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Hi-Fi是骗局吗?
优质回答:
hifi投入的前几千元那是飞跃式的提升,但凡听歌听音乐的人都建议买买买,万元以后的就是一点点的提升了,骗局到不至于,只是99%的人没那金耳朵,享受不到那一点点提升,这些人享受的是消费后的多巴胺
看到好多网友提到HIFI是高保真,实际从器材里出来的声音听感是好于演奏会现场的,是经过调整润色的声音,并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那些监听级的设备听感并不好,普通人听音乐实际上讲究的就是个好听
其他网友回答
Hi-Fi是骗局谈不上,但是有很多“忽悠局”的成份在里边。
音响这东西就跟人的感情一样,有些时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好听不好听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个性因素占的成份比较多。
音响技术发展走过的历程,从一开始追求电子管的“胆”味音色,到时髦的立体声,再到高保真“Hi-Fi”,以至于后来的杜比降噪技术,杜比环绕技术,“5.1”重低音真实现场还原技术,还有什么“7.1”立体还原等……,都极大的推动了音响技术的进步。
我认为,高层次的音色追求,是一种差异化的东西,听者有心,可以乐在其中,不是别人都能欣赏得了的。
你不懂,你不欣赏,不代表真的就不好,就不存在,不代表就一定是骗局。
但也不排除有些商家为了赚钱,忽悠不太懂行的消费者把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比如说音响线材,电源线等,价格很高,未必就有那么明显的效果。你想啊,入户电源线不换,插板线不换,机箱里的电源线不换,就换那么几米的电源插头线,换个高级的电源插头,就能提高音质?反正我是不相信有效果,谁爱信谁信,我是不信。
其他网友回答
绝非骗局!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有条件你可以试一下:用电脑放一首mp3即可,首先接一个随便的3寸音箱听一下,再接一个1000元左右的惠威或漫步者的有源音箱试听一下,马上就能听出二者巨大的区别,所以设备的好坏与人耳感受到的音质有非常大的关系。
其实HiFi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从音源、播放器、放大器到音箱的匹配,乃至音箱的摆位、听音环境等都会对声音的细节表现产生大的影响,一套好的音响设备放出的音乐确实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再就是一些设备播放的声音偏温暖,另一些设备偏明亮,受听者也会有偏好选择。HiFi并不是越贵约好,但基础的投入还是要有的,比如好的功放和音箱,记住适合你的就是好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这样认为的:不能简单地说Hi-Fi是不是骗局。如果我们将Hi-Fi器材分作档次的话,一般可分为一般Hi-Fi器材(或称入门级)、中高档Hi-Fi器材、超级Hi-Fi器材。前两档其实是有约定成俗的市场价区间的。比如说,一般来说,一套入门级的Hi-Fi器材在5000~20000元左右;中高档Hi-Fi器材在20000~150000左右;超级Hi-Fi器材我们不给它定出价格区间,因为没有底的,或者说是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价格区间。比方说,如果哪一个发烧友买了一套100多万的Hi-Fi器材,我们就觉得那是天价了。殊不知,360董事长周鸿炜的整个发烧器材投入竟高达1000万元。是周鸿炜傻吗?显然不是。一是周鸿炜也许是真的喜欢玩Hi-Fi,二是因为我们普通大众在金钱或者说是消费尺度认知上的错觉。如果我们有100万现金,然后花了5万弄了一套Hi-Fi音响,你说你觉得奢侈吗?莫说你自己,别人也不会觉得你奢侈。周鸿炜身价何止亿万?很可能他在Hi-Fi器材上的投资不及他个人财富的百分之一。就好比富豪买豪车一样。你说Hi-Fi是骗局吗?你能说制造顶级豪车的是骗子吗?这样说,大家应该明白了吧?我也是一个音乐和Hi-Fi音响爱好者。在我看来,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还是有的。就Hi-Fi器材来说,一般Hi-Fi器材与中高档Hi-Fi器材在效果上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再往上,有些许区别,但并不明显。何况还要看你喜欢听什么类型的音乐。如果以听人声为主的话,其实5万左右的一套Hi-Fi器材就足够了。比方说,以我的一套音响来说,JBL L100 CLassic音箱+斯巴克MT-100E电子管功放+斯巴克CDT-15AMK2CD机,总价大约在45000左右。我是以听人声为主的。我也听过十几万、二十几万的音响,说实话,仅从听人声角度来说,还不及我的音响。这里顺便提一下我的JBL L100 CLassic音箱,三分频,12吋低频,即使听大动态的交响乐或重低音之类的,其效果也不逊色于价格高它几倍的音响。我有一个朋友买了一对瑞典XTZ99.25书架式音箱,配的是斯巴克A-50T胆机(捷克真空管),斯巴克CDT-15AMK2CD机,加上线材总共大约花费了19000元。他是以听人声为主的。一周煲下来,音质温润细腻,低频干净有力,音效发散的效果恰到好处。从发烧入门级角度来说,我认为我朋友所选择的这一搭配和效果都是不错的。所以,我在这里真心的对有些发烧友说一句:不要过分迷信器材,要让自己的耳朵做主。耳朵听了舒服就OK了。用圈内的行话来说,如果你真正的喜好音乐,当然不要买入门级的Hi-Fi器材,一般来说,30000~60000元之内的搭配就足够了。尤其是喜欢听人声的发烧友们更不必一味迷信“大”(指低频尺吋)和“高”(指价格),20~30平米的客厅或其它房间,8吋~12吋的低频已经足够了。6.5吋以下的确实偏小了一点。不过,如果是以听人声为主,环境面积有限的,基本上也够了。这也是市场上书架式音箱的中低音喇叭95%以上都不超过6.5吋的道理。另外,选对品牌、选对音响器材的个性及最合理的搭配才是最重要的。总之,Hi-Fi不存在骗局(当然,不包括假货),是我们自己被自己“骗了”——被我们的不良心态给骗了。
其他网友回答
很高兴能够看到和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一个问答爱好者,我每天都在关注各个方面的消息,每天收获也蛮多的。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经验认真回答这个问题。
Hi Fi是高保真(high fidelity)的缩写,译为 “高保真(high fidelity)”,指的是在播放过程中,声音与原声高度相似。
评价一套音响系统或设备是否符合高保真要求,应将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测试相结合,以客观测试指标为主要依据。由于测试设备的性能指标是最科学、最可靠的,可供参考和比较。
一般来说,在常规的客观技术参数中,以高保真、高端指标为最佳。但是,如果我们用这些常规技术参数来区分高保真和高端,就会出现偏差。常规技术参数是衡量音响器材质量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无论是高保真还是高保真,一个好的技术参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们的听觉对技术参数的敏感度是有限的。例如,千分之一分贝的失真或分贝不平衡,大多数人很难察觉。
但是,不管是音响设备的设计者和制造商,还是学校的电焊机爱好者,他们在自己的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也就是说,其他的一些技术参数比传统的技术参数或技术特点对音色有一定的影响。而音质设备。比如负反馈的引入和负反馈深度的选择,会对音色和音质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它与传统技术参数关系不大。换句话说,音频设备面对的是宽频多频分量,信号幅度变化很大。当这种信号经过非线性系统时,很难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达。
就音响设备的技术参数而言,一般追求和保证高保真的设备基本都是常规技术参数,往往力求达到最高指标。在常规技术参数的基础上,高端设备还应该关注更深层次的技术参数和技术特点。因此,高端设备在常规技术参数上可能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其主观听感却非常可观。
高保真手机的瓶颈和意义
其实,手机的高保真并没有得到业界的重视,也存在着瓶颈。在CD时代,90dB的信噪比已经非常高了,现在低成本的编解码器就可以做到这一点。Vivo X1使用的是cs4398,信噪比为120dB,但它需要测量24bit 96k的音频文件。然而,我们得到的音频文件并没有这么高的采样率。
信噪比(SNR)只是音频指标之一。同时,还有动态、频率响应、谐波失真、互调失真和立体声分离等问题。低成本的编解码器在处理当前通用的音乐数据时表现良好。高品质的DAC需要更高的音频文件来体现。当时vivo X1采用了昂贵的cs8422来解决SRC问题,还可以将低采样率的音频文件转换为更高的采样率,以满足高品质DAC的要求。
在24bit 96k以上的高质量音频文件普及之前,高保真手机缺乏高质量的音源(所以苹果公司希望从唱片公司下载原版文件)。运放芯片直接影响音乐的风格,让音乐听起来更容易。因此,锤子科技在开发锤子T1时决定只用运放。因为流行的文件便宜,编解码器也足够好,所以我不喜欢用DAC了。
此外,耳机还有一个瓶颈。如果从手机的频响曲线来看,0.5dB是不够的。耳机的频响在5分贝左右,这是正常的。高保真手机的失真指数可以达到小数点后4、5位。耳机的频率响应要考虑耳道的因素。耳道不可能完全平坦,但与音源相比,耳机的质量并不好。
斗取决于短板。虽然高保真手机的保真度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但真正听到的音质还是要看你的耳机。遗憾的是,在电声指标上,再好的耳塞也比不上好音箱。失真度不如高保真手机。最贵的耳机,40万,只能保留中频部分。
要想达到完美的高保真,光有手机的高保真是不够的。
不过,这并不是说高保真在手机上就没有用了。对于采样率较高的文件(高保真手机一般都会有一些采样率较高的音乐),只要听者的听觉能力可以接受,就可以听出高保真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见解和回答,可能不能如您所愿,但我真心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不清楚的地方您还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每日精彩科技”我将竭尽所知帮助您!
码字不易,感觉写的还行的话,还请点个赞哦!