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公子扶苏的下场(公子扶苏被谁害死的)

网友提问:

如果公子扶苏没有被赐死,秦国的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优质回答:

如果公子扶苏没有被赐死,秦国似乎不能那么快灭亡,而且可能会出现良好的局面。

扶苏是秦始皇长子,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扶苏出生年代待查,自刎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时50岁,扶苏母亲可能是楚人,扶苏如继位年龄正好。

秦始皇信奉法家,扶苏可能倾向于儒家。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秦始皇釆用法制,但是秦始皇有能力,他死的时候秦朝没有灭亡迹象。如果扶苏继位,釆用儒家仁政思想,矫正秦始皇时期的严厉制度,减轻徭役赋税,百姓极有可能拥戴扶苏的。扶苏就是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而被秦始皇派往外地的,但是秦始皇死时不糊涂,想让扶苏继位,只是赵高、胡亥、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计划诏书。后继者改变前任不足做法,保证历史按正常轨道发展现象时常发生。像皇太极矫正了努尔哈赤许多不足的做法。

胡亥继位,和赵高俩人胡作非为,把秦朝推向了灭亡。胡亥征集七十万人修建骊山陵,当时秦朝两千万人,又制定严酷刑法,犯罪的人很多,徭役负担过重,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怨恨秦朝。

扶苏仁义贤明,在百姓中威信很高。当时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借助扶苏、项燕之名。没有大泽乡陈胜、吴广首倡起义可能也没有项梁等其它起义。刘邦建立汉朝后还派人为陈胜王守墓。话再说回来,陈胜、吴广起义冒充扶苏,看来起义是反对当朝秦胡亥暴政,希望扶苏执政,因此扶苏执政不会出现暴政,也不会出现起义情况,这样秦不会灭亡。扶苏和蒙恬在一起,蒙家将都很有水平,蒙恬是名将,能北驱匈奴,夺取河套地区。项羽最终也是死于关中汉军骑兵追击。如果仁义的扶苏执政,有蒙恬等强大秦军维护秦朝是不会灭亡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巡视途中。秦统一消灭了六国旧贵族特权及财产,一定程度来看解放了生产力,便于经济交流。多年统一战争结束后极需休养生息宽松政策。扶苏仁义贤明,同情倾向儒家仁政政策。如果扶苏继位,矫正秦始皇时期一些不妥做法,非常有可能促使秦朝繁荣强大。

其他网友回答

假如公子扶苏没有被赐死,就算他顺利地继承了皇位成为二世,那他依旧也改变不了秦朝的覆灭的命运。因为秦国的政治走向已经如此,除非铁腕手段扭转大势,否则也只是保得了一时,却保不了长久。但显然扶苏不是那个能够大刀破斧进行政治改革治国之人。

而秦为什么依然逃不掉覆灭的原因主要主要有以下几点:

秦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已经无从变革

秦,压根就没做战争与和平之间的模式转换,它让耕战、连坐、徭役、肉刑、爵级这些超级战争BUFF变成了拖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沦为刘邦的前车并以其为鉴。用形象点的话来说:秦国统一之后有点懵,它自己都懵逼了,像极了事后突如其来的空虚。毕竟这事儿之前从没人干过。

秦在商鞅变法以后,就变成了一架畸形的战争机器,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形态;老子出函谷关时就说过,坚不可久,锐不可守,虽然听起来像开车,但也有治国的道理在其中,盛极而衰,所在多有。就好像庞氏骗局,前期顺风顺水,只要资金链不断,大家都得益,但扩张到了一定限度终归是会出问题的,而秦的社会制度意味着一旦停止扩张就是注定要出问题的,不停下来国力民力又难以承受,最终必然崩溃,无非是两瓶毒药选哪个。这点商鞅解决不了,始皇帝解决不了,扶苏自然更解决不了。

换一个人就能挽救一个国家,这是英雄史观,和共产主义唯物史观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固有体制不做根本性改革,谁继位秦朝都要灭亡。

秦的强大,肇始于变法。秦的变法能够贯彻,是吃了后发的红利;能够统一天下,是因为地缘政治的优势。以其后发,是以不发达;因其不发达,所以无论做什么事的阻力都不大-船小好调头,就是这个道理。

及至始皇帝崩,扶苏可能继位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时候,秦已经变成了大船,耕战传家的思想早已随着既得利益者的发达而深入人心,因其得利,他们就是新法的坚定拥趸,秦灭六国,打了多少仗,封了多少人,赏了多少田地,他们早已变成了庞大的新贵集团,有足够的话语权阻碍任何对于自己不利的改变;这个时候谁敢再行变法,就是和整个大秦的勋贵集团作对,任你是皇帝也没有这个能力,毕竟这些军工勋贵才是秦的基本盘。

留给扶苏的时间不多了

给扶苏的时间属实是不够的,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刘邦就已经起义了,起义后的第六年汉朝建立。而这六年中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呢,陈胜的兴起和覆灭、六国的兴起和覆灭、项羽的兴起和覆灭、刘邦的兴起和统一。六年,给任何一个君王都扭转不了一百年积下的“弊病”,何况是一个极其成功的帝国。

扶苏性格分析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这段话说明扶苏在“大楚兴”的起义军中有很高威望,陈胜吴广才会打扶苏、项燕的旗号起义。但是很可惜,扶苏威望的最重要来源不在于他的贤明,而在于他的身份——他的母亲是楚国贵族(公主)。

扶苏虽然机智聪颖,并且也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始皇偏执地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虽然不知始皇帝死活但在接到伪诏时也就自杀了表明他骨子里还是一副善良柔弱之人。

六国贵族的蠢蠢欲动

本质上,秦末战争并非传统语境中的“农民战争”,秦末农民战争在微观上是六国旧贵族对秦王朝的反扑,在宏观上是中国旧有的,基于部落,氏族的“封建”政治制度对新诞生的中央集权制的反扑。

在秦末战争期间,除了陈胜吴广两人作为低级官吏一呼百应起到了发端的作用外,在战争中的主角仍然战国的旧贵族。战国期间,随着各国兼并的愈演愈烈,举国耕战体制成为各国制度的主流,当秦最终灭了六国大一统后,这种举国体制并没有消失,并且照搬到了新的统治区域。而这种体制受到了过去战国旧贵族的抵制。尽管六国已灭,设立郡县,但社会的运转方式仍然是由乡贤贵族来完成的。秦国本国的军队无法控制这么大规模的地盘,并且又被调至长城和岭南,在旧六国的区域就形成了权力真空。

在权力上,六国旧贵族仍然可以统治基层,在文化上,六国百姓仍然思念六国,在暴力上,秦国的军队又不在。于是当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倒下后,一切就不可收拾。各地都出现了地方豪强杀死郡县官吏起兵的现象,这也证明了秦国郡县统治的薄弱。

汉朝建立后,通过白马之誓确定了非刘氏不王的政治体制,通过诛灭诸吕巩固了这一政治原则。在《史记 游侠列传》中郭解的事迹可以看出,汉朝通过打击地方豪强,把地方豪强持续迁至关中通过陵邑监控起来,最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彻底消除了六国旧贵族的影响力,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才真正的建立了起来。

历史螺旋上升的过程,就是政治上将旧有的既得利益者一批一批残酷淘汰的方式建立新秩序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小里说,从秦建立开始到汉文帝登基,一共64年(公元前221-公元前157),期间从灭秦战争,楚汉战争,汉初消灭异姓王战争,诛灭诸吕至少四次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清洗,到设立陵邑制,白马之誓两次大的政治制度建立,这才初具雏形。

以上的这些都不是扶苏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所以假如扶苏不死,继承皇位,他是否贤德到能改变秦国的社会制度,更改严刑峻法,广施仁义,我觉得第一,不太可能,第二,也并不重要。因为这都阻止不了大秦的覆灭。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点关注不迷路,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