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科举考试的古言(穿越古代参加科举的小说)

网友提问:

古代举人穿越到现在高考考场能考上三本么?

优质回答:

理科没问题,文科考不上。只语文一科,文科举子们就折戟沉沙了。

以古代科举来说,童生才相当于高中生,考上秀才就已经算是大学了。到举子这一步,已经算是本硕连读了。举子再考,那叫进士,可以说相当于博士。

古代科举不止考文科,有不同的学科,下面会介绍。

一,古代举子文科学术范围有限,绝大部分举子并无真才实学。

他们学的是什么?是出自四书五经的八股文——其实,六股也行。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八股文的题目,在这里出。

八股文,按照一定的结构作文,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四比、时文、时艺、制艺,同时字数也是有限制的。要用古汉语措辞来写,叫“代贤立言”。

八股文的题目不一定正常,所以答案也是千奇百怪,无法体现真才实学,能不能考得上,不看学子有多大能耐,只看主考官喜不喜欢学子写那玩意,所以有那么句话:不愿文章中天下,只求文章中试官。

此外,还要考试帖诗等。

也因此,历史上大部分举子只会穿凿附会数黑论黄,并无真才实学。他们没实力,也照样可以高中举人,单纯因为中举不靠实力而是靠运气,所以才有《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

你想,让范进来参加高考,他若能考得上,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

只有极少部分的举子是真正有实力的。那都属于个例,太少了。

二,古代举子应试靠死记硬背。

比如说,也是《儒林外史》,说鲁小姐学作八股文“肚子里记得三千余篇”,这就是当时的正常状态。为什么要硬背这么多文章?因为这就是答案,不照这个答就不灵。

假设当时有知网之类的东西,过去那些举子,99%以上都得被刷掉。他们所谓“作文”其实可以说都是抄袭借鉴,几乎没什么原创。

——为什么说八股文不好?你想想,不管你出什么作文题目,答案内容都差不多,这玩意不合理呀!就像题目是《我的爷爷》,爷爷白胡子拄拐棍;题目换成《我的妹妹》,你还得写妹妹白胡子拄拐棍,而且这么写竟然还能过关。你若正常写妹妹扎小辫穿花衣反而不行,这就是八股文的疯狂之处。

让古代举子来考现代语文试卷,就相当于“押题”,阅读理解啊、作文啊,押中了,把心里记得的东西往卷子上一誊,只能做到这一步。

而他们没见过的题目,根本一道都答不上来。

而且,就算作文,那玩意拿到今天来也没法看。且不说语法措辞,就说格式,八股文讲的是每两股必相对,这种格式写个议论文还行,若用来写叙事文、说明文,脉络得乱成什么样?

三,古代举子不止文科。其他科目与现代基本大同小异,有真才实学的学子一定没问题。

实际上,以古代科举来说,童生才相当于高中生,考上秀才就已经算是大学了。到举子这一步,已经算是本硕连读了。所以,这时候举子的专业也很深了。

以科举考试的科目来说,有“明法科”,按今天讲就是法律专业,比如唐代李商隐就是明法科出身,他最终考到进士,就相当于法学博士。

又有“明算科”,就是数学,也很高深,包括《九章算》《周髀算》《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五经算》等等,这些东西肯定有人熟悉,这已经有很多内容是高数范畴甚至更出格了。

诸史科,简单说就是史学,刚开始主要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后来就凑成《二十三史》了,再加上《资治通鉴》等等,令学子们逐渐失去笑容,话语中的含妈量激增。

书科,简单说就是语言文字学。

礼科,简单说就是仪制和外交学。

玄科,简单说就是宗教学。

医科,顾名思义,医学。

武科,不光要自己能打,还得懂军事学。

换句话说,古代举子们文科之外的学科内容,其层次大都是在大学专科甚至本科之上,远超高考水平。让这些学科的人靠高中内容,就相当于让一堆硕士博士回头参加高考,就有点侮辱人了。

当然,你让今天的硕士博士回头参加高考,虽然也有侮辱性,但他们还真未必考得上。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举人水平高,一冲中举大任挑。

捧书十载添智慧,家国栋梁仍天骄。

其他网友回答

小学考上初中相当于中秀才,初中考上高中相当于中举人,举人中进士相当于考上大学,大学需要吏部效力三年,相当于上三年大学,才能放官上任。

其他网友回答

一篇策论被北大中文系特招了。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可比性,真要是比喻的话,是比喻!现在的高中生相当于古代童生,大学研究生相当于古代秀才,博士生相当于举人,古代状元嘛!!!呵呵!三年全国出一个状元,你看看是什么级别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