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秦昭襄王如果能多活几年,能统一六国吗?
优质回答: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国统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位君主,他上承秦惠文王,下启秦始皇,在位56年,如果晚年不犯错误,不杀白起,再多活几年,那么他将会是始皇帝。
为什么这样说呢?看看他在位56年把东方六国欺负成什么样子你就知道了。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而统一六国,六世余烈指的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其中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在位时间都不长,发挥主要作用的就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三人。
秦孝公期间,极力支持商鞅变法,把秦国从一个腐朽落后的西陲小国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强国,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根源,也正是因为后继之君继续推行商鞅变法,才让秦国持续强大。
秦惠文王时期,借助张仪杰出的外交成就,致力于东出,积极参与中原诸国事务,在军事方面更是奠定了秦国东出的基础,一来收回了河西之地,打开东出之门,二来拿下蜀地,为东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补给。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军事方面有魏冉和白起,政治外交方面有范雎的“远交近攻”,已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能力,世人都说秦昭襄王将六国打趴在地上,就等后人来收尸了,事实是否如此,且看秦昭襄王期间秦国与诸国的较量。
1、伊阙之战
秦昭襄王十四年,秦国进攻韩国,韩国求援于魏国,魏国、东周国出兵相助,组成三国联军。魏冉向秦昭襄王推荐白起为主帅,双方在伊阙会战。三国谁都不愿因正面与秦军交战,白起抓住机会,各个击破,全歼联军24万人,杀其主将公孙喜。魏韩两国瑟瑟发抖,此后不断割地求和。
2、五国伐齐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秦国联合赵、魏、韩、燕共同讨伐齐国。齐国经过邹忌变法国力强盛,成为仅有能对抗秦国的诸侯国。齐国趁燕国内乱侵入燕国,后又灭了富庶的宋国,引起了各国忌恨。燕国在燕昭王的治理下逐渐强盛,派人游说诸国讨伐齐国,最终五国联军由燕国乐毅率领,攻入齐国,齐国最后只剩即墨和莒两座城池,差点灭国。五国伐齐后齐国国力锐减,再也无力单独对抗秦国,而且齐国对赵、魏、韩等国怨恨,后来眼睁睁看着秦国蚕食诸国也不救援。
3、鄢郢之战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楚国为报楚怀王客死秦国之仇,欲联合诸国进攻秦国。秦昭襄王先发制人,派遣白起率大军进攻楚国。白起顺汉江而下,先后攻克楚国别都鄢城和都城郢城,烧毁楚国王陵,楚王被逼迁都自保,楚国军民死亡过百万,长江以北大片土地纳入秦国版图,此战过后楚国国力一落千丈,再也无法抵抗秦国。
4、华阳之战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魏赵联军进攻韩国,韩国求救于秦国,秦国派遣魏冉、白起率军救援。双方交战于韩国华阳,魏赵联军大败,15万人被杀,秦军趁势进攻魏国,欲灭亡魏国打通进军齐国的通道,魏国向诸国求援,燕、赵等国准备发兵救援,为防止诸国联合攻秦,秦国接受魏国割地求和条约,撤军。
5、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国进攻上党。上党本是韩国要割让给秦国的,却被上党郡守送给了赵国。战争初期双方主帅为王龁与廉颇,后双方换将,秦国为白起,赵国为赵括,长平之战爆发,赵军全军覆没,40万降卒被坑杀,赵国元气大伤,赵武灵王时期积攒的国力荡然无存,再也无法阻止秦国东出。此战白起攻打至邯郸城下,差点灭亡赵国,无奈秦昭襄王听从范雎之言下令撤军功亏一篑。
从上面5场战役可以看出来,秦昭襄王时期齐国、韩国、赵国、魏国、楚国都差点被秦国灭国,只有燕国距离太远还无暇顾及。所以大胆猜测,如果秦昭襄王载多活10年,白起也没有被赐死,强强联合,六国岂不是粘板上的鱼肉?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历史是容不得假设的,但是如果可以假设的话,可以探讨一下。
一、秦的地理位置
从确认为诸侯国开始,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要想发展必须扩张,首先要有足够的地盘养育足够的人口,其次是扩张的方向,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向西扩张,这一点秦的历任君主都在做,至秦昭襄王时期,站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没有可以再扩张的地盘了,另一个就是向东扩张,在秦昭襄王时期,已经有迹象同时也有计划的向东在扩张,只不过山东六国还没有完全丧失抵抗能力,所以,阻力是有的,并且很大。
二、实际扩张时间
秦昭襄王在公元前251年去世,而秦实际完成六国统一在公园前222年,中间间隔了近30年的时间,考虑到后续两任君主时间较短及嬴政前10年左右基本没有亲政,所以折合下,就给昭襄王15年的时间完成统一。
这中间会发生很多事情,一是秦的实力还不允许,二是各诸侯国与秦的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大抵对秦是对抗的状态,特别是在秦昭襄王的后几年基本没有对外用兵,倒不是秦的战斗力不行,而是连年战争需要养精蓄锐,这一点昭襄王自己也很清楚。
三、秦的优势
1.体制优势
秦依法治国,可以做到全民皆兵,以军功升迁封侯,整体军队战斗力会很强。
秦标准化做的非常好,兵器通用性好,在战斗中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君主作为及群臣作用
考虑到执政期间的情况,秦昭襄王还是一位非常有作为和想法的君主,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在位期间也能用贤臣,可能像李斯等臣子不会出现,但会出现其他类似能臣,假以时日统一六国也是没有问题的。
四、年龄问题
秦昭襄王去世时为75岁,如果再执政15年将达到90岁,这个时候,人的锐气和进取心都会减弱,因此秦的进攻势头是势必会有所减弱,时间会延长至20年甚至更长。
综上,秦会统一六国,只是时间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秦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国君,活了75岁,同时他也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在位时间长达55年,同时秦昭襄王也是秦国奋六世余烈统一六国的功君之一,虽然上天给了秦昭襄王最长的时间,但是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虽然给予六国重创,但终其一生并没有让秦国统一天下更进一步。
如果你仔细观察秦昭襄王的一生,你会发现尽管秦昭襄王功绩很多,但同时败绩也很多,与秦始皇比起来,两人的战略、眼光、能力、手腕其实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真要比起来,秦始皇给他这位曾祖父各方面都要强一些。
秦国自秦孝公变法以来,就不断寻找富国强兵,当秦国强大起来后,历任秦国国君想的就是统一六国,横扫宇内,秦昭襄王作为在位时期最长的国君,但没有灭亡一国的机会,如果上天多给秦昭襄王几年的时间,他能否统一六国呢?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死于公元前251年,而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天下正好是公元前221年,刚好相差30年时间,其实秦王嬴政继承秦国王位与秦昭襄王去世的时间也不过三年时间,就算再给秦昭襄王30年时间,他也不能统一天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从几个方面比较一下秦始皇与秦昭襄王的不同点和治国的区别:
一、掌控权力的能力
秦昭襄王即位时刚好20岁,这个年龄算得上弱冠之年,是可以亲政了,但是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中,秦国的政治权力被他母亲宣太后和舅舅魏冉所瓜分,身为一国之君不能收回国君的权力,这是秦昭襄王的能力问题。
秦昭襄王与宣太后
而且,秦昭襄王还要靠一个外人来提醒他收回权力,这事是不可思议的,一国之君真的连这个都不懂吗,还要靠范雎这个外臣来提醒要收回权力,这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秦昭襄王在收回权力这方面能力有所欠缺,不信?来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处理的吧。
秦始皇当秦王时,只有13岁,由相邦吕不韦和太后赵姬监国,等到秦始皇举行冠礼成年后才能亲政,秦始皇是在22岁(虚岁)亲政的,在亲政的同时,嫪毐举兵叛乱,但是秦始皇早有准备,无论是在咸阳,还是在雍城举行冠礼的时候,秦始皇都做了万全之策,都安排了伏兵,嫪毐根本没有机会成功。
秦始皇就在他亲政的同时,解决了嫪毐的问题,之后又以此为理由,罢免了掌握秦国十几年的权臣相邦吕不韦,然后在第二年逼死了吕不韦,把所有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整个过程顺理成章,秦始皇解决得相当流畅,另外,秦始皇还有亲政的前一年,解决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成蟜的叛乱,秦始皇完成这一切并把权力集中于自己一手时,只有23岁。
秦始皇
秦昭襄王直到范雎提醒他,也就是在他差不多56岁的时候才驱逐自己的母亲宣太后及魏冉和两个弟弟,收回权力,比秦始皇晚了几十岁,很难相信一国之君执政36年,还被母亲及舅舅干预朝政,这就是能力的问题,所以在加强集权、掌控权力方面,56岁的秦昭襄王都不如23岁的秦始皇,这是能力的区别。
二、统一六国的战略
秦昭襄王时期,虽然对六国经常发动战争,但是看不到具体统一天下的战略,打个比方,长平之战虽然重创赵国,杀死了赵国45万大军,秦昭襄王却没有听从白起乘胜灭亡赵国的建议,白白错失了一次灭亡赵国的机会。
再比如秦国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遥远的齐国,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正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虽然后来范雎纠正了他的错误,难道这个错误秦昭襄王看不出来吗?范雎的远交近攻称不上多么高明的战略,只要稍微懂些政治军事,就能想到这个问题。
秦始皇与赵姬
秦军攻打齐国,不是孤军奋战吗,不是把后勤补给暴露在韩国和魏国面前吗?一旦韩国和魏国攻秦,那秦国攻打齐国的军队将会全军覆没,当年秦穆公已经犯过这样的错误,秦昭襄王怎么还会犯呢,这只能是能力问题了。
秦国虽然强大,但也没有强大到能够以一敌六,秦国最正确的战略是联合一国或几国,在政治上与这几国联盟,然后集中精力打击一国或两国,以灭亡一国为目的,一个一个来,这样才能统一天下,而不是像秦昭襄王那样四处出击,除了燕国之外,秦昭襄王与其他五国都发生了不少战争,但是一国也没有灭亡,这就是战略问题。
但你看秦始皇就不一样了,虽然秦始皇占了时间上的优势,虽然灭亡六国是一个历史趋势,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战略,换了别的国君,你还真不一定能灭亡得了,秦始皇时期与齐国结盟,并且还把齐王建请到咸阳来和谈,换取了齐国在秦国统一战争中不干涉,这等于少了一个敌人,为统一建立政治基础。
秦始皇
而且秦始皇还在政治上展开金钱外交,不断收买六国权臣为秦国服务,赵国奸相郭开被秦国收买,逼走了赵国名将廉颇,害死了赵国名将李牧,这都是秦国在政治上施行的手段,比军事手段要有效果得多,秦国还收买了齐国的权臣后胜,劝说齐王建与秦国结好,等等,这些手段都是秦国统一六国的保证。
秦昭襄王还干过一些荒唐事,比如秦国和齐国一起称东西二帝,这对于统一秦国没有丝毫好处,反而把野心暴露在天下,还比如把楚怀王骗到秦国,逼迫楚怀王割地,最后还导致了楚怀王死在了秦国,这对秦国统一天下也没有好处,反而激起了楚国反抗秦国的决心,后来项梁起兵反秦,打的就是楚怀王的旗号,这说明楚怀王在楚国人的心中激发了斗志和团结楚人的决心,导致了秦国统一天下的难度加大。
而秦始皇没有犯这样的错误,所以在战略上,秦始皇的能力比秦昭襄王强得多。秦昭襄王时期,秦军虽然不断东进,但是看不到明确的战略,东进的路上几乎跟韩国、魏国、赵国、楚国都打过仗,但是没有灭亡一国,而且秦昭襄王时期,战争过于频繁,有些穷兵黩武的意味,并且到了秦昭襄王晚年,由于一系列决策失误,秦军还打了一系列的败仗,比如邯郸之战,秦军被赵国、魏国、楚国三军联军打得大败。
秦昭襄王
虽然秦昭襄王在任期间,秦国也取得了很多成绩,攻占了六国很多领土,斩杀了六国的很多军队,但总体来说,秦昭襄王时期的战略不明确,他的目的更多是夺取土地,从他打仗及扣押楚怀王就能看出来,但是秦始皇不同了,秦始皇明确提出灭国战的战略:结好最远的燕国和齐国,拉拢魏国和楚国,专门消灭韩国和赵国,从秦始皇灭亡六国的顺序也能清楚看到战略的执行情况,这是正确的。
战略不对,走得再远也是徒劳的,也会走弯路的,所以说给秦昭襄王再多30年时间,他也统一不了六国,而秦始皇则正确地运用了战略,在加强了自己的集权,解决了内部问题之后,秦始皇只用了十年时间就统一了六国,这就是秦始皇强于秦昭襄王的能力证明。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说,秦昭襄王如果没有听范雎的建议,将白起撤下来的话,是否还有机会一统六国呢?如果白起还在,这件事还真有可能办成。
可是白起被秦昭襄王灭了,如果说秦昭襄王是一把枪的话,那么白起就是一颗致命的子弹。现在子弹退了膛,你让没子弹的枪怎么去征服天下呢?
同样秦始皇其实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王翦和王贲父子,秦始皇也未必能够一统天下。打赵国未必是李牧的对手,打楚国用李信,更是一败涂地。
个人的力量,的确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这在封建时代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不论秦昭襄王活多长时间,如果没有白起的加盟,那他也不可能灭亡六国。
一、白起死后,秦昭襄王遭遇毕生大败。
白起在长平之战时,坑杀了40万赵国降卒,这件事使得天下人感到胆寒。此后白起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邯郸城下。
可以说其他几个国家,都不敢轻易相助。秦昭襄王表示,谁敢帮赵国,那谁就是找揍!在这种情况下,范雎为了个人小利,居然建议秦昭襄王撤换了白起。
范雎担心白起功劳太大,取代自己的相位,所以故意进谗言。白起被换下来以后,秦昭襄王一时遭受蒙骗,居然答应赵国求和,让赵国割让六座城池,这事儿就这么算了。
后来他反应过来,这才意识到自己错了。于是让王陵带兵继续攻打邯郸,可王陵不仅打不下邯郸,还因此损失惨重。
秦昭襄王意识到,打仗还是离不开白起,于是就打算重新启用白起。可是白起当时借着病重,拒绝了秦昭襄王的请求,这小脾气还上来了。
离了你白起,我堂堂秦王就不用混了?结果秦昭襄王改用王龁出兵邯郸,还是打不下邯郸。这个时候赵国已经找到了生路,因为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已经窃符救赵,带着10万魏军前来救援邯郸,楚国春申君也带着大军前来助阵。
而秦军这边是连战连败,别说攻下邯郸了,就连能否保住函谷关都是个很大的问题。秦昭襄王无奈再次命令白起出战,结果白起还是有点小脾气,再加上范雎担心白起会报复自己,所以各种进谗言,气得秦昭襄王果断赐死了白起。
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其十月,将军张唐攻魏,为蔡尉捐弗守,还斩之。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张唐攻郑,拔之。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武安君白起有罪,死。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史记》
可是秦军败局已定,这一战让秦国损失了20万左右的兵马,可以说是伤亡惨重了。可是赵魏韩楚四国联军,并没有打算放过秦国,他们一路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函谷关前。
秦国之所以敢各种浪,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道函谷关可以固守。这次也是一样,函谷关外的地盘都被四国联军给瓜分了,其中韩国还收复了上党郡。秦昭襄王可谓是惨败。
所以说,没有白起的日子里,秦昭襄王的日子是真的不怎么好过。别看电视剧演得那么恢弘霸气,其实吕不韦时期的猥琐发育,才是后来秦始皇夺取天下的重要原因。
二、秦昭襄王后期,并没有争夺天下的布局。
自从邯郸之败以后,秦昭襄王的步伐其实已经乱了。首先他失去了人人畏惧的武安君白起,其次他又赶走了提出远交近攻国策的丞相范雎。
在这种情况下,70多岁的秦昭襄王自己都有些迷茫了。因此后期的这些征讨,虽然也有所斩获,却已经不构成对六国的巨大威胁了。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秦国大将赵掺攻占了韩国阳城,斩杀韩军4万人。此后又攻占了赵国20多个县,灭了赵国9万多人。
这个时候周赧王不淡定了,眼看着自己的王城就要被秦军灭了,于是他联合了燕国、楚国、赵国、魏国和韩国,相约一起攻打秦国。
结果人家几个大诸侯国,压根就不带周赧王玩,导致周赧王兵败,东周被秦昭襄王所灭。再往后秦国还曾经收拾过魏国,占据了魏国的吴城。
从最后这5年,秦昭襄王的表现来看,他已经丧失了争夺天下的野心。这哥们就是想要扩张一点土地,再也没有了当年拥有白起时期的锐气了。
这种小打小闹,是六国最想看到的。彼此之间互有损伤,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秦国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是高兴。至少可以证明,秦昭襄王没有了雄霸天下的野心。
三、秦昭襄王已经活了75岁,你还想怎样?
秦昭襄王这哥们实在是太能活了,一口气活了75岁。他19岁成为秦国的王,在位56年时间,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王。秦始皇活的时间,都没有他在位时间长。
其实到了老年的秦昭襄王,身心各方面已经都萎缩了,他的确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再多活几年,也无法改变他不能一统六国的命运。
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馀县,首虏九万。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於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於周。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史记》
秦昭襄王虽说19岁上台,但是他老妈宣太后,在秦国掌权41年。也就是说秦昭襄王到了60岁的时候,才真正是说一不二的那个王,此前一直都被他老妈宣太后所掣肘。
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大爷,建立了如此功勋,先后打服了赵国、魏国、韩国、楚国这些邻近的诸侯国,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秦始皇年轻力壮,要想统一六国,还花了足足10年时间。而且此前吕不韦备战了13年之久,这都是重要的时间成本。
我们不能对秦昭襄王过于苛刻,他已经很棒了。如果他真的想要一统六国,至少还要付出20年的时间成本。到时候他就快100岁了,谁能保证他不会老糊涂呢?
总结:秦昭襄王嬴稷,只是在气势上,压倒了六国。
秦始皇时期,大家都称呼秦国为虎狼之国,其实就是从秦昭襄王时期开始的。因为秦昭襄王时期,将六国给打得服服帖帖的。
到那时秦昭襄王一个诸侯国都没有消灭,这也是事实。天下六国都是秦始皇时期给灭掉的。所以我们只能说秦昭襄王时期,是给秦始皇打基础的时期。
而这个基础不是实力上的基础,而是气势上的基础。秦昭襄王,让六国感到了惧怕,发自肺腑地感到胆寒,这才是最重要的作用。至于物质上的基础,那是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包括吕不韦这近20年的蛰伏时间,给秦始皇攒下来的。
参考资料:《史记》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不能。
秦昭襄王对于整个秦国统一六国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应该这么说,就好比在游戏中,秦昭襄王以一个人单挑六国, 疯狂输出将六个对手都打成了残血,最后秦始皇入场收割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昭襄王积极对外扩张,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但是就此说,秦昭襄王有能力统一中国这就太荒谬了。
秦昭襄王晚年老王暮政,和有些伟人一样,到了晚年就会犯一些错误,这位年迈的国王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邯郸之战。
秦昭襄王人生的高光时刻就是长平之役,在战神白起的率领下,赳赳老秦把赵军打得惨败,40几万赵军被坑杀。
要知道当时的赵国是唯一在军事上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大国,赵国的惨败,让山东六国无不震颤,如果此时秦国采纳战神白起的意见,趁势攻打赵国,不给赵国喘息之机,一举灭赵绝不是梦想。
可是就在这时,赵国使出了盘外招,眼见在军事上打不过秦国,于是赵国出动了了强大的院外游说集团。在昔日的说客天花板苏秦的弟弟,苏代的率领下,庞大的使团来到了秦国。
在晓之以利,动之也以利,情感攻势以及金钱攻势之下,他们打动了秦国的相爷范雎,以赵国割让土地为理由说服了秦王不再进攻赵国,同时苏代还成功的挑拨了范雎与白起之间,原本就不怎么和睦的关系。
苏代告诉范雎,现在白起已经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将来一旦灭了赵国,届时,白将军不仅个头比你高,嗓门比你高,连官职和手中的权利也要压过你一头了。
范雎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去劝秦昭襄王接受赵王的土地,不再打仗。 秦昭襄王很显然没有吕不韦那种商业头脑,被眼前的蝇头小利冲昏了头脑,很快就答应了范雎的请求,从赵国撤军。
秦国朝堂上那些卑鄙的勾当,在前线的白起并不知情,他回到了国内才知道整件事情的内幕,气得白起吹胡子瞪眼乱骂。
一年之后,秦王派人去赵国接收土地,可是此时此刻的赵国早已经同仇敌忾,做好了抵抗秦军入侵的准备,赵王表示想要土地,那就派兵来打吧。
秦王大怒决定要让赵王为自己的不当言论付出代价。此时此刻的秦昭襄王想到了大秦战神白起准备找白起挂帅征讨赵国,可是白起生病不能下床走动,而且白起认为这一仗未必能打赢,也不怎么愿意带兵。
秦王大怒吃熬了你张屠夫,难道老子就得吃带毛猪?秦王指派了不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王陵担任统帅。
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统帅实力不行,导致秦军前线屡屡失利,光在邯郸城下就损失了四大军秦王无奈,只能再次请白起出兵,可是白起依然拒绝了秦王的请求。秦王勃然大怒,为了不让白起看笑话,他找来了白起的副手,担任秦军的主帅。
可是在秦军的猛攻之下,邯郸城依然打不下来,就在这时,毛遂自荐以及窃符救赵的故事发生了,以魏国信陵君带领的多国部队进入了赵国打的秦军措手不及,秦损失了20万人左右。
眼见魏国楚国,赵国组成的多国部队战胜了秦国之后,一直在边上打酱油的韩国也派出了军队加入联军,在联合国军的强力攻击之下,秦国大片的领土丢失,只能把自己封闭在函谷关之内,靠着天险拒敌。
可以说这一仗几乎把秦昭襄王上台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全部抹杀,幸亏楚国人没有落井下石,否则秦昭襄王辛苦一辈子,这一战全回去了。
但是对于秦国来说,损失最大的并不是丢失那么多土地,而是秦国的无敌统帅白起死了,三军易得良将难求,秦国军队不仅在战场上损兵折将,最终连这位无敌的统帅也没有保住。
在这一阶段,原本咄咄逼人的秦国变得异常安静,毕竟当时的秦国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损失的精锐部队需要补充,新的大将需要培养,这个时期的秦国实际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状态。别说灭六国,就是保全现在的这些领土已经很不容易了。
秦始皇他老爹当秦王的时候,秦国为了报复山东诸国,秦始皇他爸比曾经再一次组织过一场进攻,结果这一仗,秦国被魏国名将信陵君率领的联合国军打败,再一次逃回函谷关内。
在战国后期能够屡次挫败秦军的,只有魏国的信陵君,秦国患上了深深的恐信症,就算秦始皇上台之后,实际掌权的吕不韦也不敢动信陵君,等到信陵君死后第二年,吕不韦二话不说就讨伐魏国。其中三位大家一目了然了吧?
所以说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就有能力统一六国,这个论断是错误的,长平之战虽然极大的削弱了赵国,但是秦国的实力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咱们别的不说,秦始皇灭楚动用了60万大军,而在当时,秦昭襄王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强大的军队。
但是秦昭襄王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在他的年代,秦国一挑六,把几个重要的对手都打成残血,最终由秦始皇完成了收割,实现了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