你就会知道如何选择信息、如何最终把选择到的信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是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曾与其他作者合著关于职场规划的《“职业未来地图”的画法》,以及关于发掘创意的《整理的艺术3》。

在日本,对于生活中的种种事情,他们都能研究得非常细致,形成可以推广的方法论。比如,生活整理方面有《让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信息整理方面有《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等等。

原尻淳一显然也属于这类实用派作者。这本《高效能阅读》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份关于阅读的行动手册。书中用202页展示出89个阅读技巧,简单实用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这本书的最大的看点就是,不管你是阅读小白还是阅读达人,都能在89个阅读技巧当中找到自己用得上的技巧,实用性很强。

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

这是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作品。从书名就点明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告诉你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整理读书笔记。

奥野宣之何许人也?笔记读书法的倡导者,同时也是积极的践行者。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还常常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各种媒体节目和论坛中。由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在商务人士当中大受欢迎。他的作品也多是关于笔记的,如《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等。

《如何有效读一本书》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全科学、效能的方法。回归到主题:如何做读书笔记,用读书笔记来管理我们的阅读生活;什么样的摘抄,才能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葱鱿读书笔记法”

这种读书笔记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1)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2)书名

(3)作者名

(4)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5)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

这个五个部分必不可少,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是为了做索引,为以后重读读书笔记做好准备。当然做笔记的时候重点是在最后两点:摘抄和感想。

看起来很简单是不是,可能你会不屑一顾。但是,其中的奥妙也是过来人才能体会的。其实读书笔记有很多,比如康奈尔笔记法、思维导图笔记法、视觉笔记法。但是,“葱鱿读书笔记法”是最简单方便的,一支笔一本笔记本就可以了。

阅读其实是为了让我们的思想留下痕迹,你的思想走过了万水千山,没有记录最后也变成了“小桥流水人家”。一种好的读书笔记,可以见证自己阅读的痕迹。

4、《这样读书就够了》

这本书有两个版本,这里推荐的是2017年12月出版的最新版,较之于老版,有了很多的改变,知识密度大,可操作性强,是本想要提升自己能力的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我们不要太在意自己懂多少知识,而更要在意书中有多少东西是可以和我们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结。在个人的阅读生涯中,能让知识和自己产生情感联结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看的书虽然多,但是都没有产生联结,看过了也就看过了,才会说“懂得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产生了联结,才能内化成意识,有了意识的指导,才能形成行动、进行实践,从而发生改变。当然,很多人的空白在于不知道如何让知识和自己产生联结,《这样读书就够了》其实就是教会你如何让让知识和自己产生联结,不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自己还是自己。

应该说,这本书不能提高你阅读的速度,也不能扩大你阅读的广度,但是他能拓展你阅读的深度。这种深度恰恰也是信息泛滥时代大部分人缺少的。联结生活,深耕于生活,最后才能作用于生活。

5《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的2004版本在豆瓣上有11623个短评,长评有1517条,可见这本书的魅力。从1940年初版,到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再到后来的几十年间的不断再版,应该说这本书是阅读类书籍中不可忽视的一颗“明珠”,同时也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不管是它的精力分配法,还是读书的四个步骤,抑或是现在很流行的主题阅读,这里都有详尽的表述。

当然,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里面提出的基础阅读、检视阅读,也不是如何来分析一本书,而是它对阅读的态度。

书中是这样说的:“阅读,是没有外力帮助,只凭内心力量、玩味眼前字句,慢慢提升自己,把模糊的概念理解清楚的过程。”

现在是“知识付费”的时代,很多阅读类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比如得到、新世相;也有很多关于阅读方法的课程,比如彭小六的“洋葱阅读课”。但是不管平台的音频里把书说得多形象生动,还是阅读类的课把阅读方法说得多见效。

最终,都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和文字“打交道”的过程,这是一个孤寂的过程,就像一个人走在寂静的小路,除了自己往前走,别无他法。

我觉得这个态度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在人人浮躁的时代,这其实是必须的也是根本的,就像一个人搜集到一大堆的船,自己不用手撑,那也是没有办法到河岸的。

《沟通圣经》里说:“我们给予文字的意义,取决于我们如何解释这个世界,而我们每个人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都不同。”

作为普通的个体,我们看待和理解的方式很容易狭隘、不全,这就需要到阅读中去见人、见事,当我们见的人越多、见得事越多,我们所解释的世界就越全面,给予文字的意义也就越深刻。

当然,上面五本书中的方法虽然多,看是真正要产生巨大的效应却是在不断的坚持当中,让书中的方法渐渐成为你甩不掉的习惯,就好像培根在《论人生》中说的:“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在这习惯的阅读中,你的视野会更加开阔;你会看到别样的山川和湖水;你会理解到原来不曾了解过的生命。

也许,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你已经成为了你想成为的自己。

2018年,看52本书,写52本书评,成为更好的自己。关注“梦猫人读书”,和你在路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