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水浒传》里卖梨的郓哥最后是什么结局?
优质回答:
郓哥根本不是什么好人!
若非郓哥挑唆武大郎去王婆酒楼大闹,武大郎也就不会被西门庆踹中胸口,狂喷鲜血。若非武大郎病重,无法自理,也就不会有后面潘金莲一不做二不休,强灌下毒药,害死武大之事,
郓哥为何要挑唆武大郎去大闹,根本不是出于正义,而是别有所图。
原文道:那小厮生得乖觉,自来只靠县前这许多酒店里卖些时新果品,时常得西门庆赍发他些盘缠。
原来,郓哥与西门庆之间关系不错,西门庆是县城药铺老板,郓哥是卖水果的。西门庆正是郓哥的老主顾。
那时候水果精贵,一般人都买不起。西门庆好几天都窝在王婆茶楼与潘金莲幽会,郓哥自然就碰不到西门庆,也就没有挣到钱。
郓哥询问街坊,打探西门庆的下落,有人就指点他去王婆茶楼。郓哥就喜滋滋去了。
没想到王婆把守门口,不让郓哥进去找西门庆。那王婆能让吗?人家楼上正快活呢。因此,郓哥大怒。
郓哥道:不要独自吃呵!也把些汁水与我呷一呷!我有甚麽不理会得!
郓哥生气的,根本就不是西门庆乱搞武大郎老婆,而是王婆吃独食,不让郓哥沾点西门庆的光!
正因如此,他才跑去找武大郎。与滑不留手的郓哥相比,人家武大郎才是真老实!
郓哥告诉武大郎,潘金莲在偷汉。武大郎心急,询问事情详情。郓哥不但要武大郎请他喝酒吃肉,还说自己陪武大捉奸,会耽误自己做生意,竟然伸手索要钱财。
原文道:(武大郎)我有数贯钱,与你把去籴米。——明日早早来紫石街巷口等我!” 郓哥得了数贯钱,几个炊饼,自去了。
那边武大郎心痛如绞,这边郓哥不仅得了武大郎数贯钱(那时一贯相当于如今一千块左右),明明吃饱喝足了,还又拿了几个炊饼走。
大家看看,这啥人啊!
郓哥的结局是什么呢?武松回归之后,杀潘金莲,杀西门庆,都抓了郓哥当证人。因此,在武松受审时,郓哥与四方邻居一起被拘禁在官衙。
武松判刑后,由公差押送去孟州。在电视剧中,说郓哥一边流泪一边挥手,和武松说道:“我会等你回来的……”
事实上,原著中郓哥根本就没有来。电视剧将郓哥改编成一个心地单纯,打抱不平的少年,以至于不少读者慨叹,郓哥怎么没有拜武松做师父!
其实,郓哥就是个小混混,人品低劣。武松离开时,郓哥根本没送行!
原文道:话说武松带上行枷,看剐了王婆,有那原旧的上邻姚二郎将变卖家私什物的银两交付与武松收受,作别自回去了,当厅押了文帖,着两个防送公人领了,解赴孟州交割。府尹发落已了。
原文中只是提到武松与姚二郎分别,这个老实人最后帮了武松一把。至于滑头的郓哥早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水浒传》里卖梨的郓哥最后是什么结局?若要知道人的结局,就要看其所做所为和人的品性,也就是又要看人心又要看人行。郓哥是水浒里的行商卖水果的小贩。十五六岁却看尽了人间的丑恶,本心却还是善良和正直,公道自在人心就是这个道理,很难得。近来网络上有不少人贬低鄆哥挟私报复王婆等等的论调,我觉得是可悲的,是使得人间正义丧失的荒唐论调。在社会公义面前,论事不论人和心。这是起码的准则,即是是魔鬼,他若说出的话是真理,那么此刻他也是正义的化身。放在宋代,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事是非常大的事。得罪王婆犹可,得罪西门庆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是世故人物,多半就都躲避开了。如同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没人捅破,就如同日本帝国主义来中国侵略,人人装傻,大家觉得很聪明和有骨气吗?不畏惧强暴和恶势力,主张人间正义,正是游侠精神的体现,鄆哥在这点,虽然人小,但他的内心是有侠义的,所以武二才是他的偶像。正确的偶像才能培养自己的粉丝。有什么样的粉丝就有什么样的偶像,有什么样的偶像就有什么样的粉丝。而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骨气,虽然几经脊梁被打断,但是总会有年轻人坚强的接续上。做人是要有骨气的,没有骨气,活得再久也是窝囊,没出息。正如孟子所说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此谓之大丈夫。这点来说鄆哥就是大丈夫。
哪个社会也需要更多的鄆哥,心里有人间正义。鄆哥多了,那么西门庆就会少。否则人间处处西门庆。随时到你家门,要钱财、要美女、要劳力等等。当大家看惯或者说习惯这样的情形的时候,奴性就也成型了。鄆哥卖梨没错、鄆哥告发奸情没错、鄆哥陪抓奸情没错、鄆哥苦等武二没错,鄆哥勇敢作证没错,鄆哥送别武二没错。所以鄆哥就又是一个武二郎。不过是没长成的。武松啥归宿,鄆哥也就会啥归宿。不管是归于方外还是泯于市井,都会有好的结局。因为这样的人有情有义。
激于义愤就是侠义,符合社会公德就是国士,这样的侠士需要正确的土壤来培养,让那些胆小的海鸭继续呻吟。晨曦小荷赞赏鄆哥的勇气和行为,难得!因为他没有武松的勇武,却做出一样的英勇事迹。正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希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读书人更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然后再来谈具体的方法。否则人人只管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没有人间的是非曲直,那样的话才是最让人伤心和悲痛的。
一家之言,多有偏颇。但初心是好的。希望大家多多给予善意的理解。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和转发,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郓哥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商贩,家境贫寒,与六十岁的老爹相依为命,也没有什么人脉,也许一辈子就是一个做商贩的命。当然,如果运气好,可能会在卖梨子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其它物品,再配一辆马车什么的,不过,他依然是一个四处游走的行商。
郓哥要想开类似于今天这样的水果超市估计“悬”;至于,像西门庆一样连锁经营更是天方夜谭。这是因为,当时的宋徽宗是一个荒淫腐朽的皇帝,他统治的二十五年,穷奢极侈,对人民横征暴敛,整个社会处于混乱之中,加上后来的南宋与金对峙,战事频频。
我看电视剧中的郓哥虽然才十五六岁,但却是一个机灵鬼,活脱脱一个“小智多星”,为丰富剧情增色不少。他与武大郎相处得挺好,你看郓哥总是经常主动邀约武大郎一起做生意,一边卖梨、一边卖炊饼。这样搭档,既能互相照应、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气,同时,由于武大郎生性懦弱,老实本分,没有主张,很多情况下,总是郓哥在主导他们的生意与生活。从这些方面看来,郓哥还是心地善良,肯帮助别人的正面人物。
然而,郓哥既然是商贩,当然,免不了唯利是图,小小年纪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比如,当他知道西门庆在王婆店里,就去找老主顾西门庆推销自己的一篮子雪梨,希望赚个三五十钱能养活老爹。谁知,却遭到王婆的强硬阻拦,还被王婆奚落、还被打,一篮子雪梨也被扔得满街都是。
此后,郓哥就似乎和王婆结下了深仇大恨,一边生气,一边满街寻找武大郎。当找到武大郎时,他还特意卖了个关子,故意不告诉潘金莲偷汉子的事情,在武大郎酒肉、炊饼陆续供应上来之后,才将实情告知。其实,他的真正意图就是想通过在王婆茶坊捉奸来间接报复王婆,这分明是“携带私货”。
后来,当他得知,潘金莲与西门庆在王婆店里厮混时,第一时间找到武大郎,撺掇武大郎赶紧捉奸。在他的精心策划下,捉奸可以说是顺风顺水非常圆满:现场“拿双”。不过,要知道西门庆是什么人,不仅有钱,有关系,还有武功,“三寸丁”武大郎哪里经得起西门庆的拳脚,结果,被踢成重伤,并最终被害死。武大郎的死,与郓哥主导的捉奸有密切关联,负有一定的连带责任。
不过,我还是同情郓哥,他毕竟是一个孩子,即使放在今天,他也属于未成年人,更何况他只是通风报信、出了点馊主意而已,最后的定夺还得靠已经成年的武大郎自己。
我们再看看,武大郎被害之后郓哥的表现如何。
武松因替兄报仇杀人被发配孟州,在给兄长上坟时,一身重孝的郓哥见到身戴刑具的武松,满眼涕泪,说:“我爹爹死了,我在这世上再没亲人了!”武松感同身受地说:“你我彼此一样。”然后给了他些银子。郓哥站在冷风中,泪眼汪汪地对武松说:“我等你回来教我本事!”(武松于六和寺出家,后至八十善终,并未回来,否则,郓哥也会在打打杀杀中艰难度日)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郓哥对武家兄弟的依赖及亲人般的情感。
这就是底层小人物的命运,不仅与他周围的小环境有关,也与所处朝代的大环境有关。
其他网友回答
电视剧要面向大众,弘扬正能量,在拍摄时难免将人物性格单一化。郓哥因此给拍摄成一个性格仗义,打抱不平的少年。事实上,原著中的郓哥性格复杂,说不上好人,也不是坏人。他就是一个多面的、平凡的人。
水浒专门有一回叫做《郓哥不忿闹茶肆》。当时,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正与西门庆在王婆的茶楼上私会。郓哥大闹茶楼,将潘金莲、西门庆吓得不轻。
那么,郓哥为什么会大闹茶楼呢?是因为打抱不平吗?根本就不是!
郓哥是个卖水果的,经常走街串巷叫卖。那西门庆是县里一个药店老板,家里有几个闲钱。在那年月,只有有钱人能买得起时鲜水果。西门庆正是其中之一。
在以往,西门庆隔三差五都会照顾郓哥生意,从郓哥手中买些水果。可是,自从迷上了潘金莲后,西门庆就日日来王婆的茶楼。
王婆的茶楼上不但有茶水,她也会提供水果点心。只是,王婆十分抠门,郓哥的水果也不便宜,一来二去,郓哥就很久没做到西门庆的生意。
郓哥生气,不是因为西门庆搞了潘金莲,而是气王婆挡了他财路。
正因如此,他才把潘金莲出轨这件事情告诉武大郎,让武大郎去大闹,闹得王婆名声臭了,茶楼开不下去最好。
郓哥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可以说,武大郎事发,最后身亡,与郓哥多少有些关系。因此,武松在杀死潘金莲、西门庆时,也把郓哥叫来当作证人。郓哥也一度被收监接受盘查。不过,在武松案件断完后,也就释放回家。
原文道:那原旧的上邻姚二郎将变卖家私什物的银两交付与武松收受,作别自回去了。
武松押送上路时,郓哥没有来送行,街坊邻居中只有一人前来。并非邻居薄情,实在是因为武松案件,大家都受了折腾。这个姚二郎与武松也没啥感情,只是被武松威吓,奉命变卖家财,前来送银钱。
毕竟在普通老百姓看来,无论是当都头的武松,还是杀人犯武松,都是他们惹不起的角色。
至于郓哥,在武松离去之后,应该会照旧过他的小日子。以他的性格,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也不会吃什么大亏。应当是平安度日。当然,不出数年金兵南下,山东多半成废墟。郓哥有大概率死在金兵铁蹄之下。
其他网友回答
卖梨的郓哥是《水浒传》里很不起眼的小人物。可以肯定的是,郓哥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
在《水浒传》第24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中有很多关于郓哥的描写,其中不乏对他品性的一些细节刻画。
我们简要回顾下。
郓哥本姓乔,十五六岁的样子,因为做军在郓州生养的,所以就取名郓州。这是古人取名的一贯方式。郓哥家里只有一个老爹,具体书中未作交代。
接下来便是重点了。书中有写:
自来只靠县前这许多酒店里卖些时新果品,时常得西门庆赍发他些盘缠。
郓哥做水果生意,西门庆时不时给他写盘缠。可见,西门庆是郓哥的大客户。
有一天,郓哥得到一篮雪梨,准备推销给西门庆,却找他不得。众人说,知道去处。郓哥说:
聒噪阿叔,叫我去寻得他见,赚得三五十钱养活老爹也好。
郓哥明知西门庆在做什么事,还要大声嚷嚷着去找他。这难免有趁机敲诈的嫌疑。
后来,被王婆拦下。郓哥说:
只要我说出来,只怕卖炊饼的哥哥发作!
这隐隐透露出威胁的成分。
当时,众人已经知道西门庆的去处,想必对他与潘金莲之事一清二楚。武大郎不可能没有耳闻。
武大懦弱,这件事或许装作没看见、没听到就过去了。自己安安静静的做个乌龟,但也不至于丧命。这郓哥或许是年幼,但事后看来,并不是年幼。他还是去找武大了。
他在武大面前,直接将这事引了出来,并说武大是“鸭”。武大不解,郓哥则拿捏起来:
炊饼不济事;你只做个小主人,请我吃三杯,我便说与你。
武大请他吃酒,郓哥便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武大很生气,这才有了“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的情节。
武大也就无可避免地悲剧了。
关于郓哥的描写并没有结束。
武松回来后,找到仵作何九叔,得知武大中毒身亡的事实。接下来,武大很自然地问,jf是谁,何九叔推说不知,又追问武大一同zj的郓哥。
出于人情,郓哥也应该说出真相;但他没有说,是畏惧西门庆的势力吗?郓哥并没有直接说,而是给武松提出了条件:
我的老爹六十岁没人养赡,我却难相伴你们吃官司耍。
武松只好拿出了五两银子。郓哥赡养乔老爹也好,不赡养也罢。这样做多少有点不地道。
供人头设祭后,武松被刺配千里,武松又给郓哥十二三两银子。武松好人做尽,郓哥却来者不拒。如果郓哥有所愧悔,他也应该将这些钱打点给押送的衙役。
郓哥常年奔跑街头巷尾,市井气息侵染于心,事事唯利是图。但好在他在道德、道义以及大是大非面前,并没有完全沦丧。
从这个角度上讲,郓哥何尝不是市井众生相的一个典型。郓哥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事实上,这也是市井之人的一贯作风。
这种人如蝼蚁一样卑微地活着,在武大杀人被刺配后,也完成了他的使命,施耐庵也就很自然地让其消失了。
水浒虽然没有交代郓哥的结局,但由于这一形象塑造得太过成功,在《水浒后传》中还是有所交代。
郓哥后来在李家道口开酒馆,作为探子救下了宋清,最后跟随呼延钰出海暹罗国,并且娶了呼延钰将共涛之女。这个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