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有无中怎么理解(山色有无中的中是什么意思)

网友提问:

“山色有无中”怎么理解?

优质回答:

非常喜欢王维的诗《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色有无中是在船上观察到的景象,在大江上一叶轻舟飘荡,天地都在江流之外,远山时隐时现,城市浮现,波浪在远方浮动,非常写实,也非常有美感。那时不像现在船都很高大,好几层,唐时旅行的船不会是楼船,大约只是平层小船,故而能感受到这种景色。现代你若在大江大海旅行,如果在底层甲板观察,基本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感觉。

另外个人感觉王维在这里有个炼字的过程,意思是山形,却用山色表达,更是诗家语言,增加了朦胧意象,所谓形形色色,无形何来色?逻辑上也是通的。平仄也更合适。

其他网友回答

想起弘一法师《清凉歌集》,这是弘一法师与弟子共同为佛歌谱曲汇编的集子,分为“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五篇。其中的《山色》一篇,由弘一法师作词,潘佰英谱曲。

“近观山色苍然青,其色如蓝。远观山色郁然翠,如蓝成靛。山色非变,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自近渐远,易青为翠;自远渐近,易翠为青。时常更换,是由缘会。幻相现前,非唯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万法皆然。”

说的是,走近山麓观看山色,只见满山茂盛的草木一片苍青,其色如蓝;当离开山麓,在远处观看山色时,但见满山繁密的树林成了一片翠绿,其色好比蓝转成靛。山的颜色在起变化么?不是!山色依然如故,而是我们眼睛的视力有短长。

亦有亦无,山色变幻,千古巍巍,山色永恒。王维诗的特点,就是色空有无之际,他经常能够在色和空,这两个概念之中互相转换。最能表现翠绿的山色,缥缈的烟霏的,我觉得是王维,你看王维表现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还有我们很熟知的“行到水尽头,坐看云起时”,都是在色和空之间互相转换,在现实的、具体的景物,和形而上的超越性里转换。“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都是这种美,如此空灵而飘忽。变与不变,色与空,有与无,山色空蒙,山川无言。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正如弘一法师所说,“山色非变,山色如故”,无论我们举目还是不举目,无论空气混浊还是纯净,山川一往既往清清净净的,勃勃生机地活在自己的时空中,如生生不息的宇宙和绵延接续的万物一样,如一切生命最根本的属性,如最持久的金刚不坏之性。

其他网友回答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是伟大的山水诗人王维在开元二十八(740)年任殿中侍御史时奉命到南方出差,途径襄阳时所作一首著名山水诗。

我们可以想象:在一张白纸上,诗人先画出一条浩瀚的江水滔滔不绝不绝地流向天地外;然后在江水两旁再画出远近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连绵山脉和各条汇入江中的支流,以及城廓、山村;再在江中画出一叶随波逐浪的小舟。坐在小舟上,由于波浪的颠簸,岸边的“郡邑”似乎在上下浮动,那波涛使远处的天空好象也在不停地浮荡。

好一幅泼墨山水画!

其他网友回答

以下是个人理解,如有错漏敬请谅解:

“醉翁”这里是指“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山色有无中”这句出自他的《朝中措·送刘仲原出守维扬》词送行: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盅。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苏轼的这首词里“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这句可以理解为:眼前的景色让我不由得记起了在扬州平山堂领略的“江南烟雨”那种若隐若现、似有还无、高远空蒙的情景,这更让我领悟到了欧阳修所说的山水之色若有似无的那种美。

.“江流天地外”与“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意为大江奔流直至极目,故言“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生动地写出了在云遮雾绕中山色的朦胧美——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故言“有无中”.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